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社向洱海眺望,隔水一方,就是鬱鬱蔥蔥的蒼山。在山腳下,有個茶園。我在茶園的老房子裡遇到了正在趁著天晴晾茶的固古和海船一家人。參天直立的大樹挺拔俊逸,順坡而上的茶林連綿無盡。固古留著胳腮鬍子,古銅色的臉上帶著幾分剛毅,汗水順著他的額頭沁了出來。他把我帶進一個平坦寬闊的院子裡,地上擺滿了鋪著新鮮的滇紅茶尖的圓形簸籮,竹篾編成的金黃色簸籮、清晨採擷的翠綠嫩芽、陽光透過樹梢灑下的斑駁,交織在一起,隨著山風起舞。
今年氣候乾旱,滇紅茶長勢不如往年,越發顯得每一片葉芽之珍貴。固古進進出出忙活著,不時地抬頭望著天,看著雲的翻卷,隨後又低頭忙著手中的活計,唯恐負了大好春光。妻子海船帶著一雙嬌美可愛的女兒,姐姐甜甜,妹妹石一,在茶園大樹下,擺下了長桌短凳,招呼著正陸陸續續到來的練習唱歌的朋友們。香騰騰的滇紅沏好了,品一口,綿潤回甘。
龔琳娜取出《二十四節氣歌》,在悠揚的樂曲中,帶著大家唱了起來。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首歌是特為宋·柳永 《蝶戀花》(又作《鳳棲梧》)譜曲而成的。春天,萬物勃興,是男女相思的季節。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佇立高樓,春風勾起著對遠方情人的情愫。
含有古韻曲調的歌聲在林間迴蕩著,音符像一隻只精靈,輕盈地停落在碧綠的茶尖上,在晌午的暖陽中,發出熠熠的光芒。愛唱歌的大人們雙眸透亮,愛唱歌的孩子們皓齒丹唇。練歌之餘,大伙兒圍坐著品茶,聽龔琳娜老師輕言細語地講著二十四節氣中每一首對應的詩詞歌曲;感悟著人生與自然的靈通之徑。和他們在一起,我覺得眼睛清亮,內心乾淨。龔琳娜、 德平、梅珍、大師兄夫婦、固古、海船、王老師一家人,還有很多的朋友,他們是愛唱歌的人,也是寧靜高遠、心靈恬淡的人。
唱累了,聊嗨了,開飯了。海船的媽媽用大鐵鍋給我們白族人待客的美食。香噴噴的飯菜,更令人感悟生活的美好。
午餐後,當我們與主人告別,三三兩兩地離開茶園時,回首望去,林濤裡風聲疊翠,樹葉婆娑。我忽然想起那句在《論語·先進》篇中的話:「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在高遠的天空裡,白雲低回,幾隻雲燕翱翔蒼天。人生輾轉,飛鳥無歸。但無論身在何處,都應持鴻鵠之志;所歷之處,雁過留聲。像蘇東坡和柳永那樣,做一個放達之人,性情中人。(作者:建中博士)
後記:大理蔣公讀了這篇隨筆後,發來了他的感想:看完隨筆,想起道家早晚功課裡的《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中的一些內容:「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龔琳娜老師的節氣歌用音樂詮釋和感悟大自然之道,離開大都市來到大理生活的人們,用各自不同的方式過著自己熱愛的清靜生活,看似偶然的這些必然,也許冥冥之中早已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