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1月23日報導(編譯:田小雪)
如今,曇花一現的科技創企不在少數,今天要介紹的這家似乎也不例外。Adoptly是一款專注兒童領養的手機應用程式,其運作方式與交友應用Tinder頗為類似。該公司由4名成員負責運營,於上周正式登陸Kickstarter開始眾籌。公司表示,希望能夠在有領養意願的父母和尋求領養的孩子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我們可以從公司發布的一則概念視頻中看到,用戶右滑某個孩子的圖片就表示接受,左滑就表示拒絕。它將當下約會應用中採取的方法,運用到孤兒領養工作上。但由於如今眾籌項目的失敗率太高,我們不禁要問,Adoptly到底是一家真實可信的初創企業,還是僅僅是一個計劃,用來引起矽谷對兒童領養這一塊的重視?
作為回應,Adoptly聯合創始人Alex Nawrocki強調了該公司的真實性。他在電話採訪中表示:「我們以一種非常嚴肅的態度來對待這個問題,沒有任何開玩笑的成分。現在的科技行業不太重視兒童領養這一塊,而我們恰巧看到了這一點,並及時抓住了機會,希望能夠革新兒童領養行業,尤其是在線領養。」
即便如此,Adoptly的可信度還是不高。它在Kickstarter上的活動主頁太過簡單,看上去讓人起疑。這種級別的頁面,只要是有一點市場營銷知識和網頁設計技能的人,都能夠毫不費力地完成。Adoptly既沒有官方Twitter帳戶,Nawrocki及其商業夥伴的社交媒體帳戶上也沒有公開的資料介紹。哪怕這家公司是真實存在的,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它曾經與領養組織、寄養專家或國家機構合作過。
公司在Kickstarter上發布的介紹視頻,也是粗製濫造。其聯合創始人Josh Weber將Adoptly描述為「能夠以現代生活的速度讓領養父母和孤兒團聚的產品」。而其設計師Ankush Desai的介紹就更加敷衍,說它是一款以應用程式為依託的領養平臺,將住在附近區域的有領養意願的父母和領養兒童聯繫起來,就好像地理位置接近是促成合法領養的最大因素一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Adoptly有趣的地方並不在於它可信度低,而在於它根本毫無特色可言。也就是說,拋開它是個騙局不談,即便這家公司是真實存在的,它也將會非常平庸,與它相似的創意多了去了。
不過,話雖這麼說,還真有人支持它,在第一個星期的眾籌活動中,它共計收到了來自12位支持者的2957美元資金。說實話,照現在這種趨勢發展下去,Adoptly想要完成15萬美元的目標應該不太可能。
說來也奇怪,Adoptly的介紹視頻中只出現了三個人,最為關鍵的Nawrocki並沒有出現。或許這三個人只是花錢僱來演戲的,而Nawrocki根本就是個假名字。在最初進行語音採訪時,Nawrocki說他是一家市場營銷機構的品牌戰略家和規劃師,但究竟是哪家機構以及單位的具體地址,他卻不肯透露。
雖然各種信息比較模糊甚至缺失,但Nawrocki對於Adoptly的產品目標卻有著清晰的認識。他強調,這款應用程式既不會代替現在的領養服務,也沒想著藉機賺錢。它將會是一個免費的在線工具,幫助想要領養孩子的夫妻踏出第一步。它根據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採用左右滑動手機屏幕這種形式來為用戶服務。正如Nawrocki所說:「我們的目標用戶群體是千禧一代,他們目前正處於為人父母的年紀。我們的想法就是,利用他們熟悉的科技,為他們提供領養孩子的服務。」
在與Nawrocki保持後續的對話和郵件往來時,我又發現了幾點可疑的地方。首先,他表示自己與其他三位成員是2014年在德州奧斯汀認識的,後來就通過一個Facebook討論組保持聯繫,但這個群組的真實名稱是什麼,他再一次拒絕透露。其次,他表示自己Facebook帳戶沒有任何資料信息,是因為他直到最近才開始使用社交媒體。最後,除了他,其他三個人也沒有任何Facebook、領英或Twitter 的資料介紹。
不過Nawrocki倒是對另一聯合創始人Weber做了還算詳細的介紹。他說Weber曾經就讀于波士頓塔夫茨大學的經濟學專業,畢業後出城在一家能源營銷諮詢公司工作。隨後,搬到了舊金山灣區,從事與替代能源相關的創新工作。當我提出要與Weber直接通話時,卻遭到了Nawrocki的拒絕,他聲稱Weber正在度蜜月,不方便外人打擾。
我曾經提出,希望看到一些能夠證明該團隊各位成員真實性的證據,但也遭到了Nawrocki的拒絕。
因此,Adoptly及其在Kickstarter上的眾籌活動多半會以失敗告終。如果它真是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騙局,那麼不僅諷刺了那些懶惰的新聞記者,也諷刺了矽谷創企圈。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兩家新聞機構對Adoptly進行了報導,都認為它存在非常高的造假可能性。對於Kickstarter來說,只要沒有直接證據證明該公司和產品的虛假性,那麼籌資活動就會一直進行下去。也就是說,除非Adoptly果真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15萬美元籌資目標,否則Kickstarter就不會進行深入的調查。
其實,在舊金山灣區,各種創新想法層出不窮,這些項目創始人都希望通過眾籌拿到一大筆發展資金。對於Adoptly來說也是一樣,但究竟它是真是假,我們還需要繼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