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交關係專題詞彙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應歐巴馬總統邀請,胡錦濤主席將於1月18日至21日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今年是中美重新打開交往大門40周年,也是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端。當前,中美關係處在一個重要時期。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胡主席此時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對推進新時期中美關係具有重大意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美兩國政治關係的相關詞彙。

state visit 國事訪問

Sino-US ties/China-US relations 中美關係

bilateral tie 雙邊關係

bilateral cooperation 雙邊合作

direct contact 直接接觸

joint statement 聯合聲明

in the spirit of the joint statement 本著聯合聲明的精神

China-US joint communique 中美聯合公報

top leaders 最高領導人

national interests 國家利益

core interests 核心利益

common interests of the two countries 兩國共同利益

personality of the individual leaders 領導人的個人魅力

frequent meetings 頻繁會晤

"conflict-dominant" relationship 「衝突主導」的關係

start a new era in US-China relations 開創中美關係的新時代

the normalization of US-China relations 中美關係正常化

permanent consultative institutions 永久磋商機制

construct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

overall strategic partnership 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rapprochement 恢復邦交

Ping Pong diplomacy 桌球外交

high-level cooperation 高層協作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戰略經濟對話

establish diplomatic ties 建立邦交

highly confidential visit 秘密訪問

zero-sum game 零和博弈

mutual trust 相互信任

common prosperity 共同繁榮

peaceful coexistence 和平共處

the situation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朝鮮半島局勢

resumption of Six-Party Talks 重啟六方會談

high-level visit 高層訪問

maintain a low profile 保持低姿態

China will never seek hegemony. 中國永遠不會稱霸。

strategic suspicions 戰略猜疑

build a positive, cooperative and comprehensive relation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

help restore a positive momentum to the relationship 有助於恢復中美關係積極發展勢頭

lay the groundwork for numerous areas of bilateral cooperation 為多領域的雙邊合作奠定基礎

look at the issue from the higher strategic level 從更高的戰略層面看待問題

share common interests in a fair and just international system 在公平公正的國際體系內共享共同利益

in an environment "characterized by cooperation rather than conflict" 在以合作,而非衝突為特徵的國際環境中

a policy of friendship, security and prosperity 和平、穩定和繁榮的政策

practice robust regional engagement in the Asia-Pacific 加強參與亞太地區事務

build trus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建立中美互信

相關閱讀

中美軍事關係相關詞彙

中美聯合公報 China-US joint communique

國事訪問 state visit

2010年國際媒體十大熱詞盤點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Julie)

相關焦點

  • 英語翻譯必備詞彙:外交&國際關係
    前幾天給大家分享了翻譯練習片段,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翻譯必備詞彙和短語,有需要的小夥伴
  • 清華大學舉辦「疫情影響下的國際形勢和外交工作」專題政策報告
    清華新聞網6月15日電 6月12日下午,清華大學邀請外交部政策規劃司副司長姜學斌就「疫情影響下的國際形勢和外交工作」作專題報告。全校外事工作主管院長(主任)、外事幹事、國際處工作人員及國際學生輔導員約150人在主樓後廳聽取報告。副校長彭剛與姜學斌會見交流。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酈金梁主持報告會。
  • 日本愛知縣體育館中美「桌球外交」紀念碑揭幕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馬麗】在1971年世界桌球錦標賽上美中選手開始展開交流,隨後「桌球外交」為兩國建交創造了契機。據日本共同社5月19日報導,為了使這段佳話流傳後世,日本愛知縣政府日前在當年為賽場的名古屋市中區縣體育館設置了紀念碑。據報導,約100名相關人士參加了19日的揭幕儀式。
  • 時政外交,英語詞彙!(大全)
    relations 恢復外交關係to establishdiplomatic relations at ambassadorial level 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to establishconsular relations 建立領事關係to takeexception to; to object to 提出異議to upgradediplomatic relations 外交關係升格to makerepresentations
  • 桌球外交撬動冰封多年中美關係 成一段佳話
    48年前,一顆直徑不過3釐米的桌球,撬動了冰封多年的中美兩國關係,「小球轉動大球」成為一段佳話。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美建交40年,「桌球外交」48周年之時,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一段歷史。1960年代末,美國經歷了十多年的越戰之後損失慘重,國際地位也有所下滑,而中國也在希望恢復對美外交,以求提高國際政治形象及爭取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然而,兩個大國之間卻缺乏一個契機,或許在那個時候誰都很難想到,一個小小的桌球可以撬動這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
  • 楊希雨:中美關係將現不確定的穩定期,美「兩個外交輪子「回歸
    這是把握中美關係主導權的最重要的原則。 他說,穩定期來自兩個技術上的原因。一個是美國政府兩黨輪換的時候,超過5000位政府任命的官員要走程序大換班,同時新一屆美國政府必須對一些重要的對外政策進行政策重審,這會在技術上出現差不多半年左右的一個過渡期。另一個技術上原因是,眼下中美雙方的利益嚴重受損,無論是華盛頓還是北京,都已經感覺到繼續惡化的壓力。
  • 王毅談2021年中國外交工作重點及中美關係__上海有色網
    王毅:中美關係來到新的十字路口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表示,近年來,中美關係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當政者對中國的認知出現了嚴重偏差,把中國視為所謂最大威脅,並由此採取了完全錯誤的對華政策當前,中美關係已經來到新的十字路口,也有望打開新的希望之窗。希望美國新政府重拾理性,重開對話,兩國關係重回正軌,重啟合作。就中方而言,我們的對美政策保持著連續性和穩定性,願同美方發展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中國從不幹涉美國內政,願意同美國和平相處,合作共贏。同樣,美方也應當尊重中國人民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中國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正當權利。
  • 大選後美國將在外交上尋求「歐洲再平衡」,這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大選後美國外交戰略上的動態對國際關係影響極大。拜登在競選活動中已經明確展示出重回多邊主義的姿態,但他並未提及外交戰略的重點和優先地區是什麼。2009年,歐巴馬政府上臺後明確提出「亞洲再平衡」戰略,筆者認為,從地區重點來說,拜登新政府在外交上將朝著「歐洲再平衡」方向發展。
  • 1979年1月1日 中美建立外交關係 美從臺灣撤軍
    經過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政治家的努力,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聯合公報》發表,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保留與臺灣的文化、商務等方面非官方關係。
  • 中美桌球外交三十五周年 北京大學桌球隊訪美
    中新社華盛頓十一月二十二日電 (記者 邱江波)三十五年前,世界冠軍梁戈亮參與的著名中美桌球外交破冰訪問,微妙地改變了兩個大國的關係,被稱為「小球轉動了大球」。當地時間二十二日晚,作為北大兵乓球隊教練,梁戈亮再次踏上熟悉的地方,和北大桌球代表團展開了另一次桌球外交之旅。
  • 李海東: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
    李海東,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SAIS)富布賴特研究學者(2015-2016),耶魯大學(Yale)布蘭迪—詹森大戰略項目訪問學者(2008-2009),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全球衝突與合作研究所美國國家安全項目訪問學者
  • 魏尚進:氣候問題為緩和中美經貿與外交關係提供新機遇
    「今明年世界經濟走勢的三架馬車上有兩匹黑馬一匹綠馬,這兩匹黑馬分別是疫情之後各國經濟如何反彈,以及總統更替後的美國政府會採取什麼樣的經濟政策和對外關係政策,這兩匹黑馬的脾氣有不確定性,但它們如何跑,往哪個方向跑,對中國明年經濟增長的影響會很大。而第三匹馬是一匹綠馬,就是全球又開始關心氣候變化問題,氣候問題也為緩和中美經貿與外交關係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魏尚進表示。
  • 中美「桌球外交」背後的秘密推手
    後藤表示日方在比賽期間將遵守「日中關係政治三原則」,包括不執行敵視中國大陸的政策、不參加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不阻撓日中兩國正常關係的恢復。值得一提的是,在桌球隊行前的各種準備中,有關決策部門始終沒有將中美關係的可能變化和發展,列入議題和計劃。相反,有關方面給球隊設置了許多戒律。例如,如果中國隊與美國代表團官員相遇時,中方成員不許主動交談和寒暄;如果和美國隊比賽,賽前不得交流隊旗,但可以握手致意。對於這些書面戒律,毛澤東也圈閱同意。
  • 中美關係將「換軌」,蔡英文還有資格「抗中」嗎?
    民主黨核心外交策士、競選期間擔任拜登團隊非正式顧問的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昨天稱,川普政府對美國強化防衛臺灣的承諾做得非常好,未來新政府也會如此做,但他仍希望看到兩岸之間的緊張可以消弭,甚至進行某種程度的對話。
  • 章百家:中美之間的博弈不是鬥狠,中國需要恢復務實外交
    章百家強調,在開展對美外交中,中國一定要認清自己的目標,並堅守自己的目標。「戰略說到底就是管理目標的能力,我們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在和美國的戰略博弈中,我們更需要的是勇氣和智慧,中美之間的博弈不是鬥狠。」
  • 中美外交正式面對麵攤牌,一位副國級銜命出擊
    很不一般的舉動,幾個看點吧:第一,中國外交在主動出擊,這也是川普上臺後,第一位內閣級官員訪問對方國家。第二,身為國務委員的楊潔篪,還不是一般的部級幹部,在職級上屬於副國級。第三,主動出擊背後,必然有要事相商。第四,更可能,楊國委銜命出擊,是在為中美峰會做準備。 (一)終於,在博弈一個多月後,中美的一些底牌要正式攤到桌上了。
  • 能讀懂的外交詞彙潛臺詞:同樣是夥伴 關係大不同
    正是這樣的一對「鐵哥們兒」,現在正式上升為「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只有巴基斯坦一家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能被稱為「全天候」的,只有巴基斯坦。這不僅是外交的措辭,更體現我們跟巴基斯坦國家關係與其他國家關係比起來,是「鐵哥們兒」。
  • 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修復破裂的中美關係是當務之急
    而在新的組閣名單公布後,美國新一屆政府的外交政策也開始逐步浮出水面。對此,美聯社評論稱,這將是一份告別川普時代「美國優先」和蔑視國際合作政策的全新組閣名單。《華盛頓郵報》則評論稱,新一屆美國政府「是為了重建一切」。很明顯,新一屆美國政府的「重建」工作必然也包括已遭到嚴重破壞的中美關係。
  • 中美科技關係發展歷程及其展望
    多年來,在科技外交理念引導下,中美科技合作取得很大成績,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重點關注技術轉移、外企國民待遇、跨國研發、自主創新及產品認定、政府採購、財政補貼等問題。受美國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中國科技發展未來方向以及其他國家與中美的博弈的影響,中美科技關係將繼續「摸著石頭過河」,雙方在全球創新村基地、中美科技創新園、中美技術轉移中心、中美聯合研發中心等方面仍有深入合作的空間。
  • 龍永圖講述南斯拉夫使館被炸前後:中美外交要以史為鑑|鳳凰《封面》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指出中美關係要順時應勢,與時俱進。作為這一歷史性跨越的親歷者,時任中國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的龍永圖在這場入世談判的較量中不但摸索出了中國的外交之道,也見證了中國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的種種關鍵時刻。回顧那段漫長又曲折的談判經歷,龍永圖多次感嘆中美間數次博弈的艱辛,尤其是在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之後,中美關係曾一度降至歷史冰點,此前關於入世談判的成果也眼看要化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