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句話讓媽媽落淚:人到中年,我逼孩子,也逼自己

2020-09-05 溫小言趣話

來自網友劉女士的故事:

媽媽,你要是能總不在家就好了,其實你去看姑姑那天,我過得好開心!我想看多久電視就看多久電視,也不會有人老是叫我學習……

我聽了女兒的話,心裡一酸。

那天,我去看望她姑姑,特地找了一個星期天去看她,因為怕沒在家孩子不能自覺學習,所以晚飯也沒吃,便急匆匆的從外面趕回來了。

卻不想聽到了孩子一段話。

心裡真的是五味雜陳,很不是滋味。

也許我真的對她太過嚴厲了吧。

她7歲就讀了一年級,身邊一些朋友的小孩,有很多都是8歲去讀的。他們認為這樣孩子成熟一點,學習起來會更容易,而我卻覺得幼兒園的生活太過輕鬆,還是想早點讓孩子學到知識。所以小小的她就得背起一個大書包上學了。

讀小學以後。她倒是適應能力挺強的。很快能夠跟上大家的學習進度。而且也很懂事,放學就認真寫作業,作業本上字跡工整。看著她懂事的樣子,我心裡也感到欣慰。

但隨著年級越上越高。感覺她的成績從一二年級的上遊變成了現在中上遊,沒有那麼拔尖了,我心裡就有些焦急,按她這樣的成績要。在六年級的畢業考試上,考上這裡的第一初級小學是比較難的。

所以我開始幹涉她的學習。

然後我去買很多輔導書,讓她每天做題,然後我給她批改。通過這樣的學習,她的成績果然有了進步。

但可能也給她的壓力很大,畢竟附近有些小孩總是很自由的樣子,而她看電視超過半小時就會被我說,我每天要規定她要完成什麼樣的任務,要填多少頁數學的輔導書、要讀多久的課文、寫多久的書法……

聽了她的話,我有點心酸,更多的是無奈……

如果可以,我想向女兒說一下這段話,告訴她,媽媽的無奈和彷徨。

一個人到中年的媽媽想對孩子說的話。

孩子,今年的錢真的很難賺的。走到外面經常會看到店面貼著旺鋪招租的紅紙,表示生意很難做,有些店經營不善倒閉了。

在開發區,以前幾百人的工廠,現在只有幾十人在做。原來非常熱鬧的商業街,現在只有零星的幾個人在走,身邊有做生意的親戚,有很多因為生意差,叫苦不迭的。

打工的也不一定輕鬆。工廠倒閉,很多人就失業了。如果沒有好的技能的話,很多人只能去幹送快遞、做搬運等這些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的活。

送快遞的,每天要風裡來雨裡去給人家送件。

做搬運的,200多斤的水泥背在身上,日子一久了,身體也就壞了。

做包子的,凌晨三四點就得起來幹活。

沒有知識、沒有技術的平民大眾生活真的很辛苦。

如果記得有句話這樣的。

如果你現在吃不了學習的苦,將來就得吃生活的苦。

媽媽以前也不能充分理解這句話,現在人到中年,卻突然對這句話理解的非常透徹。

爸爸媽媽就是這些平民大眾之一,沒有太大的本事,只有生活磨練的勤勞的雙手,我們每天辛苦的幹活,就懷著一個信念希望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安定的未來。

但是孩子,幸福的未來,最主要還得自己爭取。

咱們是平民百姓,爸媽也沒什麼特別的能力。就希望你們能好好讀書,充實自己。讓自己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將來可以在社會的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自己為自己贏一個幸福安定的未來。

你知不知道在這個社會上人其實真的分有三六九等的。在讀書的時候,你感到什麼人都一樣,人人都是平等的。等到了社會,你就會發現,人被分成幾個階層。

我跟你說一件很簡單的事。

那天,媽媽去超市。超市門口有個老阿姨的車子倒下去了,然後媽媽和一個衣著光鮮的阿姨同時停下來幫助老阿姨把車子扶好。那個衣著光鮮的阿姨告訴老阿姨她是市裡的一名醫生,如果有一些身體不舒服的情況可以告訴她,那老阿姨對她千恩萬謝的,然後同樣幫助了老阿姨的媽媽反而被晾在一旁。

你看啊,因為阿姨是醫生,而媽媽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所以她會更受到別人的尊重。

但媽媽不能因為這樣的情況生氣,因為要成為一個醫生其實很難的,要讀很多很多的書,需要很強的意志力、耐心和悟性。

當阿姨在拼命讀書的時候,媽媽可能過得比較輕鬆。現在媽媽嘗到了「輕鬆」的後果了。

所以希望你能夠好好的學習,成為一個自律優秀的人。

一種低級的自由是一個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一種更高端的自由,卻是極度的自律,讓自己足夠強大,從而獲得更多的自由。

所以人到中年,媽媽明白了這個道理。開始變得努力起來。有時候你會看到媽媽,媽媽會自己逼自己,努力起來。去做一些兼職賺錢,學習新的知識,做筆記。媽媽也會去逼你,希望在最好的年華好好學習,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只要好好學習,好好的努力,我們通過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些。

所以,孩子去學習吧!不要怕吃苦,現在苦一些,將來你的未來會很精彩。

. 原創不易,給溫小言點讚。

. 如果你家裡有小孩,你會逼他學習嗎?

. 今年,你生活得容易嗎?

. 請評論告訴我一下吧。

相關焦點

  • 孩子,請逼自己優秀
    我曾到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給一個念高中的男生做家庭教師,對這一件事情,印象深刻。這個家庭不僅富裕,還非常有影響力,所以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眼睛都是長在頭頂的。但是那天,家裡來了一個客人,一名只有20歲的大學生,家裡的每一個人都突然變得卑微,如臨大敵。孩子的父親,原本應該不在家,在公司的,回來了......
  • 董卿:「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我得先狠狠的逼自己
    董卿說:「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這句話讓多少家長焦慮了。我也是焦慮的家長之一,而我卻想先狠狠的逼自己。我從董卿父親逼她讀書的故事中,也看到了董卿自己本身對讀書的熱愛,看到她的父親為她創造了一個讀書環境。
  • 孩子,逼不逼自己,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可遺憾的是,很多人只看到這些「天才少年」拿著高額年薪風光的樣子,卻沒有看到他們在背後寒窗苦讀二十年,默默付出的樣子。於是把自己所有的失敗歸咎於世界不公,生活太苦。殊不知,人生就像老話說的那樣,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當你努力到無能為力的時候,才發現,一個人逼不逼自己,過的是兩種人生。
  • 逼孩子比逼自己容易
    最近看了一個理財大V(定投從零開始)的一篇文章,深有感受,其中一段原文如下:就是使勁栽培孩子,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未來望子成龍,因為逼孩子比逼自己容易自己才30多歲,就放棄希望不想努力了。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遊戲小號,大號讓自己玩廢了,但是覺得自己掌握了大部分通關秘訣,想要努力練小號,再修煉一遍就牛逼了。
  • 孩子,請逼自己優秀,然後驕傲地生活
    我曾到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給一個念高中的男生做家庭教師,對這一件事情,印象深刻。這個家庭不僅富裕,還非常有影響力,所以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眼睛都是長在頭頂的。兒子,你要逼自己優秀,然後驕傲地生活。那位淳樸的,補鞋的父親說不出作家的這樣話,他只有一句話,逼自己優秀,然後驕傲的生活。
  • 孩子,請逼自己優秀,然後驕傲地生活!
    我曾到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給一個念高中的男生做家庭教師,對一件事情,印象深刻。這個家庭不僅富裕,還非常有影響力,所以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眼睛都是長在頭頂的。但是那天,家裡來了一個客人,一名只有20歲的大學生,家裡的每一個人都突然變得卑微,如臨大敵。孩子的父親,原本應該不在家,在公司的,回來了......
  • 該不該逼孩子學藝?Angelababy:為什麼當初沒有人逼我?
    現在有一些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自認為自己很有「遠見」,帶孩子的時候提倡「快樂教育」,打著為了「孩子好」的口號,要讓孩子有個「美好童年」。這種散養式的「快樂教育」真的就是對孩子好的教育嗎?
  • 「那個逼孩子學習的媽媽」,後來怎麼樣了?
    前兩天,送孩子去書法班,在小區門口看到一位媽媽,正拽著孩子往車裡進。最終,孩子還是拗不過媽媽,上了車,去學舞蹈。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到底該不該「逼」孩子一把?「我不願意,一直到我十一二歲,就一直不想拉,後來我參加了第一個比賽,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喜歡了。」
  • 吉娜崩潰大哭,郎朗落淚:那些被「狠逼」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談及10歲的自己,吉娜崩潰大哭,郎朗落淚如果讓你對10歲的自己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這是最近熱播劇《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的一個環節,沒想到吉娜情難自禁,崩潰大哭,朗朗聽了妻子一番話後也紅了眼圈。其實就是指學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娃們被逼得越來越努力,越來越疲倦,收效卻甚微。面對教育「內捲化」,我們該如何避坑?曾經流傳一句話「衡水苦、江浙強,北京父母最瘋狂」,最近看了部講中國孩子的紀錄片,裡面就出現了幾個很有代表性的北京家庭,展現了他們的教育日常。
  • 給男人的提醒:人到中年,別把妻子逼得太狠
    人到中年,別把妻子逼得太狠。「好的婚姻需要女人的耐心滋養,而女人的耐心需要男人的疼愛,這一點,真的別因為結婚久了,男人就忘記了!01我有個朋友去年離了婚,這時候她已經40歲了。當時我們都有勸過她,說人到中年,能一起湊合著過下去,就別輕易離。
  • 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當初不逼我?
    正是因為父母當年的逼迫,人到中年的姚明,為了實現承諾,工作再忙、底子再薄的他,也咬牙堅持,7年的磨礪讓他更懂得過程比結果重要。同樣被父親逼迫的,還有大鋼琴家郎朗,在回憶自己的成長之路時他說:有些能力的確是天生的,但天賦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通過更少的努力,去獲得更大的成就。
  • 孩子,請逼自己優秀,然後驕傲地生活(影響千萬孩子的好文)
    我曾到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給一個念高中的男生做家庭教師,對一件事情,印象深刻。這個家庭不僅富裕,還非常有影響力,所以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眼睛都是長在頭頂的。但是那天,家裡來了一個客人,一名只有20歲的大學生,家裡的每一個人都突然變得卑微,如臨大敵。孩子的父親,原本應該不在家,在公司的,回來了......
  • 「越沒文化的人越喜歡逼孩子」董卿: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
    有記者採訪他們為什麼到衡水中學來,父親回答說自己沒有文化,只希望孩子將來好好學習,所以讓她到高考期間的衡水中學感受一下氛圍。 因此心疼小女孩的網友們給出了「越沒文化的人越喜歡逼孩子!」的評價。 讀書雖然並不是邁向成功的唯一道路,但是以家長的角度看待這個新聞的話,父親其實並沒有做錯。
  • 孩子,請逼自己優秀,然後驕傲地生活!(年度好文)
    我曾到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給一個念高中的男生做家庭教師,對這一件事情,印象深刻。這個家庭不僅富裕,還非常有影響力,所以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眼睛都是長在頭頂的。但是那天,家裡來了一個客人,一名只有20歲的大學生,家裡的每一個人都突然變得卑微,如臨大敵。孩子的父親,原本應該不在家,在公司的,回來了......
  • 那個拼命逼孩子優秀的媽媽,最終她也輸掉了全世界
    是給他們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我不能說她這種做法不對,對自己想要的東西,全力以赴是優點,但是那種心情迫切到瘋狂的程度,就顯得有點強迫症了。幾十年過去的今天,現在再想起來,她所擁有的其實也並不都是最好的,但是她總是一直走在拼命追求更好的路上。她參加了工作,在公司自然也是拼命三郎一般的存在。後來,她結婚生了孩子。
  • 看著那個被學渣兒子逼到自殺的媽媽,我卻更同情她兒子
    「人生是自己的,一定得先對得起自己。孩子再不好,自己死了,孩子不是一樣沒人管教?」我們很同情這個媽媽,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孤注一擲把賭注都壓在孩子身上,到最後很可能兩敗俱傷。年幼的傅首爾,面對媽媽總覺得愧疚和無力,即使媽媽責罵,一看到她那張「不容易」的臉,便只能收起心中的委屈,逼自己爭氣。
  • 拼命逼孩子的是媽媽,最受傷的也是媽媽,背後的心酸誰懂?
    媽媽逼孩子也不全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自己若問媽媽為什麼逼孩子學習,媽媽都說是為了孩子好。因為現在最公平的成才之路就是學習,考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學、找好工作,競爭壓力大,你不學習,別人都在拼命學,你只能到社會底層去。
  • 劉墉:孩子,請逼自己做個「人上人」!
    這封信原名《論出頭》,或許可以讓孩子明白,努力學習,究竟意義何在。「你看看四周的同學,尤其猶太人和中國人,他們不是都想盡辦法,給孩子補習、叫孩子到醫院當義工、上網為孩子找各種題材、參加科學競賽,甚至為孩子找老師教網球、擊劍、遊泳和溜冰,建立得獎紀錄,好爭取進入長春藤盟校嗎?」拼命作個人上人「不是只有我會拖,老師也會拖。」
  • 中國式成長:就想再逼孩子一把,沒想到?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才藝雙全,智商情商雙雙在線,自己心裡便默默敲定,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逼他一把,就一定可以成才。但很多家長所不知道的是,這個逼迫是有限度的,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範圍,就相當於精神虐殺了。(中國式成長內容截圖↑)在評論區,樓主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培養了3代孩子,就這孩子學習最好了,結果想著再逼他多學點,萬萬沒想到啊……」引得不少網友紛紛跟帖:@你是那青春的風別說了,我的連中考都沒考就死了。
  • 「媽媽,太累了,我去天堂了」,逼孩子的三要點,初高中家長鬚知
    「媽媽,我去天堂了,這裡太累了!」墜樓女孩一句話,震驚了全國的父母!她在日記裡用「可憐」形容自己:「聰明的媽媽生了個不聰明的孩子,不肯接受現實,可憐;不聰明的孩子有個聰明的媽媽,被拔苗助長,可憐。」就像文中的素素,她拼命讀書,累到很多次不想活,原因是媽媽「不肯接受現實」,素素怕媽媽那句「除非我今天死了」,所以她不得不服從媽媽的安排,流著淚也要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