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來,走出去,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2020-12-27 清華大學新聞網

引進來,走出去,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長期以來,外語系一直致力於建立和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並取得了很大成績。目前,已與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挪威、丹麥、德國、比利時、法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國的數十所大學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特別是近幾年,外語系多次邀請國際著名學者來清華講學,召開高檔次的國際論壇,舉辦高水準的國際會議,不僅為外語系師生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也為國內學術領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邀請的國際頂級知名學者有:美國哈佛大學英美語言文學教授霍米·巴巴、英國牛津大學語言學教授京·愛奇森、美國加州大學厄灣分校教授希利斯·米勒、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弗雷德裡克·詹姆遜、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佳亞特裡·斯皮瓦克、英國劍橋大學教授瑪麗·雅克布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賡武教授等。其中部分教授還被聘請為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應邀前來訪問講學的還有:英國諾丁漢大學Douglas Tallack教授和Ronald Carter教授、英國倫敦大學Theo Hermans教授、歐洲大學翻譯聯合會主席Martin Fostner教授、國際譯聯主席Betty Cohen教授、國際譯聯口譯委員會主任Hannelore Lee-Jahnke教授、美國哈佛大學Susumu Kuno教授和黃正德教授、美國加州大學George Lakoff教授、美國加州大學Ronald W. Langacker教授、澳大利亞雪梨大學Jim Martin教授、澳大利亞麥誇裡大學Christian Mathessen教授、英國卡迪夫大學Robin Fawcett教授等。舉辦的比較有影響的國際論壇和會議有:2001年清華-耶魯大學聯合舉辦的第三屆中美比較文學雙邊討論會、2002年清華-哈佛後殖民理論高級論壇、2002年清華-牛津世界英語高級論壇、2004年清華大學、芝加哥大學合作舉辦的「批評探索:理論的終結?」國際研討會、2002年第15屆韓素音青年翻譯大獎賽、2004年國際譯聯第四屆亞洲翻譯家論壇等。為紀念清華大學外語系建系80周年,2006年還將舉辦四個大型國際研討會或論壇。
   外語系教授也經常應邀出國訪問、參加學術研討會、做學術報告;有的教授在國外大學和學術機構兼職,在美國、英國、挪威等著名高等院校做客座教授。近年來,外語系教師參加了很多較有影響的國際學術會議,訪問過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賓夕法尼亞大學、杜克大學、伊利諾依大學、普渡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諾丁漢大學、帝國理工、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筑波大學、柏林工業大學、斯圖加特大學、聖彼德堡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
  外語系非常重視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出國進修和學生的派出交換。通過各種途徑爭取資助,每年都派多名教師去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日本、俄羅斯、法國等國進修訪問。為了使更多的教師能夠直接接觸外國語言文化,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外語系在「985計劃」項目中專門設立了「教師出國培訓」子項目。外語系同國外多所大學建立了互派學生交流的項目,現每年有約15名學生去美國、澳大利亞、德國、丹麥、日本等國學習深造。
  在辦學方面,外語系得到了很多國際支持。比如,發展與日本高校和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和多所大學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雙方互派教師進修訪問,互派學生參觀實習。日本幾家公司十餘年來支持和贊助日語教學,設立了「清華之友-日語獎學金」,資助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促進了日語教學的發展。外語系與德國三家公司的合作已有十餘年,2005年雙方又籤訂了第三個五年合作計劃書。德國公司為外語系提供資金設備、圖書及音像資料;為祝賀我校90年校慶捐建了一個語言實驗室;為德語教師提供赴德進修機會;資助設立了「清華之友-德語獎學金」。
  清華大學要建設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聘用外籍教師是開放式大學的標誌之一。特別是外語教學,應當聘用更多的外籍教師。近5年來,外語系聘用外籍教師人數在逐年增加,由過去每年約15人,增加到20人;外籍教師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不僅聘有語言教師,還聘請語言文學專業領域的專家教授。他們承擔外語系英語專業和日語專業課程,為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大面積開設各類外語課程,參加課外為學生舉辦的外語文化講座、答疑、外語競賽等活動,為青年教師舉辦學術講座等。
   近兩年以來,外語係為2004級和2005級本科生(6600多人)成功舉辦了兩期旨在提高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暑期外語強化訓練暨外語文化活動月。每期分別聘請了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國80餘位外籍教師,100餘位外籍志願者。
  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必須不斷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外語系將繼續努力做好外事工作,為清華大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走出去 引進來 寧波教育國際合作交流一路高歌
    構建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既包含吸收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為我所用,也包含輸出我們國家成熟的教育體系、優秀的傳統文化,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走出去,開展國際化辦學,尤其是在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輸出方面,最近5年來,寧波走得風生水起,在全國、全省開創了多個第一。
  • 中外嘉賓分享「走出去」 「引進來」案例與心得
    2020-09-17 07:35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建設「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城市經貿合作對接會幹貨滿滿中外嘉賓分享「走出去」「引進來」案例與心得  南報網訊(通訊員 卜蕾 融媒體記者 曹麗珍)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7年來,南京的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南京「海外朋友圈」也顯著擴大。
  • 國際權威獸醫雜誌——引進來走出去
    David Llyod以及其他學科老師的意見,決定全面引進國際權威獸醫雜誌和各種國際指南(Guidelines)。由於論文全文內容太多,目前我們尚不具備全文翻譯的能力,我們暫定僅翻譯雜誌目錄和摘要,同時也會選擇性全文翻譯一些特別好的論文和指南。
  • 騰訊音樂打造國際電音廠牌 中國音樂文化「走出去」與「引進來」
    可以說,中國電音產業早已具備了「引進來+走出去」的先決條件。因此,首次嘗試建立自家音樂廠牌,騰訊音樂娛樂便瞄向電音這一切入口。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執行長彭迦信表示,「Liquid State將致力於拓展、挖掘、培養更多中國和亞州音樂藝人,大力推動原創音樂,同時幫助全球有意拓展中國和亞洲市場的國際藝人,不斷為中西音樂的文化交流搭建橋梁。」
  • 百位官產學精英集聚 解析大變局下的企業 「引進來」與「走出去」
    CCG作為國際化的社會智庫,持續搭建雙邊與多邊的高端交流平臺,不斷提供各界對話和合作機會,對於推動中國企業進一步「引進來」「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崔明謨在致辭中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以來,經濟總量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中國積極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優化營商環境,為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外國企業引進來創立了便利條件。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是目前國內相關領域的高端論壇。
  • 義烏電商的「走出去」與「引進來」
    2018-11-09 08:08 | 浙江新聞客戶端義烏市場豐富的網貨引人注目義烏用電商模式改造了傳統市場,也改變了傳統「走出去」與「引進來」的模式和渠道。用國際視野觀察,打開國際市場,這是義烏近年來發展的經驗之一。
  • 走出去 引進來---義烏國際商貿城日化區側記
    走出去 引進來---義烏國際商貿城日化區側記 CBO首頁 | 作者:徐藝偉 | 來源:CBO獨家  2010-09-03  訪問量:2364
  • 「走出去」對標對表 「引進來」助力發展
    「走出去」對標對表 「引進來」助力發展——我市以「嚴細深實快」作風對標對表先進、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走筆本報記者 李其徵「企業如何高效配置資源?」通過這次學習交流,對浙江海港集團的先進經驗和典型經驗有了深入了解。」隊長蘇建輝說,下一步,將及時總結當地經驗做法和先進理念,結合滄州黃驊港實際提出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助力港口發展。「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是解決創造性工作不夠的有力抓手。
  • 任洪斌:做好「走出去」和「引進來」 實現更大互利共贏
    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拉開帷幕。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本次展會上,國機集團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承擔起中央企業責任,同時做好「走出去」和「引進來」兩方面工作,在拓展和提升原有進口業務的同時,進一步擴大自主進口業務規模,把更多更好的優質資源引入國內,不斷實現更大的互利共贏成果。任洪斌認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全球致力於拓展中國市場的企業和各界人士提供了寶貴的展示平臺與業務發展機會。
  • 優質文教用品走出去 先進技術理念引進來 「永康館」閃耀中國教育...
    比如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編程來操作流水線;通過使用傳感器,更改機械手路徑,嘗試達到不同目的。在生產端,校服的「內涵」同樣令人側目,有美公司全面加強了布料和成品安全的控制,整個生產過程中設置了4大類、12道檢測程序,其中對甲醛、pH值及可分解芳香胺等多項指標嚴格把控,確保學生「穿上身的安全」。
  • 央視報導Steam進入中國:中國文創引進來走出去添新平臺
    今天下午5點,CCTV13新聞直播間節目播出了「中國文創引進來走出去添新平臺」報導,新聞中透露「中美文化企業啟動戰略合作,將共建遊戲娛樂平臺,引進全球精品遊戲,同時中國遊戲也將通過該平臺拓展海外市場。中國企業完美世界建立平臺,並被授權使用steam商標,按照中國遊戲產品上線流程,從平臺挑選遊戲申報版號及備案,接受監督,讓海外遊戲健康有序服務中國市場」。
  • 【濠江情暖 茉莉芬芳】引進來走出去 蘇澳合作開闢廣闊市場
    20年間,江蘇積極探索與澳門合作,攜手走向廣闊的葡語國家,共同尋找發展新機遇。《江蘇新時空》推出系列報導《濠江情暖 茉莉芬芳》。  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蘇澳合作在眾多領域取得豐碩成果,走出一條制度引領、平臺服務的合作路徑。 【引進來走出去 蘇澳合作開闢廣闊市場】
  • ICRC:關注中國企業「走出去」 加強安全領域合作
    中國網3月30日訊(記者 李智)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期間,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中國事務特使白良(Jacques Pellet)接受了中國網專訪。他表示,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博鰲亞洲論壇,並強調,參會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業務發展也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的人道主義救援行動有著密切聯繫。
  • 青島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最高給予500...
    實施細則是對政策有關內容的細化,目的是通過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鼓勵全市國際科技創新主體通過「走出去」「引進來」,進一步強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為青島市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提供科技支撐。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在引進國際一流創新人才、技術和產品,集聚國際創新資源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鄭州輕工業學院國際交流合作工作成績斐然
    該校主動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積極拓寬國際合作與交流渠道,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與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加拿大等國家多所高校和教育機構開展合作,經常選派專家、學者赴國外講學、深造、交流,並聘請外籍專家來校任教、進行學術交流,進一步拓展了學校與國外高校的合作空間。學校2010年獲得招收留學生資格,目前,已有來自德國、英國、韓國等國家的留學生在校學習。
  • 「引進來」與「走出去」,京東電商進口戰略帶動高質量消費
    從智能馬桶蓋的故事說起幾年前,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寫的一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讓智能馬桶蓋一下子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消費者去國外旅遊,人肉背回來的馬桶蓋、電飯煲,引發了人們對國內製造產業的持續關注。智能馬桶蓋產業的升級,也充分說明通過加強國際經貿往來、實現與國際產業的接軌,是一個行業能夠持續進步的重要途徑。11月5日-10日,上海將舉辦中國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過去二十年來,我國的進口商品一直呈現出總體快速增長的趨勢。近三年多時間,進口商品保持了平穩增長的趨勢,進口商品總額超過了10萬億元。
  • 好醫生走出去好技術引進來 交大醫學院中法交流迎第35年
    上海交大醫學院中法醫學教育合作交流迎來第35個年頭,昨日,記者在「2015第三屆國際法語醫學研討會」上獲悉,經過多年努力,越來越多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引入中國臨床醫學,也有越來越多中國醫科生得以「走出去」,在法國執醫,與法國醫生享有一樣的處方權和待遇。  中國博士法國當醫生  楊溢是近幾年交大醫學院法文班學生的一個縮影。
  • 市科技局「引進來-走出去」系列專題活動首站走進湖南大學
    近期,市科技局「引進來-走出去」系列活動首站走進湖南大學。市科技局攜高新區科創局、生產力促進中心以及湖南華菱線纜股份有限公司、湘潭市政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湖南雙環纖維成型設備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業代表應邀出席「融合聚力、智匯三湘」湖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新材料領域)專場研討會。
  • 全國工商聯與中國信保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 加強對「走出去」民營...
    全國工商聯與中國信保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 加強對「走出去」民營企業服務支持 2020-09-24 15: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濠江情暖 茉莉芬芳」引進來走出去 蘇澳合作開闢廣闊市場
    20年間,江蘇積極探索與澳門合作,攜手走向廣闊的葡語國家,共同尋找發展新機遇。《江蘇新時空》推出系列報導《濠江情暖 茉莉芬芳》。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蘇澳合作在眾多領域取得豐碩成果,走出一條制度引領、平臺服務的合作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