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無憂的我,本碩「985」的身份,竟然每天恬不知恥地抱怨生活的難度,每天嫌棄工作的不易。雖然我也深知這樣的埋怨過於矯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學歷貶值的時代,誰又比誰好到哪裡去?
但是我絕不可能想像得到,中國學生中佔絕大部分的是二本學生。你們也不知道的是二本學生究竟有多難?
當我還在抱怨自己的未來迷茫的時候,卻不曾想過那些二本學生為了進入我的本科985大學,該如何如何拼盡全力,在多少個日日夜夜裡,埋頭苦讀,在走廊裡為背下苦澀的名詞解釋來回走了多少圈?
當我在埋怨自己能力不夠的時候,質疑自己為什麼沒有好去處的時候,卻不曾想過我出身高校「名門」,這個絕頂的優勢不好好珍惜,卻在這自怨自艾,反過來不珍惜別人辛苦考上的985大學。
當我一次招聘筆試遇挫以後開始懷疑人生的時候,卻不曾想過有多少二本學生根本都進不了筆試這一環節,在簡歷篩選環節就已經被狠狠pass了。
所以,悲歡互不相同,我的困難可能在二本學生那就是不值一提。因為他們會遇到比我更難更難的挑戰。
很多企業招聘的時候,對學歷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不少名企非985、雙一流不要。甚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普通一本就業時都遭人歧視,簡歷都不收,考上了211的研究生,又出來個雙211,要求本科學歷也是211。
站在學歷金字塔頂端的985學校學生畢竟還是少數,而在中層以下的學生才是主流。可是他們的機會卻都是985、211學生剩下來的。
二本學生不僅面臨被歧視的慘態,更會因為學校差距所帶來的未來發展潛能的弱化。
有很多人說:二本和985的差距不是學生的智商差距,而是學習氛圍、硬體設施、學校管理水平的差距。在我看來,二本和985學校的學生智商差距還是有的,學習能力、感悟能力、觀察與理解能力,二本學生相對來說會差一點的。但是這僅是在高考之前,高考後的大學裡,這些些微的智商差距完全可以 通過其他地方補差補回來的。
但為什麼,二本學生待遇差呢?是因為學校本身的硬體設施、學校管理水平的差距存在。遠的不說,就說說學校的教學能力,985高校任何一個學院都配備大量的優秀教師人才,比如教授都有一大批,甚至有長江學者,中科院院士。而在普通二本院校不僅學院沒有,一個學校恐怕都沒有幾個吧。而且,更恐怖的是,985大學有一大批青年人才儲備,都是出身於各大名校畢業的博士生,而二本院校的教師很多都是碩士畢業的,近幾年不斷在提高標準,吸收高層次人才。但是各方面環境、氛圍的差距,我想高層次人才並不一定選擇這些二本院校。所謂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3.前路漫漫,何種方式能出頭?
前段日子吵得很兇的是,非全日制遭歧視。我想我們這個時代哪兒都有歧視,什麼都會歧視?而一個二本學生會經歷多少歧視呢?
工作歧視,考研歧視,相親歧視等等。
但我認為,人不能太悲觀,一切都往壞處想。不斷努力,總有出頭日。
請記住:
你人生會有很多個山頭,當自己越過了一個山頭,到達山的那一邊的時候,等待你的是一片汪洋的大海。
是否想學麥哲倫乘風破浪,或者是望洋興嘆,這都是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