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我們經常都能從新聞上或者網絡平臺上看到很多關於熊孩子的新聞,但是,有個熊孩子背後一定是有熊家長的寵溺和視而不見。這種情況如果孩子自己在家還好,一旦上了學就會給其他人造成麻煩。
陳女士的兒子今年已經四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兒子平時在家裡就很調皮,因為是男孩再加上爺爺奶奶的溺愛,在家裡也是調皮搗蛋無惡不作,經常惡作劇。但是陳女士覺得反正自己兒子年紀還小,男孩子小時候本來就是很調皮的,送進幼兒園學會道理就會懂事多了。
這天上班的時候陳女士接到了幼兒園的電話,電話裡老師以退學費為前提,因為陳女士的兒子太過調皮,基本上全班的孩子都被他捉弄過了一遍,希望陳女士可以把孩子先領回家一段時間。
陳女士一聽,自己 4歲兒子被幼兒園勸退了。 陳女士覺得不可思議,孩子不過是調皮了一點,也不至於被勸退吧。想及此她立馬就去詢問老師想討一個說法。
原來,孩子平時捉弄同學也就罷了只是一些小打小鬧,前幾日卻將一隻碩大的蟲子放進了同學的杯子裡,導致同學喝下水後上吐下瀉好幾天都沒來上學。平時也不懂得和老師反映自己的需要,就算自己尿急,也會故意惡作劇尿在床上。
就算老師指出了問題所在,陳女士依舊不依不饒,覺得自己的孩子並沒有存在被退學的大問題。為此, 家長曬出天記錄博同情, 沒想到卻被 網友諷刺:活該。
雖然園方勸退孩子不是一個好的決定,對一個小孩子來說這個處分是過了一些。與此同時家長自己是不是也得反思,如果自己平常有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那麼孩子是不是就不會做出這麼過分的行為。
那麼,作為父母要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呢?
1、給孩子該有的自由
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獨處時間,包括孩子也是,他們也會想要有自己的自由時間。在小事上比如安排自己的玩樂時間或者整理自己的玩具都可以給他充分的自由,不用去多加幹涉。沒有自由的孩子將來長大後會缺少主見,自我獨立性也會比較差。當然,在一些像上學這些大事上,就不能太依著孩子,不管孩子怎麼不想上學都必須遵守這個規則。
2、父母要樹立良好的榜樣
榜樣作用是督促人進步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這個榜樣可以是身邊任何的正面形象人物,如英雄先輩、教師、甚至是同學,他們身上的優點都可以成為學習和模仿的對象。當然家長自己也要起好一個帶頭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變成孩子模仿的對象,因此在生活中,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盡力給孩子做一個好的學習對象。
3、說服教育
說服教育就要求家長儘量不要使用暴力,而是採用談話和討論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道理,根據事情的不同,針對性地進行道理的剖析。不過,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要和氣,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喜歡上來就發脾氣的父母,而且父母最好用一個平等的態度來進行這場對話,不要黑著臉高高在上的訓斥。
4、培養孩子的耐性
年紀小的孩子正是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的年紀,身邊的任何小東西都極有可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但是通常這些興趣不會維持很久,就容易養成孩子放棄的快、不易堅持等習慣。培養孩子的耐性,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可以陪孩子一起完成這件事,將他的注意力吸引到他正在做的事情上。比如畫畫,畫完後也可以適當的稱讚,使孩子獲得滿足,提高興趣。
孩子犯錯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每個小孩子都會犯錯,但是作為父母不能對小孩的錯誤一再的容忍和縱容。也不要想著把孩子全部丟給老師去教育,有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