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故發出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

2020-12-22 老鍾談不見

淺談蘇軾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仕途衰落,此後顛沛流離,人生的變幻無常使他發出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

這種苦悶是寄情山水也無法完全去除的。蘇軾晚年的境遇是悲涼的,但又是幸運的。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小兒子蘇過一直陪伴在他身邊,陪他度過了那段抑鬱的時光,蘇軾臨終前還特意寫了一首禪詩來提醒兒子:

《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首詩的大意是:廬山煙雨風光與浙江的錢塘潮,都是聞名天下的勝景,多少騷人墨客為之傾倒,揮毫潑墨,這等名震宇內之寶地不親自去見識一番,是會抱憾終身的。可是到過之後,卻發現沒什麼特別,依然是廬山煙雨與錢塘浪潮。

這是一首廣為宗門引用的理趣詩,形象地展示了未悟與悟後的境界。

悟前千般恨難消,千念萬慮,放舍不下,把那廬山煙雨與浙江潮,把那須實證的佛性禪心,看成非我的存在,其實大謬;等到大悟後,放下諸念,才明白那勝景亦不過是佛心我心的微妙體現而已,佛性在悟前悟後未曾有絲毫改變,依然是廬山煙雨浙江潮,只不過覺者開了天目,獲得了大智慧而已。

唐代的青原惟信禪師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每個人剛來到這世間時都是懵懂無知、純潔無瑕的,人們告訴你這是"山",這是"水",那麼在我們眼裡,"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了,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當我們慢慢長大時,我們會發現這世界是如此的複雜,山不再是單純的山,水也不再是單純的水,這時我們便會產生困惑,甚至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就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從懵懵懂懂到認清世界的本質,這個過程便是成長。有些人汲汲營營了一輩子,最後才恍然發現一切不過是虛幻,"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是我們已不復當年的純真。世間萬物,猶如過眼雲煙,這種返璞歸真的認識便是第三重境界了。

作為中國詩詞的高峰之一,蘇軾將自然美展現得淋漓盡致。詩詞需要雕琢,真情實感才會感人,蘇軾的詩詞便具有這樣感人的生命力。在山水中寄情,在自然中達意,將眼中的自然美景化為筆下浪漫的文字,創造詩意的奇蹟。

但生活再難,總要走下去,遇到不如意的時候,讀一下蘇軾的詞,反而能夠啟示自己。

這本《蘇軾詞傳》記錄了很多蘇軾關於生活的詩句。

就像書的封面所說:

「一生沉浮,一路坎坷,

他卻道,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讀的這本《蘇軾詞傳》,仍以蘇軾的生活為藍本,書中講的不僅僅詩句,也是蘇軾坎坷而不失精彩的一生。

蘇軾的詩更豪放、寬心,也更讓我懂得了生活需要自我安慰與放開,更能理解生活的真諦。

這套書共有六冊,收錄《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辛棄疾詞傳》、《倉央嘉措詞傳》。

《李清照詞傳》讓我看到了一代才女可愛的一面,李清照不僅是一名詞人,更是一個金石愛好者,她收藏數十屋的金石拓片、銅爐畫作,就連皇帝都忍不住多次出千金想得之一二。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但在蘇軾發洩不滿的詞作中,卻看不到他的浮躁。這就是蘇軾詞中所營造的感傷情懷,一種「縹紗於天地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烏臺詩案」雖然毀掉了蘇軾的官運,但卻成就了他在詩詞上的造詣。本來,蘇軾少年成名,一直風光無限,他的詞在整體風格上也是瀟灑自如,充滿了豪情壯志。但自從那次受挫後,雖然他的豪情仍在,但之後的仕途有起有伏,畢竟已經回不到當初的風光了。經過是是非非,蘇軾的心性已經改變,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也發生了徹底的變化。
  • 豪放詞作的巔峰,《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對新法中的諸多主張卻不敢苟同,並在詩文中表露出對新政的不滿。直言諷刺變法的弊端,因此造受排擠。先後被貶官杭州、徐州等地。蘇軾在地方政績突出,仍不忘調侃變法的弊端,最終導致烏臺詩案爆發,差點送命,出獄後就被貶到了黃州任團練副使。
  •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豁達詩人蘇軾,宦途竟是如此不順!
    歐陽修一看,蘇洵的文章文筆老練別具風格,不同凡響,就向宰相韓琦推薦。韓琦見了,也很喜歡。於是沒經過考試,破格將蘇洵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這樣,文學蘇家父子三人當時在京都出了名,人稱他們為「三蘇」。而蘇氏三父子中,要說名氣最大的,還得數蘇軾。歐陽修曾對自己的兒子說:「你記住,30年後,將無人再提老夫文章。」他的話果然應驗,在蘇軾死後10年之內,無人談論歐陽修,人們都在談論蘇軾。
  •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講到了蘇軾,大家可算遇到了老朋友,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擁有了他生命中的土地——東坡,走向生命的通達,大家都如數家珍(其實最心心念念的還是東坡肉)。教材上選了2首蘇軾詞,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獵》,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我說,你們想學哪一首,為師給你們安排!大家不約而同地說:第二首!
  • 蘇軾的這首《念奴嬌》,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詞牌名。唐元鎮《連昌宮詞》有「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的句子,調名「念奴嬌」本此。蘇軾被貶黃州,於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夏天的一晚夜遊赤壁,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豪放詞。上片描繪赤壁景色,讚美江山之勝。
  •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真實寫照,引領自己走向夢之旅
    昨天,我們簡單說了一下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今天我們接著昨天留下的那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繼續。這句話的意思昨天我已經解釋過了,今天就看看什麼是這句話真實的寫照。蘇軾同樣也在長江邊上寫「江月」,他不是欣賞江月而是用一樽酒去祭奠江月。結合起來看,江月等待的是和它同心的人,明白它的孤獨。當江面上有月光的時候,這晚上的星辰應該很少,就是常說的「月明星稀」。江上的月月色隨著江水的滔滔不絕,並不影響它的光輝,雖然這江水一直向東就是回歸大海,但這月光依舊明亮,在這個地方照耀著我。作者在這裡為啥用酒祭奠的是江月,而不是天月。
  • 《蘇東坡傳》,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首詞也成為了蘇東坡如夢一生的寫照。-1-「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坐在長江的一葉扁舟上,中年不惑的蘇東坡想起了雄姿英發的周公瑾,也一定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少年得意和仕途輝煌。
  • 琴簫合奏《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四十七歲謫居黃州,在遊赤壁時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憑弔古蹟而引起的自己功業無成而白髮已生的感慨,他通過對赤壁的雄奇與自己的「渺小」來表現對英雄偉業的嚮往。 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弔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
  •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人生如夢,悲或喜,總有甦醒之時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的名詞之一,他在這首詞中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表面是詠史,實為抒發自己年已半百卻未有所成之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 蘇軾赤壁懷古,究竟是人生如夢、人生如寄,還是人間如夢呢?
    人生如夢,一樽還酬江月。』」從洪邁轉向巨原(源)的表述中,蘇軾這首詞是這樣的:大江東去,浪【聲沉】,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孫吳】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掠】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是,笑我生華髮】。人生如【寄】,一尊還酹江月。
  • 遭遇人生重大困難時,不妨把蘇軾的這首哲理詞拿出來讀一讀
    提起蘇軾,大家首先想起來的會是什麼呢?是那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痴情丈夫?還是那個「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豁達哥哥?或者是那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愛國君子?亦或是那個吟出「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失意文人呢?誰都曾經年少過,也都曾滿腔熱血立下雄心壯志要為國捐軀,可是沒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
  • 蘇軾的一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看透了人生的沉浮!
    蘇軾還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絕句佳作。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灑脫境界。你們知道蘇軾的放蕩不羈,豪邁灑脫,背後不為人知的經歷嗎?曾經的他,輝煌歲月。蘇軾出生於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號東坡居士,故人們都稱為蘇東坡。
  • 蘇軾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一首詩,短短2句話,卻道盡生死哲學
    蘇軾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一首詩,短短2句話,卻道盡生死哲學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仕途衰落,此後顛沛流離,人生的變幻無常使他發出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這種苦悶,普通人即使寄情山水也無法完全驅除,但蘇軾做到了。
  • 高中古詩詞第十六彈 | 宋朝蘇軾《念奴嬌》最全考點整理
    這首詞是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五歲,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餘。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
  • 蘇軾詩詞名句賞析
    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豪放派詞人代表。蘇軾的詩詞名句不計其數。
  • 新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第9課《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賞析+朗讀解析+教案+課件
    ⒂一尊還(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裡指灑酒酬月,寄託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此詞懷古抒情,寫自己消磨壯心殆盡,轉而以曠達之心關注歷史和人生。上闋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湧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沉。起筆凌雲健舉,包舉有力。將浩蕩江流與千古人事並收筆下。千古風流人物既被大浪淘盡,則一己之微豈不可悲?
  • 蘇軾最豪放霸氣的一首詞,寫出了他的真我境界,被譽為千古絕唱
    他一生歷經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五朝,後因王安石變法引發保守派與改革派的激烈爭鬥,導致他仕途起起浮浮,屢次遭貶、甚至下獄。又曾多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好北宋太祖趙匡胤曾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而躲過一次次險些被殺的劫難。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宋詞中最豪放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宋朝是一個相對來說對文人較為溫和的朝代,可是並不意味著「因言獲罪」這樣的事情不可能發生。赫赫有名的蘇軾,也曾領教過「文字獄」的厲害。烏臺詩案,就是蘇軾在朝堂之上的對手精心構陷的一出文字獄。這事兒,還得從蘇軾的一次升官談起。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晉升為湖州太守,變成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升官了,要給皇帝寫謝表,感激知遇之恩。
  • 蘇軾最豪邁的一首詞,歷史滄桑感呼之欲出
    蘇軾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但堅守性情,他在面對困境時總以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來面對。他的詩詞中,總能看到豪放的影子。今天,我們就來欣賞蘇軾最豪邁的一首詞,歷史滄桑感呼之欲出。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長江滾滾,向東流去,就像歷史的長河一樣,淘盡了千百年來的英雄豪傑。 那舊營壘的西邊,聽人們說,是三國時周瑜率軍與曹操會戰的赤壁戰場。遠遠地望著那陡峭險峻的石壁,它們面露崢嶸地直插雲霄,驚濤駭浪年復一年地拍打著江岸,捲起層層如雪的浪花。 多麼壯麗的大好河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