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提醒警惕電子菸二手菸危害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李亞南)菸草危害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數據顯示,中國吸菸人群已超過3億,有約7.4億不吸菸人群正遭受二手菸的傷害,其中對少年兒童危害尤其值得關注。如今,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電子菸的「懷抱」,專家提醒民眾,電子菸同樣存在二手菸問題。
-
專家:電子菸二手菸同樣危害健康
數據顯示,中國吸菸人群已超過3億,有約7.4億不吸菸人群正遭受二手菸的傷害,其中對少年兒童危害尤其值得關注。如今,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電子菸的「懷抱」,然而,電子菸同樣存在二手菸問題。近日,由中國控制吸菸協會主辦的「關愛家庭健康,勸導爸爸戒菸」暨第二屆「我勸爸爸戒菸」主題徵文徵畫評選揭曉發布會上,多位專家表示,電子菸的流行,給控煙帶來新的挑戰。家長吸菸,對子女會產生負面的示範效應,增加子女未來吸菸的概率,建議吸菸的爸爸們儘早行動起來,戒掉香菸,給孩子們做個好榜樣。
-
吸電子菸沒有傷害?電子菸的二手菸同樣危害孩子健康
數據顯示,我國吸菸人群已超過3億,有約7.4億不吸菸人群正遭受著二手菸的傷害。其中,72.9%的少年兒童在家、公共場所或公共運輸工具中暴露於二手菸之中。不只是普通香菸,電子菸也同樣存在二手菸問題。8月31日,在中國控制吸菸協會主辦的「關愛家庭健康,勸導爸爸戒菸」暨第二屆「我勸爸爸戒菸」主題徵文徵畫評選揭曉發布會上,多位專家表示,電子菸的流行,給控煙帶來新的挑戰,吸菸的爸爸們應該儘早行動起來,戒掉香菸,給孩子們做個好榜樣。
-
爸爸們別再吸電子菸啦!電子菸二手菸同樣危害孩子健康
資料圖片數據顯示,我國吸菸人群已超過3億,有約7.4億不吸菸人群正遭受著二手菸的傷害。其中,72.9%的少年兒童在家、公共場所或公共運輸工具中暴露於二手菸之中。不只是普通香菸,電子菸也同樣存在二手菸問題。
-
抽電子菸就健康了?專家:對戒菸無益且二手菸也有害
原標題:專家提醒警惕電子菸二手菸危害菸草危害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數據顯示,中國吸菸人群已超過3億,有約7.4億不吸菸人群正遭受二手菸的傷害,其中對少年兒童危害尤其值得關注。如今,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電子菸的「懷抱」,專家提醒民眾,電子菸同樣存在二手菸問題。近日,由中國控制吸菸協會主辦的「關愛家庭健康,勸導爸爸戒菸」暨第二屆「我勸爸爸戒菸」主題徵文徵畫評選揭曉發布會在京舉行。活動主辦方中國控煙協會副會長廖文科介紹稱,菸草對青少年的危害,應該引起家長們的高度重視,尤其是二手菸。
-
無煙之旅,健康同行 | 別以為電子菸和二手菸就沒有危害!
2018年中國成人菸草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為26.6%,與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控煙目標—「2030年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下降至20%」仍有一定差距。深圳市此次修法明確將電子菸納入控煙範圍,也是內地首創。二手菸危害人人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其實二手菸的危害也不容小覷。二手菸,又稱菸草煙霧汙染,既包括吸菸者吐出的主流煙霧,也包括從紙菸、雪茄或菸斗中直接冒出的側流煙,也就是包括了吸菸的人呼出的氣體和捲菸本身燃燒時的煙霧。
-
中國菸民超3億!每年因吸菸死亡逾100萬人
原標題:中國菸民超3億!每年因吸菸死亡逾100萬人...幾十年前的香菸廣告有多瘋狂?吸菸的危害超乎想像...導讀:菸草煙霧中含有7000多種化學成分,其中數百種是有害物質,至少70種能夠致癌。全世界前8位死因中,有6種與吸菸有關。作為菸草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正面臨哪些控煙挑戰?取得了哪些成績?
-
二手菸對孩子究竟有多大危害?專家:影響身高和智力,新型尼古丁製品...
兒童二手菸傷害問題引發關注。統計數據顯示,青少年在家中和公共場所受二手菸危害的比例分別為43.9%和55.8%,他們的健康正在受到極大侵擾和危害。此前,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主辦的青少年控煙活動上,專家呼籲,讓孩子們遠離煙霧。二手菸影響身高和智力發育二手菸究竟有哪些危害?
-
電子菸、三手煙危害不可忽視
□河南日報記者 曹萍 5月31日,是第33個「世界無菸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青少年,遠離傳統菸草和電子菸」。如今,「吸菸有害健康」已經成為普遍共識。專家提醒,一手煙、二手菸對人體有害大家都不陌生,其實隱蔽的三手煙同樣有害健康,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青少年和嬰幼兒更要遠離。 二手菸也稱為環境菸草,即不吸菸的人被迫吸入了菸草燃燒之後所產生的煙霧。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菸草生產國和消費國,據統計,吸菸人數超過3億,另有約7.4億不吸菸人群正遭受著二手菸的傷害。
-
別再用電子菸戒菸:造成二手菸危害等同菸草!
北京晚報訊 自從本市實施「史上最嚴」的控煙舉措以來,本市公共場所吸菸情況有所好轉,但吸電子菸的現象日益增多,甚至有人在地鐵車廂中吸電子菸。北京市控煙協會會長張建樞昨天表示,電子菸造成的二手菸危害跟菸草一樣,應該像控制菸草一樣對電子菸進行管理,不建議在公共場所吸電子菸。
-
公眾對吸菸和二手菸危害認識嚴重不足
昨天,衛生部在京發布了《中國吸菸危害健康報告》,這是衛生部第一份系統闡述吸菸危害健康的權威報告。這部由100餘位專家合作撰寫和審議完成的報告,收集研究文獻3萬餘篇,最終篩選採用1200餘篇主要科學文獻。為突出《報告》的中國特色,特別注意採用對中國人群的研究文獻,其數量佔採用文獻總量的近20%。細觀《報告》,可謂事實「觸目」,結論「驚心」。
-
中國菸民超3億!每年因吸菸死亡逾100萬人……幾十年前的香菸廣告有...
鍾南山等11位醫生呼籲:「不要吸菸,不要二手菸!」李蘭娟、王辰等專家介紹:在感染新冠肺炎的治療中發現,吸菸者發展為重症危重症的風險會增加。4、吸菸還會導致次生危害吸菸所帶來的直接危害我們都知道,但它導致的次生危害,同樣讓我們追悔莫及。
-
中國提出明確控煙目標 電子菸將被嚴管
22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在解讀控煙專項行動時表示, 到2022年,政府控煙工作的目標是基本實現把各級黨政機關建設成無煙機關,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低於24.5%。 菸草煙霧中有多種已知的致癌物,幾乎會對人體的各個臟器造成損害,菸草的使用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控制菸草危害,減少疾病,是全球共識。
-
二手菸危害這麼大,中國為什麼不控煙
世衛組織在2015年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因二手菸而導致的疾病和死亡率正持續上升,每年超過10萬人死於二手菸暴露。為了更清楚地掌握這一問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2015年中國成人菸草調查報告》中對八個涉及室內環境的公共場所的二手菸暴露情況進行了調研。
-
健康小貼士|吸菸有害健康,控煙你我同行
比如吸菸,是把它看做一種「帥氣的時尚」來追求,還是警惕吸菸的危害而拒絕它。我們要做的,是撕下吸菸的偽裝,露出它本來的面目。吸菸,不是「時尚」,是需要戒除的「癮」!因為,吸菸有害健康。女性的生理特性讓她們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吸菸的危害。女性吸菸者患慢阻肺的風險高於男性,吸菸和二手菸暴露會增加女性乳腺癌、宮頸癌等疾病的發病風險。女性吸菸還會危害下一代的健康,吸菸可導致女性生育率下降,造成子女先天性缺陷的危險增大。
-
專家表示:設定吸菸室不能防止「二手菸」危害
專家表示:設定吸菸室不能防止「二手菸」危害 2008年02月20日 11:30 來源:科技日報 在日前舉行的「控煙媒體論壇」上,「無菸草青少年運動」國際傳播部副主任印曦告訴記者。 「二手菸」也稱為環境菸草煙。「二手菸」既包括吸菸者吐出來的主流煙霧,也包括從紙菸、雪茄或菸斗中直接冒出來的側流煙。「二手菸」中含有4000多種化學物質,包括69種已知或疑似致癌物質。
-
...吸菸|電子菸|二手菸|名醫大講堂|平江|湖南|廖正銀|肺病|心腦...
據中國流行病學調查:中國吸菸人數超過3億,約有7.4億不吸菸者遭受二手菸暴露的危害。此外,中國每年因吸菸死亡的人數逾100萬,超過結核病、愛滋病和瘧疾導致的死亡人數之和。據統計,2016年中國電子菸產量為12.1億支……全球90%的電子菸都產自中國。網上有人留言說:「既然香菸有危害,那我抽電子菸總行了吧?」
-
【最提醒】二手菸對身體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看完你就知道了
我國菸民數量超過3億,有7.4億二手菸受害者,其中1.8億為兒童。那麼,二手菸與直接吸菸相比,哪個危害更大?二手菸裡有多少有毒、有害物質?一起來看……二手菸是什麼?兒童吸二手菸的危害遠大於成人為了證明吸菸的嚴重危害,專家們進行了這樣的一個實驗,將一隻活蹦亂跳小白鼠放進透明的實驗箱內,專家將一根點燃香菸,放進透明的實驗箱中,專家發現,小白鼠開始感到不安和惶恐,隨後專家開始加大劑量,將三根點燃的香菸同時放入試驗箱內,小白鼠顯得更加惶恐,此時的小白鼠的行動變得緩慢,三根煙燃盡之後,專家這次將10根煙點燃放進透明試驗箱內
-
抽菸威脅國民健康,該如何有效控煙?電子菸、細煙真沒危害?
每一盒香菸的包裝上都印有「吸菸有害健康」的字樣,香菸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更是眾人皆知的常識,可即便如此,我國依然有3.5億的菸民群體,香菸已經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雖然危險但卻無法割捨。不單單是抽菸,二手菸的危害同樣巨大,甚至二手菸對人體的危害。而我國有如此龐大的菸民群體,如果抽菸行為得不到控制,二手菸的受害者數量將十分驚人,其中嬰幼兒,青少年,孕婦等群體將深受其害。數年前,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嚴禁在公共場合抽菸,這是控煙運動打響第1槍,如今不在公共場合抽菸已然成為一種常識,二手菸的蔓延也得到了進一步控制。
-
關注第33個「世界無菸日」丨電子菸、三手煙危害不可忽視
5月31日,是第33個「世界無菸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青少年,遠離傳統菸草和電子菸」。如今,「吸菸有害健康」已經成為普遍共識。專家提醒,一手煙、二手菸對人體有害大家都不陌生,其實隱蔽的三手煙同樣有害健康,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青少年和嬰幼兒更要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