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3 08:12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3213
正在改造提升中的溫州古城「中子城」一期(公安路)。 趙用 王榮 攝
溫州日報記者 笑銀
五馬後巷即將變身美食一條街,紗帽河、公安路等8條背街小巷有望改造提升,雙井頭打造休閒文旅街區……伴隨著城市有機更新和「精建精美」行動的推進,這些隱匿在老城區的市井街巷紛紛迎來「變臉」,有望成為生機勃勃的商業新形態。
五馬街區巷弄謀求「變臉」
記者在位於五馬街旁的五馬後巷看到,巷子地面已經鋪磚完成,幾位工人正在對建築立面和屋頂進行進一步修整。經過重新「裝扮」,長約200米的巷子整體形象已經顯現,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與五馬街形成了很好的統一。
作為溫州的商業地標,五馬歷史文化街區一直是「老溫州」味最為濃鬱的地方,經過改造提升,五馬後巷將以特色小吃集聚承載白鹿城的歷史記憶,打造美食一條街,集合小吃、簡餐、茶飲等,提升街區活力。
「後巷的東段以本土小吃為主,西段則主要是風味小吃、快時尚、簡餐類等。整條巷子共有40多家店鋪,目前招商已基本完成。」負責五馬後巷統一運營管理的溫州逅巷商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
事實上,五馬後巷只是今年鹿城區推進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升級中的很小一部分。據透露,今年,該區計劃投入2.3億元打造五馬歷史文化街區9大工程項目,實現禪街-五馬街-公園路「連接成線」。其中,5個線上項目包括府學巷道路改造工程、五馬後巷改造工程、五馬商圈南片區二期工程、公園路片區改造提升和古城「中子城」一期(公安路)工程。可見,街巷改造是今年該區實施的重中之重。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五馬商圈南片區二期工程涉及解放街、紗帽河、登選坊、柴橋巷等街巷的改造提升,工程範圍西至府前街、東至解放街、北至江濱路、南至謝池巷。將以街區傳統建築肌理為對象,結合五馬街、禪街的改造提升理念,通過完善道路交通、電力、環衛、消防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修繕和加固傳統建築整體結構,加強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的改善等方式進行改造。目前該工程已完成設計定標工作。此外,公安路的改造提升也在穩步推進,實施內容包括道路路面改造、建築物外立面整治修復、歷史建築修繕、譙樓夜景照明燈等。預計近期可完成主體施工。
讓市井老街芳香四溢
有人說:「走近一座城易,走進一座城難。」走近,只要看看城市地標、逛逛旅遊景點便可以收穫初印象、初體驗。而走進,則要走街串巷、尋今探舊,感受其氣質和韻味。在溫州老城區,有許多風貌保存較好的老街老巷,沉澱了最濃厚的市井味道和文化氣息。那麼,如何讓這些歷久彌新的文化「家底」清香四溢,讓古老街巷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呢?
街巷經濟,即有效利用城市支路空間而興起的商業形態。它煥發出濃鬱的市井韻味,讓城市生活更精緻且充滿趣味的同時,還盤活了地域文化資源,繁榮了市場。近年來,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都把街巷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傾力打造。上海新天地由上海巷弄裡的石庫門建築改造而成,一直以來都是上海的商業地標,遊客絡繹不絕。此外像蘇州觀前街、成都寬窄巷子等一批特色街巷,也都有自己的本土特色。而在國外,城市街巷不僅保留原有的步行空間功能,還逐漸發展成為社區交流場所和新的零售業中心。
事實上,這幾年我市也在積極探索發展街巷經濟,像位處大南商圈的聞宅巷步行街,還有定位為文創夜市的雙井坊文旅融合項目,通過將雙井頭農貿市場及周邊巷弄進行整體改造提升,打造成為能夠體現溫州人市井生活的小巷慢生活區。據了解,雙井頭馬路市場長約450米,匯聚了酥排骨、炸響鈴等溫州人耳熟能詳的特色美食,經過改造面貌已煥然一新。並連接周邊的學院路學院後巷等多條巷弄,調整業態布局,引入網紅百貨、文創特色產品及非遺文化產品等。
對此,有城市規劃人士表示,讓街巷經濟活起來、火起來,就是把城市脈絡打通,把城市毛細血管激活。以五馬街區為例,五馬街和禪街兩條主街的長度之和不足700米,即便加上尚處改造提升中的公園路,五馬歷史文化街區主街總長度也僅為1.3公裡。因此就需要打通主街周邊街巷,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的能夠留得住人的慢行系統,避免大家在「筆直」逛完後只能選擇離開的尷尬。
令人期待的是,五馬歷史文化街區「1+N」規劃體系也已出爐,即一條主街,「N」條背街小巷。以五馬街為主,北至廣場路、南至紗帽河、東至環城路、西至信河街,包括禪街、五馬街、公園路、公安路、紗帽河在內的步行街體系將在2020年至2021年展開建設,通過引導公交線網與步行街銜接,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拓展步行空間。
而在之前發布的《溫州市區月光經濟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 年)項目清單》中,大南商圈改造提升項目、印象南塘景區及周邊改造提升項目、慶年坊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文旅項目、墨池-華蓋裡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文旅項目、朔門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文旅項目、禪街-五馬街-公園路-解放街整治提升項目等諸多商圈、街區項目的建設內容中,也離不開周邊各條街巷的改造和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