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電晶體之父」威廉·肖克利離開貝爾實驗室創建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他吸引了很多富有才華的年輕科學家加盟。但是很快肖克利的管理方法和怪異行為引起員工的不滿,其中八人決定一同辭職,他們是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朱利亞斯·布蘭克(Julius Blank),尤金·克萊爾(Eugene Kleiner),金·赫爾尼(Jean Hoerni),傑·拉斯特(Jay Last),謝爾頓·羅伯茨(Sheldon Roberts)和維克多·格裡尼克(Victor Grinich),後來他們被肖克利稱為「八叛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45328.htm八人接受位紐約的仙童攝影器材公司的資助,於1957年創辦了仙童半導體。諾伊斯被任命為總經理給夥伴們分了工,由赫爾尼和摩爾負責研究新的擴散工藝,而他自己則與拉斯特一起專攻平面照相技術,僅僅一年就實現了50萬銷售額一舉成為矽谷成長最快的公司。仙童發明了兩項新技術後來成為世界電子器件的基本方法,40年後的今天仍是主流技術。這兩項技術就是平面工藝和集成電路,「八叛逆」中的赫爾尼發明的平面工藝是製造半導體電路的一種工藝方法,仙童另個重大發明是集成電路,
其實1958年9月德州儀器(TI)的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已經製成集成電路,次年7月30日仙童提出「半導體器件—連線結構」(美國專利 2,981,877)的專利申請,基爾比的專利直到1964年6月23日才被批准。1969年法院判決,諾伊斯和基爾比發明的集成電路不存在侵權問題,兩專利都有效不過兩者少有不同,基爾比用的是鍺半導體而諾伊斯用的是矽,矽設計一直沿用至今。
由於仙童半導體業績非常好,仙童攝影器材公司難以抑制心中的狂喜於是在1959年行使了投資時的期權,出現金買斷了八叛逆的股份。全資控股後仙童攝影器材公司逐步加強了對仙童半導體的管理這也害了仙童,仙童儘管銷售額還在增長但增長速度已經放慢。到1968年仙童已擁有三萬餘員工,一億多美元銷售額,但公司八個創始人全都先後離開,幾位創始人自立門戶徹底推開了仙童半導體人才流失的大門。
1968年7月八叛逆中的諾伊斯與摩爾和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一起辭職創立英特爾(INTEL),新成立的英特爾並不是一開始就把重心放在處理器市場,而是半導體存儲器市場,Honeywell的兩位資深工程師跳槽到英特爾後開始做存儲系統,在存儲子系統市場玩的風生水起之後,佛德利克·法金(Federico Faggin)曾在1968年加入仙童半導體發明了被稱為「金屬氧化物矽柵工藝」技術。1970年4月他跳槽到英特爾,正是他幫助英特爾完成從存儲器到微處理器的轉型。1971年11月15日Intel 4004微處理器晶片問世。由於摩爾看好半導體存儲器市場這讓英特爾也失去了法金。法金之後創辦了大名鼎鼎的齊洛格(ZILOG)成為單片機領軍者,當時中國大陸引進了三家單片機廠商英特爾(INTEL),摩託羅拉(MOTOROLA)以及齊洛格(ZILOG),Z80以其獨特的結構在工業領域迅速崛起。由於各種原因以及公司策略改變齊洛格(ZILOG)最後退出了中國市場,並且產品也開始向通訊發展(這段時間內intel51單片機才開始佔領中國市場),到2000年齊洛格(ZILOG)決定重回8位單片機市場,推出了兩個全新內核eZ80和eZ8,這兩個內核產品推出後獲得了多項大獎。1986年法金和Carver Mead又創立了Synaptics,Synaptics是全球領先的觸控螢幕供應商。
1969年5月傑裡·桑德斯(Jerry Sanders),傑克·吉福德(Jack Gifford),Ed Turney,John Carey,Sven Simonsen,Frank Botte,Jim Giles以及Larry Stenger仙童八個同事一起辭職創立超微(AMD),打破了英特爾在CPU市場的壟斷地位。傑克·吉福德(Jack Gifford)也許是受摯友衛德勒的影響對模擬技術情有獨鍾,因堅持開發模擬產品路線他於1973年離開超微(AMD)加入通用電氣旗下的英特矽爾(INTERSIL),歷經10餘年終將模擬器件打造為英特矽爾(INTERSIL)的核心產品。1983年他和同事一起創辦美信(MAXIM),在成立美信後他繼續加大對模擬工藝技術的發展,憑藉他對模擬技術的貢獻,傑克·吉福德博士被譽為模擬微電子產業的「奠基之父」!鮑勃·衛德勒(Bob Widlar)也在先後經歷過仙童和國半的模擬歷練之後和Swanson以及 Dobkin在1981年聯合創辦了凌力爾特(LINEAR)。David Allison,David James,Lionel Kattner和Mark Weissenstern四位仙童工程師獲得了雷曼兄弟100萬投資創立了西格尼蒂克(Signetics)。1971年Signetics發明555定時器,1975年被飛利浦收購。
八叛逆中的尤金·克萊納(Eugene Kleiner)在成立仙童時負責融資為其日後走向VC打下了基礎,1972年成立的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風險投資公司KPCB,它投資的公司你一定知道:網景,康柏,昇陽電腦,美國在線,亞馬遜書店,谷歌,還有偉創力,LSI,賽靈思…。威爾弗.科裡根(Wilfred Corrigan)於1979 年辭掉仙童CEO職務後在1981年創建LSI ,KPCB也投資了該公司;八叛逆中的朱利亞斯·布蘭克(Julius Blank)1952年加盟AT&T旗下西部電氣(Western Electric),也是在這裡布蘭克認識了尤金·克萊納(Eugene Kleiner),1956年共同跳槽到了肖克利的實驗室,出走後布蘭克也從事了半導體投資;八叛逆中的金·赫爾尼(Jean Hoerni),傑·拉斯特(Jay Last),謝爾頓·羅伯茨(Sheldon Roberts)於1961年2月三人正式離開仙童,共同創辦了泰瑞達的子公司阿內爾科(Amelco);八叛逆中唯一沒有從商的是維克多·格裡尼克(Victor Grinich),他把自己的實踐變成了知識分享出來,1960年在大家都離開仙童後,他也離開仙童到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並在1975年出版了《集成電路介紹》一書,至今該書還在亞馬遜有售。
1959年5月27日由數名斯派裡(Sperry Rand Corporation)的工程師成立國半(NSC)。國半首先搞到的牛人是Molecro的兩位創始人,一位是拉斯特集成電路研發小組中的吉姆.納爾(Jim Nall),另一位是摩爾的助手思必圖.豪斯(Spittle House),之後把挖牆角的對象瞄準了當時仙童半導體的總經理查爾斯·E·斯波克(Charles Sporck),他是諾伊斯的得力幹將之一。斯波克後來擔任國半CEO使它從一家虧損企業快速成長為全球第六大半導體廠商。1979年仙童半導體的母公司被Schlumberger收購。1987年Schlumberger把仙童以2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國半。最後國半於1997年摒棄了低利潤的邏輯和存儲晶片部門,以5.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將要成立的新公司的管理層(他們得到了花旗風險投資子公司Sterling公司的資助)。Fairchild Semiconductor於1997年11月27日得以重生更名為飛兆。國半則與2011年9月23日被德州儀器(TI)收購。
美國半導體公司中摩託羅拉有著和仙童一樣重要的地位,但其歷史可為悠久得多。早在1928年高爾文與他的胞弟約瑟夫一起,在波士頓成立了高爾文製造公司開始了他的第三次創業,而創業的資本是他們身上僅有的565美元。高爾文這次不再碰蓄電池他要生產收音機,而後把收音機改裝做成車載收音機,就在車載收音機市場繁榮之際高爾文已經開始謀劃多元化經營,並於1939年8月推出了首臺可以實現雙向AM通訊的警用車載電臺T6920,之後來又生產了SCR-536和 SCR-300使得摩託羅拉幾乎成為無線電通訊的代言人。
1947年高爾文正式將公司更名為摩託羅拉,開始大舉進軍留聲機、電視機、車載電話、半導體等市場,與此同時他將公司改組按產品劃分為多個事業部,每個事業部都有自己的採購銷售生產研發部門。1956年高爾文任命兒子Bob Galvin擔任公司總裁。到此時一位重量級人物將登場了,他將對摩託羅拉和仙童兩個大公司產生影響,他就是萊斯特霍根(Lester Hogan),1950年霍根順利加入貝爾實驗室,1953年他留在哈佛大學工程和應用物理學院擔任教授。霍根是在Bob Galvin當上董事長的那一年成為摩託羅拉半導體事業部的總經理,10年後當霍根離開時摩託羅拉已坐上半導體行業第二把交椅(第一是德州儀器,第三位是仙童)。
1968年江河日下的仙童董事會開出天價挖來霍根,希望他可以力挽狂瀾。霍根的到來讓八叛逆相繼離開,他之後採取的措施卻是趕跑了更多的人,因為霍根從摩託羅拉帶來了手下的「八大金剛」。1974年無力回天的霍根被手下的八大金剛之一威爾弗.科裡根(Wilfred Corrigan)奪走了總裁一職,霍根仍留在仙童擔任副總裁。
摩託羅拉在1947年涉足電視機領域發明的陰極射線管成為業界標準;1955年推出全球第一個高功率鍺電晶體;1960年推出全球第一個"大屏幕"便攜電視;1963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款矩形彩色電視,1974 年摩託羅拉將電視業務賣給了松下;1973年在摩託羅拉工作的手機之父馬蒂·庫珀(Marty Cooper)申請了一項名為「無線電通話系統」的專利。他是全球首位通過行動裝置撥打電話的人(他第一次手機通話是打給正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名競爭對手)。全球第一部手機的開發用了整整十年時間!DynaTAC 8000X手機重2磅,通話時間半小時,銷售價格為3,995美元;1987年摩託羅拉提出低軌全球個人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計劃取名銥系統;1999年11月1日銥星系統正式向全球提供商業服務;2001年3月17日,美國紐約地方法院法官阿瑟·岡薩雷斯批准了銥星公司提出的終止向顧客提供通訊服務。在移動通信歷史上,摩託羅拉還有一個產品需要重申一下,那就是摩託羅拉尋呼機。1999年摩託羅拉旗下半導體部門獨立出來成為安森美(ON);2003年摩託羅拉宣布剝離出飛思卡爾(FSL)。
在上世紀70年代沒有網際網路的情況下,MCS-48的應用非常廣泛,在這樣的勢頭下英特爾推出了8048的後繼版本8051,8051開啟了蓬勃的微控制器市場,至今還有設備在使用8051單片機。MCS-51(簡稱為8051)是採用哈佛體系結構的單晶片微控制器,8051在配置上要高於8048,包括2個定時器和4埠以及128位元組或更多的板載RAM。8051在一個單晶片架構中提供了包括CPU、RAM、ROM、I/O中斷邏輯和定時器在內的多種功能,它採用了CMOS工藝技術所以功耗要比先前採用NMOS的功耗低,8051內核中一個特別有用的功能是有一個布爾處理器引擎,允許進行比特級的布爾運算和寄存器選擇,有利於工業應用。8051因其特性突出而受到眾多廠商追捧,據統計有20多家廠商推出了兼容MCS-51的微控制器,其中包括愛特梅爾、英飛凌、美信、恩智浦半導體、微芯科技、新唐科技(原華邦)、意法半導體、Silicon Laboratories公司(原Cygnal)、德州儀器、賽普拉斯和亞德諾等。
1979年全球PC時代來臨,3COM、甲骨文(Oracle)和西捷(Seagate)均在那一年誕生,TI進入計算機市場,Hayes賣出了其第一臺MODEM並使其成為工業標準,摩託發布了68K,英特爾發布了8088。
也是在1979年,在一群來自劍橋大學多個實驗室的學生的支持下Hermann Hauser和Chris Curry在英國劍橋創立了Acorn,製造和銷售個人計算機。起初Acorn打算使用摩託羅拉的16位晶片,但是發現這種晶片太慢也太貴,他們轉而向Intel公司索要80286晶片的設計資料,但是遭到拒絕於是被迫自行研發,決定開發當時不被看好的RISC結構的處理器。
Sophie Wilson在工作中發現Furber插入的電路板有點問題--電源沒有對晶片直接供電,晶片竟然是靠邏輯電路上的洩露的一些電流在工作!因為晶片功耗很低!這就是ARM處理器低功耗的來歷,今天當你享受低功耗帶來的便利時,你可曾知道ARM引以為傲的低功耗特性竟源於26年前的一次偶然!1990年11月27日Acorn公司正式改組為ARM(Acorn RISC Machine)。蘋果出資150萬英鎊,VLSI出資25萬英鎊,Acorn本身則以150萬英鎊的智慧財產權和12名工程師入股。而Wilson離開了,她進入一家專注DSP處理的公司,在2000年的時候被博通收購,所以Wilson加入了博通。
ARM公司成立後,業務一度很不景氣,工程師們人心惶惶擔心將要失業。由於缺乏資金,ARM做出了一個意義深遠的決定--自己不製造晶片,只將晶片的設計方案授權給其他公司由它們來生產,正是這個模式最終使得ARM晶片遍地開花。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各大半導體原廠所主推的ARM系列的產品,這種系列的產品相對於8051應用更為廣泛,影響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