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癮性人格:孩子遊戲上癮的背後,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教育與關愛

2020-05-16 超人芭比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你家孩子有沒有沉迷遊戲或者沉迷網絡的行為?


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很多父母和孩子因為遊戲問題發生衝突,一提到遊戲,大人和孩子之間的火藥味十足,仿佛下一秒就要爆發的火藥桶。對於孩子遊戲上癮,家長往往是頭疼不已,但是又不知該怎麼幫助孩子走出網絡。


如果你家的孩子對遊戲上癮,那麼就要小心他們是否養成了成癮性人格,同時父母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忽視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和關愛。

成癮性人格:孩子遊戲上癮的背後,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教育與關愛

一、成癮性人格


成癮性人格就是指個體因為缺乏來自父母或者其他人的關愛而沉迷於虛擬網絡世界,對遊戲或者抽菸喝酒等不良行為上癮的特性。


相信大家都聽過網癮、菸癮、酒癮、毒癮這些詞彙吧,而這都可以用成癮性人格來解釋。簡單來說,成癮性人格就是對某種行為有些較強的重複欲,沉迷於其中不可自拔的痴迷狀態。

成癮性人格:孩子遊戲上癮的背後,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教育與關愛

大家身邊有沒有網癮少年?鄰居家孩子可是網癮少年中的佼佼者,經常逃課去網吧打遊戲,甚至還會偷拿爸爸媽媽的錢去上網。


因為孩子這個樣子,鄰居夫妻兩人每天都是愁容滿面;跟孩子講道理,他就捂著兩個耳朵裝作聽不見,或者直接把夫妻兩人轟出房間。孩子的網癮,讓他的成績一落千丈,他也變成了家裡最令人頭疼的對象,成為了家裡的一顆毒瘤。

成癮性人格:孩子遊戲上癮的背後,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教育與關愛


二、孩子會什麼會產生成癮性人格


1.父母關愛的缺失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這樣的問題:你們回到家第一件事是玩手機還是去看看孩子?下面的回帖基本上都是玩手機。手機給我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樹立起了一座高高的大山,父母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被手機吸引走了,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孩子就會感覺到很孤獨和沒有安全感。


孩子就從其他方面尋找樂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打遊戲。所以,父母關愛的缺失是造成孩子成癮性人格的重要原因。

成癮性人格:孩子遊戲上癮的背後,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教育與關愛


2.孩子接觸到的東西很少,娛樂活動單一


大家都懂得一個道理:如果經常重複做一些相同的事情,難免會對它們上癮。在孩子的教育上亦是如此,由於孩子沒有機會接觸到別的新奇的事物,娛樂活動都是比較單一的,可能就是看看電視或者打打遊戲,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難免出現電視上癮或者遊戲上癮等等其他問題。


3.孩子周邊環境的影響


環境對個體身心發展和脾氣秉性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孩子成長環境如何,會對他們產生很大的影響。假如說,一個孩子,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看到大多都是手捧著手機打遊戲的人,恐怕他們也會加入網癮少年的行列。由此可以知道,成癮性人格的形成,與孩子周邊的環境狀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成癮性人格:孩子遊戲上癮的背後,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教育與關愛


三、家長應該怎麼做


1.多陪伴,多關愛


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尤為重要。在和孩子相處過程中,父母要多關愛和陪伴自己的孩子,不要讓手機成了日常親子交流的阻礙,也不要把孩子設成免打擾模式。


如果不能在身邊陪伴他們,也可以藉助手機,多和孩子打視頻通話,彌補一些孩子心中的空缺。因此,如果想讓孩子擺脫成癮性人格,給孩子足夠多的關愛才是王道。


2.父親要及時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現在很多家庭都避不開兩種扭曲的育兒方式:詐屍式育兒和喪偶式育兒,父親不能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常常逃避教育孩子的責任,這對孩子的成長毫無益處。因此,父親眼及時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多帶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也可以讓孩子性格上變得果敢自信。

成癮性人格:孩子遊戲上癮的背後,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教育與關愛


3.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自律的人,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說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具有很強的自制力。而對於那些遊戲上癮的孩子來說,他們是缺乏自制力的,總是被自己散漫的意識所控制。因此,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制力,讓他們成為自律的人,遠離成癮性人格。


4.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如果孩子的興趣愛好足夠多,他們就會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他們的生活不僅不會無聊,反而會很充實,這樣他們就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打遊戲,慢慢地就可以擺脫成癮性人格了。

成癮性人格:孩子遊戲上癮的背後,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教育與關愛

四、總結


成癮性人格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攔路虎和絆腳石,作為父母,應該及時幫助孩子指點迷津,把他們拉回正道,而比較有效又簡單的方法就是關愛孩子。


對於誘發孩子形成成癮性人格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你還知道哪些?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成癮性人格:孩子遊戲上癮的背後,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教育與關愛
    對於孩子遊戲上癮,家長往往是頭疼不已,但是又不知該怎麼幫助孩子走出網絡。如果你家的孩子對遊戲上癮,那麼就要小心他們是否養成了成癮性人格,同時父母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忽視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和關愛。一、成癮性人格成癮性人格就是指個體因為缺乏來自父母或者其他人的關愛而沉迷於虛擬網絡世界,對遊戲或者抽菸喝酒等不良行為上癮的特性。相信大家都聽過網癮、菸癮、酒癮、毒癮這些詞彙吧,而這都可以用成癮性人格來解釋。
  • 成癮性人格是導致孩子染上菸癮的主要原因
    今天我們從成癮性人格地產生講講它對吸菸的影響。 通常我們會看到一些母親,在談到兒子的時候就非常的焦慮:我兒子不行呀!我兒子沒法弄呀!我整天盯著他都不行之類的話。看到媽媽的狀態我就知道他的孩子是有多麼的叛逆。 媽媽天天這樣嘮叨,是我我也會叛逆。
  • 泡泡瑪特上市,名創優品入局:揭秘盲盒背後的「成癮性生意」
    盲盒背後的「成癮性經濟」我猜,很多人應該都和智叔一樣,搞不懂現在的年輕人為啥喜歡買盲盒。當然了,世界上搞不懂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為啥有人終日沉迷打遊戲、刷抖音、買潮鞋、拆快遞?在智叔看來,這背後隱藏的是一門「成癮性經濟」。所謂成癮,也就是對一件事產生強烈的精神或物質依賴,最極端的例子莫過於黃賭毒。黃賭毒當然是違法的,社會危害也極大。
  • 玩遊戲上癮,網癮?行為上癮未必是件壞事
    玩遊戲上癮?行為上癮未必是件壞事之前寫了篇文章,講述了一些基本的行為上癮原理。通常來說,我們把"行為上癮"是作為一個貶義詞。行為上癮是一種精神鴉片,和毒品一樣可怕。小孩玩遊戲上癮,偷偷花大人的錢。沉迷遊戲不愛學習。這些負面新聞一直不斷。早在十幾年前,看過海外一本遊戲設計的書。這書提到了,這個世界需要遊戲。遊戲的成癮性,可以讓生活,工作中的一些枯燥,重複的索然無味的事情,也能津津有味。現代很多大型公司,也都開始,用遊戲化設計,來輔助公司的管理,績效評定。
  • 孩子沉迷讀書無法自拔?警惕,這是「讀書上癮」,孩子成癮難戒除
    父母看到孩子這樣酷愛閱讀,非常高興,都以為這是一種愛學習的表現,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但其實,愛讀書並不等於愛學習,學生閱讀,大多只是為了娛樂或消遣,和我們所謂的「沉迷遊戲」一模一樣。這種沒有自控力的讀書,會讓孩子「讀書成癮」,孩子成癮後形成「成癮性人格」。
  • 孩子遊戲上癮,你會怎麼做?| 了解上癮背後的原理
    快樂容易,上癮也很容易最近為了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定了這樣的娛樂規則:8:30以前作業都做完可以玩一局遊戲,9:00前寫完就只能領登陸獎勵。開始執行時,孩子風一樣去寫作業了。一切很自覺。我並不認為孩子成績一定要多優秀,因為自己小時候成績挺好的,也喜歡玩遊戲,而且也沒耽誤學習。我覺得是遊戲可以適當的玩玩的,畢竟遊戲裡的及時獎勵讓人既興奮又刺激,這可以成為快點完成作業的動力。以前孩子一局就放下,自制力還可以,可最近總是念叨著要充值買皮膚,如果家長沒有提醒他的話,一局之後自己會偷偷再玩一局。這是個不好的苗頭。
  • 為什麼埃裡克森人格心理發展八階段,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而人格的形成是關係到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個人的人格形成與本人的先天素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境等都有很大的關係。而家庭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有利於兒童健康人格的養成。
  • 父愛缺失是造成孩子沉迷手機的一大原因
    很多孩子喜愛看手機網遊,一有空閒時間便會拿著手機玩遊戲個不斷,徹底迷戀在其中難以自拔。相對性於網絡成癮和手機上癮,許多 父母都找不著緣故。   實際上據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產生孩子的成癮性人格,絕大多數是由於幼年時期缺乏爸爸的關愛。而且及其簡單的休閒活動和個人愛好所造成 。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原來是心理學家用隱蔽手段故意讓孩子上癮
    現在,孩子們沉迷於手機和網路遊戲的時間越來越多——沉迷於打王者榮耀等遊戲中不能自拔。我們常把這一切歸咎於孩子缺乏自制力,殊不知,這是心理學和高科技完美結合的後果;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的背後,隱藏著心理學陷阱,卻給各大軟體和網際網路公司帶來巨額收益。
  • 「我沒有『上癮』!」——孩子有權利選擇電子遊戲
    2020年8月--孩子們會用「上癮」這個詞來描述一個遊戲很有趣,或用來表達他們玩了很長時間,但大人卻把「上癮」當作一種病態表現,這可能會傷害到孩子。  一項由雪梨大學文學藝術和媒體學院的Marcus Carter博士領導的研究發表於《澳大利亞媒體國際》上,他對風靡全球的射擊遊戲《堡壘之夜》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來自澳大利亞的24位9-14歲兒童對遊戲「上癮」這一說法的理解,以及他們是如何將其應用到日常遊戲中的。
  • 三種家庭教育類型,容易形成孩子病態人格,你中招了沒?
    第一種是溺愛型家庭隨著現在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溺愛就成為常態了,獨子的稀缺性使得孩子很容易成為家庭的中心和主角。父母們的百般寵愛、千般依順再加上物質享受的過度滿足與父母們對孩子人格發展與精神引導的忽視相形益張。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和視頻?破解6大誘因,幫孩子擺脫「行為上癮」
    朋友的孩子今年升上了初三,原本優異的成績一落千丈,朋友在查看了孩子的手機之後嚇了一跳,根據手機軟體的統計,孩子手機每天屏幕使用時長居然達到驚人的8個小時!要知道這還是在上學期間!而孩子手機裡的軟體也是五花八門各種遊戲以及短視頻軟體每天的使用時間都是極長的。
  • 心理學:手機成癮,遊戲成癮,上網成癮,如何遠離「上癮」?
    成癮現象的背後有什麼心理機制,如何有效應對成癮行為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就來和大家談談成癮這件事。這一步,就是從根本上解決成癮性人格的層面了——而不是單純的改變行為。內心的批評聲掩藏了真實的自我,成癮,也掩蓋了真正的感覺。從某種意義上說,戒掉成癮性行為的過程,也是一個人重新找到真實自我——也就是人格的核心的過程。
  • 沉迷遊戲背後的家庭教育啟示:該反思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迷戀電子遊戲與家庭教育的質量息息相關B類:常玩電子遊戲的孩子,11歲左右●檢討家庭教育,父母解決問題;●提升陪伴質量,建設同樂平臺;●保證家庭的和睦和無條件的愛;●引領孩子認知遊戲、學習和未來;●建立玩電子遊戲的規則,溫柔而堅定地執行!
  • 遊戲成癮、手機上癮、菸癮性癮……心理學解析:如何遠離成癮行為
    成癮現象的背後有什麼心理機制,如何有效應對成癮行為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就來和大家談談成癮這件事。01 成癮背後:幼年時的情感剝奪觀察嬰兒,常常可以幫助我們認知自己。嬰兒很小就有吮吸拇指的行為,其實這就是他們自發形成的用替代的方式撫慰自己的「創傷」。
  • 打遊戲上癮? 注意:你已被世衛組織定義「有病」
    但是,請注意,愛玩各種網路遊戲的朋友們,尤其是天天蹲在小網吧,窩在宿舍裡沒日沒夜玩遊戲的童鞋,你們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點名了。是的。玩遊戲上癮的童鞋們,你們已經被宣布為「有病一族」了。世界衛生組織18日發布新版《國際疾病分類》,「遊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遊戲成癮,被列為疾病。
  • 家庭教育100問 | 孩子特別喜歡玩手機遊戲怎麼辦
    現在私信我,免費領取影響一生的100本名著有聲書孩子玩手機遊戲是讓很多家長苦惱的問題孩子上高二了,高一時成績還可以。今年暑假他有了自己的手機,特別喜歡玩手機遊戲。現在我們特別頭痛,怕他玩上癮了影響學習,但又不能硬來。孩子喜歡玩手機遊戲怎麼辦?聽聽大咖怎麼說?
  • 孩子沉迷手機玩遊戲,這是行為上癮,怎麼解決?根在於家長
    今天這篇文章就想解讀一下背後的成因,以及應對措施。這樣的一種現象稱為行為上癮我們都見過許多「上癮」的現象:菸癮、購物癮、牌癮、遊戲癮等等。它們基本可以分成兩類:物質上癮和行為上癮。孩子痴迷手機、毫無節制的玩遊戲,這就是一種行為上癮。
  • 人為何會上癮?專家:上癮與道德無關,而是大腦在作祟
    上癮如此常見,年輕人喜歡的吃雞遊戲,消費狂熱愛爆買,一刻離不開手機的上網達人,還有那些菸鬼、酒鬼和總愛躺在被窩裡一個人手淫的癮君子們……時代所引發的成癮現象越來越普遍,是我們的自制力變得越來越差,還是大腦中的某種物質改變了我們?上癮背後,究竟是什麼讓「癮」欲罷不能?1,上癮,大腦在作祟自然科學家對成癮問題的研究已經持續了一個多世紀。
  • 心理諮詢幫助孩子戒掉遊戲上癮,擺脫遊戲成癮
    最近我們機構來了一個讓父母們都非常頭疼的事情,孩子遊戲上癮。孩子,我們叫做A吧,今年初三,孩子媽媽帶著孩子直接上門,一開口就非常著急,我這孩子天天玩遊戲,躲在廁所裡玩,晚上不睡覺玩遊戲,天天就知道玩遊戲,今年都初三了,還不知道收心,好好學習,就知道玩遊戲。A今年16歲,一個相貌清秀的男孩子,看起來有點靦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