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話在社會中廣為流傳。自古以來,寒門想要出貴子,唯有通過科舉考試制度才能做到。一旦科舉考試金榜題名,那麼就是「鯉魚躍龍門」,有了機會成為豪門或者是建立世家。
現今社會教育體制中,高考制度就和古代的科舉考試相差無幾。只要高考成功,就能讀到好的學校,畢業後找到滿意的工作,過上自己追求的生活。有人說:「教育是不公平的」;也有人說:「高考是最公平的,唯有高考才是寒門學子鯉魚躍龍門的唯一出路」……
由於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且人口數量龐大,每年高人數都是幾百萬甚至近幾年高考大軍已經突破一千萬。在如此龐大的高考隊伍中,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呢?這個問題也是讓教育部門深思熟慮的,因為全國各地經濟、文化、教育等都存在著差距,貧困偏遠地區和少數民族的學生在應試教育方面肯定比不上每天通過題海戰術訓練出來的學生。因此才有了少數民族學生和貧困地區學生高考加分的政策。在各個地區,高考加分政策都不盡相同,例如四川高考,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高考加分50分,貧困縣、貧困地區的學生加25分……
因為有了加分政策,又有許多人站出來說:「高考加分政策影響公平,應該全國統一標準,沒有加分政策,這樣才能體現高考的公平性。」這種看法只是片面的,考慮不全面的。因為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教育唯有去體驗過的人才知道,教育原來是這樣的「不公平」。
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一個大山深處的小村莊裡,村裡有一所小學,有二十多個學生和一個年邁的校長。這個校長既是校長,也是班組人還是帶課的老師,身兼數職!因為沒有年輕的教師願意到這麼偏遠的地區去教書。因為教育質量跟不上的問題,所以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都是比較落後的,因為老校長不會英語,有的孩子已經十多歲了還沒有接觸過英語。等孩子年齡大一點到距離家幾十公裡外的鄉鎮去讀中學的時候,貧困地區的孩子在基礎上就比其他城鎮學生要差,在學習中學的知識的時候,他們會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跟不上老師的節奏。這也就是現今社會常說的一句「寒門難出貴子」。的確,正是因為家庭背景和家庭經濟的影響,寒門的學子在學習成績上比不過其他學子。但是在論孩子的懂事、聽話的方面,一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寒門的學子在生活上會更懂事。
其實,出臺這樣高考加分制度也是為了能夠更加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就算是寒門學子在高考中加一定的分數,在成績上也不一定能夠比得上其他學子。其實高考是全世界最公平的考核這句話作者是十分贊同的,因為世界上沒有比高考更公平的考試了。如果有人覺得高考都不公平的話,那世界上還有「公平」這一詞的說法嗎?因此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的學生高考加分是高考公平的另一種體現。
感謝大家關注訂閱「月談教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每天筆者將會更新更多正能量的文章,歡迎大家留言參與討論,每一個留言或者問題筆者都會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