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劇《駝道》:用世界藝術講述千年「茶路印象」
2019年10月21日 08:5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呼和浩特10月19日電 題:民族舞劇《駝道》:用世界藝術講述千年「茶路印象」
中新網記者張瑋
「這部劇在創作手法上打破國界與民族概念,以舞蹈這一世界性的語言,架構交流的橋梁,毫無違和感地講述了千年『茶路印象』。」19日,在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滾動資助項目——民族舞劇《駝道》「二改」專家修改會上,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所副所長江東對這部作品如是評價道。
草原絲綢之路是蒙古草原地帶溝通歐亞大陸的商貿大通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原地區向北越過古陰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帶長城沿線,西北穿越蒙古高原、中西亞北部,直達地中海歐洲地區。
「呼和浩特的前身歸化城,是萬裡茶道的東方起點,是運茶史上最大的貨物集散地。」《駝道》的導演孔德辛介紹道,「這段歷史值得被記錄、被了解、被展現。」
據呼和浩特市民族演藝集團官方資料顯示,2016年年底呼和浩特民族歌舞劇院與中國歌劇舞劇院合作,經過半年時間的劇本打磨、演員招募、刻苦排練,2017年8月首次亮相便是在阿斯塔納世博會上。
記者了解到,《駝道》誕生不到3年時間,受到業界內外的好評。2018年,該劇榮獲文化和旅遊部頒發的第五屆國際「絲綢之路」藝術節文化貢獻獎;2019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滾動資助項目。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韓生談及對這部劇的感受,說道:「該劇的創作思路圍繞『駝道』這一主線展開,尊重歷史而不拘泥於歷史,遵循主題明確、脈絡清晰、情節緊湊、人物形象和內在性格統一,藝術特色上展示了蒙古族、漢族及哈薩克斯坦等舞蹈的美妙。」
孔德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駝道》是一部年輕且沉穩的劇作,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滾動資助項目對劇作來說是一種激勵。
「經過2次修改後,我們力求突破以往的創作思路與創作模式,《駝道》將於2020年3月進京演出,同時,明年我們還會爭取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將這部劇更廣泛地傳播出去。」孔德辛自信滿滿地說道。
國家大劇院原副院長鄧一江表示,《駝道》採用民族舞劇的形式對「草原絲綢之路」進行藝術演繹,是對草原和綠洲「絲綢之路」的溫故知新,是對當代「一帶一路」建設的有機契合。「我們定要始終堅持將本劇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進一步挖掘草原文化內涵,彰顯馬背民族精神的使命和擔當。」(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