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的涉華行為引起廣泛關注。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公布的記錄,繼外交部長王毅及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就川普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一事發表回應後,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又在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接連回答了16個與中美關係有關的問題,對「川普於2日與蔡英文通電話、4日在社交網絡上發帖」進行了回應。12月4日,川普在社交媒體「推特」上連發兩條帖子,聲稱中國「操縱匯率」以削弱美國企業的競爭力,對美國產品「加以重稅」,並在南海建設「巨型軍事設施」,而這些行為都「沒有事先得到美國的許可」。
陸慷5日表示,多年以來,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一直是高度互利共贏的,否則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狀況。要維持這一良好的發展勢頭,需要中美雙方在堅持兩國關係重要原則基礎上,繼續共同努力。
對於川普與蔡英文通電話,陸慷表示,中國在北京和華盛頓都向美國有關方面提出了嚴正交涉。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嚴正立場全世界都非常清楚,「美方包括川普當選總統及其團隊,我想也很清楚中方在這一問題上的嚴正態度。」
陸慷還表示,「中方知道美國媒體對川普先生在競選期間的言行以及他當選美國總統有很多評論。但是就中方而言,我們從來不對其他國家的政治人物及其風格和性格作評論。我們評論的只是有關政策、特別是涉華政策。」
川普依賴右翼,或與小布希類似《華盛頓郵報》4日報導稱,一些評論人士認為川普是因為缺乏外交經驗而貿然行事;但也有專家認為,川普團隊可能早有預謀,準備與中國建立一種新的關係。
11月7日,川普的政策顧問亞歷山大·格雷(Alexander Gray)和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外交政策》發文稱,川普將「重寫」美國與亞洲的關係,抨擊歐巴馬政府的「重返亞太」戰略缺乏實效,宣稱川普應效仿裡根,通過增強軍事實力來「達到和平」。
《華盛頓郵報》報導稱,川普團隊中還有其他多名主要成員對華立場強硬,其中包括準白宮幕僚長普裡布斯(Reince Priebus)、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前主席佛訥(Edward Feulner)、小布希時代的國家安全官員葉望輝(Stephen Yates)等。
《華爾街時報》5日引述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高級中國分析員克里斯多福·詹森(Christopher Johnson)稱,與歐巴馬政府相比,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可能會存在更多不可預測性。
關注中美關係的耶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泰蘇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川普之所以重用「鷹派」人士,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川普缺乏成型的外交思路和理念,因此只能依賴共和黨的傳統外交團隊,而這些人主要都是鷹派;另一方面,「鷹派」的某些理念,比如對國際法和國際組織的不信任,或者對現實主義外交思想的崇尚,似乎都與川普有不少共鳴。
張泰蘇還提出,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當年的外交團隊,比川普團隊對華態度更為強硬,所以川普的姿態沒什麼特別的。在對華的根本政策方針上,川普可能不會與小布希上任之初有太多不同,主要區別在於川普因經驗不足可能更難應對緊急情況。
「中美雙方只要有條理地進行協商和博弈,包括臺灣、南海在內的各種問題總有緩解餘地,畢竟並不存在什麼至關重要而且完全不可調和的矛盾。」他說。
國務卿人選未決,增加不確定因素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4日報導稱,川普近期關於中國、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國家的表態,顯示出其外交政策的「隨心所欲」,因此誰將擔任掌管外交事務的國務卿一職將至關重要。
但儘管川普已陸續宣布了多個內閣成員人選,他遲遲未公布國務卿提名,這又給川普的外交政策帶來了不確定性。
此前,《華爾街時報》11月30日報導稱,川普團隊已選定了4名國務卿候選人: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科克(Bob Corker)、前中情局局長帕特裡厄斯(David Patraeus)、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
但近日,候選人名單仍在不斷擴大。12月5日,美國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導稱,名單擴大到9人,新增加的人選包括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John Bolton)、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埃克森美孚公司CEO蒂勒森(Rex Tillerson)、民主黨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退役海軍上將斯塔夫裡迪斯(James Stavridis)。
Politico報導稱,川普的一名前助手表示,國務卿人選至今懸而未決,是因為川普明白這將是最重要的內閣職位,他正在對此深思熟慮。也有人認為,川普之所以還沒決定,是因為他在各方建議面前不知所措。
而在美國駐華大使人選上,彭博社3日報導稱,
現年70歲的艾奧瓦州州長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可能是熱門人選之一。他將在本周與川普團隊在紐約會面。
布蘭斯塔德與中國淵源頗深。1985年,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率石家莊市玉米深加工考察團訪問艾奧瓦州時,就曾與當時擔任州長的布蘭斯塔德會面。2011年,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再次會見了布蘭斯塔德。2012年習近平赴艾奧瓦州故地重遊,再次受到了布蘭斯塔德的接待。2015年,擔任中國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在美國西雅圖舉辦的中美省州長論壇發表講話時,布蘭斯塔德也作為美國州長代表之一出席。
2016年12月2日,習近平在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時強調,中美雙方要正確理解彼此戰略意圖,摒棄零和思維,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繼續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雙方要保持高層及各領域密切交往,維護兩國互利的經貿關係持續穩定發展,充分發揮政府間機制性對話磋商的作用,拓展各領域務實合作,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要以建設性方式妥善處理兩國間的一些不同看法和分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