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揚言不排除更多閉館行動 中美外交戰將如何發展?

2021-01-07 中國青年網

直新聞:中國外交部上午宣布,已通知美國駐華使館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館,外交部發言認汪文斌在應詢時也強調,中方就成都總領館停止一切業務和活動提出了具體要求,外交是講對等的,你對此如何看?

特約評論員 管姚: 無疑,中國外交部的最新宣布,意味著全世界兩個最重要大國間外交戰的延續。汪文斌特別強調外交講對等,這意味著成都總領館方面的閉館期限也一定是72小時,所以下周一成都總領館就無法提供領事服務了,休斯敦總領館這幾天格外忙碌的一幕,也會在成都總領館重演,甚至今天已經有網友在關注,成都總領館裡會否同樣忙著燒文件冒出火苗。另外,今天也會是中方休斯敦總領館的最後閉館日,中國外交官在重壓下堅持領事服務到了最後一刻。

需要特別強調,中方是被迫採取必要措施,反應也是有理有利有節的。通知關閉成都總領館證實了外界的預期,最先報料的是香港《南華早報》,昨天也有彭博社記者就此向汪文斌提問,當然他還追問了一個香港總領館,這是在社交媒體上被網友熱議的一個候選對象。歐亞集團策略分析師麥可·希什今天在接受CNBC 採訪時指出,如果要求關閉的是上海館或廣州館,鑑於其服務範圍與地區的經濟活躍度,那麼衝擊將更大,更不要說處在風暴眼的也是美國海外人員最多的香港總領館了。所以這也是中方節制反應、無意進一步推高事態的具體表現,中方通知也是這麼表述的,中美之間出現目前的局面,是中方不願看到的,責任完全在美方。關於閉館行運,我注意到外交部公告表述用的是「通知」,法新社、CNN、CNBC電視臺等國際媒體的報導標題用的表述都是China orders,是「中方命令」,這裡面的語義與觀感差別,也是不難體會的。

直新聞:儘管中方反應有理有利有節,但鑑於美方近來不斷製造事端對華施壓,川普也在周三揚言不排除有更多閉館行動,那麼你預判中美外交戰接下來將如何發展?

特約評論員 管姚: 川普周三在白宮記者會上的表態原話,是"always possible",所謂「總有可能」。中美關係現狀,確實令人憂慮,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今天在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說,目前是兩國建交以來最糟糕階段。那麼接下來會不會更糟?川普民調現在大幅落後競選對手拜登,美媒已開始討論這一熱門議程,What if Trump Rejects Electoral Defeat?如果川普大選失敗不認帳怎麼辦?加上川普內閣中以人類公敵蓬佩奧為代表的一群高官,始終堅持逢中必反、逢中共必反,且有變本加厲之勢。比如蓬佩奧昨天一結束歐洲訪問行程,回到美國第一站就前往加州尼克森總統圖書館,發表對華火力全力的演說,這也是一個多月來,繼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聯邦調查局長、司法部長等多名高官連搞四場對華政策演說的收官之作。甚至包括前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等多位前國安高官都高度懷疑,蓬佩奧策動所謂封館行動,就是要為他這場殺氣騰騰的演說造勢吸睛。

在這種大背景下,不排除美方繼續單方面升級外交對抗,而據CNN爆料,在女婿庫什納主導下,川普競選團隊已制訂了複製上屆大選策略的路線,也就是要全面攻擊中國,舉旗經濟民族主義。所以未來一段時間,不排除美方會繼續加碼挑釁,對此中方必須要堅持底線思維,要有充分預案與應對。當然了,美媒的一種聲音也值得我們重視,CNN的分析認為,美方對休斯敦領館下手是精心選擇,一方面要展示強硬,一方面又要控制影響與事態,美方的所謂權衡考量,值得玩味。

直新聞:今天王毅在和德國外長視頻通話時,強調目前中美關係面臨的困難,完全是美方一手造成。他也表示,中國不會隨美方起舞,但也絕不容美方胡來。你對此如何解讀?

特約評論員 管姚: 中國不會隨美方起舞,但也絕不容美方胡來,國委兼外長王毅又為我們奉獻了一個外交金句,它的內涵與力量,是很值得我們反覆琢磨細品的。

沒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美這一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現在風高浪急,當此關鍵時刻,中方尤其需要強調戰略定力,強調戰略自信,是的,我們不會隨美方起舞,但也絕不容美方胡來。我們知道,總書記剛主持召開了一場史上最高規格的企業家座談會,三位政治局常委與會,他在會上再次強調了辦好自己事的重要性,堅持辦好自己的事,是我們應對一切複雜形勢與挑戰的根本,也是底氣所在。新冠疫情強力應對高效應對,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

儘管壓力空前,挑戰空前,我們還是要有更大自信去影響與塑造雙邊關係。中美合則兩利,鬥則雙輸,這是總書記反覆強調的一點,在管控分歧避免雙輸結局,避免所謂「修昔底德陷阱」預言的自我實現上,中方可以有更多的主動作為、創造性作為。這也意味著我們要對美方的行動與意圖要有更加深入精準的研判,我們不必隨美方起舞,跟隨對方步調,掉入對方節奏。也請大家重溫這一事實,當年歐巴馬在任期終點驅逐俄羅斯35名外交官,普京選擇了無視歐巴馬的挑釁,他在2016年最後一場記者會上強調,未來俄美國關係取決於歐巴馬的繼任者。

當然了,我們也絕不容美方胡來,我們有這個實力,也完全有這個自信。有學者討論所謂「南海九月清理島上設施」的可能性,這就是百分百的無稽之談,美國攪局南海是事實,拉幫結派秀肌肉也是事實,但美國真敢如此胡來不惜一戰嗎,在選情最激烈的九月?美軍疫情數字一個月內翻了一番多,美方難道還有心有力去打仗?這難道不正是美方刻意擺Pose要對外傳遞的所謂強硬信息嗎?你跟著討論清理島上設施,這不就是另一種「沒頭腦跟舞」嗎?

(來源:深圳衛視)

相關焦點

  • 美國《外交》雙月刊:川普是如何破壞美國外交的
    美國《外交》雙月刊9-10月號(提前出版)刊載題為《破壞親歷記 副題:川普是如何破壞美國外交政策的》的文章,作者系美國外交學會會長理察
  • 中美專家:川普需「學習期」 仍有「可塑性」
    摘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認為,不應高估川普對中美關係的影響而忽視中國塑造中美關係的能力。袁鵬說,細究川普的措施,增加關稅對美國不利;中國操縱匯率的說法早已經過時;讓美國企業回國,企業來去自由,中國並不限制。
  • 蔡英文稱不排除與川普再通話美國務院重申一中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海外網4月28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日(27日)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聲稱,不排除與美國總統川普再度通話。對此,美國國務院28日表示,不評論假設性議題,但美國仍信守長期以來的「一中政策」。
  • 川普為何開除基辛格?97歲外交元老談中美,美政壇在怕什麼?
    實際上,中美關係在過去的日子中,並非那麼劍拔弩張。上世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放話,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結束兩國之間長期的對峙,從此開啟了長達10年的蜜月期,美國甚至為中國提供了許多的軍事便利,這對於但是急需先進軍事發展的中國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其中一些先進雷達、運輸型直升機、電子偵察裝置以及帶有先進軍事軟體的計算機都給中國的飛速發展埋下不少伏筆。
  • 川普治下的中美關係何以至此?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去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明年是基辛格秘密訪華50周年。在這些頗具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本周正式宣告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失敗",鼓動"自由世界"聯手對抗中國。中美關係,何以至此?這要從美方近年來對中國外交極限施壓的連續動作說起。
  • 中美外交正式面對麵攤牌,一位副國級銜命出擊
    很不一般的舉動,幾個看點吧:第一,中國外交在主動出擊,這也是川普上臺後,第一位內閣級官員訪問對方國家。第二,身為國務委員的楊潔篪,還不是一般的部級幹部,在職級上屬於副國級。第三,主動出擊背後,必然有要事相商。第四,更可能,楊國委銜命出擊,是在為中美峰會做準備。 (一)終於,在博弈一個多月後,中美的一些底牌要正式攤到桌上了。
  • 中美貿易戰將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宋小莊(法學博士,深圳大學港澳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中心)中美貿易戰將拖累還是促進中華民族的復興?見仁見智。從形上學看,答案可能是前者;從相反相成看,答案可能是後者。從親美和不親美的立場看,也是如此。
  • 林宏宇:從解僱博爾頓看川普外交政策的「理性」
    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這說明川普的外交與安全政策理念並非外界所描述的「反覆無常、缺乏理性」。我的判斷是,不要低估了川普的「理性」,川普在美國外交政策方面有很強的「理性」與「主見」。博爾頓於2018年3月上任,是川普政府第三任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是美國強硬外交政策的鷹派代表。
  • 楊希雨:中美關係將現不確定的穩定期,美「兩個外交輪子「回歸
    還有一個不確定,是中美在各自戰略都不會改變的情況下如何互動。如果像今年這麼互動的話,那麼這個不確定的穩定期就只是個間歇期。如果說通過不確定的穩定期,雙方能夠很理智地、積極地開展互動,那麼中美關係會出現一個轉機。 楊希雨認為,拜登政府上臺之後對華政策的最大變量,是美國「兩個外交輪子」的回歸。
  • 管姚:美國駐成都總領館降旗閉館 中方接管合法文明
    直新聞:今天上午美國駐成都總領館降旗閉館,中方主管部門從正門進入實行接管,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天強調,這是中方的正當和必要反應。你對此有何評論?特約評論員 管姚:這是中美外交戰的延續,中美關係這個全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仍處在危險的螺旋式下降中。今天成都總領館降旗閉館乃至其後中方人員進入接管,現場情況大致平靜有序,駐美大使館還發微博表示會永遠懷念成都總領館。
  • 蓬佩奧污衊中國駐紐約領館是「間諜中心」,威脅逮捕更多中國外交官
    他還揚言,未來可能會有更多中國外交官和「特工」被捕。對於蓬佩奧「張口就來」的無端抹黑,我駐紐約總領館發言人25日駁斥稱,根本不存在所謂「間諜」活動,美方相關指控完全是造謠誣衊之辭。《紐約郵報》還提到,近期以蓬佩奧為首的美國政客,持續渲染炒作中國駐美領事館從事和發展「間諜活動」,甚至將中國駐舊金山和紐約總領館稱為「間諜活動的溫床」,污衊我國外交人員「竊取商業機密」等美國重要信息。美國前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也曾「張口就來」,聲稱中國政府正在美國「以領事館為據點」,以該國「各級政府官員和組織」為目標,進行宣傳活動。
  •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中國面臨的四大嚴峻挑戰
    70歲的商人川普,殺進白宮了。未來四年,美國是他說了算。如果以更宏觀的歷史視角看,歐巴馬應該是近20年來對中國最友善的總統;老太太如果當選,將可能是最不友善的總統;但現在結果卻是川普,最捉摸不定最不按套路出牌的美國總統。未來四年,中美關係比以往更加複雜、更具挑戰。老大與老二,戰爭還是和平,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關係到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 40年40人|陸伯彬:實用主義外交能讓中美再上合作之路
    作為一個現實主義學者,陸伯彬認為中美之所以能在20 世紀70年代實現關係正常化要歸功於兩國同時採取了實用主義外交策略。在他看來,實用主義精神依然適用於當前大國博弈愈演愈烈的世界。他相信,隨著中美各自的影響力越發重疊交錯,如果雙方都能學會互相妥協、踐行實用外交,那麼兩國關係就能順利發展下去。
  • 大選後美國將在外交上尋求「歐洲再平衡」,這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大選後美國外交戰略上的動態對國際關係影響極大。拜登在競選活動中已經明確展示出重回多邊主義的姿態,但他並未提及外交戰略的重點和優先地區是什麼。2009年,歐巴馬政府上臺後明確提出「亞洲再平衡」戰略,筆者認為,從地區重點來說,拜登新政府在外交上將朝著「歐洲再平衡」方向發展。
  • 龍永圖講述南斯拉夫使館被炸前後:中美外交要以史為鑑|鳳凰《封面》
    然而變化不居,面對如今國際關係出現的挑戰,我們又該如何理解、應對呢?談到這一問題,擁有多年國際關係經驗的龍永圖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與入世後對中美關係的樂觀預期相比,如今的種種摩擦確實出乎其意料。但究其根源,是中國在向世界敞開大門後蓬勃發展所帶來的實力提升威脅到了美國利益,但這種發展的力量卻是川普理解不了的。
  • 大公訪談 | 外交學院院長徐堅:美對華政策將回歸理性 競合將成主基調
    徐堅:中美關係未來能否保持「鬥而不破」,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能否超越三個相互關聯又各不相同的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新冷戰陷阱」以及「金德爾伯格陷阱」。我的看法是拜登政府的上臺,隨著美國內政外交政策的調整,三大陷阱的風險可能會有所下降,但風險不會完全消失,在很大程度上還會依然存在,甚至不排除在一定情況下加劇,中美關係還存在很大未知。
  • 先和蔡英文打電話再發帖指責中國,川普會引發中美震蕩嗎?
    12月4日,川普在社交媒體「推特」上連發兩條帖子,聲稱中國「操縱匯率」以削弱美國企業的競爭力,對美國產品「加以重稅」,並在南海建設「巨型軍事設施」,而這些行為都「沒有事先得到美國的許可」。陸慷5日表示,多年以來,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一直是高度互利共贏的,否則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狀況。
  • 中美經濟「脫鉤」不現實
    美國政府與中國經濟脫鉤理由,一是說「佔了美國便宜」中國經濟才發展很快,甚至美國「再造了中國」,經濟脫鉤就避免了中國繼續「佔便宜」;二是認為中國從美國主導的經濟秩序中受益更多,「退群」「棄約」,推翻秩序,不讓中國再受益;三是對華貿易戰結果不如意,又無力正常競爭,就試圖從全球經濟循環中把中國「擠出去」。但事實上川普的真實目的更為複雜。
  • 「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前瞻:拜登會與川普大不同?|北京觀察
    在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看來,趙立堅的回應中雖然不點名的指出蓬佩奧之流是造成中美關係嚴峻的原因,「中美關係之所以呈現建交以來最嚴峻的局面,根本原因在於美方一些人固守陳舊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從零和博弈角度看待中國發展和中美關係。」
  • 民粹主義思潮下的川普政府內政與外交
    具有內涵核心「聚變」與外延功效「裂變」的民粹主義,對內政、外交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美國民粹主義思潮與川普的民粹主義選舉戰略、民粹主義內政戰略相得益彰,但又相互制衡。美國民粹主義思潮以川普政府摒棄多邊主義、高舉經濟民族主義、重視雙邊模式等形式呈現出來。有鑑於此,中國應在地區公共產品建設、中美管控分歧等方面作出努力,緩解民粹主義思潮下美國對外政策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