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譯後點滴

2020-12-13 鳳凰網讀書

楊玲,西班牙語翻譯,任教於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研究生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主要譯作:《隱秘的和諧》《垂直之旅》《浴場謀殺案》《霍亂時期的愛情》。

歷時一年的翻譯工作終於結束,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第一次以名正言順的授權版身份與中國讀者見面,作為譯者,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喜悅。但同時,忐忑也隨之而來,因為翻譯是一項永遠帶著缺憾的活動,永遠都留有修改和完善的空間。於是,我開始總結一些翻譯中的想法、疑惑和感受,希望不斷積累經驗和問題。

我基本堅持的原則是直譯。直譯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再現作品的原意和源語文化。對於像馬爾克斯這種作品意象豐富的作家來說,這樣的方法會更為適合。《霍亂時期的愛情》的細節層面很豐富,若過多運用成語或俗語等漢語語料,會令原著中鮮活的意象被削弱甚至消解。我則希望能通過帶給讀者一種陌生感,讓他們感受到西班牙語小說,特別是馬爾克斯的小說在文化、敘事和修辭等方面的獨特之處,畢竟這也是中國讀者讀外國小說的樂趣之一。

當然,直譯絕對不等於硬譯,絕不等於完全不顧譯文優美的機械性翻譯。對於適宜的成語、俗語,也絕不是完全不用。當外文的表達與中文成語的意思十分貼近時,成語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當選擇某一成語會漏掉很多原文信息時,直譯可能是更好的選擇,能夠儘可能地把原文中的豐富意象原汁原味地展現給讀者。直譯首先追求的是準確並忠實於原文,同時兼顧漢語的通順和優雅。當然,這只是總的原則,而過程永遠是靈活的,直譯和意譯往往相得益彰,不可避免地始終會兼而有之。翻譯永遠不可能像自然科學一樣,嚴格按照某個理論或公式便能得來結果。信達雅到底孰輕孰重一直是翻譯爭論的焦點,但終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究竟讓它們之間在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下保持平衡,就看每個譯者的風格了。

在我的翻譯過程中,如何保持語言的節奏是重中之重,更是馬爾克斯作品翻譯的難點。馬爾克斯曾在一次訪談中說:「當讀者由於作品缺乏節奏感或別的其他原因而覺得難以繼續讀下去並不斷眨眼時,這就是讀者開始分心,也是我面臨著失去讀者注意力的危險之處。我希望我的作品從第一行起到最後一行止都能緊緊地抓住讀者。」對於譯者而言,如果一部作品單純由於譯者的原因造成讀者注意力的分散,那將是譯者的失敗。因此,能保持馬爾克斯那種簡潔緊湊、乾淨利落而又內涵豐富、蘊藏著幽默和智慧的文風尤為重要。西班牙語文學常常講究語言的音樂性,也就是韻律,原文的韻律在翻譯中幾乎是不可能保持的,能儘量保持的是節奏。只有保持節奏,才能達到馬爾克斯的初衷,緊緊地抓住讀者。這也是我當初的目標。

要保持好節奏,句式的處理是關鍵。大家都知道,外文常常會使用長句,外文中的長句一般由複合句組成,所以不會造成冗長拖沓的感覺,但如果硬要在譯文中使用長句,就會讓讀者讀起來吃力費解,有時甚至會造成歧義和誤讀。這種情況下,在保證不丟失原文元素的條件下,按照中文的習慣調整為幾個短句,不但不會破壞原文的味道,反而能起到保持節奏的效果。當然,在必須使用長句以保持原文的修辭或氣勢時,我也會選擇長句。

此外,名物對於翻譯來說向來是很麻煩的事情,例如動植物的名稱。為了確定西文中的某個名詞到底對應中文中的什麼事物,需要查閱很多資料,光靠字典肯定是不夠的(字典中往往列舉出很多詞義,而且有時會欠準確),還需要利用網上的廣泛資源,利用物品的英文、拉丁文名等來確定,有時還要通過圖片來比對,比如小說中出現的鳳眼蓮、火鶴、石鴴、鬣蜥、胡蜂、阿比西尼亞貓、暹羅貓、達爾馬提亞斑點狗等。又如故事開篇提到的「苦杏仁」一詞,小說的第一句我翻譯為:「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實際上,作者使用的名詞既可以指苦巴旦杏,也可以指苦杏仁,到底應該選擇果實名還是種子名呢?就要通過第一章的整體意思來理解和把握。作者之所以提到苦杏仁的味道,是因為苦杏仁有毒性,食用後可以產生一種氰化物,故事中的人物服用的毒藥正是氰化物,所以產生了這個味道,而且後文中主人公烏爾比諾醫生交代了原委:很多為情而死的人服用的都是氰化物。這也就是為什麼苦杏仁的味道讓他想起了苦澀愛情的原因。只有了解清楚其中的邏輯,才能正確選詞。此外,小說的故事背景跟輪船有很大淵源,翻譯時我還要查閱輪船的有關知識,正確翻譯出輪船各部分的名稱,如牛眼窗、槳輪等。再如人物的各種服飾,如帽子、禮服、領帶等,翻譯時都需要反覆考證,畢竟很多東西都是19世紀的物品,有些現在已經不再使用了。如果在諸如此類的地方出現錯誤,往往會貽笑大方。

翻譯中涉及到宗教、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識,也令我頗費力氣。小說中有很多宗教名詞,需要了解背景知識,因為每一個細節都和作家的暗示、指涉、諷刺等密切相關,如果譯錯,就會失去很多暗含之意。一如《喧囂與躁動》之中作者將小昆丁把冷酷的舅舅家洗劫一空的重要情節安排在復活節這天,《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出現的每一個宗教節日都與情節相互呼應,暗含著特殊意義。例如聖神降臨節(正如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舉動常常被費爾明娜認為是受到聖神恩典啟示的,他的愛情也是受到神啟的,烏爾比諾醫生的死被安排在聖神降臨節這天,也可以說是在聖神的啟示下成全了他們這場驚世愛情),又如聖誕節(正是在聖誕夜裡,阿里薩第一次近距離地見到了自己的夢中情人,他激動得仿佛覺得那一夜降生的不是上帝,而是他自己,突出了愛情對主人公猶如新生之意),再如復活節前的聖枝主日(就像復活的基督一樣,正是在這一天阿里薩因假牙而獲得重生,以全新的面貌重新走到大街上,戰勝了衰老)。此外,再比如主人公阿里薩的父親和叔叔的名字皮奧第五和萊昂十二,其實分別是教皇庇護五世和利奧十二世的名字在西班牙語中的說法。因此,不能單純按照音譯原則譯為皮奧·金多和萊昂·多塞等,並且還必須加上注釋,否則就會讓讀者錯失重要信息。

另外,宗教和文化典故也要細細考察。例如,在一次豔遇中,阿里薩的情人奧森西婭·桑坦德爾想與他親熱,卻被阿里薩拒絕了,理由是覺得好像有人在看著他們。聽了他的話後,女人笑了,說道:「這個藉口連約納的老婆都不會信。」這個約納的老婆是誰?此處是何含義?如果譯者不能清楚了解並做出註解,恐怕普通讀者會覺得莫名其妙,難以理解作者的意思。原來,此典故出自《聖經·舊約》中的《約納》一章,講的是上帝為試探約納的信念曾安排一條大魚吞掉了他,致使他在魚腹中待了三天三夜。加西亞·馬爾克斯曾在一篇文章中幽默地說,虛構文學是約納發明的,因為他遲了三天回家,竟然能讓他的老婆相信他的遲歸是因為一條鯨魚把他吞掉了。又如,阿里薩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情人被稱作「拿撒勒的寡婦」。對宗教比較了解的人會知道,拿撒勒是傳說中耶穌度過青年時期的地方,故常有「拿撒勒的耶穌」的說法。如果沒有正確譯出「拿撒勒」一詞,又或者沒有做出注釋,就很可能使大部分讀者錯過作者的巨大諷刺意味。諸如此類的情況還有很多,只有全面了解文化背景並做出必要注釋,翻譯才算完整。

雖然翻譯的過程有些艱辛,但的確是無比幸福的。最快樂的時候,莫過於找到和原文貼近的表達時的那種喜悅。馬爾克斯那種不露聲色的智慧和幽默讓人不得不讚嘆佩服。有時,譯著譯著,我真的會捧腹大笑起來,笑過之後,更體會到作品的精妙,例如阿里薩的浪漫情書遭遇鳥糞玷汙的情節、費爾明娜對茄子的恐懼情結以及她和丈夫關於一塊香皂的爭吵等。又如書中的名言,如「死亡讓我感到的惟一痛苦,便是不能為愛而死」,「世上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了」等,都值得細細品味和琢磨。每當能把馬爾克斯這種智慧和幽默儘可能貼切地用中文惟妙惟肖地再現出來時,我都會感到由衷的喜悅。

做文學翻譯的幸福感是做其他學術研究無法比擬的。翻譯的過程就仿佛在和作者直接交流,對每一個細微的精妙之處都深有體會,並且更進一步,還要將這些精妙之處消化過後,再和讀者進行心靈的溝通,把它們準確細膩地傳達給讀者。文學翻譯給人的最大樂趣和成就感就在於此。作者的文字會變成形象,變成畫面,書中每一段精妙的文字會讓你的眼前浮現出不同的圖景,會撥動你的心弦,而你再讓這些形象和圖景變回文字,去撥動讀者的心弦。當然,翻譯承擔的壓力也是不小的,想把每一個精妙的細節都儘量完整地呈現給讀者,這談何容易。

無論如何,完美的翻譯是不存在的,百分百的原汁原味更是不可能的,我只能盡全力而為之。更何況我還年輕,遠沒有老一輩譯者的積澱。若是這個譯本能夠成為馬爾克斯宏偉文學版圖中的一個小小補充,便足以讓我心滿意足了。

相關焦點

  • 正版《霍亂時期的愛情》將出
    加西亞·馬爾克斯深圳特區報訊 據北京新經典公司(以下簡稱新經典)透露,拉美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一部名作——《霍亂時期的愛情》的中文版將於8月底正式出版,譯者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年輕教師楊玲
  • 老房子著火般的愛情童話——《霍亂時期的愛情》書評
    《霍亂時期的愛情》[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著楊玲譯南海出版公司2012年8月「這是確定無疑的,苦扁桃的氣息總會勾起他對情場失意的結局的回憶。」這是許多年前,我讀到的《霍亂時期的愛情》的開頭。我曾一度對這個句子無比迷戀,並在一篇習作中嘗試過拙劣的模仿。馬爾克斯是個寫開頭的大師。如你所知,《百年孤獨》誕生之前,曾有過上百個開頭,但都被作者拋棄了,直至他邂逅《佩德羅·巴勒莫》。胡安·魯爾福為一個年輕而絕望的哥倫比亞作家開啟了一道門,在馬爾克斯由作家向大師進發的關鍵節點上,後者推了他至關重要的一把。
  • 分享: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
    編輯:風木白 微博:木白公子_ 部分圖片、文字源於網絡 女孩抬眼看了看是誰走過窗前, 正是這偶然一瞥, 成為這場半世紀後仍未結束的驚天動地的愛情的源頭
  • 《霍亂時期的愛情》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01馬爾克斯說過:「有兩部書寫完後使人像整個兒被掏空了一般:一是《百年孤獨》,一是《霍亂時期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03如果你不再相信愛情,不妨讀一讀《霍亂時期的愛情》如果你不再相信愛情,不妨讀一讀《霍亂時期的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任何年齡的愛情,都合情合理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說道:"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擁有純潔無瑕的友情是不可思議的",一語道出異性之間感情的曖昧之處。《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小說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愛情在現實之中的樣子,在作者的筆下,愛情的隱秘、忠貞、純潔、粗暴,甚至是轉瞬即逝以及轟轟烈烈等特點。這樣的愛情如同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吸引著無數墜入情網的男男女女如同蜜蜂般痴迷、靠近。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原來這並不是愛情
    李健曾說《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裡可以看到愛情的所有模樣,於是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看這本書之前請大家思考這樣這樣一些問題:如果一個的男生說他十分愛你,但是卻和不同的女人有床第之歡,請問你還相信他愛你嗎?
  • 《霍亂時期的愛情》:用一生愛一人,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展現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被譽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這本書不難懂,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出身卑微的二十二歲青年阿里薩,對富家千金費爾明娜一見鍾情,於是他開始了瘋狂的追求。
  • 馬爾克斯授權版《霍亂時期的愛情》月底首出
    昨天早報記者從北京新經典公司(以下簡稱新經典)得知,得到授權的正版《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文版將於月底正式出版,譯者是北師大年輕教師楊玲。《霍亂時期的愛情》描寫了種種不可思議的愛情和愛情的不可思議的傳說,小說窮盡世間愛情,洞穿愛情真相,充滿了對生活的知識淵博的思考。這部小說,一個如畫般的沒有回報的愛情故事,深刻地剖析了一個觀念,即經歷愛情的折磨是一種尊嚴。
  • 《霍亂時期的愛情》原著精彩片段
    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一幕就是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在劇中反覆出現,給了很多特寫,包括秋水與小紅的「帽沿殺」,在這一幕裡,秋水面對小紅的主動,慌亂逃走時將隨身帶著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塞到了小紅的手裡。導演的有意為之,由此引發了我內心的文學細胞大爆發,一直惦記著這本書,直到最近才入手。開始閱讀後就像有強大磁鐵一樣,我被深深吸引,難以自拔。
  • 《霍亂時期的愛情》翻譯:馬爾克斯原文充滿音樂感
    騰訊文化專訪了《霍亂時期的愛情》翻譯楊玲,如下是經過整理的口述:馬爾克斯原文充滿音樂感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先後翻譯成漢語,但兩本書文字風格迥異,前者短句多,比較流暢,後者長句多,中國讀者相對吃力。馬爾克斯的寫作風格究竟怎樣?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而不得之痛 失而復得之喜
    愛情猶如霍亂一般,讓人意亂情迷、神魂顛倒、輾轉反側、相思成疾,正所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②,便是如此。由於門第觀念的懸殊、霸道父親的反對等諸多原因,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和費爾明娜·達薩一拍兩散,胡維納爾·烏爾比諾與費爾明娜·達薩喜結連理。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靈與肉的博弈中不忘初心,費爾明娜·達薩在愛與恨的交織中尋找救贖。
  • 《霍亂時期的愛情》啟示:愛情是一場修行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一部大作《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愛情教科書」。小說以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哥倫比亞的戰亂和霍亂時期為背景,講述了一對男女跨越半個世紀,經歷各自的生活沉淪,最終走到一起的愛情故事。
  • 《霍亂時期的愛情》:真正廣袤無垠的,是生命
    很多人都說《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電影沒有拍好,沒有把最核心的東西拍出來,反而讓很多人都批判男主阿里薩這個人,然而的確男主一邊睡著其他的女人一邊愛著女主菲爾明娜,直到他年邁終於得到了女主的時候他已經睡了600多個女人,但是他當時卻對女主說:「我為你保留了處子之身。」
  • 「處方」之七:孤獨指數,霍亂時期的愛情
    「處方」之七:孤獨指數,霍亂時期的愛情 2020-02-07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裡講述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作者:梅荷一、愛情是一場身體上的霍亂,也是一場心靈裡的動蕩當我拿到《霍亂時期的愛情》時,被裡面的第一句話吸引,「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這種倒敘式的敘事方法,吸引讀者一步一步進入作者事先設置好的故事套路。
  • 百無一用是深情:《霍亂時期的愛情》10句經典愛情語錄,珍藏一生
    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如同他的《百年孤獨》一樣,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而這本書最讓我喜歡的點就在於,比《百年孤獨》好懂多了!尤其是他對於愛情、情愛、性愛之間的觀點和態度,讓後世之人不斷地有新的體味和思考。百無一用是深情:《霍亂時期的愛情》10句經典愛情語錄,珍藏一生1、婚姻的問題在於,它終結於每晚做愛之後,卻在第二天早餐之前又必須重新建立起來。
  • 重溫《霍亂時期的愛情》:原來經過時間沉澱才發現愛情的特別!
    重溫《霍亂時期的愛情》:原來經過時間沉澱才發現愛情的特別!僅以內容來說,在馬爾克斯晚些年寫就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更傾注了作者更多的人生感悟,並且結合自身筆法愈發成熟,果然文筆功力則更為深厚。重溫《霍亂時期的愛情》:原來經過時間的沉澱才發現愛情的特別!
  • 《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曠世巨著的情節是怎樣的呢?
    01如果要列出人生必讀的十部愛情小說,前三一定會給《霍亂時期的愛情》留上一個位置。上兩期給大家介紹了推薦《霍亂時期的愛情》的理由,馬爾克斯的這部不得不看的愛情百科全書,無論從文學造詣,還是內容中對人性的描寫,還是讀後對人生的感悟,還是全篇那些充滿魔幻色彩的情節。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就是,把宇宙縮至一個人
    不過,每當想起這兩種,既相似又不相同的愛情,都讓我感到幸福。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也描述了好多種不同的愛情。2《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裡,著重敘述了兩種愛情,一種是平穩安定,攜手一生;另一種是執著,堅定,追求圓滿。
  • 強烈推薦,疫情期間讀《霍亂時期的愛情》
    愛情是一種世界語言,不論古今中外,不論是在戀愛中、失戀中或者婚姻中,它的情感震動都是一樣的。所以,閱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時,會覺得除了語言表達習慣稍有不同外,其他情感上的共振並無不同,所以儘管加西亞·馬爾克斯很智慧,水平很高,可故事情節依舊是俗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