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旖旎風光的時候,有人只會說,「真美!」也有人會引經據典,活用詩詞名句。兩種行為都是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但哪個給人帶來更高級的感覺就是不言而喻了。在藝術創作中也追求高級感,普通的畫家只能畫眼前風景,超凡脫俗的畫家能夠畫出風景中隱藏的意境。這幅《觀瀑圖》出現在眼前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技法絕妙,而是一句古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種反應就是意境之美給內心帶來的震撼感受。國畫的表現的手法大多含蓄內斂,表達孤寂落寞時沒有太大問題,當遇到豪邁激情需要展示的時候,往往會顯得捉衿見肘。傅抱石在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探索,他的作品就以磅礴的氣勢著稱於世,讓人久久難忘。
《觀瀑圖》在傅抱石的作品中顯得有些「另類」,畫中約有一半的面積都是留白,這樣的處理手法難度很大,一不留神就會讓作品顯得空洞蒼白。畫中留白因瀑布飛瀉而下形成,水珠激蕩形成縹緲霧氣,讓周圍的山石也顯得潤澤虛幻。這樣的處理手法合情合理,確保了作品的真實感。在此基礎之上,傅抱石開始描繪空靈蒼茫、渾厚巍峨等多種意境,展現文人心中奇幻唯美的欣賞角度。畫面下方有個持杖隱士觀看山景,通過他的帶入,讓畫面有了情感溝通的橋梁。
傅抱石在創作中認同「筆墨當隨時代」的理念,所以他喜歡求新求變,畫別人沒有畫過的山水。新奇是他追求的表現形式,情景交融才是他要達到的目的。看似雜亂無章的筆法,勾畫出山石的險峻,瀟灑自在的渲染,氤氳出瀑布落下時的動感。墨色由淡轉濃,再由濃轉淡描摹出遠近關係的視覺效果。不規則的墨跡幻化讓人想到了雲霧嫋嫋升起,大面積的留白讓人想到了水流的湍急,看不到山的全貌讓人想到了山體的雄偉高峻。這些細節都是為了表現出大自然的景色富於變化,看見這樣震撼心靈的美景,當然就會產生一系列的感慨。從所見所思,到形成感悟,這就是捕捉意境的過程。
《觀瀑圖》中,山石皴擦採用的技法是傅抱石獨創的「抱石皴」,皴法在山水畫的創作中十分重要,既可以充當骨架,有可以充當肌理,歷代山水名家都要傾盡畢生精力研究皴法的變化。傅抱石能夠獨創一種皴法,在藝術史上已經屬於天才畫家。細細觀察畫中的皴擦有橫縱兩種方向,這樣的手法再結合墨色變化,就形成了明暗光影效果。所以傅抱石的作品有個特點,如果近距離欣賞,很難看出什麼玄妙的地方。距離兩三米之外,就會發現,傅抱石畫的不是細節堆砌而是整體氣韻,這樣的皴法和他抒發的情懷是一致的,都是嚮往自由灑脫,傳遞胸中逸氣。
當欣賞者的視線再次回到畫中人身上,是不是心中會渴望也能進入畫中,欣賞這天地之間的壯麗美景。
拓展閱讀
採用破筆潑墨技法,強調自然真實感,李鱓繪花鳥畫《荷塘白鷺》
大氣磅礴,畫雄奇險秀名山,龔賢繪《匡廬圖》
形式自由靈活,嘗試運用多種繪畫技法,張庚繪《寫生冊頁》
追求雅俗共賞,畫大家都能看懂的山水畫,錢松喦繪《秦嶺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