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是因為希望得到什麼而去堅持,而是因為愛,才不放棄。」
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已經結束,我的心中卻不能平靜,這句話一直縈繞在心頭,無法散去。
影片開頭偏黑白的色調一下子把我拉入了那個年代。我看見一位與我年齡相當的女孩兒,拋棄過往的舒適和未來的光明,固執地走上通往深山的「路」。看到她歷經冷漠和排斥後暗淡的面容,看著她離去後又不舍初心地猛然回首……
就是因為心中有這條「路」,所以不管離開多少次,都能回來。
19世紀的中國,教育的落後讓人難以想像,如果不是一位又一位「支教老師」出現,我們又如何能發展到現如今這樣的盛景!
在劇中,曾經的頑皮少年變成成功商人後,為了效益計劃剷除障礙,而在得知這個「障礙」就是教化他長大的小學後,他先是勸說自己的老師離開。被狠狠拒絕後經過很久的自我說服,他終於不顧反對地幫助了這個栽種希望的地方,不僅沒有拆除它,還籌集資金重建小學,讓它為更多窮苦孩子帶來希望。
在這裡,我們就能看到當今社會的矛盾所在。迅速發展的經濟讓一部分人富足起來,而他們不會想到,我們的國家中還有那麼多、那麼多的人在為一間教室,一本書發愁。這時,像這部電影所講述的一樣,自願下鄉的有志教師,和奉獻公益的成功商人一波一波不斷湧出,正是有了他們的貢獻,國家才因少年的強大而日漸繁榮!
《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已經結束,可生活還在繼續。其實,每一位能夠擔得起「人民教師」稱謂的老師,都值得被銘記一生!
影片已足夠感人,可這竟然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難以想到,就真的有這麼一個人,為了自己心中的「教育振興事業」,甘願去山村奉獻出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