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學生:比起不看你的簡歷,更可怕的是你根本沒實力

2020-12-16 51學python

我們相遇時,總想著被治癒。

2018/03/02 周五

開始做夢

昨天刷微博看到這樣一條新聞,出身「二本」學生質疑:為什麼你們不看我的簡歷?

一位普通二本師範類院校的經濟專業畢業生自述求職感受:學校好像成為我面對詢問時一道尷尬的傷疤。大學四年,他努力證明自己「不比名校學生差」,有著不錯的實習經歷,而大多數發出的簡歷都被直接忽略,只因出身普通二本。

作為遲早都要畢業踏出社會的大學生,看到這則新聞時內心是無奈又尷尬的。

其實,求職鄙視鏈這個殘酷的準則一直都存在,一位HR說,「因為每一個篩選環節都可能有鄙視鏈,有的人不要非985和211的,有的人不要跨專業的,你只能服從規則,否則只能被清理出局。」

社會真的很現實,無論你將簡歷包裝得多麼精緻豐富,把自己的大學生活描述得多麼精彩多樣,都有可能因為畢業院校那一欄不夠格而被拒之門外。

我寫下了這樣一條評論:考上大學的那一刻,就應該要有幾年後可能會成為「求職鄙視鏈」中被淘汰的其中一個的意料,那也是因為曾經的能力不足。

一個多月前學校有場盛大的招聘會,一個因比賽而認識的大四藥學專業學姐拿著一沓精心準備好的簡歷,投了很多家公司,她說,「其實我這四年來過得蠻充實的,除了成績能保持前十,創業、比賽、社會實踐的經歷都還不錯呢,同學們都說羨慕我,覺得我只要投最top那幾家醫藥公司就可以拿到它們的offer了,可我還是準備了很多份簡歷,給自己多幾條後路。」

那時候我才知道,面對求職這場無硝煙的競爭,即使是早已光芒萬丈的人也會缺乏安全感,畢竟生活充滿了各種意外。

前不久再聯繫起學姐,她果然拿到了心儀的offer,還多了很多可以選擇的餘地,但她向我吐槽起投簡歷面試那幾天的煎熬,「厭倦了四處撒網般的投簡歷,開始懷疑簡歷上別人所羨慕的成績,但我知道,對於面試官來說,最有價值的暫時都在簡歷上。我特別想告訴他們,我就是某某某,不是簡歷的附帶品。可很理性的想想,如果我沒有豐富的實習和創業經歷,面試官也看不上我,如果我不是一本的學生,我可能連心儀公司面試的資格都沒有。真慶幸,自己的實力還不錯。」

想起了龍應臺有段話曾勉勵了我的整個高中時代,「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能夠給你快樂。」

時至今日,依然很認同這段話。

選擇權,在這個殘酷的社會,顯得尤為稀少而珍貴。

殘酷之處在於,有些固定的高門檻可能讓很多奮鬥了很久的人因一開始所處的環境而無法跨過。

而讀書、努力的意義,不是為了居高臨下的把別人比下去,而是為了自己以後擁有更多的選擇和自由,也為了日後至少不落到被高門檻擋在門外的尷尬地步。

我問起一個高三的復讀老同學對二本學生質疑的新聞有什麼看法。

當年他是全年級都膜拜和公認的理科大神,那年也是廣東省第一次高考使用全國卷,我們還經常打趣問他以後讀北大還是清華,可最後他居然考了個跌破眼鏡比第一年還差的成績,只能上一間不太好的二本,讀著會計專業。

我曾以為這樣的打擊會讓他消沉下去,可上大學後的他反而更加努力了,靠著自己寒暑假做家教來支付昂貴的學費,參加省級大學數學競賽獲獎,幾乎每門課都上九十分,有時候老師請假還會讓他去給大一的學弟學妹講高數課,也成了新生們奮鬥的榜樣。

他看了新聞,說,「決定報這間大學時,就註定了以後可能會遇到這種尷尬的情況。可事實就是這樣了,在大多數人看來,985、211比普通一本要強,普通一本要比二本牛,二本又比三本好,我們當年報志願的時候也是儘量往好的學校報啊。可是,比起不看你的簡歷,沒有實力才是最可怕的吧?不看簡歷,是他們帶著有色眼鏡看人。而能力不夠,那就只能怪自己。像評論下面的網友那樣吐槽能有什麼用,還不如踏踏實實增強實力。真正的牛逼,應該是足夠讓HR為你而無視所謂的門檻。」

沒有鬱鬱寡歡,而是認清現實再去努力。

他還是我們以前崇拜的大神,即使去了二本也還是沒丟掉他的光環,反而更顯耀眼。

在知乎看到這樣的話題:學歷真的比能力經驗重要嗎?

贊數最高的回答是:99.9%擔心學歷的人,癥結不在學歷低,而在能力不足。

既精闢又戳中痛點。

知道不少因本科院校不夠好而被拒之門外的事例,只是相比起來,更令人喪氣的是,你的實力確實不夠。

當HR對你說,不好意思,我們只招985和211時,有沒有想過或許這只是因為你的實力不夠,同時985、211是拒絕你而又無法反駁的託辭?

看《外科風雲》時,特別心疼進修醫生楚珺,胸外科專家兼帶教醫生陸晨曦不喜歡她,總是因為背不好病例等小毛病而責備她,護士們也在背後偷偷看不起她,而楚珺卻僅僅以為這是因為自己的本科院校和醫院不夠好和被誤解的「走後門」而受到的偏見。

直到後來,楚珺把病例背熟卻當眾念出而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負擔,不能一人獨立完成每個住院醫師都應該掌握的閉式引流,因無意中洩露氣胸病人的隱私而引得病人家屬打鬧投訴,她才知道陸晨曦和護士們對自己的不滿,不是因為出身的學校和醫院不夠好,而是自身能力自己都難以接受,更無法乞求讓別人認同。

認識到自己不足的楚珺,慢慢加倍努力起來,拒絕了自己喜歡的漫畫出版,她說,「一個廢物經過蛻變,最終是可以成為大家都認可的人才。」

在現實的競爭面前,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認清自己而踏實增強實力。

我們過去所處的環境,不管優與劣,都成了身上的一種標籤,或明亮或不起眼。

可很多人忘了,自身的實力才是最強大的標籤。

而我們都希望,大家想起自己最強大的標籤時,是一種點頭肯定的微笑。

身邊有很多計劃考研的同學,但作為雙非的普通一本學生,我們也一樣焦慮,都曾擔心考研也有門檻的這個問題,很多名校會因為非985非211而把你淘汰掉。

大一那年因為負責學院裡的考研平臺而認識不少本科和自己同校卻考研考上很不錯的大學的學長學姐,同一間大學,有人考上北大,有人考上協和,有人考上首都醫科大學。

我問過一個北大的學長,是以怎樣的心態去考研而且是去考北大這樣的學校?

他說,「其實當我下決心之後,只是把自己認為正確且有意義的事情認真盡力去做,其他的沒想太多,更加像一場賭博,都交給命運了。」

為什麼他們就沒有因為是非985和非211而被拒之門外呢?

大概是因為他們足夠優秀,優秀到就算你不是來自985和211的大學也想要錄取你。

在《吐槽大會》聽過一句話,「這個時代,根本沒有懷才不遇,如果你沒紅,是因為你不夠有才華。」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不被肯定,那麼極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暫時不足。

有時我也在想,幾紙薄薄的簡歷是否就真的就能全面客觀看出一個人的真正能力?

但不可否認,一份真實的簡歷可以反映出你所取得的成績和經歷。

我們生活的社會本來就是最具磨鍊的大學,無論處於哪個位置,不管怎樣,努力提升自己是永遠不會錯的選擇。

日後我們都會可能遇到不願看自己簡歷的人,但現在,只有不斷變得更好,不放棄任何一個讓自己更厲害的機會,以後才能更加有底氣去爭取去選擇。

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給命運。

願我們以後在拿到心儀的offer之後會發自內心的感嘆:真慶幸,自己的實力還不錯。

以上,共勉。

夢醒時分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二本學生有多難
    但是我絕不可能想像得到,中國學生中佔絕大部分的是二本學生。你們也不知道的是二本學生究竟有多難?當我在埋怨自己能力不夠的時候,質疑自己為什麼沒有好去處的時候,卻不曾想過我出身高校「名門」,這個絕頂的優勢不好好珍惜,卻在這自怨自艾,反過來不珍惜別人辛苦考上的985大學。當我一次招聘筆試遇挫以後開始懷疑人生的時候,卻不曾想過有多少二本學生根本都進不了筆試這一環節,在簡歷篩選環節就已經被狠狠pass了。
  • 二本三本的學生機會很少,大家同意嗎?回答太現實了
    就國際交換項目而言,中山大學的國外交換,好的可以去牛津、劍橋、哈佛、斯坦福,二本三本可能就只能去一些州立小學校了。在中山大學的校園,你可以看到各個院系幾乎每周都有講座,講座人還都是大咖,而二本三本就不太容易有這種機會。這種機會少的不僅僅是二本三本,就是普通一本,機會也比985差很多的。
  • 二本學生的共同傷口:我們成不了精英,也落不回底層
    這些名副其實的少數派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數量更廣的二本學生們。他們可能連進入大公司的機會都沒有,HR看到簡歷上「學歷」一欄,基本就放到了一邊。書中有一句話:中國二本院校的學生,從某種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國最為多數普通人的狀況,他們的命運,勾畫出中國年輕群體最為常見的成長路徑。深以為然。也許,比起常掛嘴邊的「211」「985」,二本學生的生活樣貌,反而更值得被我們看到。
  • 二本學生的真實困境:我們成不了精英,也不想回到底層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針對二本院校學生,進行的田野調查」。 也許,比起常掛嘴邊的「211」「985」,二本學生的生活樣貌,反而更值得被我們看到。,石磊就是一個典型的二本學生。在社會的共識中,二本學生所代表的這群年輕人,從不被期盼為「推動社會進步」的角色。他們唯一被賦予的社會期盼是:養活你自己就行。
  • 二本院校的學生,想考研考985高校現實嗎?你怎麼看?
    當然,推免生還有985院校是否接收的問題,這個一般都是自己聯繫,因為推免的都是綜合成績不錯的,所以只要聯繫中等985,一般沒有問題,尤其是如果有本校的學長在,聯繫起來更方便,成功率更高。網友三:看你選什麼專業,專業不同,難度不同。我的學生都是二本學生,每年都有很多學生考上985高校。蘭州大學是相對來說比較好考的一所高校。
  • 最可怕的是,你還以為學歷不重要
    就 業 每當畢業季到來,如果你是普通高校的學生,你會發現,一些好的企業根本都不會去你的學校開宣講會,想要找到一個好工作的話,你需要去往一個個大城市,或者重點高校去投簡歷,有時候還會受到各種歧視,而那些名牌大學的學生只需要在學校裡等著,就會有很多名企的工作機會向他們招手,這就是區別。
  • 二本學生的共同傷口:我們成不了精英,也落不回底層
    進到這個公司,第一年年薪9萬,三年能漲到15萬,5年能不能漲到20萬要看運氣,然後就到頭了。 據統計,能考上「211」的學生,約佔高考考生總數的5%,能上「985」學生則只佔2%左右。 這些名副其實的少數派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數量更廣的二本學生們。他們可能連進入大公司的機會都沒有,HR看到簡歷上「學歷」一欄,基本就放到了一邊。
  • 一本/二本/專科的差別,絕不僅僅是一紙學歷!你
    投了有無數份簡歷,但人家一看學校名字(後面兩個字是學院)就把簡歷扔一邊或者讓我們去別的公司看看。也有五次進入第二輪面試,但即使進第二輪,我們的簡歷也是被壓在最下面,我們是備選的!我也沒放棄,每次也都等到最後,希望能有個面試的機會。
  • 二本學生「逃離」雙選會
    只能追著跑,有時候是比「不能跑」更不幸的事。也有人從「二本學生」的身上看到了「學歷焦慮」。認為在「考研擴招」和「鼓勵職業教育」的雙重趨勢下,「本科」學歷正在變得尷尬:它似乎可以代表個人能力,又似乎不能代表個人能力;它似乎意味著競爭勝利,似乎也意味著競爭失敗。
  • 為什麼你的簡歷沒人看?
    另外,求職目標寫的是「後端開發」,雖然 HR 可能不知道 Bootstrap、vue 等是前端技術,但技術面試官不知道嗎?你一個求職後端職位的,你寫許多前端技術幹嘛?體現自己全棧嗎?按作者的年齡和工作經歷,很多技術只是了解或者使用過,並不一定掌握,且不說面試容易被問到而答不出來,最主要的是這份簡歷讓人一看就覺得求職者沒有自己專精的領域。說白了,啥可能都知道,但啥都沒掌握好。
  • 二本考研985難在哪?看了這些你還會報考985嗎?
    毫無疑問,一是報考人數逐年增加,而且人數上漲的幅度很大,二是考研信息難以收集,而且複試過程中會有一些不公平因素。你如果有關係認識導師,你可能只過了初試就能被錄取,但是如果你大學成績平平又沒有什麼科研經歷而且四六級還沒過,那你可真的就很吃虧了。考研難,考上好學校更難。尤其是對於雙非或者二本的學生而言,考研就像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每走一步都可能掉下去。你想知道二本考研985難在哪裡嗎?
  • 本科是一本考個「二本研究生」,究竟值不值得?答案和你想的不同
    相信考研大軍中10%都是為了逃避就業才選擇考研的,沒做好準備,最後結果不理想,還更讓自己糾結了,簡直是得不償失。一本學生考上二本研究生,糾結值不值得讀關於考研有這樣一個鄙視鏈,能去名校不去985,能去985不要211,能去211不去普通一本,去普通二本不如不考。
  • 不是重點大學畢業,你們就不看我簡歷了嗎?
    求職時,你是否被簡歷中的「二本」學校絆住腳步?你的才華是否曾因這一張小小的A4紙而無法得到施展?據說,高校畢業生求職時,學校、專業、甚至發簡歷的郵箱,都存在鄙視鏈。大學4年裡,本次推文的作者努力朝自己規劃的方向發展,證明自己「不比名校學生差」。他的經歷也許能給你帶來啟示,希望每個畢業生都能擁有光明的未來。
  • 簡歷攻略|二本院校教育背景怎麼寫才有亮點?秘訣全在這裡!
    >簡歷寫得好,工作更好找!所以自信投遞、自信面試,在求職時規避名校學生扎堆的企業,工作幾年後靠自己的經驗和實力通過社會招聘再尋找更合適的崗位。其次,你學校之外的履歷是否足以彌補自己的教育背景?如果可以,確實可以後置教育背景。
  • 最可怕的是,你還以為學歷不重要
    ,你需要去往一個個大城市,或者重點高校去投簡歷,有時候還會受到各種歧視,而那些名牌大學的學生只需要在學校裡等著,就會有很多名企的工作機會向他們招手,這就是區別。 3.學校不一樣,氛圍不一樣 能考進越好學校的等於高考分數越高,這說明要不就是智商相對較高,要不就更勤奮和自主學習能力越強,總得來說綜合能力更強。 你大學四年周圍的人以及學習氛圍會對你的影響很大。
  • 二本、專科的出路在哪?哪怕認真學也沒前途嗎?
    要在成千上萬份簡歷中找到一兩份最好的,與其花更多時間去「大浪淘沙」,不如去重點大學挑更好的學生,這樣的「潛規則」,很多畢業生都心知肚明。對於用人單位來說,這樣簡單粗暴的篩選方式,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可以讓他們更大限度地節約時間和成本。一張高校文憑,不能保證你站在事業或人生的頂峰,但是,它足夠能保證你在谷底上方。
  • 一本/二本/專科的差別,你清楚嗎?
    投了有無數份簡歷,但人家一看學校名字(後面兩個字是學院)就把簡歷扔一邊或者讓我們去別的公司看看。也有五次進入第二輪面試,但即使進第二輪,我們的簡歷也是被壓在最下面,我們是備選的!我也沒放棄,每次也都等到最後,希望能有個面試的機會。結果有三次到最後給我們說招滿了或者是直接給把簡歷退回來,兩次說再看看讓回去等消息。
  • 純乾貨丨為什麼你的簡歷沒人看?
    最近小助手總是聽到身邊找工作的盆友們抱怨:為什麼我投了這麼多簡歷就是沒有面試電話呢?
  • 一本/二本/專科的差別,你真的清楚嗎?
    投了有無數份簡歷,但人家一看學校名字(後面兩個字是學院)就把簡歷扔一邊或者讓我們去別的公司看看。 也有五次進入第二輪面試,但即使進第二輪,我們的簡歷也是被壓在最下面,我們是備選的!我也沒放棄,每次也都等到最後,希望能有個面試的機會。結果有三次到最後給我們說招滿了或者是直接給把簡歷退回來,兩次說再看看讓回去等消息。
  • 火鍋店只招985服務員,你也不是馬雲,憑什麼認為學歷不重要?
    更會有人說,我們公司一招聘,投簡歷的都是211、985,來了也沒發現好到哪去,眼高手低,有的大專生可能還更踏實肯幹一點。以上這些言論,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統稱為「酸葡萄心理」。有這麼一句話「如果你認為你有能力,請用你的能力去拿一個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