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改造讓街巷經濟「活」起來

2020-12-22 溫州日報甌網

巷弄改造讓街巷經濟「活」起來

2020/07/23 08:12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3213

正在改造提升中的溫州古城「中子城」一期(公安路)。 趙用 王榮 攝

溫州日報記者 笑銀

五馬後巷即將變身美食一條街,紗帽河、公安路等8條背街小巷有望改造提升,雙井頭打造休閒文旅街區……伴隨著城市有機更新和「精建精美」行動的推進,這些隱匿在老城區的市井街巷紛紛迎來「變臉」,有望成為生機勃勃的商業新形態。

五馬街區巷弄謀求「變臉」

記者在位於五馬街旁的五馬後巷看到,巷子地面已經鋪磚完成,幾位工人正在對建築立面和屋頂進行進一步修整。經過重新「裝扮」,長約200米的巷子整體形象已經顯現,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與五馬街形成了很好的統一。

作為溫州的商業地標,五馬歷史文化街區一直是「老溫州」味最為濃鬱的地方,經過改造提升,五馬後巷將以特色小吃集聚承載白鹿城的歷史記憶,打造美食一條街,集合小吃、簡餐、茶飲等,提升街區活力。

「後巷的東段以本土小吃為主,西段則主要是風味小吃、快時尚、簡餐類等。整條巷子共有40多家店鋪,目前招商已基本完成。」負責五馬後巷統一運營管理的溫州逅巷商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

事實上,五馬後巷只是今年鹿城區推進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升級中的很小一部分。據透露,今年,該區計劃投入2.3億元打造五馬歷史文化街區9大工程項目,實現禪街-五馬街-公園路「連接成線」。其中,5個線上項目包括府學巷道路改造工程、五馬後巷改造工程、五馬商圈南片區二期工程、公園路片區改造提升和古城「中子城」一期(公安路)工程。可見,街巷改造是今年該區實施的重中之重。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五馬商圈南片區二期工程涉及解放街、紗帽河、登選坊、柴橋巷等街巷的改造提升,工程範圍西至府前街、東至解放街、北至江濱路、南至謝池巷。將以街區傳統建築肌理為對象,結合五馬街、禪街的改造提升理念,通過完善道路交通、電力、環衛、消防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修繕和加固傳統建築整體結構,加強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的改善等方式進行改造。目前該工程已完成設計定標工作。此外,公安路的改造提升也在穩步推進,實施內容包括道路路面改造、建築物外立面整治修復、歷史建築修繕、譙樓夜景照明燈等。預計近期可完成主體施工。

讓市井老街芳香四溢

有人說:「走近一座城易,走進一座城難。」走近,只要看看城市地標、逛逛旅遊景點便可以收穫初印象、初體驗。而走進,則要走街串巷、尋今探舊,感受其氣質和韻味。在溫州老城區,有許多風貌保存較好的老街老巷,沉澱了最濃厚的市井味道和文化氣息。那麼,如何讓這些歷久彌新的文化「家底」清香四溢,讓古老街巷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呢?

街巷經濟,即有效利用城市支路空間而興起的商業形態。它煥發出濃鬱的市井韻味,讓城市生活更精緻且充滿趣味的同時,還盤活了地域文化資源,繁榮了市場。近年來,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都把街巷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傾力打造。上海新天地由上海巷弄裡的石庫門建築改造而成,一直以來都是上海的商業地標,遊客絡繹不絕。此外像蘇州觀前街、成都寬窄巷子等一批特色街巷,也都有自己的本土特色。而在國外,城市街巷不僅保留原有的步行空間功能,還逐漸發展成為社區交流場所和新的零售業中心。

事實上,這幾年我市也在積極探索發展街巷經濟,像位處大南商圈的聞宅巷步行街,還有定位為文創夜市的雙井坊文旅融合項目,通過將雙井頭農貿市場及周邊巷弄進行整體改造提升,打造成為能夠體現溫州人市井生活的小巷慢生活區。據了解,雙井頭馬路市場長約450米,匯聚了酥排骨、炸響鈴等溫州人耳熟能詳的特色美食,經過改造面貌已煥然一新。並連接周邊的學院路學院後巷等多條巷弄,調整業態布局,引入網紅百貨、文創特色產品及非遺文化產品等。

對此,有城市規劃人士表示,讓街巷經濟活起來、火起來,就是把城市脈絡打通,把城市毛細血管激活。以五馬街區為例,五馬街和禪街兩條主街的長度之和不足700米,即便加上尚處改造提升中的公園路,五馬歷史文化街區主街總長度也僅為1.3公裡。因此就需要打通主街周邊街巷,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的能夠留得住人的慢行系統,避免大家在「筆直」逛完後只能選擇離開的尷尬。

令人期待的是,五馬歷史文化街區「1+N」規劃體系也已出爐,即一條主街,「N」條背街小巷。以五馬街為主,北至廣場路、南至紗帽河、東至環城路、西至信河街,包括禪街、五馬街、公園路、公安路、紗帽河在內的步行街體系將在2020年至2021年展開建設,通過引導公交線網與步行街銜接,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拓展步行空間。

而在之前發布的《溫州市區月光經濟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 年)項目清單》中,大南商圈改造提升項目、印象南塘景區及周邊改造提升項目、慶年坊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文旅項目、墨池-華蓋裡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文旅項目、朔門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文旅項目、禪街-五馬街-公園路-解放街整治提升項目等諸多商圈、街區項目的建設內容中,也離不開周邊各條街巷的改造和貫通。

相關焦點

  • 必收藏好吃到沒朋友,臺灣地道巷弄美食推薦
    在早期生活條件不是很好的時候,媽媽們總會發揮創意,創造出很多經濟實惠的好東西來吃,一些廚藝好的媽媽們為了補貼家用,就在巷弄中開家自己的小店,經營自己用心做出的食物,慢慢的這些食物味道和巷弄生活方式成為了人們一種習慣。
  • 清華大學師生進社區參與街巷改造
    清華大學將組織專業的師生隊伍,參與中心城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提升及街巷整治、街區更新工程,計劃參與設計一批精品胡同和地下空間黨建基地。清華大學師生走進街道、社區,深入了解基層工作。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師生在和平門社區聽取工作人員介紹。清華大學師生對和平門社區地下空間的改造提出建議。
  • 煙臺街巷及老舊小區路燈改造 新LED路燈「上崗」
    水母網12月5日訊(YMG記者 陸啟飛 通訊員 姜爽爽 孫鵬展 攝影報導) 為了進一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煙臺市城管局市政處啟動2016年街巷及老舊小區路燈舊燈改造,200餘套新
  • 臺灣旅遊推薦:放慢腳步穿梭巷弄,體驗臺南的慢活人生
    導語:臺灣旅遊推薦:放慢腳步穿梭巷弄,體驗臺南的慢活人生。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這次到臺灣旅遊,我們中途有半天的自由購物時間,我朋友就提議想去看看臺南的小巷弄,體會一下臺灣人的真實生活,於是我們走進了有名的蝸牛巷,這個蝸牛巷藏著許多老房子,像是一頁頁臺南市民的生活寫真及歷史,在這裡我們能看到臺南人最真實的生活,臺南的僕實,臺南的親切,臺南的可愛,臺南的成長,以及臺南的蛻變,我覺得如果要認識和體味最真實的臺南,就必須要從小巷弄開始。
  • 網媒看山西|忻州古城: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恢弘大氣的古城、人潮湧動的街巷、現代感十足的霓虹燈牌裝點著城內的角角落落……11月16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走進忻州古城,感受古典與現代的碰撞,體驗傳統文化與潮流時尚碰撞出的新花火
  • 東城區長巷頭條精細化改造提升,「水穿街巷、庭院人家」回來了!
    如今,作為住了60多年的老住戶,他看著現在的長巷頭條總是喜不自禁,因為這條背街小巷不僅再現昔日「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美景,而且胡同中的院門、隱蔽小路也得到了精心修復和維護,成為前門三裡河地區又一張展示古都風貌的「金名片」。
  • 通州啟動老舊街巷改造 坑窪道路變平坦
    原來,為提升通州老城區內網絡交通通行能力、方便居民出行,今年區市政市容委啟動了老舊街巷改造工程,劉阿姨家門口的協辛莊路就是其中被改造的道路之一。如今,坑坑窪窪的舊路搖身一變成平坦新路,居民們心裡也是樂開了花。 昨天,記者來到位於果園環島北鐵路橋東側的協辛莊路,新鋪的柏油路黝黑髮亮,一直延伸到葛布店北裡北區的樓門口。
  • 食客增多煙火氣漸旺 南強街巷又「亮」起來了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隨著生產生活秩序逐漸步入正軌,作為昆明經濟商圈的典型代表,南強街巷的夜已漸漸「亮」起。越來越多的人重新走進街區,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聊天聲不斷,人們重新找回了熟悉的城市煙火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市場消費潛力也亟待釋放。
  • 「網媒看山西」忻州這座古城,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新華網太原11月17日電(武斌) 恢宏大氣的古城、人潮湧動的街巷、現代感十足的霓虹燈牌裝點著城內的角角落落……11月16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走進忻州古城,感受古典與現代的碰撞。為保護、傳承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忻州市委、市政府於2017年啟動古城保護改造項目,引進全國鄉村振興、文旅產業典範——袁家村模式,改造秀容書院、泰山廟、關帝廟等6個項目,著力打造一座可持續發展的古城。
  • 食客增多煙火氣漸旺 南強街巷「夜經濟」亮了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隨著生產生活秩序逐漸步入正軌,作為昆明經濟商圈的典型代表,南強街巷的夜已漸漸「亮」起。越來越多的人重新走進街區,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聊天聲不斷,人們重新找回了熟悉的城市煙火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市場消費潛力也亟待釋放。
  • 泉州古城29條小巷綜合提升,22條街巷已動工
    作為泉州市2020年度重點項目之一,泉州古城街巷市政管線綜合提升工程位於鯉城古城核心區,29條街巷均為泉州古城傳統的生活街區,是古城「三片一線」保護的重要地段,總長7.14千米,改造內容包括道路提升、給排水綜合管線提升、電氣工程提升、照明工程提升,以及古城街道雨汙分流、防洪排澇能力提升等。目前,累計開工建設22條街巷,完成街巷改造1800米。
  • 《逛老街巷 品本地味》後續 熱心市民提出建議
    ­  【他山之石】­  1、成都寬窄巷採取「片區房屋分五級對待」的策略對老房屋進行保護和改造­  2、成都寬窄巷對經營業態的引入,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區域劃分,根據主題對商家設定門檻­  3、成都寬窄巷900餘戶居民雖搬出,但改造中依然儘量還原當地的生活圖景­  本報「街巷遊」系列報導見報後,引發了不小反響。
  • 街巷改造改出小公園 鯉城港仔墘舊貌換新顏
    鯉城區臨江街道港仔墘與聚寶街相交,路旁有內溝河,周邊分布著天后宮、李贄故居等景點,但路面破損、汙水橫流、排水不暢等問題長期困擾周邊居民,也與古城街巷風貌不相符。去年11月,港仔墘道路改造正式啟動,經過半年多施工,如今路面平坦寬暢,排水排汙問題得到解決,內溝河畔綠化提升,建成深受居民喜愛的小公園。
  • 「我家街巷最美」系列展示|泰安市東平縣接山鎮前寨子村
    為全方位宣傳好、展示好我省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工作中的好政策、好經驗、好做法,省交通運輸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舉辦「我家街巷最美」宣傳活動。從8月中旬到年底,將全面開展美麗街巷宣傳展示活動,每周推選展示5到10條農村美麗街巷,共展示「百條美麗街巷」。
  • 這條街巷,藏著阜陽人的情懷
    阜城有這樣一條小街巷,兩側牆上裝上牌匾,漫步這條小巷,有關阜城14條老街的歷史故事,如同一幅歷史畫卷在你眼前緩緩展開。這就是潁州區鼓樓街道辦事處清河社區所轄的清河北巷。街巷改造期間,文化牆也換上了新的牌匾,分別講述了阜城三府街、連家胡同、一人巷、狀元巷等14條老街的地名故事。放眼看去,一股濃濃的歷史文化味兒撲面而來。
  • 讓歷史「活」起來 打造洋浦文化新「名片」
    讓歷史「活」起來 打造洋浦文化新「名片」 2020年11月16日23:23  來源:洋浦政務 原標題:讓歷史「活」起來 打造洋浦文化新「名片」
  • 小街巷連著大民生!南明區背街小巷綜合治理工作率先動起來
    確定 50 條背街小巷,全面提升其 " 顏值 "年初,根據貴陽市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要求,南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對轄區要進行治理的 50 條街巷就進行過不下 3 次討論、實地調研。經費有限。因此,選擇哪些街巷?治理的重點放在哪?怎樣確保治理的效果長久、群眾滿意?
  • 石景山這2條街入圍2020年「北京最美街巷」
    日前,2020年十大「北京最美街巷」及入圍名單正式揭曉石景山區2條街巷入圍八寶山街道三山園社區北側路是該小區名符其實的交通「大動脈」▲提升前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小區裡的私家車越來越多這條「大動脈」便越來越堵給小區居民出入帶來極大困擾該街巷兩側是用柵欄圍起來的居住小區
  • 短篇小說《巷弄深處》
    巷弄深處入夢尋相遇乃何處尋不到七點赴履黃昏晨露既霧氣瀰漫格外寒冷巷弄外分手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