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招搞定孩子遊戲上癮?父母必修!別讓「多巴胺劫持」了咱家孩子

2020-08-24 美好的媛


孩子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父母也常為此指責孩子,甚至把手機摔掉,把遊戲刪掉。這往往會演變成親子之間關係的對抗,甚至鬧出很多匪夷所思的社會新聞。

上篇文章裡我們曾詳細論述了上癮的成因和原因,心理學的定義裡,把心理定義為腦的機能。也就是說,心理的問題是大腦的問題。

那心理上出現上癮的症狀,其實就是大腦裡多巴胺在搞鬼。生理學上是「多巴胺劫持」。

那作為父母,具體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擺脫對遊戲上癮,擺脫「多巴胺劫持」呢?下面我就告訴你6大秘訣防上癮


一,前提:建立遊戲啟動規則

與孩子做好規則約定,情況下可以玩,什麼情況下不能玩。這叫幫助孩子清晰建立行為框架,從心理上幫助孩子建立邊界感。


二,先跟後帶,營造友好的談話氛圍

當你看到孩子又玩手機時,你千萬不能一把奪過來,厲聲指責。你一定要分清言語和行為,兩者千萬不能一起用。

比方說,有的父親看到孩子在玩兒手機,一上火,話語就嚴厲起來,如果父母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這樣也是可以的。

我們不可在言語指責的同時,再加上行為上的過激舉動。比如打孩子或者是把手機從樓上扔下去。

更不可在氣頭上,用激將法說話。

這時候人在情緒裡,往往不用理智腦去思考,激將說話,你一來我一玩就會做出很多違背初心的事情,讓人追悔莫及。

提倡的方式,建議採用心理學先跟後帶的技巧。對情緒不好的人,或者說此刻都已經是心理不健康的人,要順著說。就是先跟。


通常我們要一能跟住對方的感受,二能表達對方的情緒,三能說出他現在正面臨的事實狀況。先跟上三跟。

用坦誠的心態,反應事實而不是觀點的語言去順著說。

那一帶呢,就是帶出自己的觀點,並用建議的口氣。

比如說,我在跟兒子交流時就表示,打遊戲的看起來很有意思,媽媽小時候也喜歡打,並請他教教我。而在一局不得不結束之後,我也真誠的感受到不得不結束遊戲之後的遺憾,以及真的很想再來一局的願望。這是用自己的感受幫他說出了他的心裡話。

接著再幫他分析現在的時間狀況!孩子自己的學習狀況以及時間安排,如果繼續玩遊戲下去和學習時間會有一點衝突,意味著他要晚睡和早起。這就是在講述他要面對的事實。

當我這樣說的時候,發現孩子是聽得進去的。因為他發現我是站在他的角度,他被理解了,同時也是被尊重的。


於是,最後帶出我的觀點和建議。我們共同制定一個可行的時間計劃。


三,直面問題,開誠布公談一談什麼是上癮,什麼是喜好。幫助孩子理清問題邊界。

在談論遊戲問題時,我的心得是萬不可以家長的角度教育他。面對問題討論問題,用一種真誠的心態,開誠布公的說,孩子反而能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

說出我對他的擔心,並不是制止遊戲,而是害怕上癮。上癮是越多越好,並自己停不下來。做了會更生氣,自己明明知道不好,卻控制不住自己。

喜好和愛好,就是做了就能心滿意足,並且能夠控制自己什麼時候做什麼時候不做。

我們要做自己的主人,而不要被自己的喜好做了主。


四,家長幹預機制。


建立了規則之後,在執行的過程中孩子一定會有反覆,甚至會有很多情緒出現。這時便是考驗家長的時候了。家長的幹預機制就尤為重要。

家長幹預主要做到,監督、執行、陪伴和轉移這四點。要靈活的去做,用愛感化孩子,就會靈活而有規則。

這裡呢,我還有幾個以及覺得非常有效的建議送給大家。可能一項就管用,也可能要交替著來。這裡也是有很多心理學理論支撐的幹預機制,因篇幅關係,在這裡就不詳細論述了。

1.多陪伴孩子,帶他去大自然中感受放鬆的感覺。


2.建立健身或者收拾衛生的微習慣,小到10個開合跳,4分鐘的健身,或者出門撿一個垃圾。

3.尋找替代品,幫孩子建立新的愛好。

4.增加獲得快樂的成本。

當然,每個孩子的特點都是不一樣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能用一種方法解決所有的問題。一定要有第三選擇的意識,一個方法解決行不通,就換一個試試。

我們還要清楚自己孩子的內驅力到底是趨向型還是避開型,針對孩子的特點來調整。


五,用愛的語言

我們家長說我當然愛孩子啦,但是可惜的是,很多父母的愛孩子並沒有感受到,這就是因為很多父母沒有用愛的語言去表達。

你知道愛有幾種語言嗎?你不是說英語、法語、德語,而是指愛的五種表達方式。


1. 愛的眼神:眼神的肯定尤為重要。父母說話心口不一還是由心而發,一看便知。


2.愛的觸摸:及時的用擁抱、親吻、拍拍肩膀、撫摸後背給予孩子讚賞和鼓勵。


3.愛的禮物:送一些他會喜歡的小禮物。

4.愛的語言:說由心而發誇讚他的語言。

5.愛的行動:做些讓他感動的事。


六,寬容的態度


如果孩子做不到你怎麼辦呢?

記住此時一定不要去嚴厲訓斥孩子。你只要默默的把手機拿走,嚴厲的看他一眼就夠了。


如果你心裡實在很生氣,非常想發火,在心裡默默地給自己說,他只是個孩子呀!他只是個孩子呀!想想他小時候一二歲左右的那個樣子。先讓自己的心柔軟下來,情緒緩和下來,你說出的話才可能溫和而堅定。

否則,即使我對你說一萬遍:溫和而堅定,我也知道,你是做不到的。

左手是愛,右手是規則,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邊界感。孩子通過對自己行為的控制上,會建立自信,產生掌控的感覺。若要行為真正的產生改變,要讓孩子內心足夠強大,而不是讓他產生內疚感:「認為自己又做錯了,自己總做不好,又讓媽媽生氣了……」

只要孩子能感受到你的愛,知道行為的邊界,這就是最好的教育,相信孩子比約束孩子,會給他更大的也是更恆久的內驅力。


以上就是幫助孩子擺脫上癮的六個秘訣。你,學會了嗎?


看到這裡的都是愛學習的父母,你知道自己很優秀嗎?我是美好的媛,熱愛心理學的十歲男孩的媽媽,喜歡就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成長。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心理健康。


我是美好的媛,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原創不易,公眾號轉發請私信作者,謝謝你。

相關焦點

  • 孩子遊戲上癮,你會怎麼做?| 了解上癮背後的原理
    後來我發現他過了9:00的時候還悄悄地玩,於是輕聲地告訴他:你違反規定了,我現在要把遊戲刪掉了。結果孩子回到床上悶聲不響,也不肯睡覺,一會拿自己的褲子系在脖子上,說要勒死自己。我知道這是氣話,估計看了很多這樣的新聞,覺得父母都特別害怕這個,這是他針對我的威脅。
  • 孩子遊戲上癮就是貪玩?馬斯洛需求模型:很多父母並不了解孩子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父母在提到孩子遊戲上癮的問題時,都會把這其中的原因歸結於孩子貪玩。孩子們活潑好動,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高,但是這並不代表貪玩就是遊戲上癮的主要原因。
  • 孩子遊戲上癮就是貪玩?馬斯洛需求模型:很多父母並不了解孩子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父母在提到孩子遊戲上癮的問題時,都會把這其中的原因歸結於孩子貪玩。孩子們活潑好動,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高,但是這並不代表貪玩就是遊戲上癮的主要原因。
  • 3種方法,巧用孩子大腦多巴胺,讓孩子「上癮」似地愛上學習
    當時我們班有同學玩遊戲上癮,我用他們玩遊戲的狀態學習——在學習上癮:一是成天到晚滿腦子想的都是學習;二是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不弄明白不罷休;三是吃飯睡覺的時間被壓縮到最小,就為了能有更多時間學習。」這狀態,是不是真的和玩遊戲上癮的孩子一樣?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和視頻?破解6大誘因,幫孩子擺脫「行為上癮」
    當我們對某種東西產生快感的時候,大腦便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這種物質分泌的越多我們感受到的快感便越強烈,為了得到更多的快感我們就會漸漸的對某種東西上癮。我們常說的du品是通過化學的手段刺激大腦產生多巴胺然後讓我們上癮。而行為上癮則先用各種手段讓我們先獲得快感,刺激我們的大腦分泌多巴胺,進而使我們漸漸的上癮。
  • 「育兒分享」孩子遊戲上癮怎麼辦?一招讓孩子更愛學習!
    為什麼會對遊戲上癮?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遊戲世界,其心理動機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答案。作為現代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遊戲是使參與者收穫學習和技巧的一條更簡單且有趣的途徑。在人們玩遊戲的時候,大腦可以產生多巴胺、內啡肽、5-羥色胺、催產素這四種與快樂有關的神經遞質,孩子更是如此。遊戲的設計與行為主義心理學和隨機獎勵機制有種不可分割的關係。
  • 玩遊戲上癮 「多巴胺」發威
    原標題:玩遊戲上癮 「多巴胺」發威   玩遊戲的時候,有沒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看到下面的結論也許有助於收斂一下:「在遊戲中升級時,和嘗到美食、談戀愛,乃至酗酒等成癮活動時的感受一樣。」近日,實體經濟及貨幣設計領域學者Ramin表示,玩家所以會對玩遊戲的過程感到興奮並樂此不疲,是腦內分泌物——負責傳達快樂信息的「多巴胺」影響下的結果。   遊戲快感類似「多巴胺」   據了解,遊戲神經經濟學是一個非常熱門的領域。「當我們把神經科技和遊戲經濟學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神經經濟學,一個關於交互產品的新時代也就此開啟。」
  • 巧用「上癮」原理,及時給予孩子反饋,提高孩子學習興趣
    作為「網絡原住民」的他們,熟悉網絡,易於接受新事物,經常因為玩手機耽誤學習,影響身心健康發展,這也是所有父母擔心和頭疼的問題。孩子進入學齡期以後,常常因為沉迷電子產品,導致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易分心走神等問題出現,學習成績難以提升。
  • 手機遊戲危害多,擔心孩子上癮怎麼辦?心理學家:預防比糾正有效
    >網絡成癮、遊戲成癮、刷屏成癮等都是行為上癮,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感到很憤怒,認為孩子沒有自制力,實際上孩子行為成癮的原因主要有這三個方面。所以,行為上癮的生理性原因,就是大腦的快感。大腦釋放化學物質多巴胺,大腦把多巴胺轉換成愉悅感,很快大腦就會把噴湧的現象解釋為錯誤,導致大腦對多巴胺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玩手機上癮、玩遊戲上癮都是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孩子因此獲得快感不可自拔。
  • 孩子學Scratch編程,會對遊戲上癮嗎?
    現在市面上很多少兒編程機構都在學習Scratch編程,孩子能通過玩遊戲的方式學習編程。很多家長會有些疑惑,孩子本來就很愛玩遊戲了,學Scratch編程,會讓孩子對遊戲上癮嗎?大家提到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從小被灌輸「玩遊戲」會影響學習的思想,學習在各位父母眼裡是不可動搖的正經事情,和遊戲是非此即彼的關係。這是我們對遊戲這件事,存在理解上的誤區。遊戲為什麼受歡迎?玩遊戲的時候,一玩就停不下來。
  • 趙小明:比孩子玩手機上癮更可怕的,是父母不懂他上癮的原因
    ,本文我們繼續跟著這名感受過遊戲上癮的孩子,了解遊戲為何物,遊戲為什麼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孩子的研究步驟:第一,學習材料總結。第二,對遊戲為何物進行探索。他學習完了我開出的那些書單,並和父母一起做了一個學術論文,在寫論文的過程中做了一些小結,小結如下。
  • 解疑:愛上癮,始作俑者是多巴胺?
    「購物成癮只是上癮一族的一種,貪食、迷戀網遊、信息強迫症等都是愛上癮的表現。」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二科主任樊豐勢表示,是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對人體產生了強大的控制力,讓人們變成了上癮一族。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原來是心理學家用隱蔽手段故意讓孩子上癮
    父母如何見招拆招,幫助孩子戒除網路遊戲成癮?面對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父母該如何見招拆招,幫助孩子戒除網路遊戲成癮呢?1.思考一下對孩子玩遊戲的起心動念。孩子對遊戲上癮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從接觸遊戲到上癮也是一個不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要幫助孩子戒除或者克制網路遊戲上癮也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
  • 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多巴胺「滿足感」是元兇,要學會打破執念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一個消息,證實了如今青少年和兒童遊戲成癮問題的嚴重性。在2018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將把遊戲成癮列入成癮性疾患章節。這條消息中的相關規定從當年6月19日正式生效,世界衛生組織告知世界,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這一消息一經推出,就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輿論影響,一時之間青少年兒童遊戲成癮的話題又掀起了新一波高潮。
  • 孩子沉迷手機玩遊戲,這是行為上癮,怎麼解決?根在於家長
    這樣的一種現象稱為行為上癮我們都見過許多「上癮」的現象:菸癮、購物癮、牌癮、遊戲癮等等。它們基本可以分成兩類:物質上癮和行為上癮。孩子痴迷手機、毫無節制的玩遊戲,這就是一種行為上癮。行為上癮和物質上癮有著共同的特徵:難以戒除,深度依戀,長期而言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實際上,孩子行為上癮的開始是由家長導致的:「我爸爸總是在家捧著手機」,「我想要跟我媽媽玩,她卻總是在發簡訊。」「我爸爸帶著我一起打遊戲。」甚至,有很多父母覺得帶孩子很煩很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扔給了手機。
  •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治?大腦強迫的原因,了解方法全家鬆口氣
    以手機或者智能化產品為代表的社交新時尚已經逐漸地讓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行為上癮症」還不自知。,最讓父母擔心的是,人們的行為上癮症目前更有年輕化的趨勢。兒童作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群體,在面對「推動上癮」的技術發展過程中,往往都會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以至於最終影響孩子的成長。為什麼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會出現刷手機短視頻,玩遊戲根本停不下來的情況呢?
  • 馬斯洛需求模型:孩子遊戲上癮並不是因為貪玩,家長都理解錯了
    但玩遊戲很容易上癮,不少成年人都會沉迷於遊戲從而荒廢自己的事業或學業,把時間過多的浪費在遊戲上面。成人尚且難以抵制遊戲的誘惑,更何況是孩子呢。案例小朋剛剛上幼兒園,年紀小小卻早已經離不開電子設備,在家裡的時候,就能一個人拿著父母的手機坐在椅子上玩上一整天,就能吃飯,都能在爺爺奶奶的一邊餵食下,一邊操縱著手機遊戲。年紀小小,就已經成了網癮兒童。
  • 孩子在家學煩了,心理學家用2招讓孩子學上癮
    孩子整天整天呆在家裡,完全沒有了大過年的感覺。這日子對小學生家長,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家長來說很難熬。作為父母,肯定不願意看到孩子整天無所事事,玩手機、看電視混過去。但是整天逼他學習又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再加上孩子本身自制力不如成人強,要每天在家督促他學習、鍛鍊就成了一件對父母來說頭疼的事。
  • 孩子沉迷遊戲?根源在家長,想要破除「行為上癮」,試試這樣做
    比如不少孩子受到手機的影響而沉迷於手機遊戲,這應該怎麼解決呢?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上癮」這個詞,對某事某物的上癮,就是在生活中特別痴迷於這些事物,難以戒除。我們常見的菸癮,酒癮等等都是如此,孩子沉迷與玩手機遊戲其實是一種行為上癮。
  • 孩子玩遊戲上癮怎麼治?父母了解「損失厭惡」,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很多家長都感到頭疼的一個問題是:孩子太愛玩遊戲該怎麼辦?而且當父母抱怨自家孩子玩遊戲上癮,人們第一印象通常是這孩子學習不好。看到這一幕,實在令人無語,孩子玩遊戲上癮,不得不說是父母縱容的鍋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玩遊戲上癮基本束手無策,打了打了、罵也罵了,連零花錢都停了,就是停不了孩子玩遊戲的癮,於是有些父母甚至把孩子送到一些戒網中心。薛女士的兒子,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