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取消事業編對部分人影響很大。
作為一個在私營教育培訓學校任職的人,我很羨慕有編制的教師。私營教育培訓學校拼的是能力,拼的是加班。這次疫情,大多數私營教育培訓學校大幅裁員,或者拿個基本工資勉強度日,而有編制的高校教師則不同。編制最大的特點就一個字,「穩」。
第一工資穩。高校編制教師的薪資是由國家財政發的,高校教師剛入職時,學校的財務部門就會把將教師的信息傳送至省財政廳備案,省財政廳把名字記載到高校的教師名冊上,這就代表成為吃公家飯的人了。當然,這裡面有些不同,如果學校是部屬就是中央財政,學校是市屬就是市財政。
第二工作穩。除了那些被媒體報導社會影響極其惡劣的教師,你還見過幾個編制內的高校教師被開除的,可以說情況很少。事業編制人員名單需要上傳到上級主管部門,這些主管部門有教育部、中科院、教育廳等等,還要加上級財政部門。想要開除一個人需要同時去兩個部門更新人員信息,費時又費力又不討好。
一個1000人規模的企業開除一個普通員工中層級別的幹部就可以搞定,而一個高校想要開除一個人,需要院級黨政聯席會一起討論,然後上報人事處,最後在經過校黨政聯席會討論,最後才能討論出是否決定上報上級單位,整整折騰一圈。可是領導們都很忙,體制內大家又都是吃公家飯並不影響任何人的利益,沒有必須開除一個人的必要。另外高校對於編制內人員流動非常敏感,一個人如果沒問題離開了,叫人才流失;如果一個人是犯錯誤走了,說明單位的人犯錯誤了,還是嚴重的錯誤,叫工作不力。
有編制工作就很穩定,編制=穩定的收入+穩定工作。所以有編制的人底氣都比較硬,懟領導是常態。
取消編制有壞處:從短期看高校取消編制後,它的壞處暫時會大一些。很多人選擇高校教師這個職業,就是因為看重他穩定的工作屬性和鐵飯碗的標誌,事業編制就是教師職業的終身工作保證。取消編制意味著很多待遇得不到保證,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也會下降。就比如博士這個群體,大多數博士生畢業後的理想出路就是進高校,甚至不少人是為了進高校而讀博。熱衷高校的背後是因為存在「編制情結」。編制變聘任,鐵飯碗被打破,博士們進高校會和以前一樣熱情嗎?失去了他們教育熱情,如何讓我們的本科生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怎麼培養更優秀的下一代。
另外高校作為一個穩定機構,如果薪資太少導致教師辭職,有一成的人員流動就會出現本科生開不齊課的尷尬局面。
取消編制有好處:從長期看取消編制有非常大好處。教師職稱評定將打破學歷、資歷、論文、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統一的要求,以品德、能力、業績為主要導向。可以調動高校教師積極性,編制內外憑本事說話。建立起能上能下、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新機制,讓有能力、有幹勁的教師薪資衝上去,淘汰那些渾渾噩噩者。這種公平的機制還可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只要能出成績,必然會成為所有高校競相追逐的目標。
高校取消編制的初期所有人都需要適應一段時間,適者生存的法則必然會起大作用,就看我們的大學老師還能堅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