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交正式面對麵攤牌,一位副國級銜命出擊

2021-02-18 深海智庫
請點擊文章標題下藍色字體"深海智庫",並點擊"關注",或掃描文章末二維碼,免費訂閱該公眾號,精彩文章天天讀,最新資訊早知道

                              作者:牛彈琴  來源: 微公號「牛彈琴」

應美國政府邀請,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於2月27日至28日對美國進行訪問。很不一般的舉動,幾個看點吧:第一,中國外交在主動出擊,這也是川普上臺後,第一位內閣級官員訪問對方國家。第二,身為國務委員的楊潔篪,還不是一般的部級幹部,在職級上屬於副國級。第三,主動出擊背後,必然有要事相商。第四,更可能,楊國委銜命出擊,是在為中美峰會做準備。

 

(一)

終於,在博弈一個多月後,中美的一些底牌要正式攤到桌上了。

按照外交部公布的信息,應美國政府邀請,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於2月27日至28日對美國進行訪問。

按照一般規律,最重要的信息,外交部的新聞往往最簡短。這一條自然不例外。

很不一般的舉動,幾個看點吧:

第一,中國外交在主動出擊,這也是川普上臺後,第一位內閣級官員訪問對方國家。

意味深長的一點,是中方官員首先訪問美國,不是美國官員來中國訪問。或許,從另一個側面,更說明當前中國外交的進攻態勢。

第二,身為國務委員的楊潔篪,還不是一般的部級幹部,在職級上屬於副國級。

是他而不是外長王毅訪美,更凸顯出中方的深思熟慮。畢竟,楊國委是對美外交出身,在美國有「Tiger Yang」(楊老虎)之稱,人脈相當廣闊。

第三,主動出擊背後,必然有要事相商。

按照外交部發言人陸慷的表態,楊潔篪將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問題與美方高級官員交換意見。不僅僅磋商,更是就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談判,其中肯定包括半島核問題、南海新博弈,以及正在發酵的薩德問題,也包括中國不容談判的「一個中國」原則。

第四,更可能,楊國委銜命出擊,是在為中美峰會做準備。

大家別忘了,在此前同習主席通電話時,川普除了給中國人拜年、祝賀元宵節快樂外,按照中方的通稿,「兩國元首同意保持密切聯繫……並期待著早日會晤」。白宮聲明說得更直白:兩位領導人互相邀請對方訪問自己國家。

新莊園會晤,已是呼之欲出。

這一次中國外交主動衝擊,讓人刮目相看。

(二)

但必須看到,當前中美外交,局勢相當微妙。

高手過招,無招勝有招,看似雙方還未有具體動作,其實已經過招多次。

第一次,是隔空罵戰。

這主要是指川普。這個推特總統,反正在推特上玩得很嗨,對中國頻繁發起攻擊。

比如:

【他不滿在朝鮮問題上,中國不給美國提供幫忙;他對中國匯率政策很不高興,揚言損害了美國利益;他對中國南海造島頗有微詞,聲稱沒經過美國同意;他更對「一個中國」原則有新想法,表示為啥不能做個交易……】

當然,有些可能也只說漏了嘴。比如,明明他收到了習總發來的賀信,世界各大媒體也白紙黑字,他卻對《華爾街日報》口誤說,他已收到世界上「大多數」領導人的賀信或電話,唯獨中國領導人除外。

反正,對中國是各種橫挑鼻子豎挑眼。

第二次,則是短兵相接。

除了賀信感謝函之外,川普和習總已經有了兩次電話交談。

尤其是第二次電話,川普似乎也動了點真感情,儘管在推特上對中國頗有微詞,但在電話中,川普極盡友善。在中方發的通稿中。川普說:

【1、我對上任以來雙方保持密切聯繫感到滿意。

2、我欽佩中國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向中國人民致意。

3、我們發展美中關係受到美國人民廣泛支持。

4、我相信,美中作為合作夥伴,可以通過共同努力,推動我們雙邊關係達到歷史新高度。】

在歐巴馬時代,對中國都沒說得這麼親熱。

當然,外交語言聽聽就好。今年是雞年,總得提防一下黃鼠狼為好。

外界注意到,在世界各大國中,中國領導人是川普上臺後最後一個電話通話的。有人說,川普遲遲不打電話,是川普的故意怠慢。

但牛彈琴更以為,這更可能是中方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你不承認一個中國政策,電話不接,我們就沒得談。談了,也沒法給中國老百姓交代。

據透露,在那次和習總電話前幾個小時,美國務卿蒂勒森特意到白宮面見川普,強烈要求川普尊重一個中國政策,不然,他的國務卿就很難當了。

博弈到最後,川普最終在電話中改口:我充分理解美國政府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的高度重要性。美國政府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第三次,則是親自接觸了。

幾天前,外長王毅特意更改行程,去德國出席G20外長會議,實現了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的第一次會晤,這也是川普上臺後,中美外長的首次會晤。

這一次,作為中國外交實際最高負責人的楊潔篪,老將出馬,親自去美國做工作了,而且,肯定會面見川普。

(三)

川普時代,國際格局正發生重大改變。

川普保持外交強勢不假,但四處點火的作風,讓各國對美國走向非常焦慮;相反,中國則穩紮穩打,今年5月,北京還將舉辦「一帶一路」峰會,不出意外的話,普京等數十個國家的領袖都將來北京開會。

穩中求進,穩中求進,是今年中國一切工作的總基調。當前中國外交最需要的,就是穩住中美關係。

川普上臺,對中國來說,有考驗,當然也有機會。

畢竟,美國、法國、德國等西方國家,紛紛擔憂川普自亂陣腳,搞亂世界;那對中國來說,這至少不會是壞事,事實上,還有比這個更好的結果嗎?希拉蕊上臺,對中國會更好嗎?

楊國委到美國,一系列重大問題雙方將會攤牌,打開窗戶說亮話,有可能談崩,但更可能,雙方達成某種妥協,中美峰會提前敲定。

過去四年,中國外交確實讓人刮目相看。有些事情,比如成立亞投行、推進一帶一路、南海的激烈博弈,可能是以前無法想像的,但中國確實辦到了。

我總覺得,碰上川普這個混不吝,更不是一件壞事,反而可以大大提升中國外交的鬥爭水平。畢竟,下棋要找高手,跟川普鬥,要掌握方式方法,其樂更無窮。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中美的一場世紀大博弈,已經開始了!好戲就在後頭。

相關焦點

  • 軍銜、警銜、海關銜、外交銜後,第五種銜來了!
    在此之前的四種銜是:軍銜、警銜、海關銜、外交銜。這些銜是怎麼規定的?意味著什麼?背後又有哪些故事?已閱君今天要來聊聊。設銜,要先通過一部法律先聊一件事:10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救援銜條例》,並且規定於次日,也就是10月27日施行。
  • 副國級的兼職
    他們作為副國級領導,參與國家的大事小情。其中很多人,依據「慣例」,還要擔負起其他的工作。副國級領導幹部的「兼職」種類很多,有部委主官,群團組織「一把手」,還有民主黨派的主席、常務副主席等。每一種「兼職」都不僅僅是單純的一個職務,其背後都有相應的制度安排、歷史沿革和現實考慮。
  • 軍銜、警銜、關銜、外交銜之後,我國又設立了一種新銜級
    消防救援銜是繼軍銜、警銜、關銜、外交銜之後,我國設立的一種新銜級,是專門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設立,是表明消防救援人員身份、區分消防救援人員等級的稱號和標誌,是國家給予消防救援人員的榮譽和相應待遇的依據。
  • 軍銜、警銜、海關關銜、外交銜之後,我國又設立了一種新銜級
    消防救援銜是繼軍銜、警銜、海關關銜、外交銜之後,我國設立的一種新銜級,消防救援銜的設置,總體上參照了軍銜、警銜的做法,與之不同的是,將銜級與職級合併設置,實行一職對一銜。
  • 中美「桌球外交」背後的秘密推手
    這是中國官方對美國隊訪華的第一次負面反應,似乎後續的桌球外交已經無望。但是,這一負面決定並沒有影響公共外交和民間外交的後續進行,更沒有決定桌球外交的最後命運。毛澤東表揚莊則棟 小消息作出大文章4月4日下午,美國男隊第三號選手科恩誤乘了載滿中國隊員的大轎車。結果,中國隊遵守賽前紀律,沒人與他搭腔,使他十分尷尬。
  • 楊希雨:中美關係將現不確定的穩定期,美「兩個外交輪子「回歸
    中國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避免四面出擊,用發展的現實讓別人不得不調整對中國的定位。這是把握中美關係主導權的最重要的原則。 他說,穩定期來自兩個技術上的原因。一個是美國政府兩黨輪換的時候,超過5000位政府任命的官員要走程序大換班,同時新一屆美國政府必須對一些重要的對外政策進行政策重審,這會在技術上出現差不多半年左右的一個過渡期。
  • 中美外交關係專題詞彙
    今年是中美重新打開交往大門40周年,也是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端。當前,中美關係處在一個重要時期。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胡主席此時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對推進新時期中美關係具有重大意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美兩國政治關係的相關詞彙。
  • 臺媒:熊貓「大使」成中美外交潤滑劑
    據臺灣「中央社」12月2日報導,崔天凱1日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為新生熊貓「寶寶」舉行命名儀式後,當天在《華盛頓郵報》以「熊貓帶來和平」為題,說明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外交前景。崔天凱形容他本人與熊貓「寶寶」都是中方派駐在華盛頓的大使,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還首度以短片慶祝「寶寶」的百日生日。
  • 中美桌球外交三十五周年 北京大學桌球隊訪美
    中新社華盛頓十一月二十二日電 (記者 邱江波)三十五年前,世界冠軍梁戈亮參與的著名中美桌球外交破冰訪問,微妙地改變了兩個大國的關係,被稱為「小球轉動了大球」。當地時間二十二日晚,作為北大兵乓球隊教練,梁戈亮再次踏上熟悉的地方,和北大桌球代表團展開了另一次桌球外交之旅。
  • 原創 | 攤牌:美國是否準備與中國和平相處?
    為了讓大家全面了解這句話的背景,下面我完整引述一下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崔大使與一位美國記者的一段對話。因為這是外交的一部分。目前,我們根本沒有看到中國政府有什麼和解的表示。崔大使:剛才安德利亞和我談到了你剛才提及的許多問題。
  • 美智庫:中美元首「不打領帶挽起袖子」談問題
    美國智庫中國問題專家表示,此次會晤力求「抓大放小」,省卻外交小節,避免照本宣科,著眼點徑直放在謀劃中美戰略大局。21日中美同時宣布兩國元首定於6月7日至8日在加利福尼亞州森尼蘭(Sunnylands)安納伯格莊園舉行會晤,正式拉開中國領導層換屆後中美元首峰會的序幕,這也是習近平和歐巴馬兩年之內的第二次面對面會晤。
  • 1979年1月1日 中美建立外交關係 美從臺灣撤軍
    經過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政治家的努力,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聯合公報》發表,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保留與臺灣的文化、商務等方面非官方關係。
  • 王元崇 | 中美相遇:大國外交與晚清興衰
    從蒲安臣使團到留美幼童,從排華法案到慈禧的「夫人外交」,旅美歷史學家王元崇在新書《中美相遇:大國外交與晚清興衰(1784-1911)》中,就貿易、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分析了清美之間的交往與互動,試圖打破線性歷史觀的陳腐教條,讓讀者可以重新審視今日中國與美國、與世界的關係。
  • 中美磋商最新成果,這三個詞語暗藏深意!
    以最新的中美貿易磋商為例,根據央視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中美雙方進行了一次積極、建設性、富有成果的磋商。奧秘,就在這三個形容詞上:1、積極;2、建設性;3、富有成果的。但這種外交辭令,如果沒猜錯的話,應該是雙方都亮出了自己的主張,可能還因為差距太大,會吵得面紅耳赤。但這一次,用詞是「積極」,雙方應該更多體諒到了對方的立場,也適度調整了自己的要價。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牛彈琴此前文章就說,上一次劉鶴來華盛頓訪問,不久前美國財長姆努欽率團去北京磋商,兩國最高領導人都沒有出面會見。
  • 97歲外交元老談中美,美政壇在怕什麼?
    眾所周知,川普在任期間最喜歡做的就是頻頻「退群」,為的就是樹立美國「一馬當先」國際優勢,然而這樣霸道的單邊主義在世界上始終無法長久立足,這導致美國在國際上的公信力一跌再跌,其中美國針對中國、伊朗等國家的行為更是嚴重損壞了美國的外交關係。
  • 油畫搓麻將的女人引外交解讀 暗喻中美日俄博弈
    油畫搓麻將的女人引外交解讀 暗喻中美日俄博弈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7日 05:50 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主畫面是四個成年女性(分別代表中美日俄)在玩麻將,一個小女孩(代表臺灣)站在場外。實際上是四個大國在玩,臺灣不是參與者。而遊戲的方式是東方式的麻將。賭局的布局為:兩個金髮女子與兩個黑髮女子,中美是對家,日俄是配角,四個人的身份很明顯。    中國暗藏東風    她們的規矩是,誰輸了誰就要脫一件衣服。
  • 大選後美國將在外交上尋求「歐洲再平衡」,這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
    「歐洲再平衡」的必要性此次美國大選後,國際反應中一個非常讓人驚訝的現象是,在美國尚未正式確認誰最終獲勝的情況下,美國的主要盟友就以直接或間接方式承認拜登為美國下一任總統。大選後,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的首腦以推特、臉書或接受媒體採訪等形式對拜登表示祝賀。
  • 章百家:中美之間的博弈不是鬥狠,中國需要恢復務實外交
    章百家強調,在開展對美外交中,中國一定要認清自己的目標,並堅守自己的目標。「戰略說到底就是管理目標的能力,我們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在和美國的戰略博弈中,我們更需要的是勇氣和智慧,中美之間的博弈不是鬥狠。」
  • 【軟實力研究】楊悅:中國對美文化外交:政策、實踐與挑戰
    隨後,中美各種文化團組更多的互訪、互演,為兩國建交作了鋪墊。其中,美國費城交響樂團作為對中國雜技團訪美的回訪,是首個來華訪問演出的美國文藝團體。1978年以前,中國對美文化外交主要通過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美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進行協調和安排。中美正式建交前,雖然文化交流項目不多,每年僅有十項左右,卻發揮著「文化先行、外交殿後」的重要作用。
  • 他被調去幹外交錯失上將銜,帶過三四十萬兵,讓瑞典將軍不敢小瞧
    他被調去幹外交,錯失上將銜,帶過三四十萬兵,瑞典將軍不敢小瞧1955年~1958年,有57位為建國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實際上,貢獻大的何止這57位呢,不少人因為各種原因和軍銜失之交臂,耿飈就是其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