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年以前,人們對於遊戲是非常不看好的,父母最害怕的就是發現自家小孩子迷戀上打遊戲。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遊戲體系的健全,人們對於遊戲的看法也逐漸發生了改變。
到了如今,大部分未成年孩子的父母都是80後和90後,他們小時候自己也玩遊戲,所以對孩子玩遊戲比較看得開。
而且很多專家已經為遊戲正名:孩子玩遊戲並非墮落,有時候還能提高他們的反應能力,甚至有人認為"遊戲高手比遊戲玩得一般的孩子智商更高。"
01玩遊戲雖然有好處,可父母還是擔心,寶媽:孩子上癮了怎麼辦?
表妹的兒子樂樂剛上小學,孩子以前是外公外婆帶大的。老人畢竟年紀大了,對於哄孩子是有心無力,所以孩子一哭鬧就給他扔個手機,讓樂樂自己看動畫片。
表妹本來想著讓樂樂上了小學就能改掉他這個愛玩手機的壞習慣,卻沒想到,小孩子的一年級就是在家裡上的網課,每天不給他手機都不行。
表妹和老公那段時間在家裡也不能閒著,還忙著上班,所以照顧孩子的時間有限。
不到一個月,表妹就發現樂樂的網癮似乎越來越大了,每天到了飯點都不主動吃來吃飯,一下課就知道用手機玩遊戲,怎麼勸都不聽。
表妹一見兒子玩遊戲就火大,總是因為這件事跟孩子爆發矛盾。她老公在一旁勸說:玩遊戲也有好處,你不要對遊戲產生這麼大偏見。
表妹雖然知道玩遊戲不是百害而無一利,但她還是很擔心,就怕孩子染上網癮。
02父母應該要求孩子完全不打遊戲嗎?
適度玩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但如果遊戲上癮,就會擠壓掉孩子運動和學習的時間,會給生活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即便如此,父母也不能強制要求孩子完全不接觸遊戲。這個年代的小朋友和我們所處的大時代是不同的,家長不要對遊戲形成刻板印象,這樣會阻礙親子之間的有效溝通。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讓孩子有平衡遊戲、學習與生活的能力,而不是一昧沉迷於電子遊戲之中,讓他們成為自覺自律的玩家。
03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遊戲?
1、環境影響
孩子長時間沉迷於遊戲,自然不會感受到外界環境的因素。即便是讓成年人置身於一個錯誤的環境,他們也很難迸發出強大的自制力去抵抗誘惑,意識到這件事給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
2、逃避焦慮
研究證明,人們之所以產生行為上癮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想要逃避焦慮。當一個人處於自己沒辦法解決問題的痛苦之中,就會選擇逃避。
未成年人的心性還不夠成熟,在解決問題這方面也沒有積累足夠多的經驗,所以有時候在家長看來只是一件小事,可能在孩子心裡會佔據很大一部分空間。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不想學習的時候,就會通過打遊戲來暫時逃避現實。時間長了,自然就會沉迷其中。
04孩子遊戲上癮,家長怎麼解決?專家:預防比糾正有效
1、經常和孩子交流
很多孩子之所以玩手機上癮,罪魁禍首反而是他們的父母。因為父母平時工作很忙,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即便是晚上下班回到家,也只想自己靜靜的休息,而不是應付孩子的吵鬧。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為了馬上解決問題就會給他們扔個手機。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缺乏與人溝通的基本技能,之後也就沒有同理心,說話時不會看人眼色。
2、給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設限
小孩子心性不成熟,大多數小朋友都不自律,家長不要期待孩子能夠自覺放下手機,你要做的是給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設限。
現在大部分智慧型手機都有兒童模式,家長可以給孩子設置屏幕使用時間。比如每天晚上寫完作業之後,給孩子半個小時的看動畫片時間。孩子有意識的玩手機,就不會沉迷在屏幕世界之中了。
總而言之,父母在看到孩子玩遊戲時無需太過驚慌,不要因為自己對遊戲不了解就對遊戲有刻板的負面印象。在平時,要多花時間了解網絡媒體,與其孩子上癮了再糾正,還不如提前預防!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