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都是孩子們的「收穫季」,收紅包收到手軟,小朋友當然很開心啦。可是父母卻對此卻是憂心忡忡,生怕孩子們亂花錢,把這筆錢給浪費掉了,許多家長免不了要跟孩子說:「你還小呢,壓歲錢讓我們來給你保管吧!」
中國式父母,習慣於包辦一切,總是認為孩子會亂花錢,認為小孩子遠離金錢、專心讀書是件好事情。
但這些父母卻忘了,在這樣的選擇中,孩子也一步步失去了打理錢財的機會,他對錢的認知、數字的敏銳度也在喪失。當孩子長大,真正獲得收入時,就會在理財方面異常遲鈍。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何不用利用起這個難得的機會,教育孩子合理使用壓歲錢,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呢?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幫助孩子來打理自己的壓歲錢呢?
壓歲錢計劃第一步:尊重孩子的財產權
家長老愛說:「這錢我幫你存著,以後上大學了給你用。」
孩子一聽,這也太遙遠了,錢雖然在我的帳上,可是還是由爸爸媽媽管著,壓根不是我的錢啊。
換位思考一下,你工作到年底,老闆說年終獎我先幫你存著,等你退休了再給你,你什麼感覺?
所以,要讓孩子不僅擁有壓歲錢的所有權,而且還有支配權,這時候他反而會更為珍視,因為這些錢完全是他的,花了就沒有了。
尊重孩子的財產權,是進行財商教育的基礎。
壓歲錢計劃第二步:劃清消費界限
尊重財產權,並不是對孩子怎樣使用壓歲錢放任不管了。
有些孩子,零花錢往往不捨得花
這些孩子一方面是天生比較節儉,另外一方面,是孩子的要求爸爸媽媽已經基本上滿足了。這樣並不能很好的培養他的財商。
當我們給了孩子壓歲錢支配權之後,就應該跟他劃清消費界限:哪些消費、買什麼樣的物品是要他自己付錢的,這樣才能促使他自己思考如何使用自己的財產。
幼兒園發起捐助倡議的時候,孩子的好朋友過生日需要購買禮物的時候,家裡長輩生病帶著一起去探望的時候,這就是壓歲錢派上用場的時候啦!
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捐助的數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為好朋友和長輩挑選禮物,適時給出建議,在捐助金額和禮物種類的商量和斟酌過程中,孩子會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金錢觀念。
這需要家長很多的耐心和技巧,但是這個過程會讓孩子終生受益的!
但是,讓孩子一味地去購買自己「想要」而不是「需要」的東西,孩子的錢,也會花得很快的哦!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壓歲錢的理財計劃!
壓歲錢第三步:建立合理的消費規劃
家長們可以跟孩子講解一下自己平時的理財消費習慣,比如多少比例的錢用來購買自己一直想要而沒有買,但是確實有需要的東西;多少比例的錢可以試著去做投資,適當增值;多少比例的錢用於儲蓄,獲得一定利率的同時保證不時之需,等等。
然後讓孩子也學著大人,制定自己的消費規劃,不該花的錢堅決不花,該存起來的錢就得存好,這樣,壓歲錢就不會莫名其妙地不見啦!
記得給孩子準備一個漂亮的記帳本哦!這樣孩子就能看到每一筆錢都花去哪兒了,會大大增強孩子在消費上的條理性,也能避免很多不當消費呢!
壓歲錢計劃第四步:為壓歲錢開帳戶
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到銀行,手把手地教孩子開立自己的帳戶,讓孩子把自己決定儲蓄起來的那部分壓歲錢存起來,並記下具體的數額。
接下來告訴孩子,錢是可以生錢的,因為銀行會給你利息哦!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跟他一起計算帳戶的月利率和年利率!每過一段時間,孩子看到自己的壓歲錢隨著儲蓄而增長,就會明白多餘的錢用於儲蓄,能夠給自己帶來小小的收益。
壓歲錢計劃第五步:讓孩子一起準備壓歲錢
其實爸爸媽媽都知道,在很多地方,是大人們的禮尚往來。
那麼,其實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參與到這一行為當中來的。
每年節前,家長們可以請孩子幫忙,把錢折好包進紅包裡。
孩子們最開始可能只是覺得好玩,跟手工課一樣,後來孩子就會記得,這個是給哪個哥哥的,這個給哪個小妹妹的,今天大概包了多少多少個,每個裡面有多少之類的。
等到孩子拿到別人給自己的壓歲錢之後,也能清楚地自己的爸爸媽媽給出去了多少哦。
5~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
在這個階段,孩子尚未形成穩定的金錢價值觀和消費觀。
如果抓住這個黃金時段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讓孩子學會如何合理安排10元錢的使用,等到長大之後,給他10萬元、100萬元甚至更多的錢,他都能遊刃有餘地處理好。
真正會培養孩子財商的人,是會讓孩子儘早接觸錢財、讓他認識到錢為何物,從哪裡來;讓他學著主動打理他的小財富、體驗賺錢的不易。
金錢觀的教育,也就是財商教育,是一種在生活中引導孩子體驗和管理金錢的實踐,也是引導孩子學會規劃夢想和管理人生的生存教育,更是引導孩子學會感恩父母、建立責任感、獲得獨立自尊等健全人格的教育。
正確的財富觀念、理財意識和良好的理財習慣,將讓孩子終身受益。
想知道更多有關財商的問題?
來一套《兒童財商繪本》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