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湖兩廣兩河山,雲貴五江福吉安,川藏二寧青肅陝,內臺海北上重天。
這句順口溜相信大部分學過歷史的同學還是記得的,當時為了記下中國大部分的省份,這句順口溜可是幫了不少忙,而其中的兩湖兩廣兩河山:(指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和山西)這幾個省份也是算比較有意思的了,就僅僅是一個方位之差,
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這三對省份的名稱的由來,就算不是很了解歷史地理的人,也能大概猜測出來是因為什麼而區分的,無非就是河流,湖泊和山脈嘛,沒錯,洞庭湖、黃河、太行山就是它們最原始的地理分界線。
但是廣東、廣西這個「廣」,又有什麼具體指向,到底是個什麼意思,相信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因為我國歷史悠久,王朝起伏更迭不斷,而領土也隨著王朝的變換而不斷發生變化,因為國家統治者的變更,所以歷朝歷代領土的劃分也多有隨之改變,由於要維護中央統治、削弱地方勢力,所以地方的郡、省的互相拆分合併在王朝建立初期就是比較尋常之事。
自古以來,廣東和廣西就一直聯繫甚密,而最初的時候廣東、廣西同屬百越,這個時候還沒有兩廣這個稱呼。
然後在秦漢之間的戰亂階段,百越地區駐守軍隊的指揮官趙佗在這裡自立了一個南越國,但是漢朝的時候就被重新收歸為中國的領土了。到了唐朝的時候,嶺南地區被分成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這可以算廣東廣西最早的雛形了。這種稱謂真要是流傳到現代,廣東、廣西應該很可能叫做嶺東、嶺西。
從宋朝開始,兩廣之分就正式開始了,而這個兩廣中的廣就是指的"廣信"。
什麼是"廣信"呢?廣信是漢朝時候的交州首府,當時的廣信是整個嶺南的政治文化中心,而嶺南在古代又被視為外夷,廣信就相當於這個地區的中心。
宋朝時期就以廣信為分界線,劃定廣信之東為廣南東路,廣信之西為廣南西路。這就是廣東廣西稱呼的前身。
古代廣信城市的位置今天存有爭議,有「廣西梧州說」,有「廣東封開說」,但其實這兩個地區緊緊挨著,都屬於兩廣交界處。以廣信為中心和分界點,廣東廣西的叫法就由此開始了。
宋朝滅亡後元朝入主中原,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被納入不同的行省。兩廣之名在元朝從此沉寂。而到了明朝,廣東、廣西就正式成為了省級的行政區域,而後一直延續下來直到今天。
今天的廣東廣西相比之過往,可謂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廣東早早摘掉了嶺南窮困之地的這頂帽子,一躍成為中國的經濟首強省份,省城廣州更是老牌一線城市,特區深圳又因為毗鄰香港,也發展成為一線城市,改革開放的成效在廣東身上得到了很好地體現。
而作為一家人的廣西,沒有廣東那麼好的地理條件,也缺乏大的港口,所以發展就遜色於廣東,但是廣西現在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我國的高鐵開通裡程第一就是廣西省,這也給廣西的發展提供了進一步助力。再說,雖然地理條件曾經給廣西帶來了很多發展方面的不利,但是廣西的山水同樣是別人所羨慕的對象。
兩千多年來,從最初的秦漢開始,兩廣地區就成為中國對外的重要貿易港口,再到嶺南東道嶺南西道,到廣南東路廣南南路,最終到今天的廣東廣西,這片中國東南的土地,一直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再回到題目上來,廣東廣西的這個「廣」字,在古代它可以做宮殿等大型建築的解釋,但後來主要當作形容詞使用,形容面積寬闊遼遠,並沒有什麼山、河、湖等具體特定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