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範進中舉之後是真的發瘋了嗎?這才是根本原因

2020-12-13 故人的言情小說

在古代電視劇裡面大家可以看見,古代有很多的富家子弟沒什麼見識只知道貪圖享樂就可以做樂,但是有的人只因是窮民百姓家裡面出來的。所以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官,一輩子也只是一個窮書生,這在封建社會有很多類似的事情發生。在明朝的時候,就有一個叫做範進的書生,範進平時的生活非常的落魄。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書本就是範進的精神食糧。用範進的話來說就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範進非常努力的在讀書,希望有一天可以出人頭地。在當時,範進只有讀書這一條出路,所以每時每刻都在讀書。當時在封建社會,改革程度已經非常好了,當時的社會就可以選擇科舉制了。這項制度就是專門為寒門子弟所準備的政策,當時的政府選擇用科舉制來選拔人才,不再局陷於只有富家子弟可以做官。

範進中舉

其實這個辦法非常的有用,特別就是為範進這樣的人提供了很好的機會。範進正是因為知道科舉制的開放政策,所以選擇了努力讀書。但是範進考了很多次都沒有考上。當時的範進可是從青年考到了老年,被人稱為是老書童。許多人都認為範進因為沒考上變成了一個瘋子,許多人都不理會這個所謂的「瘋子」。當時的人們認為都50多了,一定就考不上了,為什麼老年了非要去考呢?把這些機會都留給年輕的小輩就好,但是對於寒門子弟來說,這個機會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對於窮人來說,有一個翻身的機會很重要,所以更應該好好把握。但是當時的世人卻看不懂,認為範進就是井底之蛙。大家想一想範進人都已經到了老年,有的時候連飯都吃不上,範進的親戚朋友非常的無情。不但沒有去幫助範進,反而在言語上面也是對範進嘲諷。看上去非常的無情,真的是世態炎涼。

範進中舉

範進看到親戚朋友們這樣子不理解自己,更是加重了想要考官的決心。在飽嘗了社會的險惡人情的冷暖之後,範進再一次決定科舉考試。範進並沒有對這次考試抱有很大的決心,但是也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範進這一次既然時來運轉一下子中了舉人。範進知道自己中了舉人之後,非常的開心,導致自己喜極而瘋。範進的親戚朋友知道範進中了舉人之後,紛紛前來獻禮祝賀,但是看到範進發瘋一樣的大呼小叫就知道範進這是因為太激動才瘋了。眾人知道後就又開始咒罵範進,不就是考上了個舉人,至於這麼激動嗎?不過根據歷史記載也有可能範進是興奮過度了。其實在古代的時候,當時因為封建制度的影響,階級之間的劃分也是非常嚴厲的。在當時哪怕前一秒還是平民百姓但是下一秒當官那待遇就不一樣了,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上要是中舉了就說明範進已經有了做官的資格,既然有了做官的資格那就與平民百姓就是不同階級的人物了。

範進中舉

要是自己再努力一下子就有可能是鄉鎮的管理者,所以才會有那麼的人在知道範進中舉之後過來百般巴結討好了。這些中舉人士的身份不但提高了一個檔次還可以享受賦稅不用出的待遇,可見當時的制度等級多麼的森嚴。而且中了舉人之後,附近很多的百姓都會過來尋求保護,因為在當時中了舉人好處還是多多益善的。範進中了舉人,也算是鹹魚翻身了。範進中舉人的消息傳開了之後,在當時就有很多的人過來巴結討好,希望可以得到範進的保護。有的人送田產、有的人送房屋、甚至還有的人過來投身為奴希望可以得到範進的眷顧。由此可以看出當時考上舉人之後的好處了把,這也是範進為什麼人到老年也一直想考試的原因。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範進房屋,家財,田地、丫鬟要什麼就有什麼。從一個以前連飯都吃不飽的窮書生搖身一變成了腰財萬貫的地主階級了,不得不感慨,命運的造化弄人啊。真的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讓人們更加看清楚了官與民的差別對待。

範進中舉

從範進沒有中舉親戚朋友的咒罵嘲諷不理解再到範進中舉之後親戚朋友們的討好,儼然可以看出當時市民的醜態,真的是世態炎涼。不過書中描寫的範進雖然熟讀四書五經,但對其它的事兒卻一竅不通,甚至有些迂腐呆萌。在他中了進士並被封官之後,還鬧出了一個笑話!在一次宴會上有人提到北宋文豪蘇東坡時,他還以為是哪位不知名的秀才,竟然不知道此人是誰,從而鬧出了天大的笑話!但這也代表了古代大多數知識分子的形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喜登龍門,成為名利雙收的權貴而已!雖然作者描寫的是明朝書生的故事,但是放在大清朝又有什麼區別呢?這是清代作家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寫了這樣一個充滿諷刺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呢?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於歷史人物的相關報導,歡迎關注小編,同時感謝大家的閱讀和精彩評論!

範進中舉

相關焦點

  • 範進中舉後真的瘋了嗎?這才是其中根本原因,換成你也可能發瘋!
    清代作家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寫了這樣一個充滿諷刺的故事,說是明朝有一名叫做範進的書生生活非常落魄,考了幾次科舉都沒中,50多歲了還是一名老童生,連飯都吃不上。老丈人和親朋好友不但沒有人來接濟他,反而在言語上極盡侮辱鄙視,讓他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麼叫做世態炎涼。
  • 範進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你看舉人有多難考?
    在儒林外史中,範進這個角色令人印象深刻。範進中了舉人之後,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後來範進卻突然發瘋,出盡了醜態。其實,範進沒有真的發瘋,他只不過是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這才讓自己失態的。我們好好討論下,範進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你看舉人有多難考?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瘋?將中舉的範進換作是你,恐怕你比他還瘋
    在當年的初中課本上初識範進的時候,我覺得此人在封建時期還是比較幸運的,至少他能在有生之年等到中舉的消息,也就沒有枉費他這大半輩子都兢兢業業地活在埋頭苦學、拮据度日的生活中了。但讓課本前的所有學生都始料不及的事情發生了,中舉之後的範進竟然出乎意料的發瘋了,這讓範進的家人以及同鄉鄰居也很驚詫。
  • 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發瘋?知道原因後,大家都理解了!
    範進中舉,反映了過去的科舉制度,可以讓人從寒門一躍到天子明堂,這讓無數的讀書人,沉浸其中,追求功名,但是科舉考試的競爭也極為巨大,不是人人都能那麼容易考中的,我們的主角範進,從年輕考到老才考中了秀才。範進中舉鄰居們跑來祝賀的時候卻看不到範進,詢問之下才知道範進去了集市,鄰居大嬸便趕忙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範進,範進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一開始是不相信,還讓鄰居不要再拿自己打趣,而他自己還在插標賣雞呢
  • 經歷多年寒窗辛酸苦辣的範進,在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呢?
    範進中舉之後為什麼會發瘋?在旁人看來很奇怪,就跟我初中讀《範進中舉》時候一樣,但是隨著時間增長與生活閱歷增加,我就非常理解範進得知中舉之後的行為表現。範進中舉大部分人都應該有所了解,畢竟是出現初中語文教材的文章,選自《儒林外史》中的章節。
  • 範進中舉發瘋?眾人獻媚!只因這項特權
    範進中舉發瘋?眾人獻媚!只因這項特權科舉制度是古代考核的一個重要方式,其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現在的高考。科舉除了考得稱號外,還可有機會進入朝堂,這一原因讓無數寒門子弟趨之若鶩,「十年寒窗、金榜題名」成了那個時代下的無數學子的心願。
  • 範進中舉為何會發瘋?把中舉的好處翻譯到現代,真相就會大白
    範進中舉為何會發瘋?把中舉的好處翻譯到現代,真相就會大白背景交代:《範進中舉》是清代吳敬梓傑出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中極為精彩的篇章之一。主人公範進是一個士人,生活的窮破讓他只有通過中舉想去改變,但是命運卻果不其然的與他開起了玩笑。
  • 範進中舉後為何激動的發瘋?換大家回去一樣會瘋!
    《範進中舉》是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故事情節,相信這個故事不少人都看過,大致就是說範進考中了舉人之後興奮的瘋了。 這個故事通過各種細節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社會風氣,對當時歷史中社會比較陰暗的一面進行諷刺。
  • 範進中舉高興的發瘋,成為眾人笑料,但你知道當官後的他多牛嗎?
    範進中舉高興的發瘋,成為眾人笑料,但你知道當官後的他多牛嗎?文/勿忘初心上高中的時候我們學了很多篇文言文,今天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篇文言文叫作《範進中舉》。這篇文章寫範進多年參加科舉考試,直到50歲才考中進士,在得知自己考中的消息後範進高興的發瘋了,這是一篇極具諷刺意味的文言文。範進中舉高興的發瘋,成為眾人笑料,但你知道當官後的他多牛嗎?對於範進多年來一直堅持考試的行為也很多人不理解,其實小編覺得這並沒有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範進想做官並沒有錯。
  • 範進中舉後為何差點發瘋?你看看他前面幾十年過的是什麼日子?
    接受過義務教育的讀者肯定都熟知《範進中舉》,對於這個帶著濃厚諷刺色彩的人物,有人讀出了心酸,有人悟出了艱辛,也有人飽含同情,確實是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對於故事結尾的戛然而止,很多人沒有再深究,因為大家都覺得,最後範進肯定成了個不折不扣的瘋子,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儒林外史》第三回丨範進中舉之後發瘋,那麼他發瘋之後呢?
    鄉試是科舉考試中很重要的一環,周進中舉,就學而優則仕,由讀書人變成了「官」。中舉之後,回到汶上縣感謝知縣、啟蒙老師等等。汶上縣很多人都去巴結,包括薛家集一眾人等,周進是個厚道人,面對之前尖酸刻薄現在積極跪舔的申祥甫,不僅毫不計較,還留他在家吃了一頓酒飯。
  • 範進中舉後為啥突然發瘋?把他當時的職位放到現代,你就全懂了
    《範進中舉》出自清代小說家吳敬梓所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時過境遷,我們已經不記得範進身上具體發生了什麼事,只依稀記得範進中舉後發瘋了,之後的事就沒有再深究,也不知道他最後過上了什麼樣的生活。其實,我們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54歲才中舉的範進,突然被巨大的驚喜包圍,會發瘋也情有可原。然而,他發瘋的原因卻不止於此。範進在中舉之前,每年都在為科舉做準備,他數十年來一直堅持考科舉,直到50歲還只是一個童生。由於多年不曾工作賺錢,範進的家裡一貧如洗,他在12月還穿著單衣,蜷縮在角落,凍得瑟瑟發抖。
  • 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發瘋?從時代背景和環境因素來看,有其必然性
    是什麼原因將當時中國眾多的知識分子靈魂淪陷。範進在中舉之後為何會發瘋呢?一、為何說範進「靈魂淪陷」?在範進中舉之後,張鄉紳拿出銀子來給範進,還送了一套房子給他,但範進絲毫沒有慌亂,卻還再三推辭。張鄉紳急了說道,「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見外了」這時候,範進才收下銀子,作揖謝過張鄉紳。在面對張鄉紳時,範進所表現出來的圓滑,讓我們讀者對他略微有些改觀。
  • 範進中舉後發瘋的4個原因, 一一分析下來, 確實可以理解
    等到終於考上的時候,居然莫名其妙地就發瘋了,這個人就是範進。很多人都說,考得了好成績應該是興奮和激動才是,怎麼會變成了一個瘋子呢?如果你知道了這背後的原因,估計也你也會瘋。 我個人覺得,第一個原因就是,興奮過度,導致神經錯亂。可以試想一下,一個人考了幾十年都沒有考中,半截身體都快被埋進黃土了,你都不抱任何希望了,結果卻有人來告訴你,你中了大獎了。
  • 為什麼範進中舉後會突然發瘋?放到現代範進是怎樣的職位?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名篇,大概是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曾在語文課本上學習過範進中舉一文的節選。範進中舉講述的是範進從年輕時就參加科舉考試,直到五十四歲時終於考中舉人,從一介布衣平民青雲直上終於實現當官夢想。夢想成真那一刻範進喜極成瘋,最後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將其打醒。
  • 還記得中舉發瘋的那個人嗎,他後來過得怎麼樣?
    還記得中舉發瘋的那個人嗎,他後來過得怎麼樣?文/乾坤歷史說科舉,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是讀書人進入上流社會的唯一途徑。提到那個中舉發瘋的人,大家就會想到初中學到的那篇課文《範進中舉》。課文講了一個考了幾十年還一直只是個秀才的範進,突然有一天瞞著家人參加鄉試,考上了舉人之後突然發瘋而又變成正常人的故事。範進的人生也因為這件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範進中舉後發瘋,被人嘲笑至今,你卻不知道範進後來有多牛
    相信大家對學生時代節選自《儒林外史》的《範進中舉》這篇文章仍舊印象深刻,範進中舉後瘋瘋癲癲的樣子像個十足的小丑。範進中舉後發瘋,被人嘲笑至今,但是另一方面,你卻不知道範進後來有多牛。先說一說範進當時為什麼會發瘋,其實我們都不理解範進中舉在當時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意味著什麼。
  • 範進中舉後發瘋,將其職位放現在或許你更激動
    《範進中舉》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文學著作。按照相對傳統的理解,作者通過《範進中舉》一文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極其辛辣的諷刺與批判。然而,當我們換一個角度去解讀《範進中舉》這篇文章,我們就能理解範進中舉後發瘋的原因——將範進中舉後的職位放到現在,當代人或比範進更加激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想起了中舉的範進
    《儒林外史》是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其中《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通過範進中舉的前前後後,寫了各類人物的表演,真實生動地顯現其真偽、善惡和美醜的本來面目,而且發掘到人物的靈魂深處。《範進中舉》的故事見於小說的第三回,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範進的主考官周進,幾十年屢試不第,已經六十多歲了,仍未功遂名就。
  • 範進中舉為何發瘋?三年一次考試,每城才半個中舉名額而已
    範進中舉為何發瘋?三年一考,每個城市才半個名額而已。 (作者:漫步者的神兜兜) 《儒林外史》中的範進中舉故事,是該書的經典章節之一。秀才範進,考中了舉人,興奮過度,竟然痰迷心竅發了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