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在成都高新區經濟運行局掛職的重慶高新區幹部胡怡,就馬不停蹄地忙碌起來。
「掛職快4個月了,通過工作和學習調研,對這裡的一切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除了完成在成都高新區的分管工作,更重要的任務就是推動川渝兩地更多的互動和合作。」1月7日,胡怡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2020年9月,作為重慶市選派赴四川省掛職(頂崗)幹部工作隊的一員,胡怡前往成都高新區經濟運行局報到,正式開啟了「掛職生活」。
擔任成都高新區黨組成員、副局長之後,胡怡主要負責第七次人口普查相關工作。上任後不久,他就組織6500餘名「兩員」,對全區4773個普查小區逐門逐戶逐人進行實地核查,並在質量驗收中取得驗收合格率100%的成績。
除了做好本職工作,為推動重慶高新區和成都高新區之間深化合作,在工作中,胡怡還經常外出實地學習調研,了解成都高新區的方方面面,每個月還要進行梳理總結。
「成都高新區有很多先進經驗,比如藉機構改革之機,單獨設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生物產業發展局等專業機構,從產業發展戰略、產業規劃、發展政策的研究制定,到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項目運營等,全鏈條推進服務及產業生態圈建設,構建起精準高效的管理體制和專業化、國際化的運營機制。」他告訴記者,遇到有借鑑意義的先進經驗,他都會一一梳理記下,待回到重慶後作為參考。
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以來,兩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推進,人員往來日益頻繁,交流合作也日益密切。在胡怡看來,作為川渝兩地組織的首批101名互派幹部,他們也被寄予厚望,成為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力量。
就在新年上班第一天,圍繞中央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一周年的主題,重慶市選派赴四川省掛職(頂崗)幹部工作隊還利用下班時間,召開了臨時黨支部支委擴大會議,再次學習了國家和川渝兩地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系列文件,提出了「共優重大機制,共編重大規劃,共建重大項目,共創重大平臺,共謀重大政策,共出重大方案,共推重大改革,共育重大產業,共保社會民生,共抓重大保護,共辦重大活動,共聚重大力量」等十二個「共同」的工作方針。
成渝高鐵、成渝高速公路等交通項目落地建設,西部科學城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科技項目規劃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商貿口岸物流協作更加暢通,優勢產業集群攜手融合做大做強……儘管只有4個月時間,但這群赴四川掛職(頂崗)的重慶幹部,已經在發揮自己的作用,參與推動川渝共同實施的重大項目31個,其中開工建設26個、完成投資318億元。
「我們經常說我們是促進川渝合作的『協調員』,助推重大項目落地的『服務員』,要立足本職崗位,為川渝合作積極作貢獻。」胡怡表示,2021年是成渝地區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第二年,也是川渝「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他們將以交通、產業、科技等為引領,全面系統梳理川渝共同實施的重大項目,持續推動支撐性、標誌性、引領性強的重大項目實施,以重點突破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
本報記者 張亦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