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遊戲不是洪水猛獸。
隨著時代變化,它將慢慢在生活的一些方面,以及學習教育方面,佔領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可年幼的孩子們意識不到這些,他們只是沉迷玩樂,這怎麼辦?
01
彭勇老師指出:喜歡遊戲是因為遊戲能帶來愉悅,如有來自其它方面的愉悅,孩子就不會沉迷遊戲了!
對於孩子玩遊戲,不能不管,也不能全管,如何拿捏這個中間的度,就需要靠父母們的智慧。
2、電子遊戲的特點
賞心悅目、動手動腦、由易漸難、賞罰及時、主動選擇、升級需求、學習進步、探究協作、開心愉悅、攀比炫耀、榮耀至尊、沉迷空虛。
孩子適度玩遊戲,父母態度OK
孩子沉迷玩遊戲,父母態度NO
彭勇老師認為:所有事情都是一個度的把握,過了這個度,有益的也會成為有害的,所以我們要正確引導孩子對待遊戲。
孩子沉迷電子遊戲的原因
1、馬斯洛五層需求模型的需求
孩子心聲:在遊戲中真好,肆無忌憚,還有朋友,終於找到歸宿感!
一個人是否開心,在於事物的發展和結果,是否得到了我們的預期。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需求
無條件的愛
家長對孩子的愛,不能因為孩子表現的好與壞而決定。孩子心靈得到愉悅,對遊戲的依賴就會減少。
分享
孩子需要分享的經歷,陪孩子閱讀,需要互相分享,當人有所獲得的時候,都會有分享的欲望。
尊重與鼓勵
當家長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這就是一種不尊重
獨立自主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讓孩子勇於去嘗試(只要在安全的範圍內)
成就感
當孩子做的事情沒有達到我們的標準時,不應該嚴苛對待孩子。
愉悅
人都是有愉悅的需求,以上所有的特點都是為了給孩子愉悅的感受。
彭勇老師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滿足以上幾點,孩子沉迷遊戲,責任不在孩子,在父母!
2、遊戲&學習&生活的對比
案例:師生有關玩遊戲的對話
老師:「'吃雞'遊戲好玩嗎?」
學生:「好玩」
老師:「玩遊戲對你有什麼好處?」
學生:「好開心,你不會玩的話,那在同學裡就out了,玩得好在同學面前是很有面子的。」
老師:「那學習好有面子嗎?」
學生:「有哇!」
老師:「那為什麼不努力學習,成績好不是也有面子嗎?」
學生:「玩遊戲多開心,學習又辛苦、又沒意思。」
老師:「如果學習好和玩遊戲好只能選一項,你會選什麼?」
學生:「會選學習好!」
老師:「你什麼時候開始玩遊戲的?」
學生:「初一。」
老師:「如果讓你再重新從初一開始,你還會用那麼多時間玩遊戲嗎?」
學生:「不會!」
老師:「為什麼?」
學生:「因為我現在知道了學習很重要!」
總結: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引導孩子對學習的認知,而不是等到沉迷了才後悔不已。
迷戀電子遊戲與家庭教育的質量息息相關
1、生活單調:需要讓孩子有豐富的生活經歷,
2、缺少夥伴:孩子需要更多同齡人的陪伴
3、親子缺少平等尊重和有效溝通
4、家庭缺失學習氛圍和情感交流
引導孩子正確對待電子遊戲
1、父母與孩子最好的親子關係
▲ 改善關係:吃到一塊、玩到一塊、聊到一塊、想到一塊。
▲ 增強愉悅:來自生活、來自學習、來自技能、來自父母。
▲ 制定規則:孩子提出、共同商議、堅決執行、溫柔堅定。
▲ 提升認知:遊戲本質、遊戲與學習、遊戲與未來。
彭勇老師自身案例:
在彭老師心中,兒子的地位在父親心目中是很高的,當父親發現兒子的閃光點會不吝嗇地稱讚兒子:「小子你真厲害,你比爸爸小時候厲害多了,你將來一定會很強大。」這些話語會給孩子帶來愉悅。
2、三則案例
A類:偶爾玩電子遊戲的孩子,7歲左右
●儘量推遲孩子接觸遊戲的年齡;
●豐富孩子生活,培養技能特長;
●提升陪伴質量,建設同樂平臺;
●培養思維力,力爭學習好成績;
●建立玩電子遊戲的規則,溫柔而堅定地執行!
B類:常玩電子遊戲的孩子,11歲左右
●檢討家庭教育,父母解決問題;
●提升陪伴質量,建設同樂平臺;
●保證家庭的和睦和無條件的愛;
●引領孩子認知遊戲、學習和未來;
●建立玩電子遊戲的規則,溫柔而堅定地執行!
C類:沉迷電子遊戲的孩子,15歲左右
●檢討家庭教育,父母找出自身的問題,與孩子交流並解決問題;
●保證家庭的和睦和無條件的愛;
●引領孩子認知遊戲、學習和未來;
●建立玩電子遊戲的規則,溫柔而堅定地執行!
3、引導孩子正確對待遊戲的十點建議
1)研究並了解孩子玩的遊戲內容和評級;
2)不要在孩子的臥室裡安裝任何視頻遊戲設備;
3)與孩子討論對所玩遊戲的感受和觀察;
4)成為孩子的好榜樣並限制自己的屏幕時間;
5)限制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和頻率;
6)提升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7)豐富家庭和孩子的生活;培養孩子的特長;
8)成為孩子的玩伴,鼓勵和幫助孩子結交良好的夥伴;
9)與孩子進行有益有效的溝通:分享+認可+鼓勵+引導;
10)參加社會體驗、提升認知!
喜歡遊戲是因為遊戲能帶來愉悅,如有來自其它方面的愉悅,孩子就不會沉迷遊戲了!
阻礙孩子優秀的不是應試教育,也不是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和各種挫折,而是不懂教育、不懂孩子的父母!
問答環節
Q1:彭老師你好,小孩子下學期上初二,由於今年上網課,孩子現在迷上遊戲,該如何引導,謝謝!
答:彭勇老師認為,現在很多家長都說孩子迷上遊戲是因為上網課,其實疫情期間最難受的除了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在家上網課的孩子,在家裡上網課學習比在學校更無趣,因為沒有情感的互動,因為沒有同學的陪伴,沒有學習的氛圍,還有家長始終監視的眼睛。
孩子上網課迷上遊戲,關鍵是讓孩子在其他方面增加愉悅感,包括生活的豐富,培養技能,從父母心目中的地位,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有家庭的和睦等等。
Q2:彭老師,小孩現在小學5年級,學習成績一直都還不錯,但是4年級下學期以來,對學習提不起精神,對遊戲有些沉迷,跟他談了很多次,軟硬兼施,都沒有什麼好的效果,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答:家長在和孩子談話的時候都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但是需要反思一下作為父母是否有聽孩子的話。
孩子可能覺得生活很無聊,學習很枯燥,我們是否有正確地去引導。如果要幫助孩子能夠有所轉變,我們一定需要去改善家庭教育。
Q3:彭老師, 想請教一下孩子非常喜歡玩遊戲, 沉迷iPad, 是該完全沒收禁止嗎?
答:彭勇老師認為最好不要沒收禁止,需要和孩子商議,和孩子制定玩遊戲的規則。如果沒收禁止了,其他地方有能夠替代遊戲所能給到孩子愉悅的世界嗎?家長千萬不要剝奪孩子玩遊戲的權利,因為那是一個愉悅的來源。
孩子心智的發展是很難去正確全面的認識遊戲,如何引領孩子正確認識遊戲,主要在家長自己需要給孩子愉悅的感受,少接觸遊戲。
Q4:彭老師你好,孩子9月份就初三了,現在查學習資料和上交部分作業需要用電腦或手機上網,完成這些後孩子會網上玩遊戲,怎樣管理孩子上網時間,是在網上完成作業就收走電腦或手機嗎?
答:彭勇老師認為當然需要收走,但是前提需要和孩子商議。家長需要引領孩子的認知,引領孩子去思考,而不是說教,引領孩子認識到人生這個階段,學習對孩子的一生有多少重要!
當孩子有所認識的時候,我們和孩子分享這些大道理的時候才可能被接受。所以我們雖然有時候講的是很正確的道理,但是是孩子這個階段不能夠接受的理。最好的方式是分享,在孩子肯定認可的基礎上再去引領孩子認識事物更深刻、更長遠、更完整。
Q5:彭老師,我家孩子以前很聽話的,回家就會立刻做作業,現在每天回家要用平板電腦玩上一兩個小時的遊戲。他今年已經初三了,學習壓力那麼大,肯定要影響學習的。現在我只要開口他就嫌我煩,知道我又要讓他去寫作業,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答:首先需要知道孩子依賴的原因是什麼?可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了愉悅,缺乏的愉悅越多,孩子對遊戲的依賴就越大。
Q6:請教彭老師,孩子16歲了,經常玩手機,不知道該怎麼辦?
答:彭勇老師認為,可能孩子需要一個「導師」,進入到他的心靈,能夠引領孩子認識自己,認識學習,認識未來。
《和孩子一起優秀》課程詳細介紹
01
講座1:孩子進入了拚父母時代
1、解讀優秀,幫助父母清晰明確孩子的成長目標
2、孩子優秀與否主要取決於家庭教育而非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3、案例說明:家庭教育,父母平常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
4、科學上證明孩子的成長主要取決於家庭教育
5、孩子一定能培養優秀嗎?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優秀呢?
02
講座2: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
1、思維的相關概念,以幫助父母了解思維的本質、思維的變化和思維的重要性
2、通過案例,來說明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3、較全面地講述了培養孩子思維的途徑及我對孩子思維的培養
4、我的孩子三歲,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
5、孩子都十二歲了,孩子的智商還能提升嗎?
6、我該如何應答孩子提出的我不懂的問題?
03
講座3:科學地幫助孩子的學習
1、通過比較家長對待孩子問題的三種方式,幫助家長明白什麼才是真正幫助孩子的學習
2、多方面的講述了幫助孩子學習的誤區
3、案例說明:孩子三個不同的年齡段,我是如何幫助孩子學習的
4、孩子作業拖拉我該怎麼辦?
5、為什麼我孩子平時成績還不錯,一到大考就考不好?
6、孩子學習退步了,我應怎樣幫助孩子?
04
講座4:孩子為什麼叛逆
1、引領家長認識孩子叛逆的本質
2、孩子的變化和需要,幫助家長明白不懂孩子的變化,滿足不了孩子的需要才是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
3、孩子健康成長需要怎樣的家庭和家庭教育
4、孩子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5、孩子為什麼不願和我說話?
6、孩子和老師鬧意見了怎麼辦?
05
講座5:引導孩子正確對待電子遊戲
1、引領家長正確認識電子遊戲
2、多方面分析孩子迷戀遊戲的原因,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需求
3、介紹幫助孩子走出遊戲的方法
4、引導不同年齡的、迷戀遊戲不同程度的孩子正確對待遊戲的方法
5、我孩子雖然還小,但仍害怕孩子將來沉迷遊戲,我該如何管制孩子玩遊戲呢?
6、為什麼孩子沉迷遊戲是個普遍現象?
7、孩子現初二,喜歡遊戲,但還沒沉迷,我該如何引導孩子對待遊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