初識《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劇《範進中舉》之後

2020-12-13 中原視頻

初識《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劇《範進中舉》之後。看完之後不覺驚異於作者的獨具匠心,卻沒有領略導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開《儒林外史》瀏覽了整個故事之後。

《範進中舉》講的是五十四歲的老童生範進終於考上舉人,歡喜至瘋,最後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縱觀全文事實上卻並不是那麼簡單。

中舉從範進身上來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終於出頭,從他發瘋來看足以看出那時的讀書人對功名痴情一片,像周進哭號著為秀才名分磕頭撞板。

但他們的痴情並不是為了道德理論上的治國之經,而是純粹的個人升官發財。還有範進中舉前後判若兩人,中舉前萎縮地向老丈人低頭稱事,中舉後便有了老爺大人們的官腔。甚至在為母親守喪時,在打秋風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而他僅僅是中舉,不出兩個月,什麼房產、田地、金銀、奴役,不請自來。範進是千萬得中讀書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們的榮華為不得中的讀書人做榜樣,加深科舉對他們的毒害。

中舉對胡屠戶來說,也是意義非凡。對範進中舉前要打要罵由著性子來,一旦中舉後,因範進發瘋讓他打範進一巴掌,他卻說:「(範進)雖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個勢利小人的嘴臉清晰的勾畫了出來,胡屠戶就是那些滿腦子也是功名,中了科舉餘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還有那些鄉紳,都在第一時間忙不迭的為範進送金送銀,正是他們為政府傳播科舉毒推波助瀾。跳出範進的故事,作者詳細描寫了臨死伸著兩指頭,唯恐兩個燈芯廢油的嚴監生和強搶人豬,用雲片糕當藥訛詐船家的嚴貢生兄弟倆作為代表。

綜上所述的人物,無一不受科舉的毒害。事實上不只這些人。還有舉著科舉飯碗的名士們,還有科場屢屢落敗的如看西湖風景都要擠出幾句經典的馬二先生之類的人。

還有佛門弟子,一聽胡屠戶為女婿範進母親做法師,屁滾尿流地馬上安排起來。甚至是賈寶玉最最推崇女子亦是如此。魯小姐受其父影響只認八股文,什麼都以八股文馬首是瞻,自己終日練習八股,後來因為丈夫對科舉毫無興趣,終日長嘆。書中充斥著諷刺味,辛辣尖刻,這與作者生活背景很有聯繫。

作者吳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敗家子。他後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幾次三番找他參加科舉,他都不應。他的書桌下有八股細繩,每根下都有一個臭蟲,一個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因為貧困無法取暖,他常邀請朋友繞成行走還「歌吟嘯呼,相與應和」,並稱其為「暖足」。這樣的背景下,無怪乎書中描寫如此地耐人尋味了。

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生活的時代很少有人提及科舉這類的話,也沒有了書中迂腐的現象。但是,我們常常看見家中老人為了讓下下代的認凌晨排隊報課外班,諸多考生因為中考高考日以繼夜讀書,有些考上的扔書慶賀,有些考不上的跳樓自殺。沒有人為了什麼「秀才」、「舉人」磕頭撞板,卻有人為「碩士」、「博士」不擇手段。很多人拿著文憑大吃大喝。不知以後是否還會有一本「儒林次史」來諷刺這個時代的制度。

讀了《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初中語文第一冊選編的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堂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土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力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

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憎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講義又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厭煩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讀完這篇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小說,對於我們這些從事教學工作的人來說,難道從這個故事中能不有啟示嗎?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韓麥爾先生包括阿爾薩斯小鎮上的村民,都懷著極大的民族義憤來到課堂上,參與到這莊嚴而神聖的活動中來、使得課堂氣氛凝聚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焦點上。

韓麥爾先生面對這些平常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只顧自己幹活村民們和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今後再沒有權力學習自己語言的孩子們,激動的情緒就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了。

雖然小說中沒有詳細的描述,但可以想像得出,他最後一課的講解是充滿了對法國、對法語的真摯的熱愛之情,飽含著對民族語言深深的眷戀之情,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嚴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花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格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

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湧上了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他眼裡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

從小弗郎士思想行為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情節之中,我們應該從中受到一點怎樣的啟迪呢?我們常說學生是學的主人,是主體。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關鍵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只要講好每一節課,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心靈深處的激情,使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把學習與國家,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鼓足上進的風帆、乘風破浪不斷向著新的高峰攀登。

相關焦點

  • 儒林外史:在範進中舉的故事裡,胡屠戶才是真正的主角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經典回目,講述了窮書生範進五十四歲方才考中舉人,卻因此而高興發瘋的故事。毫無疑問範進是故事裡唯一的主角,然而還有一個人雖為配角,但他的戲份絲毫不比範進少,給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極為精彩的故事之一,最為讀者熟悉
    《儒林外史》因無人交卷,便把範進的卷子再看了一遍,覺得有些意思。又看一遍,才發現是「天地間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取了第一名。臨了,周學道鼓勵範進參加鄉試,會試,說此科一定發達。範進送別了周學道,連夜趕回家來,拜見母親。《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極為精彩的故事之一,曾多次被選進中學語文課本,最為讀者所熟悉。
  • 《儒林外史》第三回丨範進中舉之後發瘋,那麼他發瘋之後呢?
    周進和範進一樣,在院試這個環節怎麼也考不過,但參加鄉試、會試都是一次通過。老闆們替周進捐了監生後,當年剛好有學政在省城舉行鄉試的補考,周進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團錦簇一般」,考試其實一直都靠真本事,沒有那麼多鬼神相助,要一個人在號房裡面寫七篇文章呢。鄉試是科舉考試中很重要的一環,周進中舉,就學而優則仕,由讀書人變成了「官」。
  • 《儒林外史》中說到範進中舉之後由於一時接受不了而瘋了!真的是...
    在《儒林外史》這本書中,諷刺了在封建社會時期官場中的那些各種醜惡的嘴臉。之所以選入範進這個封建社會當中的典型人物,就是為了無情抨擊封建社會的怪誕現象。每當讀起範進怪誕的發瘋經歷,我們曾經都會忍俊不禁笑出聲來。
  • 想起了中舉的範進
    > 又到一年高考季,無端想起了終於中舉的範進。《儒林外史》是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其中《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通過範進中舉的前前後後,寫了各類人物的表演,真實生動地顯現其真偽、善惡和美醜的本來面目,而且發掘到人物的靈魂深處。《範進中舉》的故事見於小說的第三回,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範進的主考官周進,幾十年屢試不第,已經六十多歲了,仍未功遂名就。
  • 範進這個鐵憨憨,中舉之後怎麼樣了?
    範進在中舉那一天鬧了個大笑話,幾百年後被寫入教科書,成為笑柄。範進中舉之前和當官之後的一些事,甚至包括範進的老師,初看都很可笑,細思之後,卻覺得笑中帶淚。他是個憨人,搞笑的最高境界是不知道自己在搞笑,卻無意中創造很多笑料,範進就是這樣的人。
  • 《範進中舉》中,為何嶽父對範進的態度前倨後恭呢?
    中舉是讀書人成為上層紳士的標誌,之後舉人在地方上就可以其紳士的身份,實際上參與大量地方事務的管理,擁有相當大的權力。範進中舉之後,身份、地位都會發生質的飛躍,因此,胡屠戶才前倨後恭。中舉士子的經濟狀況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範進在中舉之前,是窮得叮噹響的人物,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當有報子來他家告訴他中舉的好消息時,他正抱著家裡唯一值錢的老母雞在街上換米,以解決無米下鍋的生計問題。
  • 解密《範進中舉》
    《範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該作品通過描寫範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用嶽丈在範進中舉前後的極其鮮明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以及中舉後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和鄉紳贈屋的等事例重點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
  • 範進是怎樣中舉的?
    中學時學過課文《範進中舉》,該文章節選自《儒林外史》,講了範進中舉的事,那麼範進究竟是怎麼中舉的呢,我們中學課本裡並沒有給答案
  • 中國歷史,範進中舉之後是真的發瘋了嗎?這才是根本原因
    範進並沒有對這次考試抱有很大的決心,但是也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範進這一次既然時來運轉一下子中了舉人。範進知道自己中了舉人之後,非常的開心,導致自己喜極而瘋。範進的親戚朋友知道範進中了舉人之後,紛紛前來獻禮祝賀,但是看到範進發瘋一樣的大呼小叫就知道範進這是因為太激動才瘋了。眾人知道後就又開始咒罵範進,不就是考上了個舉人,至於這麼激動嗎?不過根據歷史記載也有可能範進是興奮過度了。
  • 經歷多年寒窗辛酸苦辣的範進,在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呢?
    範進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在旁人看來很奇怪,就跟我初中讀《範進中舉》時候一樣,但是隨著時間增長與生活閱歷增加,我就非常理解範進得知中舉之後的行為表現。範進中舉大部分人都應該有所了解,畢竟是出現初中語文教材的文章,選自《儒林外史》中的章節。
  • 別瞧不起範進中舉,讀完《儒林外史》,才發現原來範進是人生贏家
    《範進中舉》的故事現在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這個故事出自於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一直以來,範進都是人們嘲笑的對象。不光是書中別人看不起他,就是在現實中也有很多人看不起範進。認為他只不過中了一個小小的舉人,就能高興的發瘋,也實在太沒有出息了。
  • 範進中舉後,到底當了多大的官?
    單看明代中後期《傳世藏書》《採芝堂文集》的記載,一個人只要「中了舉」,那真是「親朋率望腹焉」,也就是「沾點親的」,全都指望著你來過活。而且千萬別怕沒錢,阿貓阿狗都會爭著來投奔你,「且厚貲以見」,絕不空著手來。
  • 範進是科舉制度的「殉道者」?你可知範進中舉後,當了多大的官
    平日裡受盡白眼,如今平步青雲,所有人終於在此時要高看他範進一眼,如何不讓人悲喜交加。02在課文中,對範進的描寫止步於中舉後的瘋癲情態,與眾人前後對比鮮明的牆頭草態度。主要是借用範進的形象抨擊古代的科舉制度,將範進塑造成科舉「殉道者」的形象。
  • 範進中舉也許並不可笑
    當學子們走上社會之後,不論當年學的是文科還是理科、現在從事什麼職業,恐怕對於學生時代的課本,印象最深的還是語文。因為語文課本中有太多美好的文章詩詞、奇聞故事,這是一個時代的情懷,也是一個時代的語言。今天我們聊一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範進中舉》。
  • 再讀《範進中舉》:範進是一個為夢想而堅持忍受一切的人
    《範進中舉》一文選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文中刻畫的範進是一個一生熱衷功名、苦苦掙扎的人,只到54歲才考了個秀才,後來當他得知自己中舉後喜極發瘋的故事,來批判封建科舉制度對人們心靈的毒害。筆觸辛辣嘲諷,刻畫出範進中舉時的發瘋之狀,以及範進周圍人們對範進中舉前後態度的對比,表現了世態的炎涼。
  • 範進中舉後傻了,後人都嘲笑他,範進:你知道我的官有多大嗎?
    範進中舉後傻了,後人都嘲笑他,範進:你知道我的官有多大嗎? 提到「範進中舉」,大家是不陌生的,因為關於範進我們在初中就學過,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類的文章,將範進中舉前的生活,以及中舉後的生活狀態表現的玲離盡致,我們都知道,範進中了舉人之後,因為太過高興就瘋了,後來被他老丈人一巴掌給打醒了。
  • 淺談儒林外史第三回——範進中舉
    範進這個人物也算是儒林外史裡面為數不多的家喻戶曉的人物了,不消說的是,初中的語文教材裡面,是有隻有一則選課的。但是以前從來沒有完整地看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上一回說到這周進啊,在貢院是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可是把大家難住了,後來想著既然考不中,為何不尋個貢監試試,當即那些客人就七拼八湊的夠了進門費。周進也不哭鬧了,有了銀子,心裡自是高興,所以這文章寫得也是花團錦簇,等到放榜那日,果然中了。又考了鄉試,中了進士,殿在三甲,升了御史,到廣東去做一回學道。
  • 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發瘋?從時代背景和環境因素來看,有其必然性
    在範進中相公之後,胡屠夫上門賀喜,無端辱罵起範進來,竟然說範進中相公是他上輩子修來的福氣,面對這樣無端的辱罵,範進竟然唯唯諾諾,還說「嶽父見教的是」。在問胡屠夫借盤纏的時候,胡屠夫罵他中舉是宗師看他老,施捨給他的。
  • 「範進中舉」成為笑柄,那你知道後來做了多大的官嗎?
    因此不得不提到古典文學中的一個叫範進的學子,此人就是年到半百才中的舉,因此他的前半生基本都活在周圍人的冷嘲熱諷中。範進中舉之後的人生發生了質的蛻變。關於範進,周所周知,他在得知自己中舉後幾乎瘋掉,可以說高興地得意忘形,也因此範進再次成為了一個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