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Tina育兒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
01:爸爸的「貼心小棉襖」變成了「黑心棉」,一點也不暖!
最近,武漢一位爸爸的醋罈子被打翻了!
原來,女兒寫作文,全篇都在歌頌媽媽的愛,卻沒有提爸爸,這可把爸爸氣壞了,自己的小棉襖怎麼就成了「黑心棉」了呢?於是,這位爸爸開始為自己抱打不平。
爸爸先是側面提醒:「你這作文就只有媽媽的愛,爸爸的愛怎麼不能說一下?」在被女兒玩笑反駁「你沒有愛」之後,爸爸的醋罈子瞬間被打翻:「我沒有愛,你怎麼長這麼大的?」「你衣服哪來的?」「你旅遊怎麼去的?你自己買機票過去的嗎?」……
在翻了一堆帳後,女兒一句「媽媽買的」再次將爸爸變成檸檬精,爸爸甚至被氣到語無倫次,只好氣憤又無助地對旁邊的妻子求助:「媽媽,你說句話啊!」
最終掙扎無果,還不忘氣呼呼地抱怨「寫作文只有媽媽的愛,爸爸沒有愛,一點良心都沒有,氣死了都」。
看完這個小視頻片段後,您是不是也有所感悟?網友們的回覆更是亮點多多,還有一些「槓精」網友,上綱上線,給這位爸爸分析的頭頭是道:
網友:有的爸爸醋罈子打翻了,也是往心裡咽,這位爸爸是行動派的網友:吃醋也是優秀,有些爸爸壓根不在乎呢!網友:對孩子沒有付出就得不到孩子的愛
網友:對不起,作為媽媽,我更偏向於孩子說的對,媽媽付出的明顯多於爸爸,骨開七寸忍生產之痛的是媽媽,熬夜餵奶的是媽媽,帶孩子做家務工作三手抓的是媽媽,陪讀檢查作業的是媽媽,爸爸除了急毛跳腳呵斥孩子,作用僅限於分擔經濟和小部分家務,所以孩子說的對。
網友:爸爸, 是站在媽媽背後的人, 默默無聞, 所有的時間都給了工作 看眼孩子 想要忙裡偷閒, 不善於表達, 有時傻傻的一笑 便是千言萬語, 累死累活只為家, 再苦再痛也不哼, 孩子的一聲爸, 老婆的一聲他, 便是對爸爸最好的獎賞!
網友:我覺得跟媽媽的教育有關係,一般都是爸爸在外面辛苦賺錢,媽媽應該引導孩子說爸爸為這個家庭做了很多,我看見媽媽在旁邊一句話也沒說,會傷害爸爸的付出的。
網友:我爸媽為這種事情吵到差點離婚,吃醋有用?吃醋了,鬧起來有用?鬧大了道理上都是男的責任(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要求,所以大部分男的怕,又不能說不行,只能忽視[捂臉])。主要還是夫妻相互尊重(我這說的是尊重對方的付出),教育小孩要適當公正,不要讓老爸被「不存在」(就是那種誇別人家的老公千般好,就是自家老公做的都應該,是責任。沒一句鼓勵)。
02:媽媽和爸爸的愛是不同的,孩子感受點也不一樣。
為什麼孩子的世界裡,總會把媽媽放在第一位?覺得媽媽更好一點?我覺得上面有一位網友說得特別對,媽媽付出的明顯多於爸爸,骨開七寸忍生產之痛的是媽媽,熬夜餵奶的是媽媽,帶孩子做家務工作三手抓的是媽媽,陪讀檢查作業的是媽媽……
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對孩子教育付出的時間比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多了太多,所以孩子對媽媽有更深厚的感情。網上有個段子,想必大家也都看過:
一位男孩跟媽媽的對話是:「媽,我褲子呢?媽,我鞋子呢?媽,我書包呢?媽,吃什麼?……」跟爸爸的溝通就是一句話:「爸,我媽呢?」
媽媽給予孩子的愛是接地氣的,更溫柔,更容易讓孩子看到,感受到;
爸爸給予孩子的愛則是天地般的宏大,包容以及力量,這種愛,在孩子小時候可能是感受不到的,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力才會顯示出來,當孩子在學業上有所成就,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一般爸爸都是爸爸給予的肯定在起決定作用。
所以,作為爸爸也要包容一點嘛,孩子愛媽媽,你應該比孩子更要愛媽媽才對,這樣讓孩子看到作為一位高大偉岸的爸爸愛屋及烏,愛女兒,所以愛女兒的媽媽;而不是因為女兒愛媽媽竟然要酸到去吃媽媽的醋。
所以,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1、爸爸多花時間來陪伴孩子。一定要表達自己的愛,不要太內斂,表達愛才能讓孩子看到、知道。
2、媽媽在平時生活中,可以跟孩子多溝通,多跟孩子講一講爸爸的辛苦和為孩子的付出。尤其是男孩子,爸爸的影響可以說是很深遠的,要看到孩子18歲以後的影響力。
3、爸爸一定不能小心眼。剛開始的爸爸,因為一篇作文跟女兒槓精起來的事情,雖然看上去大家覺得蠻好玩的,但是仔細想想,這位爸爸未免有點太過小心眼。作為一位爸爸,一定要心胸開闊,看到自己妻子的辛苦,看到孩子對媽媽的愛後,應該去表揚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埋怨孩子。
否則,孩子下次寫作文,會想:我到底要不要寫媽媽?如果寫了媽媽,爸爸又生氣,怎麼辦?在某種程度上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大家覺得呢?
歡迎您關注我@Tina育兒,關注育兒,關注教育,為您解讀有趣、有料的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