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節,很多親朋、長輩都會給孩子壓歲錢,來表達對孩子的喜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三姑、二叔、大姨、老舅……少則幾百,多則成千上萬,加起來還真是個不菲的數字!這麼多的壓歲錢也算是孩子的「可愛費」了,家長們怎麼處理最合適呢?
大多數家長是這樣做的,孩子還小、怕亂花錢,剛到手的壓歲錢還沒有暖熱,便以替他保管的名義要過來,後面就不了了之了。
微博上中國新聞網發起了一個投票:你小時候收的壓歲錢都去哪了?
3.5萬人參與,69%的網友,都表示小時候的壓歲錢都被 「 爸媽幫忙收走 」 。
小時候,媽媽收走壓歲錢的理由非常光明正大,充滿正義。她說:「你還小,壓歲錢放兜裡容易丟,等你長大了,我就把壓歲錢還給你.」
壓歲錢到底應該算誰的?這事不簡單,前幾天剛剛上了微博熱搜。
管理孩子的壓歲錢是家庭的私事,但怎麼處理這件小事,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少年說》裡,有個小女孩哭訴了媽媽拿她壓歲錢後的所做所為。
她說:「每年媽媽都會把收到的壓歲錢存到外婆那裡。」
她一直以為,她存在外婆那裡的錢會越來越多,但現實是等她去看存款時,發現錢越來越少。一問外婆,才知道,媽媽偷偷拿走了!
更過分的是,媽媽把她的錢拿去打麻將!
小女孩說:「有時候媽媽會拿我的壓歲錢,去給爸爸買禮物,這我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你有的時候,會拿我的錢去打麻將!這我就不喜歡了!媽媽,你以後能不能不要那我的壓歲錢,去打麻將了!」
4年級的小朋友,已經很懂事、很明事理了。她知道,拿錢去給爸爸買禮物,是正確的,可以讓爸爸開心,能增進一家人的感情;她也知道,拿錢去打麻將是錯誤的,想靠打麻將掙錢發財是痴人說夢。
孩子雖小,但是其實孩子什麼都懂。我們在教育孩子時,總希望孩子一身正直,卻忘了自己的行為也是一面鏡子,映出一切好的壞的品格。作為家長,多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要給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有個孩子在說起自己的媽媽時,她說:她有點世俗,有點貪小便宜,有點做作,甚至有時候有點虛假,但她卻努力教我所有美好的品質,她想我成為好的人,一切的不堪她都一個人承受,只是因為我是她的女兒。
回到怎麼管理孩子的壓歲錢問題上,給父母,怕父母當成自己的錢亂花;給孩子,小學生拿壓歲錢買玩具、買皮膚的新聞屢見不鮮。而把壓歲錢給孩子,怕孩子亂花錢,不把壓歲錢給孩子,又怕孩子心裡不樂意。
壓歲錢就這麼被家長打著「幫你存起來」的旗號,一年又一年的「私吞」了!今年不妨聽聽保險夜聽的建議,讓管理壓歲錢成為培養孩子理財的大好時機!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堪稱全世界範本。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亂花錢,會「剝奪」孩子們掌控錢的機會。比如要買什麼東西,通通向父母伸手要,孩子們得到的壓歲錢,家長們也會說「壓歲錢由父母來幫你保管」,全數地將壓歲錢收回去。猶太家長認為這樣做的弊端是,孩子們就會因此養成要花錢就伸手,一有錢就趕快花光的習慣,而缺乏對消費的規劃意識。
三歲: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
四歲:知道無法把商品買光,因此必須作出選擇。
五歲: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六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理財意識。
七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籤,並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八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
九歲:可制訂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十歲:懂得平時節約一點錢,以便自己有較大開銷時使用,如買溜冰鞋、滑板車等。
十一歲:學習辨識商業廣告,並有打折、優惠的觀念。
十二歲:懂得珍惜錢,知道其來之不易,有節約觀念。
十二歲以後: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活動。
外國教育家說:如果你不教孩子關於「金錢」方面的知識,將來就會有別的人或事替代你來教訓你的孩子。也許是債主、也許是騙子、也許是孩子悲慘的一生。
有了理財觀念,怎麼打理壓歲錢呢?《浙江普法》推薦:為孩子買保險,切實地將壓歲錢花在孩子身上。隨著很多家庭的保險意識增強,給孩子買保險成為一種常態。
少兒保險理財產品帶有「教育年金、分紅增值、保險保障」等三重功能,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家庭收入和生活習慣選用不同的繳費方式,還可結合孩子的未來規劃,設置不同的領取方式。
有位寶媽這樣說,從小不教孩子理財,不給孩子金錢,都是不稱職的父母,小孩要從小明白金錢的好處,沒有金錢的難處,長大才不容易變成傻白甜。
保險是給孩子最有保障的愛,壓歲錢給孩子買保險,有7大理由:
一般保費的多寡和投保年齡的大小是成正比的,趁早給孩子配置保險費率低。
一般孩子的身體是很健康的,狀況好,給孩子配置保險是很少會出現由於身體健康狀況不佳而被拒保或加費承保的情況的。
我國的醫保保障範圍、可報銷的比例還是比較低的,仍是需要商業險來補充。孩子一旦發生疾病尤其是重疾,所需要支付的醫療費用是很高的,沒有十來萬是很難給孩子好的治療的,但是很多普通的家庭是很難拿出這筆錢的,對家庭的打擊甚重,若有保險的話,醫療費用的壓力可轉嫁給保險公司。
一般,中國孩子從小到大學所需要的教育費用算起來也許比房子還貴,上大學4年一般要準備10萬元以上,若是孩子出國留學的要準備50萬元以上才夠。如此龐大的開支,您準備好了嗎?給孩子配置好相應的保險,這些問題是能解決的。
子女的成長是無可阻擋的,培養孩子長大成人差不多要二十年,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花費的錢是很多的,一旦家長有萬一,或由於某些原因沒辦法繼續繳納保費時,可豁免剩餘保費,給孩子提供的保障繼續有效。
有些分紅返還型產品,投入也不會很多,可時間久加上複利,累計收益很可觀,孩子以後的養老也能補充。
以幫助子女買壽險的方式,將財產轉移到子女名下。
其實養孩子,跟種樹差不多。春天雨水多,樹長得快,就像茁壯成長的孩子。如果要保持曼妙的樹型,必須經常修剪。如果一直不剪,就會長得面目全非。
人也一樣。很多孩子被父母保護得太好,衣食住行都由父母負擔,完全不知道生活的辛苦。長大後,突然要自己承擔生活費了,就可能變得束手無策。因此,與其限制孩子花錢,不如交給他如何花錢,順便鍛鍊孩子的「財商」。
壓歲錢本身是一個好的寓意,只要父母適當的引導和監督,孩子不僅從小鍛鍊了財商,還能有一個良好的金錢觀,最終實現雙贏局面。
父母們現在就替孩子好好規劃一下吧,購買一份保險,讓孩子的壓歲錢,從「牛」年開始變得更有意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