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保證合同是否因犯罪行為而無效?損失誰來承擔?

2020-10-14 浩雲律所

隨著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民間借貸行業吸引了大量的人員,但是由於秩序比較混亂,缺乏規則、底線,導致該行業魚龍混雜,犯罪行為時有發生。那麼對於民間借貸而言,如果一方涉嫌犯罪,那麼對合同效力有無影響,損失該誰承擔?近期浩雲律所接待的金先生,正是由於高利息的吸引而放貸,豈不料對方涉嫌犯罪而使自己陷入可能損失本金的境地。

金先生借款100萬給高先生,承諾一年後歸還本金及利息。為了保證高先生能準時還款,確定了吳先生為擔保人,金先生與吳先生籤訂保證合同,擔保主借款合同的履行。誰知一年後,高先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而被逮捕,因怕本金要不回來,金先生要求吳先生履行擔保責任,高先生卻主張保證合同因借款合同無效而無效,拒絕履行擔保責任。金先生諮詢本金及利息損失該誰人承擔?

一、借款合同是否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3條規定,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貸行為涉嫌犯罪,或者已經生效的判決認定構成犯罪,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的,民間借貸合同並不當然無效。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合同法第52條、本規定第14條之規定,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的效力。

由於本案中,高先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而被逮捕,並未最終定罪。若最終定罪,借款合同為高先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事實的組成部分。基於犯罪行為的刑事違法性,根據合同法第52條之規定,借款合同關係因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認定無效。

二、保證人是否承擔責任?

本案中,金先生與吳先生的擔保合同是借款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並不意味吳先生不用承擔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3條第二款規定,擔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貸行為涉嫌犯罪或者已經生效的判決認定構成犯罪為由,主張不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民間借貸合同與擔保合同的效力、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依法確定擔保人的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規定,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

根據上述規定,本案中吳先生未盡謹慎審查義務,對無效借款合同的成立起到促成作用,具有過錯。因此,吳先生應對高先生不能清償債務部分的三分之一承擔賠償責任。

三、損失如何挽回?

本案中,若高先生最終定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刑事判決書應確認對被害人金先生遭受的物質損失責令退賠。若高先生退賠部分,則未退賠部分(包括本金及利息)的三分之一由保證人吳先生負責賠償。

浩雲有話說

關注「浩雲律師事務所「頭條號,如果您有任何法律問題,點擊下方「了解更多」諮詢。

相關焦點

  • 刑民交叉典型案例:借款+犯罪=合同無效?|天同碼
    因該借款合同形成過程中,雙方當事人明顯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侵犯了國家的金融制度,構成犯罪,依《合同法》第52條第3項關於「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規定,案涉借款合同應認定無效。②因涉案借款主合同應認定無效,依《擔保法》第5條關於「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規定,與涉案固定資產借款合同配套的蘭某同銀行所籤抵押合同為從合同,亦應認定無效。
  • 最高法院案例|擔保承諾因借款合同無效而無效後的過錯責任承擔
    擔保承諾因借款合同無效而無效後的過錯責任承擔——借款合同無效,保證亦無效,各方均有過錯的,保證人承擔的民事責任不超過主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生效刑事判決認定朱某、銀行行長龔某、證券公司負責人鍾某等人因操作貸款構成違法放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同時認定「龔某明知貸款資金將用於炒股且汽車公司國債質押虛假……」2004年,銀行就未追回貸款損失7000萬餘元以借款擔保合同糾紛訴請汽車公司、證券公司、朱某連帶償還。
  • 利用虛假借款材料騙取銀行借款構成犯罪的借款合同並不當然為無效...
    因借款人甲公司未履行到期債務,乙銀行於2013年7月18日向丙公司發出《代償通知書》,於同年8月5日以特種轉帳的方式,從丙公司帳戶扣劃款3009750元,清償了借款人甲公司的借款本息。2014年9月29日某法院作出刑事判決書,認定甲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張某偽造採購合同、虛構購進原紙的借款用途與乙銀行籤訂借款合同的行為,構成騙取借款罪。
  • 民間借貸新規已實施,大量借款合同可能被認定無效!
    而被認定為借款合同無效。 借款合同無效,約定的利率、逾期還款的違約金自然無效,而合同無效的法律後果僅僅是返還借款,賠償損失,然而這裡賠償損失應為合法的損失,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借款合同無效後往往只支持返還本金。
  • 民間借貸新規已實施,大量借款合同可能被認定無效
    而被認定為借款合同無效。借款合同無效,約定的利率、逾期還款的違約金自然無效,而合同無效的法律後果僅僅是返還借款,賠償損失,然而這裡賠償損失應為合法的損失,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借款合同無效後往往只支持返還本金。
  • 借款合同無效,本金不用還了嗎?
    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如果民間借貸合同被確認為無效合同的,出借人和借款人都要承擔以下幾個方面的法律後果:一、借款人需要向出借人返還借款本金。
  • 最高院:原告提出違約責任請求後法院在認定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其是否有權主動處理無效後的責任問題?
    10.最高院:執行標的流拍後即使申請執行人不接受以物抵債,該標的財產也並不因此而喪失可執行性11.最高院:小區車位在無法辦理產權登記成為專有部分時應當屬於業主共有12.最高院:在保證人籤名真實的情況下,不管其所籤署的借款合同是否存在事後補寫,擔保人均應承擔保證責任。
  • 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已實施,可能會有大量的借款合同被認定無效!
    借款合同無效,約定的利率、逾期還款的違約金自然無效,而合同無效的法律後果僅僅是返還借款,賠償損失,然而這裡賠償損失應為合法的損失,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借款合同無效後往往只支持返還本金。
  • 《身邊的民法典》|借款、擔保合同無效 借出去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為緩解資金緊張或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向個人借貸且約定了相對較高的利息,甚至使用了「高利貸」,借款到期後因債務人無力還錢,借出去的錢追不回來產生了糾紛。類似這種情況,借款的本金和高額利息是否會得到法律支持?為「高利貸」擔保的擔保人是否應承擔連帶責任——這是本期身邊的民法典專欄要討論的話題。
  • 《身邊的民法典》|借款、擔保合同無效 借出去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類似這種情況,借款的本金和高額利息是否會得到法律支持?為「高利貸」擔保的擔保人是否應承擔連帶責任——這是本期身邊的民法典專欄要討論的話題。王某向李某借款100萬元,借款利率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執行,是職業放貸行為。職業放貸行為違反了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法律,按照《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應認定相關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 【理論研究】可撤銷合同與無效合同內容競合時的裁判規則
    因農行解放碑支行是基於借款合同、抵押合同有效而請求歸還合同約定的借款本息和就抵押物享有優先受償權利,與該院根據案件事實認定借款合同、抵押合同無效並不一致,該院就借款合同、抵押合同無效對當事人進行了釋明,告知農行解放碑支行應當可以依據借款合同、抵押合同無效變更訴訟請求,但是農行解放碑支行不同意變更訴訟請求。
  •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訂立的名為債權轉讓實為融資借款的合同是否有效?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訂立的名為債權轉讓實為融資借款的合同是否有效?涉案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其經營範圍不包括貸款業務,故其對外借款也屬無效。2.本案保證人籤訂保證協議時,知曉本案名為債權轉讓實為借款關係,在債權人取得借款後,保證人又主張借款關係及擔保合同無效,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具有過錯,故保證人應按照保證協議約定承擔保證責任。
  • 借款擔保合同效力認定判定規則有哪些
    騙取貸款構成犯罪,不必然導致借款擔保合同無效借款人騙取貸款構成犯罪,但無證據證明債權人銀行參與騙貸等不法行為,擔保人主張免除責任的,應不予支持。2.借款人法定代表人涉嫌犯罪不影響借款擔保案審理借款人的法定代表人因涉嫌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並不因此影響借款人承擔民事責任,亦不需中止民事訴訟程序。9.
  • 未經批准設立的合作社籤訂的借款合同無效
    ,合同約定沈某因架電需要向互助社借款49000元,借款期限自2018年5月8日起至2019年5月8日止,約定月利率12‰,逾期利息在借款執行利率基礎上上浮200%。沈某根據互助社的要求向合作社交納300元「基礎股金」作為借款的前提條件。借款償還後,對於退社借款人,退還300元基礎股金及其活期存款利息。因沈某未按合同約定如期足額履行還款義務,合作社訴至法院。經查,截止2020年3月底,該互助社尚有借款96萬元左右未收回。經法院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關聯案件查詢,以該互助社為原告起訴的借貸合同糾紛案件共計30件。
  • 【法視界】銀行與借款人欺詐保證人,這種情況下保證人需承擔保證...
    借款人和銀行故意向保證人隱瞞借款公司的重大事項和真實情況,雙方已構成惡意串通,損害了保證人的利益,銀行與保證人的保證合同無效,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二) 關於借款公司是否採取欺詐手段使保證人違背真實意思提供擔保,以及農行分行是否對此明知或應當明知的問題。由於保證人負有了解、審查借款公司的經營狀況以及《保證合同》的履行情況,因而借款公司是否按《借款合同》約定使用款項以及《承兌合同》項下基礎交易是否真實等,均不屬於構成借款公司欺詐保證人為本案債務提供擔保的事實。
  • 民間借貸新規:無效民間借貸合同出借人涉嫌犯罪
    民間借貸新規:無效民間借貸合同出借人涉嫌犯罪民間借貸合同成立並成效才會對借貸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如果無效則根本不能約束合同當事人,其中關於利息、逾期利息以及手續費等約定是不能約束當事人的,當然法院也不會支持相應的訴求。根據《民間借貸新規定》對於民間借貸合同效力的規定,可以得知,被認定無效的情形中,不僅僅是合同無效的問題,甚至存在出借人要不要承擔刑事責任的問題。
  • 非法集資的借款合同有法律效力嗎?應如何維權?
    實務經驗總結1.借款人或出借人的借貸行為涉嫌犯罪的,借款合同不必然無效。刑法與民法的評價視角、評價對象不同,因而刑民交叉的案件中,承擔刑事責任僅是對借款合同是否有效的評價,犯罪行為並不當然影響借款合同的效力。
  • 涉犯罪的單方欺詐合同能否構成「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該單方欺詐合同是否構成「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而無效?案涉儲蓄存款合同是否有效,系泗縣農商行應否承擔違約責任的基礎。四巡二審判決認定案涉合同有效,主要理由有三:第一,最高法院就本案作出先行判決時,認定本案儲蓄存款合同合法有效。而且先行判決已經考慮了泗縣農商行工作人員存在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
  • 《差額補足合同》的性質是否可以認定為保證
    案例索引 《華融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二審案》【(2019)最高法民終560號】 爭議焦點 《差額補足合同》的性質是否可以認定為保證?
  • 法官解說民法典|借款合同章的金融商事解讀
    金融借款合同未以籤名或籤字形式書面確認,但若金融機構能夠證明其已經發放借款或借款人承認收到借款,且能夠證明真實的「人臉識別」確係對借款合同內容的確認,亦無其他無效情形,可以形成完整證據鏈的,則應認定書面借款合同成立並生效,借款人應依約承擔歸還借款的責任,對於是否支付利息則依據《民法典》第680條的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