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小孩拿著比自己手掌還大的手機玩時,內心一陣發涼。因為過早讓孩子玩手機,危害遠不止想像那麼簡單。隨著手機的普及,它已經從一個工具演變成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位一度和吃飯、睡覺平齊。相比於自控力更高的大人,孩子受到手正是因為對手機的習以為常,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上癮。雖然有些人想要擺脫手機的束縛,但再掙扎也只是徒勞。手機的負面影響還是很大的。
手機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存在哪些危害
小孩頻繁玩手機,對他們的生長發育不利,甚至還會引發多種疾病。另外,小孩經常玩手機,活動少了,容易引起身體發育推遲、運動功能低下、長不高等。長時間玩手機,手保持同一姿勢,也會影響手指的發育。如果小孩喜歡低頭玩遊戲,對頸椎傷害也很大,容易導致脊椎變形。
正是因為對手機的習以為常,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上癮。雖然有些人想要擺脫手機的束縛,但再掙扎也只是徒勞。
很多青少年將手機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正是為了便於查看消息,另一部分青少年甚至將手機當做&34;,只有抱著手機才能安然入睡。如果你說這些孩子沒有上癮,一點也不現實,而造成孩子沉迷手機的本質原因正是上癮機制。
針對以上這些現象問題,本文將從以下四方面為大家詳細分析和解答:
· 沉迷手機背後的本質原因是上癮機制,無論成人還是孩子同樣起作用
· 沉迷手機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長期的,會對大腦記憶及心態情緒產生長期持續的負面影響
· 如何消除並降低孩子對上癮機制的沉迷及負面影響
· 上癮機制的作用並非都是負面的,一樣可以借鑑引入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
當孩子進入觸發階段時,手機幫助他們解決了很多&34;,於是和手機建立了更深的連接。在這過程中,手機也順理成章的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後只要孩子內心產生負面情緒,就會想著通過手機來尋求安慰。
手機這個虛幻的世界,還能幫助孩子逃避現實,在網絡世界中找到一席之地,滿足孩子內心對希望的追求。
很多孩子因為長相不好、學習不行、家庭不幸等原因,遭到了主流思想的排斥,而手機世界裡一般都不問出處,孩子在這裡可以與人平等的溝通交流,獲得認同感。其實一切的做事動機,都是為了滿足人的某種需求,孩子也不例外。以前對手機上癮的人較少,是因為當時手機的使用門檻較高,並且價格不菲,註冊軟體填寫信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同時手機在那個年代也是稀罕物。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手機不斷迭代更新,如今使用門檻越來越低,操作趨於簡潔,甚至出現了&34;,註冊軟體只需要簡訊驗證即可,另外手機價格也更加親民,並且手機的普及提高了人們的接受度。
以信息流為例,信息流給孩子營造了一種永遠刷不完的感覺,一直下滑總會出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些信息的獲取滿足了孩子對獵物酬賞的需求。
很多孩子一看到手機提示,都會習慣性的點開查看裡面的內容,除了對信息內容的好奇,還怕錯過重要的信息。其實很多大人也是如此,他們對信息提示非常敏感,而偏偏很多手機產品總會時不時的提醒你,來激發你的使用欲望。
以手機遊戲為例,當孩子操控某一角色時,首先就滿足了操控感;然後通關升級,獲得更強的技能、裝備,又能讓孩子獲得成就感;而打敗最終BOSS,又能帶給孩子終結感。
這三點也正是孩子為什麼會增加投入的原因。
第一點,我們總會高估自己的勞動成果。當孩子玩一款手機遊戲時,因為裡面投入了自己的時間精力,為了打怪升級也付出過努力,算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手機遊戲在孩子心目中價值就提高了,因此孩子也更願意在高價值的事物裡增加投入。
第二點,我們總會盡力和過去的行為保持一致。就拿手機遊戲充值來說,新人福利充XX送XX,孩子低成本就能獲得不少東西。當後面還有充值時,孩子內心會想:之前都充值了,現在不充不划算。過去的行為影響了孩子現在的決定,並且可能會延續之前的行為。
第三點,我們總會避免認知失調。玩習慣了網遊的人,你讓他玩手遊,他可能一時無法接受,操作和體驗一點也不爽。但當周圍的人都在玩時,他也會嘗試著去玩,並且喜歡上手遊。這種改變就是避免認知失調。
這一套上癮模式下來,孩子從接觸手機到上癮,付出了大量的成本。想要離開,可一想到還有沒回完的消息,沒看的新動態,沒體驗的皮膚,就好比自己付出心血,親手養大的寵物,怎麼能說拋棄就拋棄呢?
家長以身作則,用戶外活動、親子遊戲代替手機,滿足孩子的本能需求
上文中也提到,孩子之所以喜歡玩手機,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人追求享樂的本能。既然無法改變人的本能,那就找能夠替代手機,帶給孩子愉悅的東西。
這裡比較推薦家長用戶外活動,親子遊戲等代替手機遊戲。因為這些行為不僅能讓孩子收穫歡樂,回歸現實,還能促進親子感情。
想要孩子遠離手機,家長就得先放下手機。以身作則的方法雖然不能立竿見影,但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如果一位家長平時都不怎麼觸碰手機的話,當他命令孩子遠離手機時,孩子潛意識裡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孩子是&34;?用這五招輕鬆戒了如果孩子已經成為&34;,家長千萬不要突然阻止孩子接觸手機,因為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反抗情緒。而且這種&34;的方式,只會讓孩子對手機產生更濃厚的興趣,難以獲得良好的效果。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孩子恰當的引導和規定。讓孩子正確使用手機,方法如下:1、提前達成協議每次在給孩子玩手機前,先跟孩子達成協議,比如做完作業或者做完家務,才能玩一次手機。而且孩子想玩手機,要自己找密碼,密碼會每天更新。維持1-2周,爸媽再視情況作調整。2、控制使用時長孩子到一定年齡,可以適當玩手機,但要控制好時間,每次時間不宜太長。如果孩子要看動畫片,每周只能看一集,因為每集動畫片可能要15-30分鐘,甚至更長。
3、選擇優質內容最好單獨留出一個手機,把裡面的電影、遊戲全部刪掉,關閉上網功能 ,專門下載一些適合小孩看的動畫片或者音樂,避免孩子連續看視頻,反覆玩遊戲。4、選擇合適場所吃飯時、睡覺前不要讓孩子玩手機,此外,在等車時、旅途中,儘量不要讓孩子玩手機,以免讓孩子養成在等待時玩手機的習慣。日常也不要把手機當成安撫孩子的工具,建議飯後、休息時給孩子玩一會兒。5、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家長要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孩子不玩手機!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沉迷玩手機,但自己卻也是不折不扣的手機迷,這種情況就如同&34;,簡直太可笑!孩子的很多行為其實都是模仿大人,仔細想想孩子第一次接觸手機,是不是通過你的行為示範,甚至主動引導?要想孩子減少玩手機,大人在孩子面前應該儘量減少玩手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