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範進中舉》:範進是一個為夢想而堅持忍受一切的人

2020-12-13 柳輕煙

《範進中舉》一文選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文中刻畫的範進是一個一生熱衷功名、苦苦掙扎的人,只到54歲才考了個秀才,後來當他得知自己中舉後喜極發瘋的故事,來批判封建科舉制度對人們心靈的毒害。

筆觸辛辣嘲諷,刻畫出範進中舉時的發瘋之狀,以及範進周圍人們對範進中舉前後態度的對比,表現了世態的炎涼。

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我國古代考取進士,就可以踏上仕途,可以衣錦還鄉,這些都是讀書人的終生奮鬥目標。科舉考試尤其是進士及第,不但凝結成了文人的科舉情結,也給整個民族文化心理深深地打上了烙印。每一個家庭,都在期待著子孫後代能夠科舉及第,十年寒窗後一舉成名。

l 因為,在那樣的年代,對於社會底層的草根們來說,想躋身上層社會,考試,幾乎是他們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自此他幾十年的埋頭苦讀才算是熬出了頭,正式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列數範進的一生,他最後是做到了朝中四品官員的位子,也完成了他所代表的古代平民書生靠科舉入仕改變等級命運的標本。

範進從一介蒼白學歷的童生到考取秀才,到寧可挨老丈人唾罵也偷偷籌資報考舉人,全憑遇到了認真負責的周進大人,人稱周學道。

為什麼這樣說?《儒林外史》中的範進中舉前還有一大段背景: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因為周學道的功名之路非常坎坷,深嘗屈才的苦楚,因此升了御史,欽點廣東學道後,發誓「卷子要細細看過,不可聽著幕僚,屈了真才。」就是周學道要親自閱卷。

l周學道就是範進的伯樂。

鄉試時,範進最後一名進入考場,給周學道的第一眼印象是「面黃肌瘦,花白鬍鬚,頭上戴一頂破氈帽……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那衣服因是朽爛了。」

範進實年五十四歲,從二十歲應考,到今考過二十餘次。

為什麼總考不上呢?

範進的答案是:「總因童生文字荒謬,所以各位大老爺不曾賞取。」於是周學道說:「這也未必。你先出去吧,等我仔細看了卷子再說。」

這一細看不要緊,周學道賞讀三遍,慨嘆:「才曉得是天地間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

一字一珠啊!真的是高分作文。

於是鼓勵範進繼續高考,在京專候。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範進並非渾渾噩噩傻讀書的呆子。他相信自己的才學,他知道科舉適合自己,而且是惟一可選的可能改變自己現實狀況的途徑。

所以準確地說,範進並非科舉制度的犧牲品,而是社會毒瘤的犧牲品。本該公正嚴明的科舉考試,卻因為考場黑暗,官場腐敗,導致範進的才學一直被埋沒。

《儒林外史》第七回提到,範進中舉之後,又考中了進士,數年之後,欽點山東學道,相當於現在的山東省教育廳廳長。

l也進一步證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在這一點上,範進當之無愧為堅守夢想的典範!

可見,沒有能力證明自己才華之前,壓抑是難免的,寂寞是註定的,苦衷是必不可少的。

也表明,矢志不渝的堅守是可行的。關鍵的是:為了夢想,你願不願意拼上這一生?

人的一生要經歷許許多多的挑戰,沒有哪一個人的一生是完美無缺的。面對生活中種種不可避免的挑戰,我們要以微笑和自信來迎接與戰勝它們。困難就像一個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只有勇敢去面對,努力去奮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馬雲說過:「成功沒有捷徑,只有絕境,看你在這個絕境中怎樣拔地而起」。對於每個想做一番事業的人來說,一定要腳踏實地,認認真真,不要好高騖遠。一個人如果沒有生活的沉澱是不完整的,很難達到一個高峰。每經歷一件事,就是人生的一次挑戰,也是對人生的一種提升。

因此,重要的是要先搞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才知道以後要往哪裡去,才能去思考切實可行的方法,提升自己。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機會,你選擇了什麼就決定了你的人生的發展方向。成功的人,一定能面對挑戰和壓力還能堅持走下去。

在歲月的土壤裡,挑戰正是我們最肥沃的養料,我們的生命之樹因之而鬱鬱蔥蔥。其實,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一些挑戰,需要給自己一個機會,我們之所以被困難和挫折嚇倒,並不是因為我們實力不強,而是因為沒有堅持心中那個最初的信念。

這就像在陡坡上騎自行車一樣,當你覺得實在無力支撐想要放棄的時候,咬緊牙關,再使把勁,終有一刻你必能登上山頂。倘若信念崩塌,車一旦停下,想要再繼續往上騎便是難上加難了。

困難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困難,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打開勝利的大門。當下一次挑戰來臨的時候,別再躲躲閃閃,別再倉皇逃竄,要主動向它發起攻擊。只要你肯相信自己,不斷地努力付出,哪怕你現在的人生是從零開始,你都可以做得到。

l 那些轉錯的彎,那些走錯的路,那些滴下的汗水,那些留下的傷痕,會讓你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要知道,每一次挑戰困難的過程,都是在超越自我,很多時候成敗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唯有「咬定青山不放鬆」,我們才能最終突破自己,續寫輝煌!

不要太在乎當下的不如意,或許現在的你活得很累,覺得自己很委屈。想想當年的範進:

家庭貧寒,甚至有時困到絕糧斷炊的程度。老丈人胡屠戶,庸俗勢利,粗鄙淺薄。中舉前,他將範進罵得狗血噴頭,什麼「尖嘴猴腮」,「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連親家都損成老不死的。

中舉後一反常態,成了「賢婿老爺」,「天上的星宿打不得」等等,活脫脫一副社會底層低素質的嘴臉。

中舉之前,範進忍氣吞聲,低三下四,任人嘲諷,不懂得抗爭。中舉後賓客盈門,張鄉紳套近乎,完全是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啊!

好在,中舉前,無論人們對範進的鄙視和踐踏多麼沉重,他都用一次次的掙扎堅定地捍衛著自己的夢想。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我們很難預料的,總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際遇,卻可以掌握自己的心態。

我們無法避免逆境與困難,那就迎難而上,獲取新的生活把!當你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不要因為這些就放棄了自己的信仰和夢想。應該充滿希望地對待一切,這樣你的內心才能更加強大,你的愛和隱忍讓你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所以不要太在乎現在的不如意,一切總會過去的!

你可以不聰明,也可以不懂交際,但一定要大氣。如果一點點挫折就讓你爬不起來,如果一兩句壞話就讓你不能釋懷,如果動不動就憎恨別人,那格局就太小了。

l要記住,越努力就會越幸運。

放下你的浮躁,放下你的懶惰,放下你的三分鐘熱度,放空你禁不住誘惑的大腦,放開你容易被任何事物吸引的眼睛。靜下心來好好做你該做的事,該好好努力了!有時在你努力後,就會發現自己要比想像中優秀很多。

其實,走向成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只有很少的人能一躍就成為他們那行最出色的。你要一直不停地努力,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大多數人卻不曉得成功的背後往往要付出代價。

古時候,狀元和榜眼金榜題名,搖身變成達官貴人。試想,沒有背後的寒窗苦讀,是很難成功的。的確,不經歷風雨,怎麼享受生活的美好;不辛苦付出,怎麼知道磨礪的艱苦。當你很努力很用心地去工作去拼搏,當你揮灑著汗水默默地奮鬥,所有的困難會迎刃而解。

不管遇到了什麼煩心事,都不要自己為難自己。無論今天發生多麼糟糕的事,都不要對生活失望。如果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那就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堅持住,走過去,就一定會有進步。只有靠著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堅實的足跡。

柳輕煙:中學語文老師一枚,熱愛學生,熱愛文字,左手執粉筆,右手繪人間冷暖,在苟且的生活中不斷地尋找著詩和遠方。

相關焦點

  • 年少讀《範進中舉》,嘲笑與鄙視,中年再讀,越發感同身受
    然而等到了中年,再讀《範進中舉》這篇文章時,對於這篇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與此同時,在範進身上也看到了很多我們的影子。 堅定目標不放棄 範進中舉那年已經54歲了,很難想像一個人能堅持一件事這麼多年,一般人到了他這個年齡估計早已經放棄目標或者轉換方向了。然而範進依然選擇了堅持,最終也獲得了成功,不僅得到了老丈人、鄉鄰的高看,更是與張老爺結交,從此命運發生改變。
  • 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突然發瘋?放到當代當官後的範進是什麼職位?
    試想,要是你,從十幾歲考到五十幾歲,幾十次落第,每三年都要忍受一次落第的折磨,在四十餘年間日日夜夜都要忍受鄰裡間的冷嘲熱諷,甚至連自己妻子、嶽父都對自己冷眼相待,你說突然有一天讓你考中了!你會怎樣?我想多半也會瘋吧!範進,這瘋,是喜極而泣的瘋,是揚眉吐氣的瘋!自己四十餘年的努力終於沒白費,讓自己中了舉。
  • 解密《範進中舉》
    《範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該作品通過描寫範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用嶽丈在範進中舉前後的極其鮮明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以及中舉後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和鄉紳贈屋的等事例重點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
  • 從《範進中舉》看科舉考試——走進古代腐儒的悲與喜
    醉心功名不顧家庭的男人範進是一個酸腐的書生,大半輩子奉獻給了科舉,他每天除了讀書,還要忍受老丈人胡屠戶對他的百般咒罵,不過想想也能理解胡屠戶,一個幾十年就知道讀書,不能為家出力的女婿也確實讓人難以接受,雖然粗鄙,卻更接近生活。
  • 範進中舉後傻了,後人都嘲笑他,範進:你知道我的官有多大嗎?
    範進中舉後傻了,後人都嘲笑他,範進:你知道我的官有多大嗎? 提到「範進中舉」,大家是不陌生的,因為關於範進我們在初中就學過,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類的文章,將範進中舉前的生活,以及中舉後的生活狀態表現的玲離盡致,我們都知道,範進中了舉人之後,因為太過高興就瘋了,後來被他老丈人一巴掌給打醒了。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瘋?將中舉的範進換作是你,恐怕你比他還瘋
    只要稍微有些文化底子、能識得幾枚大字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直接通過童試,童試之後為每年舉行一次的院試。通過院試之人,即為古來「秀才」之稱,伴隨著考試級別的上升,人數規模也就會逐次遞減。而今天我們所要提到的《範進中舉》中的主角範進就是經過院試考核之後的秀才。
  • 為什麼範進中舉後會突然發瘋?放到現代範進是怎樣的職位?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名篇,大概是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曾在語文課本上學習過範進中舉一文的節選。範進中舉講述的是範進從年輕時就參加科舉考試,直到五十四歲時終於考中舉人,從一介布衣平民青雲直上終於實現當官夢想。夢想成真那一刻範進喜極成瘋,最後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將其打醒。
  • 範偉新片《範進中舉》演本家範進
    作為《範進中舉》的主演,同時也是電影出品方的股東,範偉在發布會上坦言想演範進已經很久了,「很多人也都勸我演,除了我每瘋,沒中過舉,我和範進還真挺像的。」除了範偉和編劇,《範進中舉》的主創陣容尚未公布,發布會現場,範偉笑稱想在網上為範進徵集夫人的人選,「這樣選出來的人大家都能喜歡。」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範進中舉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範進是範進,範進也是我們。小時候讀《儒林外史》,覺得範進中舉是一個荒誕而可笑的故事。範進在中舉之前,窮困潦倒,備受旁人的羞辱和輕視,卑微軟弱得令人憤懣。一旦中舉,境遇立即逆轉,一日之內飛黃騰達。粗俗世故的丈人胡屠夫,在範進發跡前極盡粗鄙諷刺他,在他發跡後又極盡卑微地諂媚。
  • 範進中舉並不是笑柄,結局實在太驚羨了!
    不得不說,範進中舉後的發瘋是種種社會醜陋的集體合謀:考場黑暗,官場腐敗,人心不古。範進老丈人胡屠戶一度佔據C位,庸俗勢利,粗鄙淺薄。中舉前,他將範進罵得狗血噴頭,什麼尖嘴猴腮,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連親家都損成老不死的。中舉後一反常態,什麼賢婿老爺,天上的星宿打不得等等,活脫脫一副社會底層低素質嘴臉。
  • 想起了中舉的範進
    一方面,是送行的範進,獨自送到了三十裡之外,懷著感激而又惶恐的心情,在那兒「立著,直望見門槍影子抹過前山,看不見了,方才回到下處」,何等的卑微、可憐!這個開頭頗具深意。它把兩個有著同樣傷心史的人物放在一起,一個因功成名就而飛黃騰達,顯赫一時;一個卻因科場失意而窮困潦倒,卑躬屈膝。兩種不同的氣派、景象,構成強烈的對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舉制度造成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核心。
  • 《範進中舉》:一個巴掌打醒了這瘋癲的人
    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感嘆留言,真是現實版的「範進中舉」啊。《範進中舉》 11cm×13cm 2016年大概是六十多年前認識《儒林外史》這本書的。由於受當時的年齡、文化水平和思想所限,只是膚淺地當成滑稽的故事來讀。但是《範進中舉》這一段卻留下深刻的印象。範進在中舉的前前後後,人們對他在思想感情和態度上的戲劇性變化令人難忘。
  • 《範進中舉》人物形象
    5)知書達理:雖然範進作為小說中的反面人物,但也不乏好的一面。他畢竟是一名書生,本質上是善良的,也有知書達理的一面。中舉後,對曾經對他辱罵的胡屠戶並未有不合分寸的行為,甚至賞銀給胡屠戶,可見他也是一個知書達理的人。6)典型的腐儒形象。
  • 範進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你看舉人有多難考?
    在儒林外史中,範進這個角色令人印象深刻。範進中了舉人之後,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後來範進卻突然發瘋,出盡了醜態。其實,範進沒有真的發瘋,他只不過是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這才讓自己失態的。我們好好討論下,範進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你看舉人有多難考?
  • 範進不再中舉
    範進不再中舉     ——讀坐忘齋主的博文《詩人魯小鷹》有感
  • 《範進中舉》:喜極而亡的老母親其實是最可憐的人
    我們都知道範進中舉後高興得發了瘋,一腳踹到泥塘裡,後來被胡屠戶一巴掌治好了。從此人生像開了掛,一路升至到山東學道,官至四品,帶著老婆和老嶽父一起享受了人生的榮耀和富貴,成了很多人眼中的人生贏家,甚至被譽為「考神」。但是在文中還有一個一直陪著範進吃苦,卻沒享幾天清福的可憐人,那就是範進的老娘,胡屠戶口中「老不死的」。
  • 《範進中舉》中,為何嶽父對範進的態度前倨後恭呢?
    中舉是讀書人成為上層紳士的標誌,之後舉人在地方上就可以其紳士的身份,實際上參與大量地方事務的管理,擁有相當大的權力。範進中舉之後,身份、地位都會發生質的飛躍,因此,胡屠戶才前倨後恭。舉人是中國古代社會紳士的主體,他們是一個地方最有權勢和經濟實力的人。考中舉人可以使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產生質的飛躍。舉人見知縣,與秀才只能是拜見不同,他們是會見,也就是說舉人與縣官是平等關係,可以平起平坐。如果舉人犯了罪,知縣是不能隨便處罰的,必須先報告學政,由學政革除其功名後,才能進行審理。
  • 範進是怎樣中舉的?
    中學時學過課文《範進中舉》,該文章節選自《儒林外史》,講了範進中舉的事,那麼範進究竟是怎麼中舉的呢,我們中學課本裡並沒有給答案
  • 《範進中舉》課文詳細解析
    正在吵鬧,又是幾匹馬,二報、三報到了,擠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滿了。鄰居都來了,擠著看。老太太沒奈何,只得央及一個鄰居去尋他兒子。【段析】寫發榜之日,在斷炊的情況下,範進奉母命到集上去賣雞。這一情節的安排獨具匠心,首先突出中舉前一刻範進一家貧困至極,這與中舉後的富貴形成鮮明對比;其次,使故事情節更加豐富、有趣;最後,為範進通過鄰居之口得知中舉喜訊這一情節的展開作鋪墊。
  • 語文老師沒告訴你的,是相比範進中舉,範進中進士後的故事更精彩
    我們在語文教科書上都學過《範進中舉》這篇課文。《範進中舉》節選自吳敬梓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因而還有許多課文背後的故事,是語文老師沒告訴你的。範進中舉後發瘋,被丈人胡屠戶一巴掌打回原形。為何會瘋呢?一方面因為他從二十歲開始,連續考了三十多次,直到五十四歲才中舉,著實不容易;另一方面,實在是因為他很清楚地知道,中舉後的命運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相比範進中舉,範進中進士後的故事更精彩範進中舉,其實是有貴人相助,這個貴人的名字叫周進。周進六十多歲時還是個老童生,有過和範進相似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