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卡交出來,證書在這兒,全部撕了到時候。」「從今天開始啊,最好一切事情都乖乖的,如果讓我抓到你一點把柄,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近日,廣東文理職業學院畢業生在網上舉報稱,該校輔導員朱某美多次「貪汙」班費、學生獎學金,還恐嚇學生如果向學校反映就撕毀畢業證。因害怕無法畢業,這些被欺壓的學生當時都敢怒不敢言,等畢業後才站出來維權,上述敲詐勒索之語便來自他們當時保存的錄音。
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說實話,初聞這些狠話,一度讓人以為是「黑社會」出沒,沒想到竟出自高校輔導員之口。更出人意料的是,此事曝光後,很多網友淡定留言「太正常了,我們學校也是」。如果事實真的如此,那麼純潔的象牙塔裡還有多少本應為學生服務,卻自認為掌握其「生殺予奪」大權、趾高氣昂橫行霸道的輔導員?
「害群之馬」或許是少數,但其種種劣行,不但有違師德、讓為人師表蒙塵,更是權力尋租、踐踏法律底線。目前,此案當事人已被停職調查,可留給我們的思考卻遠未結束:誰給了一些輔導員胡作非為的膽子?
說起輔導員,從抽查考勤到評獎評優,都有他們的身影。事實上,作為高校特有的一種教師職位,輔導員自上世紀50年代誕生起,便打著思政印記,主抓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輔之以管理班級日常事務,其實談不上什麼職級。至於恐嚇學生「不給畢業」「記過處分」云云,純粹是無稽之談。可是,正是這些在常人看來的「芝麻官」,在學生面前卻有著極大的話語權。何也?原來在不少高校,獎學金髮給誰,貧困生評給誰,最後都是輔導員說了算。於是很多大學生把「如何跟輔導員搞好關係」,當做自己熟悉社會的第一課。
依仗自己手握「大權」,不少輔導員便動起了歪念頭,明目張胆向學生伸手。後者往往涉世未深,遇事多半敢怒不敢言。加之不少學校對類似違規問題多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更給了個別鑽營分子作威作福的底氣。如此種種,造成了「輔導員尋租」成為象牙塔裡常常出現的微腐敗。
相較「大老虎」,「小蒼蠅」看似不起眼,危害卻不小。像高校輔導員這樣,一些級別不高甚至壓根就沒有級別的「芝麻官」,其經手之事直接關乎大家的切身利益,容易上下其手、從中作梗。而且因「人微權小」,極易出現監督空白,也為這些人步步蠶食、長期貪腐留下很大空間。
如何撲滅校園「蠅貪」「痞霸」?說穿了還是得補上制度漏洞、亮出懲戒大棒,讓更多角落見見陽光;與此同時,高校要少一些和稀泥思維,多一些法治的較真,這樣,才能還莘莘學子一個風清氣正的校園環境。
--------------- The End ----------------
撰文:雨馨
編輯:雨馨
來源:北京日報 長安觀察
流程編輯:RB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