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到學校讀書沉迷遊戲怎麼辦?
您好,我的女兒今年十四歲上初二,已經有半個月沒有上學了。最先是有一個星期一的早上賴床賴了一天,接著就不願去學校了。在家呆了一個星期,老師來家訪了兩次,又去上了一天個星期,上個星期一又不去學校了。說要退學,孩子成績還不錯,在學校表現也還好。但是前一段時間在家情緒不對,總說數學跟不上,又沉迷遊戲不想學習,現在徹底在家呆著了。我該怎麼辦?
下面是一些家長、家庭教育講師的發言(用發言一、二、……代替):
發言一:
對於14歲的女孩而言,冬季上學應該已經習慣,所以如果只是賴床,應該不會導致連續幾個星期不肯上學。
發言二:
孩子心理出現問題了,家長跟孩子溝通一下,去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發言三:
所以根源可能還是在於遊戲以及來自數學的壓力。
數學的壓力,需要跟老師多溝通,了解情況後,舒緩她的壓力
發言四:
數學的壓力也非一朝一夕的,以前沒出問題,現在猛的成大問題,肯定孩子的某一認知出問題了,用合理情緒療法,或許可以幫助孩子應對自己由認知偏差而導致的情緒問題進一步完成自我的成長。
發言五:
這個孩子可能是平時養尊處優慣了,也不做家務。導致對父母的勞動與付出熟視無睹,從而覺得自己不做事不去學習都是應該的,父母養她是應該的。現在是不學習,長大了啃老。毫無責任意識,更無人生使命感。
可以考慮增加勞動教育,讓其體驗勞動艱辛,品嘗人生不易。進而才能明白為人之不易,需要努力。
發言六:
作為一個初涉心理諮詢的菜鳥而言,我顯然是拋磚引玉了,我們群裡資深的心理諮詢師可以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發言七:
至於畏懼數學,只是一個引子。根源還是在背後吧。
發言八:
我的想法,家長先要與孩子先坐下來平等地交流,了解孩子不想上學背後的原因。這是第一步。
發言九:
我覺得問題可能出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數學難,一方面沉迷遊戲。數學難,可以和孩子還有數學老師溝通,看是不是最近又哪些很難的知識點沒學懂,讓孩子覺得以前都容易的東西現在太難,心理落差太大,有條件的話,可以針對性進行補習。
沉迷遊戲,可以先規定她一個每天遊戲的時間不超過多長時間,然後可以帶她去進行一些爬山、打球、社區活動之類的,讓孩子發現一些除了遊戲她還感興趣的東西,循序漸進調整她的思路。
發言十:
我覺得問題的根本是從小缺少立志教育,「非志無以成學」,關鍵是內因。
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都缺少思想上的固本紮根教育,學生出問題之後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都是從外用力!
發言十一:
上面說得在理。不過,現在我們在給家長提供長遠的建議同時,也給家長解決目前困境的一劑良藥。
發言十二:
成績還不錯,學校表現還好的一個學生,個人認為不會僅僅因為數學跟不上就不上學了,並且現在正處於青春期這個關鍵時間點,青少年心理情緒反覆無常.可以拜託孩子最好的朋友幫忙「問問」她現在心裡的想法,比較容易了解孩子不願上學的真實原因,抓住這個病根,才能對症下藥.個人觀點
發言十三: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我們每個孩子的內心其實都是至善光明的。
發言十四:
感覺孩子因數學不好不去上學不是根本原因,主要是孩子的心理厭學問題,家長首先應該耐心和孩子溝通,和學校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面臨的事情和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應對。
發言十五:
剛剛有學生進來有事,現在去上課,後再來繼續
是的,讓孩子從小就參與到家裡的各種事務中來,去社會中去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而不僅僅把孩子們囚禁在一堆堆「無用」教科書中,被裹挾在一場場題海戰役中,心靈的滋養如何落地?!
發言十六:
這個階段的孩子應該處於一個叛逆期!為什麼不想去上學?是否在學校受到同學之間的排擠?而說數學跟不上我覺得是個引子!孩子沉迷遊戲跟家庭因素很大關係!環境因素很重要!家長需要深一步去了解孩子的身邊!
發言十七:
學生的每一個行為背後總有它的原因,我覺得應該追本溯源,先從孩子的溝通開始,讓她敞開心扉來談談她自己的看法,也許有不一樣的收穫,對於她所認為的,首先我們不急於去做一個批判,這樣會有礙於交流的通暢。
發言十八:
我的經驗是,父母需要徹底改變對孩子的態度。
父母需要重新跟孩子建立親近的關……
要從心底看到孩子這個人,無條件接納關懷。
暫時放下學習這件……
發言十九:
我班那個學生,我也喊家長到學校來,就是讓家長學會走進孩子心裡。
去跟孩子建立心的連結,讓孩子感到做為一個人的價值,而不是只有成績好才有價值。
發言二十:
我對案例的想法,比較囉嗦,請大家指正。
從材料中,我們可知道以下信息:孩子是十四歲的女生,原來成績不錯,但對數學學得吃力,最近喜歡上打遊戲,產生厭學逃學的行為。可以從中提煉出幾個基本判斷與關鍵詞:青春期、叛逆期、沉迷遊戲,厭學逃學。我同意王春豔老師的判斷,這並不是一個新的案例。這應當是這個年齡段較常出現的一種現象。如何有效改變這個現象?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要正確認識問題。孩子出現一些不良現象,出現一引起不良行為,其背後是有原因的。我們只有對其產生這些行為的因素進行正確的歸因,才有可能找到合適的方法幫助到她。對於孩子的表現,我認為可 歸因 為:在叛逆期產生的厭學行為,是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一種常見現象,需要進行幹預,但不要過於緊張,也不能採取過於激烈的幹預手段。
二、要正確處理問題。教育是愛與智慧共同築成的事業。尊重孩子是教育的前提,懂得孩子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的基礎。如果不泛泛而談的話,給出一個可操作的方法。我覺得她的班主任是關鍵,因此我想以班主任的身份去切入這個問題。從上述案例中知道,班主任其實是對孩子進行過很多教育,包括進行過兩次家訪,但還是要求退學。說明收效甚微。如果我是班主任,我會採取以下步驟:
1,自己從內心裡完全接納孩子,把她現在的行為當作 是一種正常出現的事情,不大驚小怪,不驚慌失措。按正面管教的原則,以尊重同情理解的心態與孩子交流對話,努力做到真正走入孩子 的內心。在這個過程中,始終相信這只是孩子的暫時性困難,始終對孩子有信心,不發脾氣,不激怒孩子,不損傷孩子自尊心。
2,要改變孩子,先改變家長。孩子出了問題,家長也是有問題的。我們家訪,首先要解決的是家長的觀念:要改變家長說話的方式,要改變家長對待問題的態度,一定要家長以同樣尊重理解同情的態度來與孩子交流。。我們要與家長取得一致的看法,採取一些經過協調的都 是認可的教育方式。
3,要改變環境。孩子對遊戲沉迷的程度已經不一般了,如果不能改變他的環境,很難讓她走出對遊戲的痴迷。建議她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比如三五天的旅遊(條件許可的話)、體育活動,陪她看場喜歡的有勵志作用的電影。總之,要想讓孩子從沉迷遊戲中走出來,一定要想辦法讓她對生活有新的期望,有新的愛好與興趣,或者能去做一些她不會抗拒的事情,轉移她的注意力。班主任可以幫她建立一支姐妹幫教小分隊,讓幾位與她關係密切、能對她產生正能量的女生共同來幫助,或許能取得更好效果。
(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