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說到範進中舉之後由於一時接受不了而瘋了!真的是...

2020-12-13 騰訊網

在《儒林外史》這本書中,諷刺了在封建社會時期官場中的那些各種醜惡的嘴臉。之所以選入範進這個封建社會當中的典型人物,就是為了無情抨擊封建社會的怪誕現象。每當讀起範進怪誕的發瘋經歷,我們曾經都會忍俊不禁笑出聲來。

心中在想範進真沒出息,為了一個舉人至於嗎?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覺得範進的瘋癲是人之常情。

範進中舉人已經是50多歲的事情了,他窮困潦倒了大半生,這一生最好的時間全在書桌上度過了,因為只會讀書,他不會幹農活,甚至快到了五穀不分的境地了。

年紀很大了,因為沒有女人願意嫁給這麼個百無一用的書生,所以範進的前半生過的可謂清苦。胡屠戶因為自家的女兒嫁不出去,在很無奈的情況下,才選擇了範進這個破落的書生。所以,胡屠戶骨子裡是瞧不起範進的。

故事開篇以範進考取秀才為引,範進經歷了30多年的應試終於考取了秀才,有了可以參加鄉試的資格。這時,範進的丈人爹胡屠戶拿著酒和大腸來看他,但是在當時秀才只是一個資格性質的考試,類似於準入資格,也就是說範進有了考取功名的機會了。但是,秀才的政治地位不高,沒有所謂的社會紅利。所以,胡屠戶對於範進仍是極盡貶低,範進也是唯唯諾諾。

範進想進一步考取功名,參加鄉試因沒了盤纏,去找胡屠戶要錢,被胡屠戶罵了出來。無奈背著胡屠戶參加考試,令人意外的是範進以鄉試第七的成績成為了亞元。

範進從一個破落秀才一下子成了舉人。為什麼中了舉人就能母雞變鳳凰呢?其實,無非是舉人背後的政治資源的支持結果。

在明清兩代,舉人有著非比尋常的特權,舉人可以不交田賦,也就是不用交農業稅,這就造成了許多地主將手下地產掛靠在舉人名下,這樣大大降低了稅費的開支。

舉人無徭役,也就是說舉人門下的人可以合法地避免朝廷的徭役。舉人可以登堂不拜,也就是說舉人見了官員可以不行跪拜之禮,而且舉人身份是不能擅自對其動刑的,這就更為舉人提供了保護傘。就比如《九品芝麻官》中的方堂鏡,就是舉人出身,威風程度其實並無誇張。

最為重要的,舉人可以直接為官,雖然不及進士的起點高,但是在明清期間,舉人出身混一個知縣實缺那都是相當輕鬆的事。

知道了這些特權,你還認為範進發瘋是荒誕之事嗎?就算是換成現在這個社會就意味著不用服兵役,不用交稅,可自由出入各大政府機構,不受地方法律束縛,可以混個縣長當一當。就不說當個縣長了,目前一個家庭出現一個公務員都是轟動四鄰的事,更不要說直接當上縣長了。

知道範進中舉後,變化最大莫過於胡屠戶了,首先胡屠戶知道範進中舉提了七八斤肉和五千貫錢來看賢婿,所帶的東西已經大有變化了,胡屠戶已經不敢再稱範進事「現世報」,而稱賢婿老爺,連自己的親戚都這般大的反差,更不要說張鄉紳送錢送豪宅了。

範進中舉事一個落魄的讀書人壓抑了30多年的情感的突然釋放,少年時每當讀起感覺荒誕不經,可笑之極,但是當歲月打磨掉我們身上的鉛華,金錢侵蝕掉心中的銳氣。我們不正在慢慢變成胡屠戶,範進鄉鄰這樣的人嗎?

曾經笑罵書中人,現在已在此書中。

我們曾經充滿美好的夢想,可是現實無情,讓你不得不變得市儈,可憎。越來越多人慢慢成為胡屠戶,範進四鄰這樣的小人物,他們熱衷於權力和利益,在權力面前卑躬屈膝。而範進這些滑稽的角色慢慢變得我們高攀不起,成為了我們一心想成為的人。

我們,而最終我們終將成為我們年少時曾經憎惡的那個人。

相關焦點

  • 初識《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劇《範進中舉》之後
    初識《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劇《範進中舉》之後。看完之後不覺驚異於作者的獨具匠心,卻沒有領略導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開《儒林外史》瀏覽了整個故事之後。《範進中舉》講的是五十四歲的老童生範進終於考上舉人,歡喜至瘋,最後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縱觀全文事實上卻並不是那麼簡單。
  •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極為精彩的故事之一,最為讀者熟悉
    臨了,周學道鼓勵範進參加鄉試,會試,說此科一定發達。範進送別了周學道,連夜趕回家來,拜見母親。《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極為精彩的故事之一,曾多次被選進中學語文課本,最為讀者所熟悉。這個故事,通過對範進中舉後發瘋及其社會地位、家庭生活的巨大變化的描寫,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的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心靈的腐蝕毒害,以及在那個制度下虛偽勢利的世態人情。作者在這裡所著力刻畫的,是範進和胡屠戶這樣兩個人物形象。
  • 想起了中舉的範進
    《儒林外史》是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其中《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通過範進中舉的前前後後,寫了各類人物的表演,真實生動地顯現其真偽、善惡和美醜的本來面目,而且發掘到人物的靈魂深處。《範進中舉》的故事見於小說的第三回,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範進的主考官周進,幾十年屢試不第,已經六十多歲了,仍未功遂名就。
  • 《儒林外史》第三回丨範進中舉之後發瘋,那麼他發瘋之後呢?
    體現了周進能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己及人,體諒考生的不容易。範進在周進的目光中出場:「面黃肌瘦,花白鬍鬚」,當時已經是農曆十二月初,廣東雖然地處嶺南,但這時候也是比較寒冷的,範進「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範進的艱難,是真的很難。範進的麻布衣服不是一般的破舊,在考試的時候,衣服碰到桌子凳子什麼的,又被剮蹭扯破了幾塊。
  • 中國歷史,範進中舉之後是真的發瘋了嗎?這才是根本原因
    範進中舉範進看到親戚朋友們這樣子不理解自己,更是加重了想要考官的決心。在飽嘗了社會的險惡人情的冷暖之後,範進再一次決定科舉考試。範進並沒有對這次考試抱有很大的決心,但是也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範進這一次既然時來運轉一下子中了舉人。範進知道自己中了舉人之後,非常的開心,導致自己喜極而瘋。範進的親戚朋友知道範進中了舉人之後,紛紛前來獻禮祝賀,但是看到範進發瘋一樣的大呼小叫就知道範進這是因為太激動才瘋了。眾人知道後就又開始咒罵範進,不就是考上了個舉人,至於這麼激動嗎?不過根據歷史記載也有可能範進是興奮過度了。
  • 範進中舉後為何激動的發瘋?換大家回去一樣會瘋!
    《範進中舉》是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故事情節,相信這個故事不少人都看過,大致就是說範進考中了舉人之後興奮的瘋了。 這個故事通過各種細節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社會風氣,對當時歷史中社會比較陰暗的一面進行諷刺。
  • 儒林外史:在範進中舉的故事裡,胡屠戶才是真正的主角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經典回目,講述了窮書生範進五十四歲方才考中舉人,卻因此而高興發瘋的故事。毫無疑問範進是故事裡唯一的主角,然而還有一個人雖為配角,但他的戲份絲毫不比範進少,給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瘋?將中舉的範進換作是你,恐怕你比他還瘋
    但面對中舉後發瘋的範進,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範進的發瘋,究竟是喜極而瘋,還是其他因素導致的癲瘋。本該是騎著高頭大馬,迎著鄰裡鄉親敲鑼打鼓聲音走馬上任的,一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自得模樣。誰曾想,這黃道吉日的舉人範進竟然選擇了發瘋!
  • 別瞧不起範進中舉,知道他最後的結局,換誰都會開心!
    我們都知道《範進中舉》是被選入語文教學課本,它是選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片段,而且這部書也是我國歷史上非常出名的現實主義的諷刺小說,通過裡面的人物角色來反映當時社會背景下所造就的人物。如果能被選為教學用的素材,想必一定有它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在最後範進中舉樂極生悲而變成了一個「瘋子」,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他的結局,知道之後換誰都會開心到瘋。大家對於範進中舉最熟悉的就是範進雖然是一個讀書人,但他卻窮的叮噹響為了自己生存而委曲求全於別人。
  • 範進中舉後真的瘋了嗎?這才是其中根本原因,換成你也可能發瘋!
    清代作家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寫了這樣一個充滿諷刺的故事,說是明朝有一名叫做範進的書生生活非常落魄,考了幾次科舉都沒中,50多歲了還是一名老童生,連飯都吃不上。老丈人和親朋好友不但沒有人來接濟他,反而在言語上極盡侮辱鄙視,讓他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麼叫做世態炎涼。
  • 範進中舉後為何瘋了?
    大家都學過一篇課文,這篇名字的課文叫做範進中舉。在這篇課文中。原落魄秀才,還是提學看他可憐才給了他一個秀才身份。他考上秀才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但是為何好不容易中舉之後,卻直接樂到瘋狂樂呢?這是古代文學史上一個很少有的形象,為什麼中個舉人就可以高興到發瘋呢?有一些可能不了解古代科舉制度的人也不太明白。實際上範進中舉後瘋了,並不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就他這個情況而言,換我我也瘋,要知道中了個舉人對古代讀書人究竟意味著什麼。在古代科舉大概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就是童生,其中就包括秀才。
  • 解密《範進中舉》
    《範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該作品通過描寫範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用嶽丈在範進中舉前後的極其鮮明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以及中舉後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和鄉紳贈屋的等事例重點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
  • 《範進中舉》中,為何嶽父對範進的態度前倨後恭呢?
    中舉是讀書人成為上層紳士的標誌,之後舉人在地方上就可以其紳士的身份,實際上參與大量地方事務的管理,擁有相當大的權力。範進中舉之後,身份、地位都會發生質的飛躍,因此,胡屠戶才前倨後恭。中舉士子的經濟狀況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範進在中舉之前,是窮得叮噹響的人物,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當有報子來他家告訴他中舉的好消息時,他正抱著家裡唯一值錢的老母雞在街上換米,以解決無米下鍋的生計問題。
  • 範進中舉後,到底當了多大的官?
    放到當代範進是什麼職位?答:在古典名著《儒林外史》裡,「範進中舉」後的癲狂一幕,幾百年間不知笑噴多少粉絲。但為何範進會當場「歡喜瘋了」到「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的地步?多年前紅遍全國的「白話寫史」讀物《明朝那些事》裡,對此也有一句風趣調侃:「換了你也可能會瘋的」。如此「瘋狂」,當然因為明清年間舉人的「優厚待遇」。
  • 範進中舉差點瘋了,怎麼成了後人笑柄?你知道他做了多大官嗎?
    範進中舉差點瘋了,怎麼成了後人笑柄?你知道他做了多大官嗎?在現在,中國有高考,獨木橋上走,多少人被擠了下去,這才從中選出了最優。而在古代也有「高考」,不過這個「高考」在古代叫做科舉。在有了科舉制之後,當官不再僅僅是官二代的特權,平民也依舊當官了,並且當官成了每個人的夢想,於是讀書人多了,「寒窗苦讀」的多了,而「金榜題名時」也成了人生的三大喜事之一。而到底中舉有多讓人高興,在《儒林外史》中,有一個章節寫的是範進中舉,範進中舉之後差點瘋了。範進中舉差點瘋了,怎麼成了後人笑柄?你知道他做了多大官嗎?
  • 範進中舉差點瘋掉,無數人都嘲笑他,卻不知他後來到底有多牛
    這其中,付出了多少的艱辛,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況且科舉考試並不是一定會中,有的人甚至為了中舉考了一年又一年,比如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範進中舉》中的範進同學。小時候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總認為範進雖然中了舉人,但知道這個消息之後,他便瘋了,這個故事也就結束了。
  • 樂瘋掉的範進又中了進士,最後當了什麼官?讓範進光宗耀祖
    而範進就是這個幸運兒,他和大多數的讀書人一樣苦讀聖賢書,但是他成功地考上了進士。在《儒林外史》中,更是知道了在範進知道自己中舉之後,對於這個心心念念的消息,一下子範進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更是一下子開心瘋了。當範進的街坊鄰居聽到範進中舉之後,連忙來到了範進的家中來恭喜範進。卻看到了瘋瘋癲癲的範進,之后街坊鄰居們趕緊叫來了範進的老丈人胡屠夫出面。
  • 範進中舉的故事,盡人皆知,範進瘋了之後如何了?成了正三品大員
    範進中舉的故事,可以說是盡人皆知,還被選入了中學課本。那你知道範進考了多少次秀才,才考中麼?範進中舉之後瘋了,他有沒有醒過來?範進後來怎麼樣了?範進中了秀才之後,又參加鄉試考舉人,一舉中了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範進得知消息後,一跤跌倒,暈了過去,等醒過來時,瘋了。
  • 範進這個鐵憨憨,中舉之後怎麼樣了?
    範進在中舉那一天鬧了個大笑話,幾百年後被寫入教科書,成為笑柄。範進中舉之前和當官之後的一些事,甚至包括範進的老師,初看都很可笑,細思之後,卻覺得笑中帶淚。他是個憨人,搞笑的最高境界是不知道自己在搞笑,卻無意中創造很多笑料,範進就是這樣的人。
  • 範進中舉發了瘋?舉人特權放到你身上,你比他還瘋
    在《儒林外史》中,有這樣一則家喻戶曉的「範進中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範進,從年輕的時候起便年年參加科舉考試,但一直以來都沒有考中,直到他五十多歲,受盡了奚落和譏諷,哪怕是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也始終不悔,執意要考中為止。在他的心中,是多麼希望這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