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們都是用「母愛如水、父愛如山」來形容父母的,但現在人們形容母愛都是「為母則剛、父愛就是猶如山體滑坡」。而這其中原因,主要是現在男主外女主內的情況太普遍,缺少關懷和陪伴,容易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愛。
近日有一個視頻火了,視頻中的爸爸被女兒氣得語無倫次,原因就是因為女兒飽含深情地寫了一篇歌頌媽媽的文章,讓爸爸非常不服氣:「你必須強行寫出來爸爸的愛在哪裡。」
在他們父女倆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爸爸一直在為自己正名,「衣服哪裡買的?」「你去旅遊是怎麼去的?走路去的嗎?」「你吃的喝的什麼的都是哪裡來的?」「什麼全都是媽媽的,都是媽媽賺的錢嗎?」「住的房子哪裡來的?」女兒逐條確認都是媽媽做的貢獻,將這位年輕的爸爸氣到變形。
不少網友紛紛提出建議,讓小女孩寫成「爸爸的愛全塞在機票和混凝土裡」,不得不說,這些網友真是太有才了。看到這個「神仙家庭」的相處方式,大家有沒有分分鐘酸成檸檬精呢?
然而,卻還是有一些網友比較心疼視頻中的爸爸:「隔著屏幕我都能感覺到爸爸的心碎」「感覺這孩子的爸爸都要氣哭了」「說好的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呢?」確實,爸爸辛辛苦苦在外面賺錢,為什麼寫文章就只能夠歌頌媽媽的愛呢?
也有些網友甚至還「甩鍋」給幼兒園,因為幼兒園的教育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媽媽的事情搶著做,爸爸的事情不用做」,這樣就很容易讓孩子忽略爸爸在家庭中的地位。而也有些人認為是爸爸的問題,「聽聽,連爸爸自己都知道自己給的「愛」就是付的錢」。
可見孩子認為爸爸沒有愛是多方面的,除了很少有爸爸的陪伴之外,身邊的人也會灌輸一些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認知,再加上媽媽又沒有和孩子強調爸爸的重要性,孩子自然就只會認為爸爸是個稱呼罷了。那麼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如果缺少了爸爸的親子陪伴的話,除了只覺得媽媽有愛之外,還會有什麼不良的影響呢?
1)讓孩子認知能力變低
根據研究表明,從小就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相對於和父親有足夠相處時間的孩子來說,在認知能力,智力,還有行動力和活躍度方面會低很多,尤其是在孩子上學之後表現得更明顯。比如在成績方面,和朋友相處方面,都會表現出缺少父愛的弊端。
2)性格方面變得自卑
一般來說,和父親有親子互動的孩子,性格方面會比較抗壓,而且整個人也比較開朗活潑。相反,要是缺少父愛的孩子,大部分都會特別的自卑,跟其他的孩子相比起來,面對生活挫折的勇氣不足,影響終生。
3)影響到孩子和父親關係
就像視頻中的父親一樣,讓孩子認為父親是沒有用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於媽媽的愛,跟爸爸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只會覺得爸爸只不過是跟其他人一樣,跟自己認識的人罷了。
寫在最後:不要以為只給孩子展現出母愛就可以了,因為父愛也是不可缺失的,所以如果沒事的時候就多陪陪孩子,以免因為缺失了父愛而出現一些負面的影響。除此之外,缺少了父愛的孩子會跟視頻中的小女孩一樣,只知道有媽媽的愛,讓這位爸爸由於嫉妒把自己搞得面目全非,說話都氣得漏風就更不可取了,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