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霓裳
教育孩子,並不是一味地讓孩子學習,卻忽略了人格與品德的培養教育。
許多家長往往會覺得,孩子只要成績優秀,其他怎樣就不重要了。其實,成績優秀只是一張通往大學的門票。
但孩子考上大學,並不等於我們教育孩子就成功了。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曾奇峰說:
任何競爭,到最後都是人格層面的競爭。如果我們沒有完善的人格,健康的人格,我們還是失敗者。
就拿最近不斷傳出的孩子自殺與殺人等事件來說,許多孩子就是因為人格培養的失敗,導致了這樣的人生悲劇。
其中,除了熊孩子,也不乏一些大家公認的學習優秀的孩子。比如那個殺死律師母親的15歲女孩,比如前陣子那個殺母的高三男生,甚至還有曾令人震驚的北大學子殺母案,他們都有一個強勢的母親。
這些人的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秀,但同時,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有一個對他們要求極高的控制型母親。在母親的嚴格管教與強勢控制下,他們在家沒有嘗過贏的滋味。
不讓孩子贏,孩子就和你一起雙輸。而且,輸得很悲慘。
孩子人格的形成,更多的時候受父母認知、格局以及周圍環境的影響。
在許多家長眼中,對孩子的要求只有學習,如果孩子學習不好,就會非常焦慮,覺得這孩子一輩子就完了,沒有出路了。
真的如此嗎?
很多時候,家長的焦慮是因為以自己為參考系,看不見真實的孩子,因此也看不清孩子的未來。
他們自己本身就沒有活出自我,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是什麼,卻喜歡把自己的不如意嫁接在孩子身上。因為他們害怕孩子跟自己一樣過得不好,就一個勁地為孩子擔憂。
其實,家長的這種擔心是否定自己的一種體現,同時也否定了孩子。
教育孩子應該以孩子為主體,而不是以家長自己的感覺和喜好為主,否則就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在孩子身上延續自己的人生。這樣,就會用家長的認知局限來為孩子設限。
父母要學會讓孩子贏,這樣,孩子才能突破父母的局限。同時,父母也能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得到更好的成長。這樣,父母與孩子才能得到雙贏。
真正的教育,是看清孩子後,順應孩子的特點與感覺,然後再來引導孩子走向屬於他自己的人生路上。
頭條號上有位作者叫袁旭東,人稱東哥。他分享了自己如何讓玩遊戲著迷的弟弟走上了屬於自己人生路的經驗。
東哥的弟弟是89年出生的,他的學習基礎非常薄弱,在初一時連小學的乘法都背不熟。他酷愛玩遊戲,在高考那年只考了200多分。
高考後,弟弟不分白天黑夜地玩遊戲,媽媽非常為他擔心,告訴了在杭州工作的東哥。
東哥打電話給弟弟,問他:「你想不想將來月薪過萬?」得到弟弟「想」的回答後,他與弟弟訂了一個君子協議:「你踏踏實實地按照我的計劃來做,我保證你五年後月薪過萬。」
他讓媽媽不要阻攔弟弟玩遊戲,並花了兩萬多元讓弟弟上了銀川的一所專科學校,學習3D製作。當時用的是MAYA軟體,由於弟弟對遊戲十分熟悉,學起來十分順手,且興致勃勃。
兩年後,弟弟開始實習,實習崗位是MAYA培訓老師,工資1000元。東哥想到弟弟需要花錢的地方還有很多,於是主動承擔了弟弟的生活費。
他告訴弟弟:
「你需要多少錢儘管說,我都會盡力滿足你。只有一個條件:必須記帳。把所有開銷記在excel表格裡,每個月發給我,不見帳單我不打錢。」
弟弟答應了。
每個月生活費1500元,他發帳單給哥哥,連買個泡麵、買個火腿腸都記得清清楚楚。東哥看完帳單後,內心很是欣慰,因為弟弟沒有亂花錢:除了買遊戲點卡,其他都是生活必要開銷。
半年後,東哥打電話給弟弟:「你現在找中國最好的電腦培訓學校學習影視後期製作。」
弟弟找到了北京水晶石公司,由於3月份的學習班人數已報滿了,只能報上6月份的班。東哥讓弟弟停了實習,回到家裡,並為他買了有關影視後期製作的書。弟弟在家不是看書學習,就是打遊戲。
5月份,東哥陪著弟弟一同來到北京水晶石的總部,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整個公司。他從公司的環境和員工的做事態度裡,看出這是一家不錯的公司,於是毫不猶豫地交了8個月四萬多的學費。
然後,他在附近租了一間房子,和弟弟一起把房子修整得煥然一新,對弟弟說:
加油學!現在是第三年,還有兩年,你就能實現目標了!生活費還是老規矩,你發帳單我給錢,沒有上限。
7個月過去了,弟弟已經學得差不多了,東哥吩咐弟弟用心設計畢業作品。一個月後,弟弟精心製作的作品,讓哥哥眼前一亮。
他對弟弟說:「現在,你拿著作品去找中國最好的特效製作公司應聘!」
弟弟找到了Base FX公司,在上百人的面試中,成了唯一一個直接通過的,並以中級中等的職級進了公司,起薪6000。
東哥擔心弟弟沒錢放不開手腳,告訴弟弟,該請客就請客,該花的錢儘管大膽去花,不用擔心,你的生活費我依然會負責。
兩年後,弟弟升為高級高等,月薪達到了15000。五年目標成功實現。
現在,東哥的弟弟31歲,已經開始自己帶項目了,月薪5萬多。今年4月份,他在海南跟組拍攝中央一套播放的電視劇《天涯熱土》。他也曾參與過姜文電影的拍攝項目,姜文還曾對他開玩笑道:「要不你就來我的工作室幹得了。」
一個玩遊戲著迷、高考200多分的男孩,就這樣過上了屬於他自己的人生。
東哥深有感觸地說:「飯碗的事很容易解決,人格的問題才是決定孩子一生能否成功的關鍵。」
教育孩子,不是依照父母的意願培養孩子,更不是簡單地培訓孩子。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完成人格層面的培養與塑造,這個人格培養是在生活中完成的,在社會化的活動中完成的。培養健全人格的關鍵是順應,是因材施教,而不是強迫和扭曲。
如果你有足夠強大的認知和格局,就知道應該如何去順應孩子的個性特徵,讓他成為自己真正能夠成為的人,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你想要的樣子。
你看得清孩子未來的路嗎?如果看不清楚,先不要急著為孩子籌劃未來,而是要先嘗試著去了解孩子,對他的未來心中有數了,再來謀劃也不遲。
當然,要看清楚孩子並沒有那麼容易,需要自己的學習與領悟。
只是許多父母不僅看不懂孩子,同時連自己的未來也看不清,這樣他們內心難免會焦慮。一焦慮,就會慌了手腳,亂了方寸。這才導致了一個個錯誤的舉動,越管越糟糕,越動越亂。
如果你沒有清晰的認知與遠見,請不要用自己的思維束縛孩子的手腳,限制了孩子的正常發展,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感覺與喜好,鼓勵孩子去開拓屬於他自己的世界。
尊重孩子的感覺,並不是說你不要管他,而是,順應孩子的感覺,然後從他的喜好中找到正面的意義,引導他走在正向道路上。
所以,想要教育孩子成功,父母不斷學習與成長,提升自己的人格與認知層次,才是最重要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