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走親訪友,也是孩子們「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的時候,這個長輩給個紅包,那個長輩再給個……不出幾天,孩子就變成了一個「小財主」,笑得合不攏嘴。
近日,一張「全國壓歲錢地圖」再次引發熱議。
從「地圖」上看,東部沿海地區的壓歲錢普遍偏高。比如福建莆田達到12000元、福建3500元、浙江3100元.北方大部分地區壓歲錢比較平均,例如陝西、甘肅、河南均為400元,陝西、青海、內蒙古為300元。「地圖」顯示,江蘇人平均能收到1000元壓歲錢。
小編忍不住發問,今年你家孩子收到多少壓歲錢?
當然,除了金額外,壓歲錢的歸屬也是網友熱議的話題。孩子的壓歲錢怎麼處理呢?讓他們自己拿著一怕不小心弄丟了,二怕亂花錢揮霍一空,如果強硬要過來吧,又怕孩子不樂意鬧情緒。
有不少網友都表示,自己小時候最常聽的話就是「爸爸媽媽替你存著」。那麼,孩子收到的壓歲錢到底應該算誰的呢?
有些替孩子拿到紅包的新晉寶媽說,小時候最怕爸媽幫忙保管壓歲錢,現在自己做了媽媽,終於知道這個的好了!
也有些網友說,孩子的壓歲錢都是父母幫忙保管,從銀行開戶到長大以後買車.這些錢都好好地存著。
有一些網友分享了自己是如何處理給孩子的壓歲錢:小朋友會記帳,留給他自己保管也不擔心。
有一部分網友還認為,孩子、父母共同管理也是一種合理的方式。
給孩子發紅包是春節習俗,而「孩子能不能自己管錢」和「父母是否有權使用子女的紅包」這些問題,是父母和子女之間一場小小的「較量」。
有律師就壓歲錢的歸屬和分配作了相關法律分析,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給孩子壓歲錢在法律上屬于贈與行為,應當歸受贈人所有。此外,根據《民法典》的規定,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
接受長輩的壓歲錢屬於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未成年人可以獨立接受;長輩有權決定給還是不給壓歲錢,把錢給出去之前,屬於長輩本人所有;在把壓歲錢拿出來交到對方手上後,這筆錢就是別人的了,這個「別人」就是受贈人。
讓孩子自己管著紅包,萬一他亂花錢怎麼辦呢?家長也別擔心,《民法典》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的行為也要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所以孩子能自由支配多少壓歲錢也要根據年齡、家裡的財務狀況等情形具體對待,如果超出了範疇還是要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
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受到不同限制,只能從事相應的民事法律行為。也就是說,雖然壓歲錢歸小孩子所有,但是,小孩子不能隨意消費或者支配。
因為未成年人缺乏社會經驗,心智不成熟,因此只能從事跟他(她)的年齡相適應的行為,否則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是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應當由其父母代為支配;如果是已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其僅能實施與其年齡、智力相應的民事法律行為,不能購買大件用品或者大額打賞主播等,這些都需要經過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認。
父母要妥善保管未成年人的財產,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損害的,要從壓歲錢中優先支付。壓歲錢歸未成年人本人所有,他(她)可以委託父母保管,父母不能據為己有,也不能單純為自己消費。當然,如果父母想用壓歲錢為未成年人購買供其本人使用的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給孩子報輔導班等,則不在法律禁止之列。
此外,民法典第1188條規定,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也就是說,如果未成年人對他人構成侵權,比如將別人打傷、磕壞了別人的門牙、毀壞了別人的玩具等,則應當從未成年人本人的壓歲錢中優先支付,剩下的再由父母賠償。
和孩子一起規劃壓歲錢的用途,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幫孩子認識壓歲錢背後的文化意義,幫孩子更好地認識金錢,進而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
孩子收到了壓歲錢會很高興,可以借著孩子的高興勁給孩子講一講壓歲錢背後的故事,「孩子,你知道過年為什麼長輩要給孩子壓歲錢嗎?」
春節期間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紅包是一種傳統習俗,小孩子向長輩拜年,長輩將壓歲錢分給小孩子,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祟音同歲。它承載著一種祝福,代表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是一種愛心的傳遞。
讓孩子明白了壓歲錢背後的文化,就可以教他認識金錢了。錢能幹什麼呢?對這個問題孩子肯定很積極,因為可以買糖、買玩具、買好看的書、買衣服、買發卡.
其實孩子除了知道錢能花、能買東西外,並不知道錢還能幹什麼。他們對錢的認識十分有限,所以這絕對是一個給孩子科普的好機會。
「那你知道爸媽發了工資、有了錢後,會怎麼辦嗎?」大人通過講述自己如何使用金錢,是培養孩子金錢觀的最好方法,這就是榜樣!孩子對爸媽如何花錢肯定很感興趣,然後就可以告訴孩子,爸媽的工資就是家庭的收入,而家庭收入要合理分配使用:日常的柴米油鹽正常花銷,孩子的教育投入,家人的健康保險,還要存一部分錢備著後用,還有買一些書籍、報一些班來充電提高自己,有時還要獻獻愛心……
教孩子知道生活正常開支是什麼,教育投入是什麼,保險是什麼,儲蓄是什麼,投資是什麼,獻愛心是什麼……分類給孩子講一下不同的用處,對自己、對家庭,或者對別人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樣孩子就會對金錢有個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了,而孩子的金錢觀也就這樣一步步形成。
給孩子科普了基本的金錢知識後,那壓歲錢該怎麼處理呢?可以先和孩子討論,詢問一下孩子的意見,這是培養孩子金錢觀的基礎。
有了壓歲錢孩子高興,主要是因為那種「自主支配的渴望」,所以一定要給孩子一部分讓他自己來支配,比如自己購買學習用具、課外讀物、玩具零食等。可以讓他先寫一個必需品清單,有機會的花錢,並學會記帳,可以清楚地看到錢花哪去了。
帶孩子一塊去銀行,以孩子的名字開一個銀行帳戶,這樣能讓孩子從小意識到理財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形成積累財富的良好習慣。
給孩子開銀行帳戶的一些要求如下:
對於未成年人開戶,中國人民銀行有統一規定:居住在中國境內16周歲以下的中國公民,應由監護人代理開立個人銀行帳戶,出具監護人的有效身份證件以及帳戶使用人的居民身份證或戶口簿。
必須要監護人陪同辦理,監護人作為代理人填寫辦卡資料
必須提供監護證明(出生證明或者獨生子女證)
小孩和代辦大人的戶口本或者身份證(如果小孩和大人在同一個戶口頁最好)
可以鼓勵孩子給長輩、給老師送一些小禮物,這能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另外也可以告訴孩子,當我們在幸福生活、討論壓歲錢如何花的時候,遠方還有很多的人過的很艱難,比如災區的孩子、貧困山區的留守兒童等,他們很需要大家的幫助,我們也可以捐一點錢、獻一份愛心。
某一天或者某一周,讓孩子當家做主,拿出一部分的壓歲錢作為家庭開支,讓孩子負責買菜、買饅頭、買醬油等……這種方式能讓孩子體會到責任和擔當的快樂,也能讓孩子明白爸媽的不易。
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壓歲錢,但是卻考驗著爸媽的智慧,幫孩子認識金錢、學會正確的使用金錢,才能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而後面的財商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這會讓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