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回復「模板」馬上領取20+份高薪簡歷模板
簡歷寫得好,工作更好找!
對於應屆畢業生或找實習的同學而言,建議把教育背景作為基本信息下的第一個模塊來展示。
除非在實習經驗、項目經驗和其他個人成就方面有非常出色的亮點。
因為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
剛畢業時,學校還是身份屬性上最重要的標籤。
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
當你的工作履歷已經足夠替代學校的光環後,再把教育背景後置。
例如,
李彥宏是北京大學畢業的,但是他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百度公司的董事長兼執行長。
有的求職者可能說:
「我的學校不夠好啊,只是個二本院校怎麼辦?」
首先,
並不是所有企業、行業都那麼看重學校背景。
所以自信投遞、自信面試,在求職時規避名校學生扎堆的企業,工作幾年後靠自己的經驗和實力通過社會招聘再尋找更合適的崗位。
其次,
你學校之外的履歷是否足以彌補自己的教育背景?
如果可以,確實可以後置教育背景。
在工作的這幾年,我見證了很多學校背景一般卻最終獲得成功的求職者案例。
例如,
有個某二本院校讀書的同學,申請職徒的投行精英訓練營項目。
因為在校成績優異(一等獎學金)、語言表達能力突出(辯論隊隊長)而被暑期訓練營錄取,在項目中她勤奮努力、收穫滿滿。
隨後的一年時間裡,她憑藉這段經歷和自己的軟實力,先後拿到:
廈門國際銀行投資銀行部和LVMH(路威酩軒,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商業分析崗實習Offer;
並在收到了UCL(倫敦大學學院,全球排名前10的高校)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在此之後,
又有誰還在意她曾經的二本學歷呢?
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我想說的是:
職業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要因為任何一段短暫的經歷或不那麼出彩的標籤而自怨自艾。
只要你持續不斷地努力攀爬,把握每一個機會來提升自己,遲早有一天會發現,自己已經走在了通向成功的道路上。
在此之前,
請對自己充滿信心,永遠都不要放棄!
教育背景一般從大學開始寫,如果你的高中在當地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也可以寫上。
例如:
高考狀元、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等。
接下來,
詳細介紹一下教育背景的書寫細節。
在讀的學歷不管是否畢業都可以寫上,截止日期填寫預計畢業的日期。在英文簡歷裡,一般寫成
ExpectedMM/YYYY,即期望的畢業時間。如果你的院校的知名度足夠高,在應屆求職時會有更大的競爭力,尤其當你的院校是招聘方的目標院校時。
華為偏好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騰訊偏好電子科技大學、阿里偏好華中科技大學,那這些學校的應屆生,在應聘這幾家企業時,就更應該將學校信息重點寫上去。比如,一些海外院校,由於信息不對稱不為國內HR所熟知,最好在高校後面加括號標註
(如985、雙一流、QS排名TOP100等)。你有出國交換的經歷,或者
讀了第二專業,可以單起一行,並在學校名或者專業名後標註交換或第二專業字樣。現在很多高校都有國際和國內跨校交換的機會,同一城市的高校之間也有跨校輔修的合作,如果個人就讀的高校並不出眾,一定要留意學校教務網和學院發布的信息。把握機會去一些知名度更高的高校交換和輔修,這樣不管是對未來出國、求職還是保研都會有幫助。專業比學院更能體現出個人的背景特點,也更被用人單位重視,所以一般只需要寫專業即可。如果學院的知名度非常高,也可以一併寫上,如光華管理學院、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等。
通常研發、技術類的崗位對專業對口的要求較為嚴格,市場營銷、運營、商科經管類的基礎崗位對專業背景要求較松,往往更看重工作經驗。如果是跨專業求職,但有第二專業或者相關的輔修經歷,那麼第二專業或者輔修的經歷應加粗。如果你就讀的學校不是名校,專業與所應聘崗位的要求也不對口,同時也沒有學習過相關的課程,但考取過比較有含金量的證書,也可以將其填入教育信息欄。建議將教育背景的模塊下移,將與崗位有關的項目經歷、實習經歷上移,儘可能突出自身與崗位相關的優勢。GPA的績點等於各單科GPA的加權平均分,不同學校、不同學院績點的總分,以及績點與百分制的換算方法都有所不同。國內考試成績多以百分制為準,且打分往往比較嚴格,上90分比較難。而國外高校以GPA為準,如果申請出國讀研,有些時候會存在GPA低估的現象。如果簡歷用於申請研究生,建議要求學校出具成績換算說明,列示適用於該校的成績換算方法,比如85~100=A、70~84=B、60~74=C等,以輔助進行國外高校申請。在求職時,IT和工業類崗位對GPA要求一般相對較松,或僅關注與崗位相關學科的成績;而對於那些國際知名的諮詢公司來說,高的GPA是必須滿足的條件,如果自己的學習成績優異,撰寫績點可以體現個人的優勢。文科/文理學院的 GPA 在3.6以上屬於「高」;理科/工程學院的 GPA 在3.2以上屬於「高」。因為各個學校的績點不同,撰寫方法一般是績點/滿績,如「GPA:3.5/4」。也可以用排名的方式來表述,這樣要比寫績點值的方式更能吸引HR的注意。
年級排名第2,年級一共有200人,可以寫為「排名:2/200」。如果排名中上,而且績點也不突出,或者同一年級人數特別多,排名寫上去不那麼好看,可以用百分比來描述自己的成績。年級有1000名同學,排第40名,單看排名比較尷尬,但是如果轉換成比例,那就是前4%了。所以可以寫為「
排名:專業前4%(或者Top 4%)」,這樣就會更吸引HR注意。這個欄目並非必填項,尤其是在其他經歷非常豐富的前提下,如果簡歷篇幅過長需要刪減內容,可以從相關課程這個欄目來開刀,如果已經工作了則更不必列出來。很多求職者根據網上搜索到的模板,不管應聘什麼職位都喜歡將大學學習的課程列一遍,這其實是錯誤的做法。既然是相關課程,就意味著所列舉的課程應該與應聘崗位所需要的技能、知識儲備直接相關,所以要秉承相關性優先、分數優先的原則,列舉不超過5門的最相關的核心課程(保證一行能排得下,太多了HR看不過來)。列舉在校期間與學習成績相關的榮譽情況,比如拿了一等獎學金、國家獎學金、評為優秀學生幹部和優秀畢業生等。如果不止一次獲得某個獎項,沒必要一個年份寫一次,而是合併同類項,挑最高榮譽來寫,同時標註次數即可。例如,「榮譽獎項:一等獎學金(2018—2019年第一學期)」或者,「榮譽獎項:一等獎學金2次(2019年、2018年)」有的求職者會把榮譽和獎項單列為一個模塊,如果只是獎學金、優秀學生幹部之類的榮譽大可不必,因為HR只會將這些信息作為不太重要的篩選因素。但是如果所獲榮譽或獎項與應聘的崗位直接相關,如微軟全球程序設計大賽金獎、貝恩杯諮詢案例大賽一等獎等,則可以單列,從而更加突出自身的優勢。看了這麼多,如果你還是不會寫,也可以來直接諮詢貓姐,免費幫你解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