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今年升上了初三,原本優異的成績一落千丈,朋友在查看了孩子的手機之後嚇了一跳,根據手機軟體的統計,孩子手機每天屏幕使用時長居然達到驚人的8個小時!要知道這還是在上學期間!而孩子手機裡的軟體也是五花八門各種遊戲以及短視頻軟體每天的使用時間都是極長的。
看到手機上一串串的數據,朋友驚慌又無奈的對我說:手機又不是化學藥品,怎麼也能讓人上癮成這樣。我告訴朋友並不是化學藥品才能使人成癮,行為上癮也同樣可怕。
什麼是行為上癮呢?當你發現你無法靠自己的意志力來決定是否要停下某一個行為的時候,那麼你就對此事產生了行為上癮。比如刷短視頻的時候發刷一個小時都停不下來,明明困得不行了但還是點開了下一盤遊戲等。我們總覺得讓人上癮的du品很可怕,但其實行為上癮與du品一樣可怕。
紐約的一位心理學教授亞當·奧爾特在自己的書中寫到&34;
當我們對某種東西產生快感的時候,大腦便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這種物質分泌的越多我們感受到的快感便越強烈,為了得到更多的快感我們就會漸漸的對某種東西上癮。
我們常說的du品是通過化學的手段刺激大腦產生多巴胺然後讓我們上癮。而行為上癮則先用各種手段讓我們先獲得快感,刺激我們的大腦分泌多巴胺,進而使我們漸漸的上癮。所以從本質上來講,行為上癮與du品上癮是沒有區別的。
想要擺脫du品的困擾,第一步便是不沾染du品。同樣的,想要擺脫行為上癮的困擾,第一步便是遠離誘因。生活中常見的誘因很多,尤其是下邊這6種最容易讓孩子欲罷不能。
第一:誘人的目標
想要孩子對某項行為成癮,就要先讓孩子對這樣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想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產生興趣。商家往往會設置一個誘人的目標。比如通關後掉落的裝備,完成任務後給的金幣獎勵等。
第二:積極的反饋
當孩子們達到了一定目標的時候,商家便會設計一些適度的反饋來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潛移默化的控制和影響,這種手法與傳銷騙局用的手法很相似。
在這種騙局中,負責洗腦的人往往會首高強度高頻率的命令受害者做一些簡單的事,做完之後通過微信扣一的方式反饋給他。通過這種高強度的反饋來訓練和控制受害者,達到洗腦的效果,讓受害者本能的聽信洗腦導師。短視頻軟體中的上下滑動和點讚遊戲中擊殺擊敗的特殊提示,便是用這種原理讓人慾罷不能。
第三:獎勵機制
前段時間微信上出現了很多無腦的小遊戲,但是卻讓人慾罷不能,這是因為這些遊戲在最開始的時候獎勵都非常豐富,只要簡單的操作或點擊就可以獲得大量的金幣。看著不斷掉落的金幣,很多人就可以躺在床上玩一個下午。這便是獎勵機制讓人行為上隱最典型的例子。
第四:遞增的難度
有很多闖關類的遊戲上手幾乎沒有難度,前幾關也是非常的簡單,當孩子們快速的通過了前幾關之後,關卡的難度就會漸漸的上升激起孩子的挑戰欲,從而讓孩子欲罷不能,逐漸對這款遊戲上癮。
第五:未完成感
當有一件事情做到一半沒有完成的時候,人就會本能的總是想著這件事。許多電視劇就利用了這一心理特點。每一集並不把一件事情講完,總是留下一個尾巴,於是就有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點開下一集,最後刷劇刷了一整宿。
第六:強大的社交系統
現在網上有許多角色扮演類遊戲,本身的玩法並不突出,但是卻可以吸引人通宵掛機練級和豪擲千金。就是因為這種遊戲有著強大的社交系統幫會結拜結婚等等玩法,將玩家間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而刺激玩家的成癮性,讓玩家難以退坑。
行為成癮不像毒品那樣恐怖,卻同毒品一樣慢慢的蠶食著人的身體和心靈。長時間的玩手機,不僅會導致視力下降,精神衰弱,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一切問題。還會讓人漸漸變得空虛,變得麻木。
想要打敗行為上癮並不容易,家長可以從這三方面入手,讓孩子的生活重新變得健康。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
著名古希臘詩人荷馬曾說過:以身作則對好人來說是固然是絕倫的大好事;但對壞人來說,它的害處是無以復加的。
很多家長不讓孩子玩手機,但是自己卻抱著手機一天都放不下。甚至有的家長在監督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都會坐在一邊玩手機,很多家長覺得自己是成年人,玩玩手機無所謂與小孩子不一樣,但殊不知這種行為為孩子樹立了很不好的榜樣。想要讓孩子放下手機,家長也要先放下手機才行。
其次,為孩子定下良好的規矩
&34;
賈伯斯曾經為孩子立下規矩,不許把電子產品帶入臥室。作為家長也要為孩子訂立規矩,規定什麼時間可以玩手機,什麼時間絕對不可以玩手機。家長可以為孩子的手機安裝一些防沉迷的軟體,監控孩子每天的屏幕使用時長,一旦超過使用時長的手機便鎖住孩子的手機。
最後,聯繫專門的機構進行教育
有一些孩子對手機的上癮已經達到了瘋狂的地步,無論家長如何管教都無法改善。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也不要過於自責,因為手機成癮與毒品成癮是一樣的,在極端的條件下都需要專門的醫生輔助戒斷。
家長可以聯繫專門的機構為孩子進行定期的心理輔導來改善孩子行為上癮的症狀,不過家長也要擦亮眼球,有許多黑機構只會體罰和毆打孩子,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的信息的時代,同時也生活在一個誘惑力很強的時代。既要利用科技的便利又不迷失自己是現代人必修的課題。而作為一個孩子的家長,我們要做的便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讓他們學會如何使用科技產品的同時又防止他們成為這些產品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