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治?大腦強迫的原因,了解方法全家鬆口氣

2020-12-13 宋媽說育兒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上一代上癮被稱為物質上癮,是指通過攝入現存的物質刺激人體產生抗拒的行為。

新一代上癮被稱為行為上癮,不同於物質上癮,行為上癮並不攝入物質卻能獲得和物質上癮相同的快感。

行為上癮又被稱為精神毒品,因為其所具有的難以抵擋和主流的特點,已經逐漸使得許多正常人成為行為上癮的「癮君子」

01手機是行為上癮的成員

一位心理學家這麼說過:

社交媒體徹底塑造了我診療的年輕一代人的大腦。

以手機或者智能化產品為代表的社交新時尚已經逐漸地讓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行為上癮症」還不自知。,

最讓父母擔心的是,人們的行為上癮症目前更有年輕化的趨勢

根據《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9)》顯示:兒童使用電子產品遊戲休閒所花費的時間更長。其中,兒童在上學日平均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是43.24分鐘;利用電子產品進行學習的時間是13.90分鐘;在抖音,快手等娛樂設施的時間為16.60分鐘;網路遊戲,網絡聊天的時間為12.75分鐘;周末使用電子產品娛樂的時間已經高達96.27分鐘。

兒童作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群體,在面對「推動上癮」的技術發展過程中,往往都會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以至於最終影響孩子的成長。

為什麼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會出現刷手機短視頻,玩遊戲根本停不下來的情況呢?

玩手機又為什麼會被稱為「行為上癮」,並等同於「毒品」這一類「物質上癮」呢

其實這是被我們的大腦機制強迫的結果。

02大腦是導致行為上癮的關鍵因素

行為上癮和物質上癮都會產生一種相同的物質:多巴胺。

1)大腦中神奇的正反饋機制——多巴胺能系統

大腦的正反饋機制又被稱之為大腦的獎懲機制。多巴胺能系統在強迫我們進行時首先會規劃自己的工作流程。

大腦採集到信號發送的獎勵信息時,隨即釋放出一種名叫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多巴胺會發出一種刺激信息:「快行動」,緊接著大腦的其他部分就開始了行動,一直到這種獎勵信息被實際獲得,我們就會感到滿足。

經典控制理論中有一種正反饋的模型闡述:因為知道反饋結果,所以真正起作用的是反饋通路。

這裡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早已經預測到了結果,所以上癮的是反饋這個過程,而非最後的結果。

2)手機等行為上癮是如何體現這個反饋機制

遊戲和短視頻是最能幫助大腦獲得獎勵信息的渠道。

遊戲(每秒都不同的新刺激)+短視頻(場景變換的刺激)為我們設立新目標——刺激多巴胺的產生——推動實現目標任務——正反饋影響下滿足感,繼而產生對於遊戲和短視頻的痴迷行為

現代科技「及時行樂」的特點,加上原始的激勵系統,就讓我們成了多巴胺的奴隸,從此欲罷不能。」——(加)馬克·劉易斯

技術發展進步在推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的同時,也有意識地在建立刺激和新的生活方式之間的關係。

行為成癮和物質成癮都成功地讓我們離不開這種刺激機制。

研究發現:電子遊戲刺激和使用藥物苯丙胺產生的多巴胺一樣多。

3)人行為上癮時會出現什麼狀況

和物質上癮時相同,行為上癮時,大腦同樣會出現三種變化:脫敏反應,敏化反應,腦前額葉退化。

大腦神經在經受某種刺激之後,如果想要重複出現這種感覺,反覆刺激該區域,則該區域會出現耐受性,對於同樣的刺激不會獲得之前類似的快感。這就是脫敏反應。

長時間熬夜打遊戲的快感並沒有第一次強烈,正是驗證脫敏反應的最好案例。

敏化反應是指上癮者對於上癮物相關的東西更加敏感。

腦前額葉退化導致上癮者控制自己的能力減弱,出現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況。

03手機上癮的危害

1)大腦形成重複固有的運行模式,靈活性降低

人的大腦中有4條多巴胺通路,一條反饋通路,另外一條胺基酸反饋通路也能對大腦採集到的刺激進行循環處理,從而增加其相互作用。

在長期的相互作用中,固定的反饋區域的大腦突觸會得到長期的訓練,變得異常得發達,而沒有使用的突觸則會變得萎縮。

大腦的刺激反饋機制形成了固有的運行模式,以至於大腦的靈活度也有所降低。

上癮所說的具有的敏化反應正是大腦重複運行的結果。

由於固有成癮的大腦突觸在長期受到的刺激中變得異常敏感,而不常用的突觸已經萎縮,導致孩子在愛好的選擇上只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而沒有更加多遠的愛好。

2)大腦破壞孩子正常反饋獲得機制,影響孩子學習和興趣培養

孩子正常的獲得機制的建立是具有延遲性的,即所謂的延遲反饋。

延遲反饋是指,初始信息的獲得和最後情感的滿足並不是能夠很快在大腦中得到反饋。這種反饋過程需要時間。

實際上,延遲反饋才是正確的信息採集和獲得感產生的反饋機制。學習就是一個延遲反饋生動的例子。

當我們為學習訂立獎懲目標時,同樣會獲得多巴胺,但是因為不能預測到結果的產生,因此多巴胺的產生數量有限。同時得到反饋的時間過長,也是不能導致多巴胺持續產生的重要原因。這個過程就是延遲反饋的過程。

手機或者是行為成癮往往會破壞這種反饋形式,人們越來越痴迷於快速的反饋和短時間大量多巴胺的產生。從而破壞了正常反饋機制,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和興趣培養。

04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避免手機成癮

1)構建遠離誘惑的環境

幫助孩子構建遠離誘惑的環境就要求父母注意自己孩子在家中是否有過分娛樂的設施影響到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

上海復旦大學的歷史系研究生陳天翔曾經在宿舍裡收藏了上萬本圖書,並為自己的圖書館命名:同人堂。

陳天翔說:之前經常桌子上堆滿了書,自己又要寫作業,於是就把書往床上堆,睡覺時還真有種擁書而眠、臥遊書海的感覺。

在這種學習環境下的陳天翔勢必會找到優於手機上癮等更好的時間消費手段。

有時候孩子選擇手機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

2)避免孩子過早接觸高科技產品

避免孩子過早的接觸高科技產品不僅僅是平常家庭憂慮的問題,即使是商業巨子,科技巨頭都要求自己孩子注意的問題:

認為人人都應該擁有一臺ipad的賈伯斯,限制自己的孩子在家使用高科技技術。Blogger、Twitter和Medium三大平臺的創辦人之一的埃文·威廉士給兩個年幼的兒子買了數百本書,從來沒有給他們買過ipad。創辦了一家分析公司的萊斯利·戈爾德,給自己的孩子們訂立了「本周不得使用屏幕」的嚴厲規矩。這些高科技產品的生產者,仿佛嚴格遵守著毒品交易的最高法則:自己決不能上癮。

幫助孩子避免手機成癮必定是一個長期的問題,父母不能將自己的著急施加到孩子身上,更不能蠻橫強暴的方式處理,否則會產生更加不利的後果。

採用溫和的方法,增加陪伴不失為解決問題的好主意。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拓展一:孩子剛出生時報的「幾斤幾兩」,暗示今後福氣?家長來了解原因

拓展二:直把蘇州變許州的許可馨改名許立娜,以愛為名的雙刃劍,終有惡報

相關焦點

  • 孩子沉迷手機玩遊戲,這是行為上癮,怎麼解決?根在於家長
    這樣的一種現象稱為行為上癮我們都見過許多「上癮」的現象:菸癮、購物癮、牌癮、遊戲癮等等。它們基本可以分成兩類:物質上癮和行為上癮。孩子痴迷手機、毫無節制的玩遊戲,這就是一種行為上癮。行為上癮和物質上癮有著共同的特徵:難以戒除,深度依戀,長期而言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實際上,孩子行為上癮的開始是由家長導致的:「我爸爸總是在家捧著手機」,「我想要跟我媽媽玩,她卻總是在發簡訊。」「我爸爸帶著我一起打遊戲。」甚至,有很多父母覺得帶孩子很煩很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扔給了手機。
  • 孩子玩遊戲上癮怎麼治?父母了解「損失厭惡」,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與此同時,手機遊戲也侵蝕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時間。很多家長都感到頭疼的一個問題是:孩子太愛玩遊戲該怎麼辦?而且當父母抱怨自家孩子玩遊戲上癮,人們第一印象通常是這孩子學習不好。後來到了初中,孩子利用學習當藉口,鬧著家裡買了一部手機之後,因為沉迷玩遊戲導致成績一落千丈。為了禁止兒子玩遊戲,薛女士試了很多招數,無論是把孩子的手機藏起來,還是關掉家裡的網絡都沒有用。
  • 趙小明:比孩子玩手機上癮更可怕的,是父母不懂他上癮的原因
    ,本文我們繼續跟著這名感受過遊戲上癮的孩子,了解遊戲為何物,遊戲為什麼具有強大的吸引力。1.遊戲是怎麼讓人上癮的遊戲是一種用排行,競賽,網際網路,社交等方法合為一體製成的一種運營系統。為什麼說遊戲令人上癮呢?因為其中有排行競爭,還可以幫助交流,交朋友,這就是原因。這讓人覺得這裡比現實生活有意思。
  • 孩子玩手機上癮,家長請這樣做:教育孩子,正確的方法最重要
    可是這世上很多事情都會事與願違,比如讓孩子玩手機就是。除了難以控制孩子玩手機外,玩手機上癮帶來的危害,其實也難以估量。學生是近視問題的高發人群,而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是導致學生近視的重要原因。(2)脊椎問題孩子玩手機時候總是喜歡歪著、躺著、窩著,反正怎麼舒服怎麼來。這些看似舒服的姿勢,常常在不經意之間,對孩子的頸椎造成壓迫,導致孩子過早的患上頸椎病。
  • 愉悅寶貝,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怎麼辦?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成年人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因此他們為了生活,寧願把孩子留在家裡,丟下一部手機後就各忙各的,一天到晚也顧不上問問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孩子本來就是一個自制力和自控力都比較差的群體,在充滿誘惑力的手機面前變得沒有任何招架之力,不得不沉淪為手機遊戲的傀儡。直到這個時候,家長才發現孩子玩手機遊戲已經上癮了。那麼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怎麼辦?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 為什麼玩手機會上癮?小孩手機上癮怎麼辦?
    刷抖音到停不下來,說好睡前刷10分鐘,結果一個小時過去了……孩子玩手機、打遊戲,看視頻不能自拔,孩子可能已經「行為上癮」了!調整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桌面或平板電腦的設置,以免收到自動通知。自動通知被吹捧為硬體、軟體和應用程式的奇妙特徵,但它們實際上會讓你像籠子裡的老鼠一樣。如果你想完成工作,你需要儘可能多地關掉聽覺和視覺線索,這是預防和破壞多巴胺循環的最好方法。05| 我們該如何引導我們的孩子來正確使用手機?
  • 孩子對手機上癮,影響學習生活,3個方法讓他們戒掉手機
    但是孩子年紀小,控制不住自己容易沉迷於手機裡,導致孩子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遊玩,還會出現上癮,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平時小樂在放學後都會拿手機翻閱資料,幫助孩子更好的了解知識,小樂的學習成績也長的很快。前段時間由於放暑假,朋友看手機對於小樂學習幫助還挺大。就全天給小樂使用,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朋友忙於上班,不能時刻的看著小樂,小樂導致遊戲上癮。天天吃飯睡覺都不及時,甚至出現說髒話的行為,朋友真是悔不當初。
  • 孩子遊戲上癮,你會怎麼做?| 了解上癮背後的原理
    快樂容易,上癮也很容易最近為了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定了這樣的娛樂規則:8:30以前作業都做完可以玩一局遊戲,9:00前寫完就只能領登陸獎勵。開始執行時,孩子風一樣去寫作業了。一切很自覺。這個時代,快樂容易,上癮也很容易。而他正在從快樂到上癮的路上。作為一個心理學愛好者,我知道克服「上癮」對意志力薄弱的孩子極難,而對家長更有很大的挑戰性。我要不要從源頭上就不許孩子玩遊戲了呢?我開始反思自己。後來我決定了解一下,人為什麼會上癮?這背後的心理機制是什麼?畢竟,面對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 孩子對手機遊戲上癮,利用上癮迴路對孩子進行相反習慣療法
    小姑一直跟我訴苦,說她六年級的兒子每天在家裡邊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遊戲,怎麼說都說不聽。她兒子非常沉迷於玩遊戲,每一次說好了只玩半個鐘,可每次一到時間孩子就是不願意停止,最終導致每次一玩就是大半天。小姑非常苦惱,孩子長時間的玩遊戲,這不僅容易導致孩子的視力下降,還會讓孩子對手機遊戲上癮,進而導致降低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致。
  • 孩子玩手機上癮,可能與這幾個原因有關,家長可巧用4招改善
    手機,就是讓人們非常依賴的電子設備之一,部分人甚至可以說是對手機上癮,並且有些孩子小小年紀已經離不開手機了,家長們的說教也無法使他們回頭。作為父母,有必要了解一下孩子對手機上癮的原因,幫助孩子規避手機的消極影響。
  •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你不知道的危害及對策全在這,拿走不謝!
    昨天,在啟思維家庭教育的交流群裡,有一位媽媽吐槽自己6歲的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而且時間越來越長,不讓玩遊戲了就又哭又鬧!這位媽媽還說,孩子是因為爸爸愛玩手機,所以給慣的!媽媽很擔心孩子的眼睛,她很焦慮。現在手機的普及率確實很高,基本都是人手一部,很多人還有好幾部。這也給孩子創造了更多接觸手機的機會。
  • 孩子沉迷手機?多半是上癮機制在背後搗鬼,3個方法幫孩子歸正途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電子產品的普及,手機成了普羅大眾幾乎人手一部的電子設備。網絡科技的發達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捷之處,但是我們也能看到那些電子產品、電子APP高度使用的背後,也暗藏著一些弊處。比如孩子使用手機的頻率過高,導致玩手機上癮現象,讓孩子誤入網絡歧途。
  • 手機上癮引發血案,毀掉的卻不僅僅是孩子
    原因是男生的學習成績下降,父親收走了他的手機,次日晚上,男生哀求父親把手機還給他,父親沒同意。想想看吧,在咱每天刷某寶、刷某音、刷某頭條時,是不是一不小心兩三個小時就過去了。這是無數設計師,基於人性和用戶喜好,讓你不斷上癮,離不開APP們的結果。
  • 孩子玩手機上癮,三個小方法,幫助其戒掉手機癮
    有很多家長抱怨,嘗試過很多的方法,都不能讓孩子戒掉手機癮,讓孩子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比如眼睛近視了、學習下降了、跟父母的關係不親近了等等。有很多時候,孩子玩手機只是為了打發時間而已,因為他無事可做,跟父母、爺爺奶奶之間無話可說。當然手機裡面有一些東西特別能吸引人,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根據發生原因,採取正確的解決方法對症下藥即可。
  • 孩子為什麼會玩手機上癮?
    「不懂事的孩子花多少錢充值遊戲」頻頻上熱搜,這反映了什麼?為什麼孩子會玩手機上癮?有沒有人考慮過為什麼孩子會玩手機上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分析一下原因。所以久而久之就會沉迷於手機無法自拔。小編只是舉一個小例子來表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與玩手機的關係。看懂的家長就應該明白,原因找到了,接下來就該怎麼做了。
  • 擔心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心理學家告訴你:家長的預防比糾正有效
    01玩遊戲雖然有好處,可父母還是擔心,寶媽:孩子上癮了怎麼辦?表妹的兒子樂樂剛上小學,孩子以前是外公外婆帶大的。老人畢竟年紀大了,對於哄孩子是有心無力,所以孩子一哭鬧就給他扔個手機,讓樂樂自己看動畫片。
  • 孩子玩手機上癮,用這幾招幫助孩子戒掉手機癮,快來看看吧
    朋友家孩子本來學習成績還是可以的,在班級也算中上等,後來因為玩手機遊戲,上癮,學習成績就一路下降。但同時也要避免連續觀看視頻和反覆玩一個遊戲,以防止孩子上癮。比如和孩子一起畫畫,或者帶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園等,都是不錯的注意力轉移法。孩子之所以沉迷玩電子產品,很大的原因是由於沒人陪同玩,或者父母陪伴太少,甚至是父母主動給孩子提供「電子保姆」所致。4、 以身作則當榜樣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一言一行都會被模仿。
  • 【百花·分享】孩子愛玩手機的根本原因和引導策略
    孩子在幼兒園會玩手機嗎?不會!就是有手機也不會玩,因為跟好朋友一起玩更好玩。在陪家長出席聚會的酒店裡會玩手機嗎?家長怕孩子無聊吵到自己,默許了孩子玩手機。爺爺奶奶不知怎麼陪孩子,自己又要做飯忙家務、怕Ta磕著碰著,希望Ta有片刻安靜。所以,幼兒在較長時間內的固定環境下(居家、酒店、特定關係人陪伴),因探索的條件單一而失去好奇,Ta在尋求一種好玩的方式。
  • 孩子沉迷遊戲?根源在家長,想要破除「行為上癮」,試試這樣做
    其中,智慧型手機是影響我們生活最深的科技產品之一。在給人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不少孩子受到手機的影響而沉迷於手機遊戲,這應該怎麼解決呢?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上癮」這個詞,對某事某物的上癮,就是在生活中特別痴迷於這些事物,難以戒除。
  • 孩子玩手機易上癮!5招防止孩子手機依賴,3步助其擺脫手機控制
    青春期的孩子也有類似的表現,兩者區別在於:他們更在意的是獨立空間和被尊重;而手機上癮的孩子更在意的是手機,他們常常因為手機而與人發生衝突。研究表明,玩遊戲失控者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遊戲是第一需要。15~19歲是最易出現遊戲成癮的年齡段,主要是因為青少年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三觀尚未成熟。同時,他們好奇心強而自制力差,再加上學習壓力大,想通過手機適當放鬆,結果出現失控。其實,這一階段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心理上的關愛與適當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