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儒林外史第三回——範進中舉

2020-12-13 戲說小劇場

範進這個人物也算是儒林外史裡面為數不多的家喻戶曉的人物了,不消說的是,初中的語文教材裡面,是有隻有一則選課的。但是以前從來沒有完整地看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上一回說到這周進啊,在貢院是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可是把大家難住了,後來想著既然考不中,為何不尋個貢監試試,當即那些客人就七拼八湊的夠了進門費。周進也不哭鬧了,有了銀子,心裡自是高興,所以這文章寫得也是花團錦簇,等到放榜那日,果然中了。又考了鄉試,中了進士,殿在三甲,升了御史,到廣東去做一回學道。

等到了廣東,心裡想著一定要好好看過文章,不要屈了真人才,那才算是罪過了。在考場翻點名冊的時候點到了範進,周進詢問了他的年齡,以及考了多少年了,範進都作答了,想著前面考了二十餘年了還不中,這寫的文章到底是何水平,周進細細看來。看第一遍的時候就丟去一邊,這裡面寫的都是些什麼話,又看天色還早,還沒有其他人交卷,又只得拿起範進的卷子再看一遍,這第二遍就看出了些名堂了,覺得有些意思。等到其他的卷子看完之後,第三此取過範進的卷子又看了一遍,看完之後不覺嘆息,可真是字字珠璣,連看三遍才能解,可見以前的學道是又多糊塗啊,誤了人家啊二十多年,隨即給了範進批註第一名。

現在讀來才知道範進倒是真有大才,不過是被誤了這麼些年啊,後面的結局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等他親眼看見自己中了之後已經是行跡瘋魔,等他嶽丈一巴掌才把他打醒了。

相關焦點

  • 《儒林外史》第三回丨範進中舉之後發瘋,那麼他發瘋之後呢?
    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第一回:浙江諸暨縣、山東濟南府。第二回:山東兗州汶上縣薛家集、山東濟南府。接下來的第三回:山東濟南府、廣東廣州府。第三回的人物主角是範進,他是廣東廣州府南海、番禺兩縣的童生之一。微信要求這一回不能在解讀賞析下方粘貼原文,大家想看原文的話,還是翻開書本或者點擊底部的原文連結吧。
  •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極為精彩的故事之一,最為讀者熟悉
    這個片段,節選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此前的有關情節是這樣的:廣東學道周進到廣州主持考試,第三場考的是南海、番禺兩雖童生。周學道坐在堂上,看見「落後點進一個童生來,面黃肌瘦,花白鬍鬚,頭上戴一頂破氈帽。」當時已是十二月上句,「那童生還穿著麻布直額。凍的乞乞縮縮。」這童生便是範進。
  • 儒林外史:在範進中舉的故事裡,胡屠戶才是真正的主角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經典回目,講述了窮書生範進五十四歲方才考中舉人,卻因此而高興發瘋的故事。毫無疑問範進是故事裡唯一的主角,然而還有一個人雖為配角,但他的戲份絲毫不比範進少,給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 你會覺得範進中舉很可笑嗎?讀《儒林外史》第三回
    第三回的故事接前文,周進參觀貢院的號子間,深受刺激,暈死過去。待到周進被姐夫和眾人救醒,仍然不住嚎哭打滾,哭得悽慘無比,眾人扶著他出去,直哭得吐出血來。眾人不解周進為何如此難過,周進姐夫說出他的心病,考了幾十年,秀才也沒有考中,看到貢院,傷心起來。
  • 想起了中舉的範進
    > 又到一年高考季,無端想起了終於中舉的範進。《儒林外史》是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其中《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通過範進中舉的前前後後,寫了各類人物的表演,真實生動地顯現其真偽、善惡和美醜的本來面目,而且發掘到人物的靈魂深處。《範進中舉》的故事見於小說的第三回,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範進的主考官周進,幾十年屢試不第,已經六十多歲了,仍未功遂名就。
  • 解密《範進中舉》
    《範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該作品通過描寫範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用嶽丈在範進中舉前後的極其鮮明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以及中舉後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和鄉紳贈屋的等事例重點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
  • 初識《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劇《範進中舉》之後
    初識《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劇《範進中舉》之後。看完之後不覺驚異於作者的獨具匠心,卻沒有領略導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開《儒林外史》瀏覽了整個故事之後。《範進中舉》講的是五十四歲的老童生範進終於考上舉人,歡喜至瘋,最後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縱觀全文事實上卻並不是那麼簡單。
  • 「範進中舉」成為笑柄,那你知道後來做了多大的官嗎?
    因此不得不提到古典文學中的一個叫範進的學子,此人就是年到半百才中的舉,因此他的前半生基本都活在周圍人的冷嘲熱諷中。範進中舉之後的人生發生了質的蛻變。關於範進,周所周知,他在得知自己中舉後幾乎瘋掉,可以說高興地得意忘形,也因此範進再次成為了一個笑談。
  • 《範進中舉》中,為何嶽父對範進的態度前倨後恭呢?
    中舉是讀書人成為上層紳士的標誌,之後舉人在地方上就可以其紳士的身份,實際上參與大量地方事務的管理,擁有相當大的權力。範進中舉之後,身份、地位都會發生質的飛躍,因此,胡屠戶才前倨後恭。中舉士子的經濟狀況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範進在中舉之前,是窮得叮噹響的人物,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當有報子來他家告訴他中舉的好消息時,他正抱著家裡唯一值錢的老母雞在街上換米,以解決無米下鍋的生計問題。
  • 《儒林外史》中說到範進中舉之後由於一時接受不了而瘋了!真的是...
    在《儒林外史》這本書中,諷刺了在封建社會時期官場中的那些各種醜惡的嘴臉。之所以選入範進這個封建社會當中的典型人物,就是為了無情抨擊封建社會的怪誕現象。每當讀起範進怪誕的發瘋經歷,我們曾經都會忍俊不禁笑出聲來。
  • 範進是怎樣中舉的?
    中學時學過課文《範進中舉》,該文章節選自《儒林外史》,講了範進中舉的事,那麼範進究竟是怎麼中舉的呢,我們中學課本裡並沒有給答案
  • 《儒林外史》胡屠戶的女兒,怎麼會嫁給範進?
    近日重溫《儒林外史》,讀到大家很熟悉的「範進中舉」片段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胡屠戶是一個嫌貧愛富、卑劣勢利的他,他為什麼會將女兒嫁給家裡窮得叮噹響的範進?清朝時期,廣東經濟條件不算差,在南海、番禺當地,比範進家庭環境好的人一定有很多,隨便找一家人戶聯姻,都比嫁給範進強呀。我們先來看範進的家庭情況。
  • 世人都笑範進中舉後差點發瘋,你可知當時的普通考生中舉有多難?
    考生在進入考場前,事先請善於寫字之人把《四書》、《五經》用蠅頭細字抄寫在紙上,再將這些文章小抄,藏在衣服的夾層中、藏在考籃的夾層中、藏在攜帶的食物中、藏在自己的鞋底下、毛筆管內、厚硯臺底部……《儒林外史》寫到有一次虞博士監考時,發現一名考生挾帶刻滿經文的小抄進場考試,但卻未舉發。
  • 《儒林外史》中的怪現象,周進、範進考秀才難,考舉人反倒容易
    《儒林外史》第二回、第三回分別描述了兩位擁有著相似經歷的人物,周進和範進都曾飽受著封建科舉制度的摧殘,年近花甲還未成為秀才,也因此長期忍受著儒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輕蔑。旁人對他的態度,通過胡屠戶對他的態度就可以大致了解,每次見面胡屠戶都要罵的範進狗血噴頭,這還是範進成為秀才之後,之前只會更加惡劣。周進與範進,從童生到秀才花了三十幾年時間,然而從秀才到舉人都是一次就成功了,從舉人到進士還是一次就成功了。
  • 範進中舉並不是笑柄,結局實在太驚羨了!
    不得不說,範進中舉後的發瘋是種種社會醜陋的集體合謀:考場黑暗,官場腐敗,人心不古。範進老丈人胡屠戶一度佔據C位,庸俗勢利,粗鄙淺薄。中舉前,他將範進罵得狗血噴頭,什麼尖嘴猴腮,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連親家都損成老不死的。中舉後一反常態,什麼賢婿老爺,天上的星宿打不得等等,活脫脫一副社會底層低素質嘴臉。
  • 《儒林外史》中範進中舉的情景,早在唐代就埋下了根苗
    我要是回老家,那裡的花草樹木連帶小鳥都要笑話我,我還是忍了,在長安再待一年吧。這哥們兒夠喪的!在唐朝,讀書人也是要找工作的,既是為解決生計,也是為實現他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而做官的途徑僅僅有三種:推舉、科舉、從軍。古代交通遠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很多來京趕考的舉子一路上騎不起馬或驢,都是走著來。
  • 《範進中舉》,現在的我們有資格嘲笑他嗎?至少我沒有
    相信「範進中舉」這個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因為在我們的中學課本上就有,它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儒林外史》中的一篇小說,這篇小說在創作的時候就帶有很濃的諷刺意味在裡面,其實在我國古代封建制度下,科舉考試是唯一能讓尋常讀書子弟烏雞變鳳凰的途徑,那時的讀書人若想有個好前途,參加科舉是唯一的辦法,否則就只能一輩子在家種地從事體力勞動
  • 範進中舉也許並不可笑
    因為語文課本中有太多美好的文章詩詞、奇聞故事,這是一個時代的情懷,也是一個時代的語言。今天我們聊一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範進中舉》。《範進中舉》這個段落選入了人教版語文第五冊,相信80、90後的學生們一定印象深刻。範進考中秀才回家,家裡十分歡喜,從前瞧不起他的丈人胡屠戶也來登門吃酒,還教訓了他一頓做人的道理。過了幾個月,範進打算去接著應考鄉試,苦於沒有盤纏,向丈人求借。不想胡屠戶把他臭罵一頓,說:「『癩蛤蟆想吃起天鵝肉』!那些中舉的老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 範進中舉後喜極而發瘋,他後來怎麼樣了?恐怕你羨慕不已
    清代《儒林外史》中的範進中舉,是廣為人知的一個章節。範進其人科舉成痴,半生光陰付諸科考。家中蓬草破屋難以遮風擋雨,老母妻子幾番挨餓受凍,好在她倆從無怨言,支持範進求取功名。那老丈人胡屠戶卻是個勢利眼,見範進屢試不第,每次見面不罵個狗血噴頭就不算完,鄉鄰也都竊竊不已。
  • 明清小說《範進中舉》教案/賞析,咦,好了,我中了!
    《儒林外史》作為諷刺小說的代表,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範進中舉》就是選自《儒林外史》的第三章,作者吳敬梓。範進中舉是什麼意思?範進是封建時候一個普通的讀書人,中舉就是在封建社會,秀才參加三年一次的考試(鄉試),考中了,錄取了就叫做中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