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上癮,網癮?行為上癮未必是件壞事

2020-12-19 雞毛湯

玩遊戲上癮?行為上癮未必是件壞事

之前寫了篇文章,講述了一些基本的行為上癮原理。通常來說,我們把"行為上癮"是作為一個貶義詞。行為上癮是一種精神鴉片,和毒品一樣可怕。

小孩玩遊戲上癮,偷偷花大人的錢。沉迷遊戲不愛學習。這些負面新聞一直不斷。

早在十幾年前,看過海外一本遊戲設計的書。這書提到了,這個世界需要遊戲。遊戲的成癮性,可以讓生活,工作中的一些枯燥,重複的索然無味的事情,也能津津有味。現代很多大型公司,也都開始,用遊戲化設計,來輔助公司的管理,績效評定。

比如說Uber為了讓司機更熟悉城市周邊的交通路線,設計了一套遊戲機制。

在遊戲中,司機可以根據自身的判斷,選擇自己認為的最優路徑。在實際行程結束後,遊戲系統將向司機展示最優路線,並根據司機選擇路線與最優路線之間的匹配程度,為其發放虛擬貨幣或其他獎勵。這項遊戲化的工作設計,當然是一項成功的案例,它設置的目標與企業的需求一致,既很好地解決了Uber在司機培訓中遇到的難題,又提升了乘客的用戶體驗。

順豐快遞今年也在招聘遊戲策劃,想用遊戲來激發員工,但是短時間難找到合適的人才。

現在也有很多幼教的軟體,都是一些小遊戲。小孩在軟體中學習,會較實時地獲得畫面和聲音上的反饋。階段性地獲得虛擬遊戲道具,解鎖關卡等。甚至虛擬的遊戲角色互動。這種成癮式的設計,比起枯燥無味的課本或者大人輔導,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

像一些駕駛培訓,也都引入了模擬遊戲。比直接上手真實的汽車,飛機,輪船,要安心不少,也能模擬各種突發情況。還能根據你訓練的結果,實時地做出一些反饋和提示。

行為上癮,遊戲成癮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和心理的反應,關鍵是得讓他們上癮的東西,更具有正面的意義。

如果只是遊戲產品一昧的設計得更好玩,社交產品不停地讓用戶沉迷。而教育,職場卻重視結果遠遠大於重視有樂趣的過程,對比之下,人都會慢慢沉迷上一些不好的東西,磨滅意志,使人頹廢。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雖然現在都開始推行,用遊戲設計,來驅動教育,驅動企業管理。

但是這個職業也依然缺乏專業人才。遊戲設計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科,而要把他和其他行業結合,還得需要對相關行業有很深的理解。然後用遊戲來結合這些,還需要比較好的開發技術,以及跨部門的溝通協調能力。

但是對於一些家長,教育自己的小孩,大可不必把遊戲妖魔化,也不要不停嘮叨不要不務正業之類的措辭。那樣可能效果並不好。最主要的還是想辦法,讓孩子對學習產生一定的行為上癮。也可以反其道,讓他對已經上癮的遊戲和各種手機軟體,產生不了足夠的興奮點。

而行為上癮的最主要原因,還是一些實時的,正向的反饋。

關愛自己的孩子,合適的,階段性的給予獎勵,遇到挫折時給予鼓勵。這樣才是比較正確的方式。

相關焦點

  • 網癮不是精神病,5種方法讓你遠離行為上癮
    一,層出不窮的網癮和戒網癮事件揚子晚報7月11日的一則新聞,連雲港東海19歲網癮男青年為買遊戲裝備,深夜盜竊母校40餘次。因為自己平常酷愛網路遊戲,早早輟學在家的他無所事事沒有任何經濟來源。而痴迷遊戲的張某為了花錢購買裝備,最終選擇鋌而走險盜竊母校學生財物。
  • 從物質上癮到行為上癮,淺談行為上癮的成因及設計技巧(遊戲向)
    什麼是行為上癮?為什麼現在的人們容易對某些行為上癮呢?針對這兩個問題,我會在下面進行展開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或者幫助。以前的時候提到上癮,大家心裡更多的可能想到的是抽菸,喝酒,再甚者是毒品,不過這些是物質上癮,是極少數人的行為,而毒品上癮還有法律約束,更是極少數極端人的行為。
  • 為什麼玩遊戲會上癮?能上癮的娛樂何止遊戲,就該這麼辦
    大家知道,玩遊戲是一種娛樂,坐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的玩家是很正常的,這些玩家之所以能夠坐幾個小時,遊戲的防沉迷系統基本上算是虛假的。有沒有強制性的防沉迷系統呢,有的,一般玩家坐在電腦1個小時,就會自動彈出的一個窗口,告訴玩家已經玩遊戲超過1小時。玩家是可以關閉防沉迷提醒的,遊戲還能繼續玩。只有少數的網路遊戲,當防沉迷系統發現警告時,再玩遊戲獎勵減半。
  • 孩子沉迷手機玩遊戲,這是行為上癮,怎麼解決?根在於家長
    這樣的一種現象稱為行為上癮我們都見過許多「上癮」的現象:菸癮、購物癮、牌癮、遊戲癮等等。它們基本可以分成兩類:物質上癮和行為上癮。孩子痴迷手機、毫無節制的玩遊戲,這就是一種行為上癮。行為上癮和物質上癮有著共同的特徵:難以戒除,深度依戀,長期而言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實際上,孩子行為上癮的開始是由家長導致的:「我爸爸總是在家捧著手機」,「我想要跟我媽媽玩,她卻總是在發簡訊。」「我爸爸帶著我一起打遊戲。」甚至,有很多父母覺得帶孩子很煩很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扔給了手機。
  • 玩遊戲上癮了怎麼辦?打遊戲上癮怎麼辦?
    遊戲可以放鬆人的心靈,相信現在不少人都愛玩遊戲,說來也怪遊戲運營商,把有些遊戲做的實在太有趣了,玩著玩著就上癮了,那麼如何客服自己的遊戲癮呢?玩遊戲上癮了怎麼辦?打遊戲上癮怎麼辦?第一招,把時間擠出來做別的事 。
  • 擔心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心理學家告訴你:家長的預防比糾正有效
    而且很多專家已經為遊戲正名:孩子玩遊戲並非墮落,有時候還能提高他們的反應能力,甚至有人認為"遊戲高手比遊戲玩得一般的孩子智商更高。"01玩遊戲雖然有好處,可父母還是擔心,寶媽:孩子上癮了怎麼辦?表妹的兒子樂樂剛上小學,孩子以前是外公外婆帶大的。
  • 疫情期間孩子遊戲更加上癮?這位媽媽卻成功幫助孩子戒掉了網癮!
    那麼很多本來遊戲上癮的孩子,就會想方設法偷偷玩遊戲,這樣會導致孩子對遊戲更加依賴。豆豆上小學一年級,別看小小年紀,卻是資深玩家了。什麼吃雞,我的世界,王者榮耀這些遊戲可以說玩得非常熟練了。豆豆從兩三歲就接觸遊戲,每天必玩,有時玩到凌晨3點才睡覺。豆豆爸媽當然很著急,中間採取了很多措施,但終究熬不過豆豆的軟磨硬纏,遊戲也越來越上癮。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不想寫。
  • 成癮性人格:孩子遊戲上癮的背後,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教育與關愛
    對於孩子遊戲上癮,家長往往是頭疼不已,但是又不知該怎麼幫助孩子走出網絡。如果你家的孩子對遊戲上癮,那麼就要小心他們是否養成了成癮性人格,同時父母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忽視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和關愛。一、成癮性人格成癮性人格就是指個體因為缺乏來自父母或者其他人的關愛而沉迷於虛擬網絡世界,對遊戲或者抽菸喝酒等不良行為上癮的特性。相信大家都聽過網癮、菸癮、酒癮、毒癮這些詞彙吧,而這都可以用成癮性人格來解釋。
  • 成癮性人格:孩子遊戲上癮的背後,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教育與關愛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你家孩子有沒有沉迷遊戲或者沉迷網絡的行為?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很多父母和孩子因為遊戲問題發生衝突,一提到遊戲,大人和孩子之間的火藥味十足,仿佛下一秒就要爆發的火藥桶。
  • 孩子沉迷遊戲難以自拔?了解上癮模式,讓孩子從根源戒除網癮
    沉迷在遊戲裡的孩子,不知道時間的流逝,等回過神來,時間都用掉了,自然沒有時間進行思考和學習。就算是在上課、寫作業時,這類孩子也無法靜下心來,反而會不斷走神,想去玩遊戲,正是被網癮掌控了。孩子看到同學們都在玩遊戲,出於想要融入同學的心理,就會開始玩遊戲。在玩遊戲時,孩子認識的網友、在遊戲中的經歷,也會吸引著他們繼續玩。
  • 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幫助孩子遠離上癮!
    2018年4月16號,在某治網癮學校內,兩名教員在控制一名13歲學生時,致使該學生窒息而亡。這個案件發生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類似這種學校虐虐待學生的內情,也不斷被披露出來。他對我們的啟示是:如果家長自己教育不好孩子,也不要把希望寄託給外人,要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 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可以了解一下「上癮模式」,幫孩子戒掉網癮
    如果孩子已經對遊戲產生了癮,這種癮就像吸菸的人難以戒菸一樣,家長們可以了解一下"上癮模式",幫孩子戒掉網癮。什麼是"上癮模式"?"上癮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對某樣事物著迷。而之所以著迷,是因為能夠從這樣事物裡面得到酬賞。
  • 為什麼玩遊戲會上癮,而學習不會呢?
    首先說結論啊:把遊戲體驗應用到學習上的思路,是走不通的。幾年之前,就有人有類似的雄論,一時引起無數附和,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慢慢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這其中首要的誤區,是對手遊好玩的誤解。第二個誤區,是對如今出現的上癮症的誤解。一堆人,瞪大眼睛大喊遊戲上癮。喊完後自己回家,晚上癱在沙發上玩手機,你要問他/她具體玩了什麼,他未必能說出什麼深文大意,可一玩就是一晚上,一玩就是一晚上,甚至還熬夜。我一直強調,現代人成癮的,是手機。在沒有手機之前,遊戲上癮?你以為你能隨便就遊戲上癮?
  • 打遊戲上癮? 注意:你已被世衛組織定義「有病」
    這句話,相信經常玩某熱門網遊的朋友們絕不陌生。即便是普通的網遊愛好者,也會對「吃雞」有著天然的熟悉感。但是,請注意,愛玩各種網路遊戲的朋友們,尤其是天天蹲在小網吧,窩在宿舍裡沒日沒夜玩遊戲的童鞋,你們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點名了。是的。玩遊戲上癮的童鞋們,你們已經被宣布為「有病一族」了。
  • 孩子對手機遊戲上癮,利用上癮迴路對孩子進行相反習慣療法
    小姑一直跟我訴苦,說她六年級的兒子每天在家裡邊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遊戲,怎麼說都說不聽。她兒子非常沉迷於玩遊戲,每一次說好了只玩半個鐘,可每次一到時間孩子就是不願意停止,最終導致每次一玩就是大半天。小姑非常苦惱,孩子長時間的玩遊戲,這不僅容易導致孩子的視力下降,還會讓孩子對手機遊戲上癮,進而導致降低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致。
  • 小心神經的上癮機制
    所有經過感官系統,能刺激神經產生多巴胺(令人快樂的化學物質)的行為都會讓人上癮。比如吃美食,酸甜苦辣的感覺通過味覺刺激神經產生快樂的感覺。玩遊戲,通過一系列競爭的過程獲得最後的勝利,從而得到滿足感大腦分泌多巴胺。因為分泌的快樂物質刺激神經,使神經記住了這種興奮又快樂的感覺,每一次的刺激都在強化這種快樂的感覺。
  • 玩遊戲上癮 「多巴胺」發威
    原標題:玩遊戲上癮 「多巴胺」發威   玩遊戲的時候,有沒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看到下面的結論也許有助於收斂一下:「在遊戲中升級時,和嘗到美食、談戀愛,乃至酗酒等成癮活動時的感受一樣。」研究人員表示,遊戲設計者們正在將人類的生物神經機制運用在遊戲開發中,加劇玩家「上癮」。   「人們玩遊戲是因為遊戲滿足娛樂需求,玩遊戲獲得的化學物質快感是為了減緩壓力。人在越強的壓力下,對這種物質的需求就越迫切。」專家表示,人在巨大的壓力下,都會花錢買開心,甚至可以不用吃飯。
  • 孩子為什麼會玩遊戲上癮
    父母在碰到孩子「玩遊戲成癮」的情況下,一般 都是會對孩子說「你這孩子真愛玩」「遊戲有啥好玩兒的」「遊戲能當飯吃嗎」那樣的話堅信大伙兒在學員情況下聽過不僅一遍吧(尤其是男孩子)。孩子怎麼會遊戲上癮呢? 玩遊戲時,當今開心高過成本費,便會成癮。這與遊戲的結構設計相關,遊戲的設計方案有三標準:有明確的目標,難度係數和能力配對,有立即的意見反饋,這三點太順從人的本性了。
  •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做對這兩件事情就可以
    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不願意學習,老師布置作業也不寫,整天自己躲在房間裡打遊戲,也不跟人說話,說他也不聽,說多了他還嫌煩……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而且對此很是頭疼,因為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家長只需要做對兩件事情就可以幫助孩子戒除網癮。一、陪伴與溝通很多父母看過很多解決方法,其中就包括陪伴與溝通,但是效果卻很不理想,這種結果大部分都是因為錯誤的溝通方式導致的。很多家長只會跟孩子講道理,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
  • 玩遊戲為什麼會上癮?
    玩遊戲為什麼會上癮? 01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會沉迷遊戲無法自拔,從早到晚玩的頭痛欲裂也放不下手機……於是身體發生了很多負面的變化:眼花、嘔吐、頭痛,這是我去年10月到今年2月份的真實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