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周期下行的大背景下,積極擴張的行業氛圍蔓延至生豬屠宰加工企業。
近日,龍大肉食(002726.SZ)頻頻拋出收購計劃,擬收購廈門銀祥集團(以下簡稱「廈門銀祥」)、臨沂順發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沂順發」)和濰坊振祥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祥食品」)。公開資料顯示,上述公司均以生豬屠宰加工為主。龍大肉食意圖通過併購的形式,迅速將其生豬屠宰規模擴大到1000萬頭以上。
多位業內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提到,屠宰規模達到1000萬頭,即意味著進入我國屠宰企業的第一梯隊。屆時如果布局產業鏈上下遊,可以通過業績對衝來大大減少豬周期帶來的風險。不過,對於龍大肉食而言,頻頻收購帶來的風險依然存在,屠宰產能擴大之後,能否與規模較大的養殖企業尋求深度合作,以及下遊產能的銷售問題,都是其面臨的主要挑戰。
《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龍大肉食並發去採訪函,對方回應稱公司領導因公無法完成對採訪函的回覆。
衝擊第一梯隊
當下處於豬周期下行階段,生豬價格持續走低,上遊養殖企業壓力倍增。但對於屠宰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而言,擴張窗口期已經來臨。在2014年登陸資本市場的龍大肉食,近期便開啟了收購模式。
5月13日,龍大肉食發布公告稱,將收購振祥食品70%股權。不過,收購的具體價格尚未明確。公告顯示,振祥食品年屠宰生豬約200萬頭,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1.26億元;2018年一季度,實現營收5.50億元,淨利潤723.88萬元。
在此之前,龍大肉食已經籌劃兩次收購。
4月27日,龍大肉食與臨沂順發股東高則富籤署協議,擬以人民幣4800萬元收購高則富持有的臨沂順發60%的股權。2月27日,龍大肉食因為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其收購標的為自然人陳福祥所持有的廈門銀祥51%股權。而在此之前,龍大肉食已經與廈門銀祥達成了戰略合作。
從整體來看,上述企業主營業務為生豬屠宰、加工和銷售。其中,振祥食品在2017年的屠宰量為200萬頭,廈門銀祥在當地乃至整個福建省內都頗具影響力。
龍大肉食並未掩蓋自己的擴張野心。該公司在收購振祥食品的公告中提到,此次收購是公司將生豬屠宰規模擴大到1000萬頭以上的重要舉措。
目前,龍大肉食的生豬養殖產能為35萬頭/年左右,屠宰產能為420萬頭/年左右。該公司在2017年年報中提到,龍大肉食計劃在3年內通過併購和自建將公司生豬屠宰規模擴大到1000萬頭以上。
1000萬頭的屠宰規模,對於屠宰企業是一個重要的門檻。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對於養殖企業而言,只有溫氏股份達到了1000萬頭的養殖規模,牧原股份即將接近這一水平。而對於屠宰企業而言,達到1000萬頭的屠宰規模,即意味著企業進入我國屠宰企業的第一梯隊。目前該梯隊的成員包括雙匯、雨潤、金鑼等。
「我國屠宰企業產能嚴重過剩,即便是豬周期下行,屠宰企業如果規模較小,依然很難保證足夠的屠宰量。對於龍大肉食而言,要想在短期內擴大規模,併購是唯一的選擇。」馮永輝說。
在他看來,屠宰加工企業在體量上達到一定規模,才有足夠底氣進行產業鏈延伸,這也能夠對衝企業經營風險。並且,豬周期下行期間是屠宰企業收購的窗口期,這是豬周期帶來的市場機遇,如果此次不抓住,下一次機會將是在幾年之後了。
共2頁 [1] [2] 下一頁
龍大肉食抄底「豬周期」 密集併購反遭資金拋售
龍大肉食不斷買買買 3個月內連發3起併購
龍大肉食董事長悄然離職
龍大肉食自產自檢存硬傷 渠道拓展加速存隱憂
龍大肉食生產的火腿大腸菌超標了 日資持股20%
搜索更多: 龍大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