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和視頻?破解6大誘因,幫孩子擺脫「行為上癮」

2020-09-04 白狐baba

朋友的孩子今年升上了初三,原本優異的成績一落千丈,朋友在查看了孩子的手機之後嚇了一跳,根據手機軟體的統計,孩子手機每天屏幕使用時長居然達到驚人的8個小時!要知道這還是在上學期間!而孩子手機裡的軟體也是五花八門各種遊戲以及短視頻軟體每天的使用時間都是極長的。

看到手機上一串串的數據,朋友驚慌又無奈的對我說:手機又不是化學藥品,怎麼也能讓人上癮成這樣。我告訴朋友並不是化學藥品才能使人成癮,行為上癮也同樣可怕。

什麼是行為上癮及其成癮機制

什麼是行為上癮呢?當你發現你無法靠自己的意志力來決定是否要停下某一個行為的時候,那麼你就對此事產生了行為上癮。比如刷短視頻的時候發刷一個小時都停不下來,明明困得不行了但還是點開了下一盤遊戲等。我們總覺得讓人上癮的du品很可怕,但其實行為上癮與du品一樣可怕。

紐約的一位心理學教授亞當·奧爾特在自己的書中寫到&34;

我們的大腦是如何上癮的呢?

當我們對某種東西產生快感的時候,大腦便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這種物質分泌的越多我們感受到的快感便越強烈,為了得到更多的快感我們就會漸漸的對某種東西上癮。

我們常說的du品是通過化學的手段刺激大腦產生多巴胺然後讓我們上癮。而行為上癮則先用各種手段讓我們先獲得快感,刺激我們的大腦分泌多巴胺,進而使我們漸漸的上癮。所以從本質上來講,行為上癮與du品上癮是沒有區別的。

想要擺脫du品的困擾,第一步便是不沾染du品。同樣的,想要擺脫行為上癮的困擾,第一步便是遠離誘因。生活中常見的誘因很多,尤其是下邊這6種最容易讓孩子欲罷不能。

讓孩子上癮的6大誘因

第一:誘人的目標

想要孩子對某項行為成癮,就要先讓孩子對這樣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想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產生興趣。商家往往會設置一個誘人的目標。比如通關後掉落的裝備,完成任務後給的金幣獎勵等。

第二:積極的反饋

當孩子們達到了一定目標的時候,商家便會設計一些適度的反饋來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潛移默化的控制和影響,這種手法與傳銷騙局用的手法很相似。

在這種騙局中,負責洗腦的人往往會首高強度高頻率的命令受害者做一些簡單的事,做完之後通過微信扣一的方式反饋給他。通過這種高強度的反饋來訓練和控制受害者,達到洗腦的效果,讓受害者本能的聽信洗腦導師。短視頻軟體中的上下滑動和點讚遊戲中擊殺擊敗的特殊提示,便是用這種原理讓人慾罷不能

第三:獎勵機制

前段時間微信上出現了很多無腦的小遊戲,但是卻讓人慾罷不能,這是因為這些遊戲在最開始的時候獎勵都非常豐富,只要簡單的操作或點擊就可以獲得大量的金幣。看著不斷掉落的金幣,很多人就可以躺在床上玩一個下午。這便是獎勵機制讓人行為上隱最典型的例子。

第四:遞增的難度

有很多闖關類的遊戲上手幾乎沒有難度,前幾關也是非常的簡單,當孩子們快速的通過了前幾關之後,關卡的難度就會漸漸的上升激起孩子的挑戰欲,從而讓孩子欲罷不能,逐漸對這款遊戲上癮。

第五:未完成感

當有一件事情做到一半沒有完成的時候,人就會本能的總是想著這件事。許多電視劇就利用了這一心理特點。每一集並不把一件事情講完,總是留下一個尾巴,於是就有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點開下一集,最後刷劇刷了一整宿。

第六:強大的社交系統

現在網上有許多角色扮演類遊戲,本身的玩法並不突出,但是卻可以吸引人通宵掛機練級和豪擲千金。就是因為這種遊戲有著強大的社交系統幫會結拜結婚等等玩法,將玩家間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而刺激玩家的成癮性,讓玩家難以退坑。

行為成癮不像毒品那樣恐怖,卻同毒品一樣慢慢的蠶食著人的身體和心靈。長時間的玩手機,不僅會導致視力下降,精神衰弱,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一切問題。還會讓人漸漸變得空虛,變得麻木。

想要打敗行為上癮並不容易,家長可以從這三方面入手,讓孩子的生活重新變得健康。

如何幫孩子擺脫行為上癮?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

著名古希臘詩人荷馬曾說過:以身作則對好人來說是固然是絕倫的大好事;但對壞人來說,它的害處是無以復加的。

很多家長不讓孩子玩手機,但是自己卻抱著手機一天都放不下。甚至有的家長在監督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都會坐在一邊玩手機,很多家長覺得自己是成年人,玩玩手機無所謂與小孩子不一樣,但殊不知這種行為為孩子樹立了很不好的榜樣。想要讓孩子放下手機,家長也要先放下手機才行。

其次,為孩子定下良好的規矩

&34;

賈伯斯曾經為孩子立下規矩,不許把電子產品帶入臥室。作為家長也要為孩子訂立規矩,規定什麼時間可以玩手機,什麼時間絕對不可以玩手機。家長可以為孩子的手機安裝一些防沉迷的軟體,監控孩子每天的屏幕使用時長,一旦超過使用時長的手機便鎖住孩子的手機。

最後,聯繫專門的機構進行教育

有一些孩子對手機的上癮已經達到了瘋狂的地步,無論家長如何管教都無法改善。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也不要過於自責,因為手機成癮與毒品成癮是一樣的,在極端的條件下都需要專門的醫生輔助戒斷

家長可以聯繫專門的機構為孩子進行定期的心理輔導來改善孩子行為上癮的症狀,不過家長也要擦亮眼球,有許多黑機構只會體罰和毆打孩子,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寫在最後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的信息的時代,同時也生活在一個誘惑力很強的時代。既要利用科技的便利又不迷失自己是現代人必修的課題。而作為一個孩子的家長,我們要做的便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讓他們學會如何使用科技產品的同時又防止他們成為這些產品的奴隸。

相關焦點

  • 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可以了解一下「上癮模式」,幫孩子戒掉網癮
    而如果一開始就扼制孩子沉迷手機的行為,幾萬塊的血汗錢就不會白白損失。從眼前的利益看,幾萬塊固且令人心疼,但從孩子長遠的發展看,倘若能讓孩子受到教訓,從此不再沉迷手機,還算值得。否則,孩子繼續沉迷手機,會有更嚴重的後果發生,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沉迷手機會造成哪些影響?
  • 孩子沉迷遊戲?根源在家長,想要破除「行為上癮」,試試這樣做
    我們常見的菸癮,酒癮等等都是如此,孩子沉迷與玩手機遊戲其實是一種行為上癮。與物質上癮差不多,都會使人產生深度依戀,很難戒除。其實不然,除去那些充斥著不良信息的遊戲之外,絕大多數的手機遊戲都是正常的,健康的,對於玩家本身是不會產生不利影響的,之所以會有孩子會沉迷其中,主要還是父母的責任。父母失當的教育方式與行為是使得孩子行為上癮的重要原因。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原來是心理學家用隱蔽手段故意讓孩子上癮
    現在,孩子們沉迷於手機和網路遊戲的時間越來越多——沉迷於打王者榮耀等遊戲中不能自拔。我們常把這一切歸咎於孩子缺乏自制力,殊不知,這是心理學和高科技完美結合的後果;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的背後,隱藏著心理學陷阱,卻給各大軟體和網際網路公司帶來巨額收益。
  • 孩子沉迷手機玩遊戲,這是行為上癮,怎麼解決?根在於家長
    這樣的一種現象稱為行為上癮我們都見過許多「上癮」的現象:菸癮、購物癮、牌癮、遊戲癮等等。它們基本可以分成兩類:物質上癮和行為上癮。孩子痴迷手機、毫無節制的玩遊戲,這就是一種行為上癮。行為上癮和物質上癮有著共同的特徵:難以戒除,深度依戀,長期而言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實際上,孩子行為上癮的開始是由家長導致的:「我爸爸總是在家捧著手機」,「我想要跟我媽媽玩,她卻總是在發簡訊。」「我爸爸帶著我一起打遊戲。」甚至,有很多父母覺得帶孩子很煩很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扔給了手機。
  • 為什麼孩子容易沉迷遊戲?關於行為上癮的三個原因,家長知道嗎
    1、自身原因很多人會對事物上癮的原因就是因為大腦會產生快感,一些有趣的遊戲與視頻很容易就能刺激大腦分泌出多巴胺,導致孩子獲得快感從而沉迷玩遊戲。孩子沉迷於玩網路遊戲其實就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行為上癮,因為會導致孩子深度依戀,所以非常難戒除,長期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 孩子沉迷手機電腦遊戲怎麼辦
    看到有很多家長都為孩子沉迷手機和電腦遊戲頭疼不已,孩子對手機沉迷不但影響學習,而且影響身體健康,更會影響到孩子的志向,一些高中甚至大學的學生因為玩遊戲都忘了自己在學校的首要任務是什麼,甚至不少這些網癮學生半道輟學的。這其實跟家長的態度有很大關係。
  • 高中生沉迷手機怎麼辦?利用上癮模型,從根源戒掉孩子手機癮
    有些家長選擇"暴力解決",用武力鎮壓孩子的手機癮,但結果是兩敗俱傷。面對沉迷手機的高中生,我們到底咋辦?高中生沉迷手機怎麼辦?上癮模型了解下高考被稱為"一分定輸贏"的戰爭,所以在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三時期,孩子、老師、家長都會嚴陣以待。
  • 孩子沉迷遊戲有5大危害,父母要重視,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孩子可能會模仿遊戲中的行為孩子沉迷遊戲,在現實生活中會下意識的模仿一些遊戲中的行為。我記得前些年有一個新聞,好像是說,一對兄妹因為沉迷於玩槍戰遊戲,發現跳窗這個動作不會掉血。這種危險的模仿行為會給孩子的生命和安全造成重大的隱患。如果孩子在沒有自制能力和辨別能力的時候沉迷於遊戲,很有可能分不清遊戲與現實,將遊戲中的一些觀念帶入到現實社會當中。
  • 孩子沉迷遊戲有5大危害,父母要重視,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孩子可能會模仿遊戲中的行為孩子沉迷遊戲,在現實生活中會下意識的模仿一些遊戲中的行為。我記得前些年有一個新聞,好像是說,一對兄妹因為沉迷於玩槍戰遊戲,發現跳窗這個動作不會掉血。這種危險的模仿行為會給孩子的生命和安全造成重大的隱患。如果孩子在沒有自制能力和辨別能力的時候沉迷於遊戲,很有可能分不清遊戲與現實,將遊戲中的一些觀念帶入到現實社會當中。
  • 孩子對手機遊戲上癮,利用上癮迴路對孩子進行相反習慣療法
    小姑一直跟我訴苦,說她六年級的兒子每天在家裡邊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遊戲,怎麼說都說不聽。她兒子非常沉迷於玩遊戲,每一次說好了只玩半個鐘,可每次一到時間孩子就是不願意停止,最終導致每次一玩就是大半天。小姑非常苦惱,孩子長時間的玩遊戲,這不僅容易導致孩子的視力下降,還會讓孩子對手機遊戲上癮,進而導致降低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致。
  • 6招搞定孩子遊戲上癮?父母必修!別讓「多巴胺劫持」了咱家孩子
    孩子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父母也常為此指責孩子,甚至把手機摔掉,把遊戲刪掉。上篇文章裡我們曾詳細論述了上癮的成因和原因,心理學的定義裡,把心理定義為腦的機能。也就是說,心理的問題是大腦的問題。那心理上出現上癮的症狀,其實就是大腦裡多巴胺在搞鬼。生理學上是「多巴胺劫持」。那作為父母,具體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擺脫對遊戲上癮,擺脫「多巴胺劫持」呢?
  • 今日薦書《欲罷不能》本書詳細講解了幫孩子遠離行為上癮的方法!
    #全民薦書人# 今日薦書《欲罷不能》孩子玩手機成癮,怎麼辦?行為上癮是指人無法抵擋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短期內可解決深刻心理需求的行為,長期而言卻會造成嚴重傷害。幫孩子遠離行為上癮的方法:(1)自然的交流活動。在自然環境裡多跟同伴相處,多交流參加各種活動。
  • 手機遊戲為何會讓孩子沉迷?找準根源,才能解決問題
    心理學暢銷書《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中,以大量科學研究為基礎,揭示了上癮的心理機制,書中對一種現象進行了嚴厲譴責:大量從事技術工作、精通技術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使用技術,很多人把孩子送到禁止使用電子產品的學校,在家裡也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進行嚴格限制,甚至不讓低齡孩子使用。
  • 孩子沉迷手機?可能是父母教養方式有問題,4步幫孩子提升學習力
    這類父母看著孩子玩手機,都不敢多說,唯恐孩子不開心,會生氣。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只會對手機越來越上癮。第二類:父母做事沒有規則,對孩子也不和善。俗稱忽視型家長。就像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管,孩子玩手機的癮會越來越大。第三類:父母做事有規則,但是對孩子也不和善。俗稱控制性家長,孩子玩手機被父母管得越緊,很容易反彈,所以才導致某些孩子跳樓、自殺、離家出走,就是為了與父母對抗。
  • 王者榮耀公布未成年人防沉迷公告,孩子遊戲上癮竟然是一種病!
    而近段時間因為疫情原因,孩子們只能在家通過電腦、手機上網課,讓很多孩子前臺上著網課,後臺卻運行著遊戲,跟家長們鬥智鬥勇,只要一有點時間就打開了遊戲。真是「人在網課、心在網遊」。孩子們網絡成癮成為了家長們的一塊心病。 那麼青少年為什麼那麼容易對遊戲上癮呢?
  •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家長做好這幾點,就能有效避免孩子沉迷
    引言 網絡時代來臨,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迅速,手機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貼身物品。對家長而言,將手機交給孩子自行玩耍,能獲得他們片刻的休息時間,既不用忍受孩子的起伏情緒和大吵大鬧的噪聲,也可以通過育兒視頻讓孩子吸收知識。
  •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
    那麼,如果家有1-3歲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父母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要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機中不要下載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 什麼樣的家庭,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 家長慧
    原標題:什麼樣的家庭,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 家長慧民小編說一回到家,孩子就開始玩手機,不和家裡人說話;孩子說起遊戲頭頭是道,對現實世界漠不關心……孩子沉迷手機和電子遊戲,是許多家庭繞不開的大問題,父母擔心孩子的健康和學業,看到孩子的不良表現難免憂心,但深究問題的根源,可能就在我們自己身上……一起來看這篇文章。「孩子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給遊戲充了錢。」
  • 孩子沉迷玩手機,危害有多大?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因為過早讓孩子玩手機,危害遠不止想像那麼簡單。隨著手機的普及,它已經從一個工具演變成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位一度和吃飯、睡覺平齊。相比於自控力更高的大人,孩子受到手正是因為對手機的習以為常,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上癮。雖然有些人想要擺脫手機的束縛,但再掙扎也只是徒勞。手機的負面影響還是很大的。
  • 孩子玩手機、玩遊戲上癮,怎麼辦?可借鑑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來破解
    「孩子玩手機、玩遊戲上癮,怎麼辦?」這是最近不少家長經常問我的一個問題。我覺得我們可以借鑑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來破解這個難題。 現在中國的遊戲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孩子幾乎沒有不中招的。為什麼我們的遊戲行業能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呢?因為許多頂尖級人才都去開發遊戲了!為什麼這些頂尖級人才會選擇從事遊戲行業?原因很簡單,因為遊戲行業很賺錢! 我為什麼要講這些?因為像打仗一樣,我們要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