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堅進行時 |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深化改革破除制約發展「短板」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辦學活力

2020-08-18 山東教育新聞網

省部共建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

全球首個以超算為主題的科技園———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科技園正式啟用;

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穩定進入全球ESI前1%,輕工技術與工程、化學、工程學3個學科成為省一流立項(培育)建設學科,學科實力持續增強;

三年累計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42項;

年科研經費近10億元,經費數量位居省屬高校首位;

全國首個中烏合作辦學機構———基輔學院成立,山東—烏克蘭國家科學院技術創新研究院落戶,開啟國際化辦學新局面;

成立山東省高校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承辦全省課程思政工作研討會,課程思政建設成果顯著;

承辦國際超算產業博覽會等高層次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社會聲譽大幅提升……

科教融合三年來,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以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應用研究型大學」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解放思想,不斷深化科教融合各領域改革攻堅,各項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科教融合的探索既沒有現成的路徑可以遵循,更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唯有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解決制約發展的短板和弱項問題,才能夠實現科教協同高質量發展。」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王英龍說。

找準發展定位加強科教融合頂層設計

兩個規模體量相當,而性質職能又差異巨大的科教機構間的融合,國內外鮮有案例可循,面對這一全新的命題和挑戰,學校(科學院)聚焦體制機制,通過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增強動力、釋放潛力,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走出了一條科教融合的成功之路。

用一流的辦學目標來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間融合發展最有效的「催化劑」。基於此,在融合之初,學校(科學院)即委託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制定了《科教整合方案》,確立了「圍繞一個目標、打響兩個品牌、聚焦三個一流、構建四位一體發展格局、抓好五大保障體系」的發展思路。2018年,學校(科學院)又制定了《一流大學建設實施意見》及「八大行動計劃」,明確了各階段的建設目標及重點任務,出臺相關的配套措施,堅持高起點定位和高標準要求,勾畫出創建一流大學清晰的、全面的路線圖,為融合發展確立了明確方向和清晰路徑。

「科教融合是一項嶄新的事業,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我們在探索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必須依靠改革創新,自覺運用改革思維謀劃工作,依靠制度創新激發活力。」王英龍強調。

在法人機構、黨委班子、中層機構融為一體的基礎上,該校(院)還在院所一體化、校院兩級管理體系建設、產學研深度融合、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改革,初步形成了科教一體、協同發展的治理體系。在改革發展中堅持問題導向,結果檢驗,不斷破解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面落實校(院)制定的「八大行動計劃」和各項改革舉措,推動科教融合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學校(科學院)確立了「以服務謀發展、以貢獻求支持」的發展理念,積極主動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省內率先出臺《關於服務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意見》。《意見》精準對接我省「八大發展戰略」,強調要緊扣重大需求開展科研攻關,聚焦學術前沿強化協同創新,努力讓學校(科學院)真正成為創新的「策源地」,積極為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力量。其重點布局為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濟南市共建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科技園;面向海洋強省,牽頭承擔國家發改委「智慧海洋」工程項目,與青島市共建海洋科技產學研示範基地;面向鄉村振興,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研發計劃項目,並落戶菏澤;面向傳統產業升級,組建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等,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明確改革路徑激發科教融合活力

省委書記劉家義同志在全省高等學校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出路在改革開放,成敗也在改革開放」。改革創新仍然是高校發展的強大動力,只有深化改革、不斷創新,破除制約發展的障礙,才能構建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發展的體制機制。

科教融合後,如何發揮雙方資源優勢,實現科教資源融合共生是當時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為此,學校(科學院)探索出了「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兩種職能」的院所一體化運行機制,以院所一體化改革釋放科教融合潛能。根據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需要,整合學科領域相近的科研單位和教學單位組建新的科教融合體,實行一體化運行機制,保留原山東省科學院所屬機構的二級法人地位,學院仍為非法人二級單位。

「院所一體化有利於教學資源與科研資源共享共用,高層次人才隊伍同時兼具教師與科研人員雙重身份,共同服務於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以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共同體』為目標,為打造教學、科研雙軌制運行的一流科教發展平臺提供條件支撐。」山東省計算中心、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黨委書記王玉立表示。

「信息檢索」課程的主講教師郝鳳奇有兩個身份,一方面,他是省計算中心智能控制技術創新團隊副研究員,承擔著不少國家級、省級大項目;另一方面他還是齊魯工業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專業教師,在課堂上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們能了解全球13臺根域名伺服器的分布,能探究出攻擊網際網路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攻擊根域名伺服器。

目前,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與山東省機械設計研究院、菏澤校區與菏澤分院等單位已進入實質性一體化運行階段,在發展規劃、目標任務、人力資源、財務管理、資產管理、考核評價等方面一體推進。同時,已有878名優秀科研人員取得教師資格證並充實到教師隊伍,55個青年教師團隊融入相關研究所,開展科學研究,培育出了一大批跨學科、跨領域、跨系統的教學科研團隊。

「放權強院」激活了學院發展動力。「學院是高校的辦學主體,要充分發揮學院自主辦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要進一步理順學校與學院的責權利關係。」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校(院)長陳嘉川說。

在借鑑原山東省科學院二級法人單位緊密結合產業需求、以貢獻求發展的管理模式基礎上,學校建立起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學校宏觀管理、學院自主運行,責權利明晰的校院兩級管理機制,進一步推進管理重心下移,擴大學院辦學自主權,推動學院從管理實體轉變為管理主體,形成放管服結合的良性互動機制。

據陳嘉川介紹,下一步,學校將按照「能放盡放、放無可放」的原則,在幹部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公共資源配置等方面全面下放辦學自主權,著力解決當前束縛學院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特別是重點解決激活學院改革創新活力與在人、財、物等資源配置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持續激發學院發展的內生動力。

按照新工科建設要求,學校(科學院)發揮科教融合的獨特優勢,搭建科教協同育人載體,打造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機制,將山東省科學院的科研平臺、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等優質資源融入人才培養中,構建起了「教學-科研-轉化-實踐」四位一體協同培養模式。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分別採取「2+2」「3+1」等兩段式人才培養模式,前一階段由教學單位主導、研究所參與開展「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的課程教學;後一階段由研究所專業科研團隊主導建設「專業方向課+特色實踐課」的專業課程體系。

「學生前兩年在學校完成相應課程學習並取得相應學分後,第三年到科研院所進行科研思維、創新設計、動手操作等方面的訓練,第四年到相關企業進行實習與產品研發設計,培養學生面向一線的工程實踐能力,畢業後優先到相關企業就業。」校(院)教務處處長劉玉說。

此外,學校(科學院)還積極對接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動布局網絡安全、人工智慧、新能源、智慧海洋等前沿學科專業,組建了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光電工程國際化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海洋技術科學學院、藥學院等5個科教融合學院,著眼於新工科人才的培養。

創新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提升了科技創新能力。按照「市場導向、規範管理、協調推進、激勵創新」的原則,學校(科學院)創新「全程管理、全鏈服務」的成果轉化機制,統籌科技成果轉化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機制,建立起符合科技創新、市場規律的成果轉移轉化和服務體系。

據校(院)科研處處長王昌介紹,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已探索出了一條成果培育篩選、孵化、轉讓、推廣的全鏈條要素轉化模式。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橫向縱向聯通,銜接國內外技術轉移機構,政產學研金服用共同創新,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最後一公裡,實現科技成果服務於新舊動能轉換,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回饋人才培養。

堅持內涵發展辦學實力全面增強

科教融合以來,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以資源優化整合為抓手、以內涵式發展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優化布局、改革創新,使得資源整合成效得以全面發揮,體制改革加成效應凸顯,辦學實力得到了較大提升。

機構人員和校區規劃實現統一。機關中層管理機構和幹部隊伍融為一體,7個單位實現了院所一體化發展,6個校區進行了統一規劃,明確了各校區的發展定位與建設思路。專業設置進一步優化。圍繞「十強」產業,增設智能製造工程、網絡空間安全等12個新工科專業,對輕化工程、生物工程等20個傳統優勢工科專業進行改造升級,實現高新技術與傳統工科專業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深度融合。師資隊伍結構得到優化。博士數量由559名增加到1339名,博士比由43.3%提高到60.9%;專任教師數量由1469名增加到2058名,生師比由1:21優化到1:15,達到優秀水平。學科建設水平顯著提升。成立了學科建設分委員會,以一級學科為基礎,整合各單位學科資源,確保以學科建設引領科教融合發展。

科技創新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學校(科學院)打通教學單位與科研單位的人才流通渠道,在雙向流動中釋放人才潛能;推動教學單位的基礎研究加快向應用研究和成果落地轉化,用科研單位的平臺資源和技術成果支撐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實現互動共進,一體化發展。科教融合以來,獲教育部新工科教研項目1項並已順利結題,實現國家級教研項目零的突破。並在最新一屆省級教研項目評選中,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18項;在「超星杯」等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中,獲獎數量位居省屬高校前列。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2+2」「3+1」兩段式、導師制、小班制、國際化教學模式。科教融合以來,學校(科學院)聯合地方政府、企業設立了17支學校(科學院)地產學研協同創新基金。目前基金規模達7700萬元,累計立項實施100餘個項目,通過引導放大作用撬動企業研發總投入2億元以上。

綜合實力得到顯著增強。目前,學校(科學院)已擁有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個山東省一流學科,6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13個省一流本科專業,畢業生年底就業率長期保持在95%以上。擁有國家級教學科研平臺5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及研究平臺122個,年度科研經費超過9億元。201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6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0項,位列省屬高校第3位。科教融合以來,獲國家科技獎勵兩項,光華工程科技獎1項,省科技獎勵25項,位居省屬高校前列。

相關焦點

  • 任學鋒: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原標題:任學鋒在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市科技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調研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本報訊(記者 陳國棟) 7月9日,市委副書記任學鋒到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下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下稱市科技研究院
  • 人民日報評論員:大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創新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著眼我國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對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作出了重點部署,為堅決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對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 輝煌「十三五」 | 系列發布《對話高校》之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
    同年8月,省委宣布了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領導班子,由此拉開了科教融合改革的序幕。作為省內第一所科教融合型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和山東省科學院整合已經走過了三年曆程。一個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應用研究型大學,一個是山東省最大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兩種截然不同的體制帶來的科教融合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 東平明湖中學被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授予優秀生源基地
    7月26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優秀生源基地」落戶東平明湖中學。座談會上,明湖中學校長張久民向齊魯工業大學一行領導介紹了學校發展的歷史和實施「深化課程改革、創新全員育人、打造高效課堂」三大工程以來取得的成績,發展願景,希望今後充分利用齊魯工業大學在教師專業發展、特色專業學科建設等方面的資源優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多元成才,進一步提升學校發展的層次。
  • 廣西科技大學召開深化高校體制機制改革會議
    10月24日下午,廣西科技大學在4-1會議室召開深化高校機制體制改革會議,學習傳達自治區關於深化高校體制機制改革和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等相關文件精神,共同探討深化學校體制機制改革和人才引進等方面的相關措施,並進行了工作部署。
  • 教育 | 高質量發展進行時(一)| 山東高等教育「大道之行」
    山東深入貫徹全國研究生教育視頻會議精神,堅持「四為」方針,聚焦「十強」產業發展調整優化學位授權結構布局,重點建設一批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示範院校,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尤其是在加強與國家級科研院所合作,協同如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國家隊」培養高端人才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與實踐。
  • 高質量發展進行時(一)|山東高等教育「大道之行」
    2019年,山東強化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全省上下傾力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起勢。2020年,山東高等教育乘勢而上,緊緊圍繞「八大發展戰略」和「十強」產業,高歌猛進,穩健行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以下,我們梳理幾個山東高教改革探索的「片段」,以此註解其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之行」。
  • 鄧雲鋒:深化「放管服」改革,讓教育每個「細胞」充滿活力
    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立足「育人」,圍繞破解制約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提出了系統的解決方案,並堅持問題導向,從深化「放管服」改革入手,對學校辦學自主權做到應放盡放、健全辦學管理機制、提高辦學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 【文明實踐快報】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志願服務隊第六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校決賽落下帷幕
    山東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志願服務23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第六屆&34;大學生創新創業校決賽由創業學院學生志願服務隊承辦,通過網絡答辯的方式進行。此次比賽湧現出一大批有創意、有內涵的優秀創新創業教育成果,充分展現了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和實力,彰顯了大學生&34;的精神風貌,展示了&34;生力軍的青春風採。活動中,創業學院學生志願服務隊配合老師工作,積極投入賽事的計時、總分展示等工作,保障比賽可以順利進行。
  • 山青院創新實施「51251」人才工程 全面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51251」人才工程是該校黨委書記人才工作項目和重點工作攻堅項目,2019年8月,經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是學校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破除教師發展方面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推進教師評價制度改革,加強教師管理改革創新,完善教師人才工作機制,激發教師從教內生動力的重大舉措和積極探索,旨在培養和造就一批在國內、省內具有領先水平且有較大影響的學術領軍人物和學科帶頭人,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鄧雲鋒:深化「放管服」改革,讓教育每個「細胞...
    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鄧雲鋒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立足「育人」,圍繞破解制約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提出了系統的解決方案,並堅持問題導向,從深化「放管服」改革入手,對學校辦學自主權做到應放盡放、健全辦學管理機制、提高辦學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 【關鍵詞:教育改革】改革碰硬,教育活力更強勁
    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推進、重點突破  5年前,教育規劃綱要頒布,425項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啟動,試點項目針對制約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培養模式、辦學體制、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改革為重點,實行專項改革、重點領域綜合改革和省級政府教育統籌綜合改革,從國家、地方和學校三個層面系統推進教育體制改革。
  • 深化改革激發活力 努力蹚出轉型發展新路
    「我國改革已進行40多年,取得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我們要守正創新、開拓創新,大膽探索自己未來發展之路。」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指出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堅持『改革為要』,在已有基礎上全面深化經濟領域各項改革,堅決拆壁壘、破堅冰、解痛點、疏堵點,形成有利於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省發改委經濟體制改革處處長於學軍感觸頗深。
  • 改革攻堅進行時 | 山東中醫藥大學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助推高質量發展 打造中醫藥科技人才戰略高地
    學校黨委書記武繼彪表示,「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山東中醫藥大學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紮實推進一流學科和高水平中醫藥大學建設,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深入推進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充分激發制度、政策、人才的活力,以科研工作為抓手,以服務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緊密結合國家重大需求和戰略布局,實現學校的高質量發展,開創一流學科和高水平中醫藥大學建設的新局面。
  • 齊魯工業大學 科教深度融合,如何讓「1+1>2」?
    在科教融合三年後,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以下簡稱齊魯工大)正迎來高光時刻。在無先例可循的前提下,齊魯工大經歷過怎樣的聚合反應?11月底,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齊魯工大黨委書記王英龍認為,「我們對科教深度融合的探索,既無現成路徑可遵循,更無固定模式可照搬,唯有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解決制約發展中的短板和弱項問題,才能夠實現科教融合的協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 如何看待齊魯工業大學與山東省科學院合併後的發展前景?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山東省科學院建成為創新體系完整、發展持續的現代科研院所,綜合實力居於全國地方科研院所前列。2017年5月,齊魯工業大學和山東省科學院整合組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新的齊魯工業大學被寄予厚望,定位為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應用研究型大學。山東省爭取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整體辦學水平位居國內前十位的工科大學。
  •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基輔學院2020年普通本科招生指南
    學院辦學總規模為1040人,其中本科生每年招收240人(每專業每年招生80人),在齊魯工業大學招生計劃內統籌安排。齊魯工業大學基輔學院作為我國首個與烏克蘭合作辦學的機構,是齊魯工業大學與基輔國立工藝設計大學深度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2019年,學院迎來首批學生225名。
  • 韶關: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進一步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中共韶關市委關於制定韶關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強化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加快構建有利於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德融課堂
    德融課堂: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的「育人密碼」「老師上課生動有趣,看似枯燥的專業課原來蘊含了這麼多的人生哲理,我從中收穫很多。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增長了見識,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使我們更加安心和自豪!」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2018級生物工程專業學生劉夢瑤這樣評價「德融課堂」。
  • 齊魯工業大學:深化「科教融合」 譜寫創新新篇章
    為加快我省科教融合發展,推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戰略,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2017年原齊魯工業大學與山東省科學院整合成為新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齊魯工業大學也由此步入了高質量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