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潤6旬老人劉毓坤3年手繪21米紅樓大觀圖
圖為劉毓坤老人在介紹自己的作品。大勇 攝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殿脊巍峨的大觀樓,灰頂白牆的江寧織造署,廊簷卷翹的煙霞閣,泉水飛瀑的寶黛島,波光瀲灩的大觀湖,以及各種亭臺樓閣……豐潤區68歲的劉毓坤老人,歷時3年多,用筆墨手繪的方式將豐潤區曹雪芹文化園內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閣、一樓一景匯聚在了一幅近21米長、寬47釐米的《紅樓大觀圖》中,以平民視角將《紅樓夢》大觀園的生活和美景展現得淋漓盡致。
劉毓坤祖籍遼寧丹東,2004年退休後,隨女兒來到唐山市豐潤區生活。劉毓坤從小就喜歡將小人書中的人物和景物用畫筆畫下來,即使在後來的工作之餘,他也沒有丟下手中的畫筆。
2004年隨女兒到唐山生活後,他特意拜師學畫,專攻山水畫,曾經多次到興隆十裡畫廊進行寫生。
前幾年,豐潤區曹雪芹文化園開工建設。劉毓坤一直對《紅樓夢》這部名著情有獨鍾,此前通讀過3遍,所以對曹雪芹文化園的建設非常關注。
劉毓坤見證了曹雪芹文化園的整個建設過程。施工中,每起一個亭臺樓閣,他都會興奮不已,也被顯露雛形的園內宏偉建築和美景深深吸引。在園區建設過程中,他每天都要在園裡逗留兩三個小時。漸漸地,他萌生了將整個文化園繪畫出來的想法,希望將文化園內的美景濃縮於自己的畫作中。
為了能夠更好地繪畫,劉毓坤又將《紅樓夢》通讀了一遍。2012年,他每天都拿著畫筆和小板凳到正在建設中的文化園內寫生,在園內的某個角落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將曹雪芹文化園內每一處美景都繪畫在寫生稿紙上。
經過一年的寫生後,2013年初,劉毓坤開始正式動筆繪畫。在兩年的時間裡,他每天都要花費三四個小時專心將園內美景繪畫下來,有時為了一處小景,他還會反覆到園內寫生。
今年10月1日,劉毓坤正式完成了這幅長約21米、寬47釐米的《紅樓大觀圖》,曹雪芹文化園的每一處精髓都被他濃縮在了畫裡。
「這幅《紅樓大觀圖》匯集了公園內大小景觀40餘處,以園中湖為中心,所有景觀圍著湖面繞了一圈,叢木掩映,湖面蕩舟。」劉毓坤說。
雖然人的視覺只能感受園內美景的平面圖,但劉毓坤繪畫的很多處美景都是俯角,更展現了整個園區工程的恢宏氣勢。
劉毓坤還熱愛書法,擅長隸書。考慮到這幅畫以紅樓大觀園為主線,在整幅畫卷中,他還用毛筆字為這些圖景添進了《枉凝眉》《凝暉鍾瑞》《名園築何處》《杏簾在望》等《紅樓夢》中對大觀園讚美的詩作,更增添了這幅大觀圖的意境。
據劉毓坤介紹,繪畫中的人物其實都是現代人物,有在亭子裡唱歌的,有在空地舞劍的……將現代人物融入《紅樓大觀圖》,他以寫實的方式體現了大觀園的美和不朽文化。
朱大勇 楊文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