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遊戲背後的家庭教育啟示:該反思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2020-11-19 多多學升學

電子遊戲不是洪水猛獸。

隨著時代變化,它將慢慢在生活的一些方面,以及學習教育方面,佔領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可年幼的孩子們意識不到這些,他們只是沉迷玩樂,這怎麼辦?

01

彭勇老師指出:喜歡遊戲是因為遊戲能帶來愉悅,如有來自其它方面的愉悅,孩子就不會沉迷遊戲了!

對於孩子玩遊戲,不能不管,也不能全管,如何拿捏這個中間的度,就需要靠父母們的智慧。

2、電子遊戲的特點

賞心悅目、動手動腦、由易漸難、賞罰及時、主動選擇、升級需求、學習進步、探究協作、開心愉悅、攀比炫耀、榮耀至尊、沉迷空虛。

孩子適度玩遊戲,父母態度OK

孩子沉迷玩遊戲,父母態度NO

彭勇老師認為:所有事情都是一個度的把握,過了這個度,有益的也會成為有害的,所以我們要正確引導孩子對待遊戲。

孩子沉迷電子遊戲的原因

1、馬斯洛五層需求模型的需求

孩子心聲:在遊戲中真好,肆無忌憚,還有朋友,終於找到歸宿感!

一個人是否開心,在於事物的發展和結果,是否得到了我們的預期。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需求

無條件的愛

家長對孩子的愛,不能因為孩子表現的好與壞而決定。孩子心靈得到愉悅,對遊戲的依賴就會減少。

分享

孩子需要分享的經歷,陪孩子閱讀,需要互相分享,當人有所獲得的時候,都會有分享的欲望。

尊重與鼓勵

當家長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這就是一種不尊重

獨立自主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讓孩子勇於去嘗試(只要在安全的範圍內)

成就感

當孩子做的事情沒有達到我們的標準時,不應該嚴苛對待孩子。

愉悅

人都是有愉悅的需求,以上所有的特點都是為了給孩子愉悅的感受。

彭勇老師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滿足以上幾點,孩子沉迷遊戲,責任不在孩子,在父母!

2、遊戲&學習&生活的對比

案例:師生有關玩遊戲的對話

老師:「'吃雞'遊戲好玩嗎?」

學生:「好玩」

老師:「玩遊戲對你有什麼好處?」

學生:「好開心,你不會玩的話,那在同學裡就out了,玩得好在同學面前是很有面子的。」

老師:「那學習好有面子嗎?」

學生:「有哇!」

老師:「那為什麼不努力學習,成績好不是也有面子嗎?」

學生:「玩遊戲多開心,學習又辛苦、又沒意思。」

老師:「如果學習好和玩遊戲好只能選一項,你會選什麼?」

學生:「會選學習好!」

老師:「你什麼時候開始玩遊戲的?」

學生:「初一。」

老師:「如果讓你再重新從初一開始,你還會用那麼多時間玩遊戲嗎?」

學生:「不會!」

老師:「為什麼?」

學生:「因為我現在知道了學習很重要!」

總結: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引導孩子對學習的認知,而不是等到沉迷了才後悔不已。

迷戀電子遊戲與家庭教育的質量息息相關

1、生活單調:需要讓孩子有豐富的生活經歷,

2、缺少夥伴:孩子需要更多同齡人的陪伴

3、親子缺少平等尊重和有效溝通

4、家庭缺失學習氛圍和情感交流

引導孩子正確對待電子遊戲

1、父母與孩子最好的親子關係

▲ 改善關係:吃到一塊、玩到一塊、聊到一塊、想到一塊。

▲ 增強愉悅:來自生活、來自學習、來自技能、來自父母。

▲ 制定規則:孩子提出、共同商議、堅決執行、溫柔堅定。

▲ 提升認知:遊戲本質、遊戲與學習、遊戲與未來。

彭勇老師自身案例:

在彭老師心中,兒子的地位在父親心目中是很高的,當父親發現兒子的閃光點會不吝嗇地稱讚兒子:「小子你真厲害,你比爸爸小時候厲害多了,你將來一定會很強大。」這些話語會給孩子帶來愉悅。

2、三則案例

A類:偶爾玩電子遊戲的孩子,7歲左右

●儘量推遲孩子接觸遊戲的年齡;

●豐富孩子生活,培養技能特長;

●提升陪伴質量,建設同樂平臺;

●培養思維力,力爭學習好成績;

●建立玩電子遊戲的規則,溫柔而堅定地執行!

B類:常玩電子遊戲的孩子,11歲左右

●檢討家庭教育,父母解決問題;

●提升陪伴質量,建設同樂平臺;

●保證家庭的和睦和無條件的愛;

●引領孩子認知遊戲、學習和未來;

●建立玩電子遊戲的規則,溫柔而堅定地執行!

C類:沉迷電子遊戲的孩子,15歲左右

●檢討家庭教育,父母找出自身的問題,與孩子交流並解決問題;

●保證家庭的和睦和無條件的愛;

●引領孩子認知遊戲、學習和未來;

●建立玩電子遊戲的規則,溫柔而堅定地執行!

3、引導孩子正確對待遊戲的十點建議

1)研究並了解孩子玩的遊戲內容和評級;

2)不要在孩子的臥室裡安裝任何視頻遊戲設備;

3)與孩子討論對所玩遊戲的感受和觀察;

4)成為孩子的好榜樣並限制自己的屏幕時間;

5)限制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和頻率;

6)提升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7)豐富家庭和孩子的生活;培養孩子的特長;

8)成為孩子的玩伴,鼓勵和幫助孩子結交良好的夥伴;

9)與孩子進行有益有效的溝通:分享+認可+鼓勵+引導;

10)參加社會體驗、提升認知!

喜歡遊戲是因為遊戲能帶來愉悅,如有來自其它方面的愉悅,孩子就不會沉迷遊戲了!

阻礙孩子優秀的不是應試教育,也不是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和各種挫折,而是不懂教育、不懂孩子的父母!

問答環節

Q1:彭老師你好,小孩子下學期上初二,由於今年上網課,孩子現在迷上遊戲,該如何引導,謝謝!

答:彭勇老師認為,現在很多家長都說孩子迷上遊戲是因為上網課,其實疫情期間最難受的除了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在家上網課的孩子,在家裡上網課學習比在學校更無趣,因為沒有情感的互動,因為沒有同學的陪伴,沒有學習的氛圍,還有家長始終監視的眼睛。

孩子上網課迷上遊戲,關鍵是讓孩子在其他方面增加愉悅感,包括生活的豐富,培養技能,從父母心目中的地位,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有家庭的和睦等等。

Q2:彭老師,小孩現在小學5年級,學習成績一直都還不錯,但是4年級下學期以來,對學習提不起精神,對遊戲有些沉迷,跟他談了很多次,軟硬兼施,都沒有什麼好的效果,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答:家長在和孩子談話的時候都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但是需要反思一下作為父母是否有聽孩子的話。

孩子可能覺得生活很無聊,學習很枯燥,我們是否有正確地去引導。如果要幫助孩子能夠有所轉變,我們一定需要去改善家庭教育。

Q3:彭老師, 想請教一下孩子非常喜歡玩遊戲, 沉迷iPad, 是該完全沒收禁止嗎?

答:彭勇老師認為最好不要沒收禁止,需要和孩子商議,和孩子制定玩遊戲的規則。如果沒收禁止了,其他地方有能夠替代遊戲所能給到孩子愉悅的世界嗎?家長千萬不要剝奪孩子玩遊戲的權利,因為那是一個愉悅的來源。

孩子心智的發展是很難去正確全面的認識遊戲,如何引領孩子正確認識遊戲,主要在家長自己需要給孩子愉悅的感受,少接觸遊戲。

Q4:彭老師你好,孩子9月份就初三了,現在查學習資料和上交部分作業需要用電腦或手機上網,完成這些後孩子會網上玩遊戲,怎樣管理孩子上網時間,是在網上完成作業就收走電腦或手機嗎?

答:彭勇老師認為當然需要收走,但是前提需要和孩子商議。家長需要引領孩子的認知,引領孩子去思考,而不是說教,引領孩子認識到人生這個階段,學習對孩子的一生有多少重要!

當孩子有所認識的時候,我們和孩子分享這些大道理的時候才可能被接受。所以我們雖然有時候講的是很正確的道理,但是是孩子這個階段不能夠接受的理。最好的方式是分享,在孩子肯定認可的基礎上再去引領孩子認識事物更深刻、更長遠、更完整。

Q5:彭老師,我家孩子以前很聽話的,回家就會立刻做作業,現在每天回家要用平板電腦玩上一兩個小時的遊戲。他今年已經初三了,學習壓力那麼大,肯定要影響學習的。現在我只要開口他就嫌我煩,知道我又要讓他去寫作業,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答:首先需要知道孩子依賴的原因是什麼?可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了愉悅,缺乏的愉悅越多,孩子對遊戲的依賴就越大。

Q6:請教彭老師,孩子16歲了,經常玩手機,不知道該怎麼辦?

答:彭勇老師認為,可能孩子需要一個「導師」,進入到他的心靈,能夠引領孩子認識自己,認識學習,認識未來。


《和孩子一起優秀》課程詳細介紹

01

講座1:孩子進入了父母時代

1、解讀優秀,幫助父母清晰明確孩子的成長目標

2、孩子優秀與否主要取決於家庭教育而非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3、案例說明:家庭教育,父母平常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

4、科學上證明孩子的成長主要取決於家庭教育

5、孩子一定能培養優秀嗎?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優秀呢?

02

講座2: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

1、思維的相關概念,以幫助父母了解思維的本質、思維的變化和思維的重要性

2、通過案例,來說明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3、較全面地講述了培養孩子思維的途徑及我對孩子思維的培養

4、我的孩子三歲,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

5、孩子都十二歲了,孩子的智商還能提升嗎?

6、我該如何應答孩子提出的我不懂的問題?

03

講座3:科學地幫助孩子的學習

1、通過比較家長對待孩子問題的三種方式,幫助家長明白什麼才是真正幫助孩子的學習

2、多方面的講述了幫助孩子學習的誤區

3、案例說明:孩子三個不同的年齡段,我是如何幫助孩子學習的

4、孩子作業拖拉我該怎麼辦?

5、為什麼我孩子平時成績還不錯,一到大考就考不好?

6、孩子學習退步了,我應怎樣幫助孩子?

04

講座4:孩子為什麼叛逆

1、引領家長認識孩子叛逆的本質

2、孩子的變化和需要,幫助家長明白不懂孩子的變化,滿足不了孩子的需要才是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

3、孩子健康成長需要怎樣的家庭和家庭教育

4、孩子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5、孩子為什麼不願和我說話?

6、孩子和老師鬧意見了怎麼辦?

05

講座5:引導孩子正確對待電子遊戲

1、引領家長正確認識電子遊戲

2、多方面分析孩子迷戀遊戲的原因,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需求

3、介紹幫助孩子走出遊戲的方法

4、引導不同年齡的、迷戀遊戲不同程度的孩子正確對待遊戲的方法

5、我孩子雖然還小,但仍害怕孩子將來沉迷遊戲,我該如何管制孩子玩遊戲呢?

6、為什麼孩子沉迷遊戲是個普遍現象?

7、孩子現初二,喜歡遊戲,但還沒沉迷,我該如何引導孩子對待遊戲呢?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是沉迷遊戲,而是迷上了成功的自己!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一個14歲網癮脾氣暴躁的男孩,媽媽是個強勢的女人,從小對他的要求很嚴,經常打罵,結果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反抗,仇視母親,甚至言語侮辱媽媽。當孩子在學業及生活上失去了價值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2015年南通市一名高三學生為了戒除網癮,把自己的左手剁掉了,那一刻他痛恨自己沉迷遊戲給家人帶來的麻煩,痛恨自己在現實中是個無用的人。反過來講,遊戲中的孩子,一定可以獲得價值感,成就感。那一刻,他迷戀的何止是遊戲,而是成功的自己!
  • 馬雲的三個決定,讓沉迷遊戲的兒子變得優秀,太值得每位父母學習
    我們都知道,馬元坤其實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在小的時候也總是沉迷網絡,差點就被遊戲耽誤了一生。相信很多爸爸媽媽看到孩子沉迷遊戲都會採取「堵」的方式進行教育,但是馬雲卻不是,他採取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是「疏導」。馬雲在兒子差點被遊戲耽誤時,做出了三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到底誰是罪魁禍首?這三點值得家長反思
    然而有一部分家長卻卻認為在家上網課不是明智之舉,甚至是罪魁禍首。原因是在家上網課的這段時間孩子開始沉迷於網路遊戲。家長表示為了方便孩子上網課,特意給孩子配備了手機或者電腦而且開通了網絡。然而孩子卻利用這一便利開始沉迷於網絡,甚至為了遊戲的衝關過卡,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不得不說孩子沉迷網絡的弊端實在多的數不清。比如視力下降,脾氣暴躁,影響作息時間甚至無心學習。但孩子沉迷於遊戲,真的能怪上網課嗎?上網課的初衷是讓孩子好好學習的,不是方便孩子打遊戲的。
  • 孩子沉迷遊戲,父母該怎麼辦?
    就是父母很少去回應孩子真實的需求和他的感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很多父母以為是遊戲帶走了孩子,但其實是他們先拋棄了孩子。意思是,當父母一直把自己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並要求他去成為這樣的人時,我們也就選擇忽視了孩子真正的需求,孩子自然而然會沉迷在遊戲中。
  • 成癮性人格:孩子遊戲上癮的背後,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教育與關愛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你家孩子有沒有沉迷遊戲或者沉迷網絡的行為?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很多父母和孩子因為遊戲問題發生衝突,一提到遊戲,大人和孩子之間的火藥味十足,仿佛下一秒就要爆發的火藥桶。
  • 成癮性人格:孩子遊戲上癮的背後,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教育與關愛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你家孩子有沒有沉迷遊戲或者沉迷網絡的行為?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很多父母和孩子因為遊戲問題發生衝突,一提到遊戲,大人和孩子之間的火藥味十足,仿佛下一秒就要爆發的火藥桶。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父母和孩子應該更像夥伴,而不是針尖對麥芒
    有些家長會把孩子送到那些所謂的「戒網癮」的書院,但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職責,將孩子丟給別人,只要結果,無疑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韓國一位叫做洪成浩的男生,在高中時期就沉迷於遊戲,除了吃飯時間和在校學習時間,每天其他時候至少要花六個小時坐在電腦前,有的時候到了休息日,甚至還會通宵打遊戲。
  • 家庭教育案例研討:孩子不願意到學校讀書沉迷遊戲怎麼辦?
    我該怎麼辦?下面是一些家長、家庭教育講師的發言(用發言一、二、……代替):發言一:對於14歲的女孩而言,冬季上學應該已經習慣,所以如果只是賴床,應該不會導致連續幾個星期不肯上學。根源還是在背後吧。發言八:我的想法,家長先要與孩子先坐下來平等地交流,了解孩子不想上學背後的原因。這是第一步。發言九:我覺得問題可能出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數學難,一方面沉迷遊戲。數學難,可以和孩子還有數學老師溝通,看是不是最近又哪些很難的知識點沒學懂,讓孩子覺得以前都容易的東西現在太難,心理落差太大,有條件的話,可以針對性進行補習。
  • 「孩子沉迷遊戲得腦梗」,父母該拿什麼打敗手機遊戲?試試這四招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很多時候,問題都出在父母的身上,我們可以對照下圖的表單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來源:《不急不吼養出好孩子》如果有五項以上符合,那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就在父母,先不要內疚和洩氣,原因出在父母身上反而是最好解決的,因為改變自己比改變孩子要容易得多,只要我們改變自己的行為,用自己的行為去引導孩子,那解決問題的概率就很大。
  • 父母逼孩子戒掉遊戲,卻毀了孩子一輩子!遊戲問題父母須謹慎解決
    每天,我們都會接觸到很多因為孩子沉迷遊戲而心力交瘁的家長。在這些家長的描述中,能夠看到他們將遊戲視為洪水猛獸的背後,有著讓他們無比焦慮的共性難題:因迷戀網絡而導致成績下降沉迷遊戲無心學習、最終休學在家沉迷在遊戲世界,沒有人能走進他的內心
  • 沉迷遊戲背後的家教啟示: 讓孩子愛上學習, 可以用這3個套路!
    這裡面是有套路的,有讓孩子們熱愛一件事的套路,學會這個套路,讓孩子把相同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且聽給你一一分析。1.入門很簡單。一位從業多年的資深遊戲策劃坦誠交代,商業化的網路遊戲花了很多心思,無不是為讓玩家沉迷所設計的。其中第一條就是,讓新手極容易上手。
  • 孩子沉迷遊戲不為人知的秘密
    」課題組實踐主任      11月21日晚上,這次我們誠邀北京大學的家庭教育高級講師來為我們開展一個對家長來說十分有意義的講座,有關「孩子沉迷遊戲不為人的秘密和家長該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愛上學習。」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到底誰是罪魁禍首?
    然而很多人對網絡的不當使用,最後導致長期沉迷網絡而無法自拔。尤其是青少年對學習失去興趣,又害怕進入社會,因此很容易染上網癮。父母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都收效甚微。孩子糟糕的成績單,不分晝夜的混亂作息,愈發沉默寡言的性格,讓很多家長除了在深夜輾轉反側以淚洗面,無計可施。網癮不僅會影響學習,還會危害健康,很多青少年甚至因為長期沉迷網絡而患上抑鬱。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原來是心理學家用隱蔽手段故意讓孩子上癮
    現在,孩子們沉迷於手機和網路遊戲的時間越來越多——沉迷於打王者榮耀等遊戲中不能自拔。我們常把這一切歸咎於孩子缺乏自制力,殊不知,這是心理學和高科技完美結合的後果;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的背後,隱藏著心理學陷阱,卻給各大軟體和網際網路公司帶來巨額收益。
  • 孩子沉迷遊戲背後不為人知的㊙️密?
    孩子沉迷遊戲已經讓很多家庭深惡痛絕通過孩子每天打遊戲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兩個小時,很嚴重的每天有四到六個小時沉迷遊戲,國家前段時間把孩子沉迷遊戲的狀態比列為精神疾病,可見今天遊戲的問題已經變成非常嚴峻的問題。
  •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四孩子的內心需求被忽視忽視孩子的想法,以自我意識為中心並不是家長們的通病,而是所有人的通病,我們在日常思考問題的時候,往往都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去處理問題。而這種想法在家長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很少會去照顧孩子的想法,不太會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 孩子沉迷的其實不是手機,而是……
    沉迷手機遊戲,可以說是很多家長都會擔心、頭痛的問題。孩子沉迷玩手機,怎麼勸說、懲罰都沒用,軟硬都不吃,甚至還撒謊、跟父母對著幹,就為了玩手機。對於孩子也是一樣,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玩手機,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沉迷玩手機;幾乎所有孩子都會看電視,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在約定時間結束後還耍賴要接著看,甚至用哭鬧來威脅父母。
  • 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
    導讀: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這樣做
    事實上,當你跟孩子因為遊戲發生衝突時,可能並不是孩子單方面玩遊戲的問題,而是你們之間的合作和信任出現了問題。 美國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魯道夫·德雷克斯提出了一種觀點,說,不論什麼時候, 當我們命令或者強迫孩子做事情,就會導致權力之爭。
  • 父母該不該讓孩子玩?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
    導讀:父母該不該讓孩子玩?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該不該讓孩子玩?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您換過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