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新時代 龔琳娜譚晶褚海辰新民歌女歌手盤點

2021-01-09 網易娛樂

2013-02-02 13:05:23 來源: 網易娛樂

舉報

2010年龔琳娜和《忐忑》的出現給了新民歌從業者和聽眾很大的震撼和爭議點,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下現今優秀的新民歌女歌手們以及他們的發展路線。


褚海辰

網易娛樂2月2日報導

2000年左右,流行與傳統民歌相結合的新民歌形式出現受到了廣泛聽眾的認可和喜愛,漸漸取締了傳統民歌的地位成為人們最愛傳唱的曲風之一,而2010年龔琳娜和《忐忑》的出現給了新民歌從業者和聽眾很大的震撼和爭議點,有人認可她的作品並認為這是新民歌打入流行市場一枚優秀案例,而也有很多人覺得這純屬胡鬧,而究竟雙方觀點孰對孰錯誰都無法輕易下結論,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下現今優秀的新民歌女歌手們以及他們的發展路線。

龔琳娜

龔琳娜是最敢於標新立異的新一代新民歌歌手,由於一首震驚國人的神曲《忐忑》被大家迅速熟知,她是中國新藝術音樂創始者和奠基人,活躍在當代世界音樂舞臺,被譽為「靈魂歌者」和「真正的歌唱家」。1999年,以文化部「民歌狀元」稱號從中國音樂學院畢業。2000年,榮獲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民族唱法專業組銀獎。龔琳娜致力於中國新藝術音樂的探索與創作,是一位具有獨到藝術思想與創新精神的歌唱家,不斷創新發展中國歌曲的演唱是其藝術理想。但對於龔琳娜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過,近期她又延續《忐忑》的神曲風格推出了《法海你不懂愛》和《金箍棒》兩首神曲,再次掀起了網友的罵戰,一部分人認為龔琳娜唱功優秀且敢於創新,很有藝術造詣,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她只是譁眾取寵,唱的歌曲根本無藝術性可言。

譚晶

譚晶是我國第一個通俗唱法碩士學位獲得者,著名的青年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總政歌舞團獨唱演員。1998 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隨即考入總政歌舞團,推出的作品不斷獲獎並受到廣大歌迷的喜愛,從2000年開始連續十年參加春晚,2006年,譚晶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成功舉辦了「和諧之聲――譚晶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唱音樂會」,09年在北京懷柔慕田峪長城成功舉辦了「譚晶長城獨唱音樂會」,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在長城上舉辦音樂會的歌唱家,受到了國內外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與讚美。發展歌唱事業的同時譚晶也一直很熱心於公益事業,許多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動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譚晶對公益事業和歌唱事業的奉獻與努力為她帶來了很高的口碑評價和許多觀眾的喜愛,也讓她成為了諸多活動的「火炬手專業戶」。

褚海辰師從於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畢業後被北京空軍政治部特招入伍,成為空政歌手、空軍獨唱演員。褚海辰是在新民歌不斷改革和發展的道路上非常勇於做嘗試和突破的歌手,曾經推出了一首號稱「中國史上最牛MV」——《蠶》,但由於MV及歌中涉及了好多隱含意義而被很多電視臺封殺。此外,褚海辰也拍攝了很多軍旅題材的音樂電視,推出《大地回春》、《深藍》、《綻放》等受歡迎的作品,並熱衷於奔赴各地軍隊慰問演出,有「空政小百靈」的美稱。

而最近褚海辰剛剛推出了新民歌歌曲《沂蒙女兒》的紅色巨製MV,MV中以電影的製作和拍攝手法和生動的故事鋪設展現了革命時期的沂蒙情、紅嫂愛,而出生在沂蒙山腳下的褚海辰通過這次MV的拍攝更加了解了沂蒙地區的歷史和故事,更加深切地明白了黨的旗幟來之不易,希望能把這些動人的故事通過這種形式告訴更多人,讓國家新一代的主人翁了解到這一點,珍惜革命果實、愛國愛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陳思思

陳思思作為大陸第一位籤約的民歌手曾以一首紅透大江南北的《情哥哥去南方》開中國新民歌先河,被媒體譽為民歌歌壇的「新民歌一姐」。她是著名青年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大校軍銜,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青聯常委,中國新民歌領域的領軍人物,她不僅是第一個走進國家大劇院舉辦個人演唱會的民歌手,還是第一個在臺灣舉行個人演唱會的大陸歌手民族歌手和第一個以散文集形式出書的民族歌手。除此之外,陳思思還曾獲得獲維也納2010年度「世界環境保護亞太地區突出貢獻特別大獎」。

祖海

祖海2008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同褚海辰一樣師從於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現為文化部首屆青聯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全國預防愛滋病形象大使。祖海曾多次榮獲國家級大獎,先後10次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為中國民歌的發展做了較大的貢獻,在諸多廣為傳唱的歌曲中,《為了誰》、《好運來》等作品可以說是帶動新民歌的曲風紅遍大江南北,備受觀眾追捧,被稱為「新民歌天后」。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天下民歌匯左權 左權民歌響天下——2020年左權民歌匯總決賽 暨...
    用最嘹亮的歌喉唱響左權民歌,用最堅決的態度辦好左權民歌匯。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左權民歌匯選手,年齡跨度、地域分布、民族構成及涵蓋國家都更為廣泛,吸引了來自五大洲 13 個國家,國內 32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19 個民族,共3266名選手報名參賽,參賽人數相比去年增長了57.1%,入圍選手也從去年的70組增加到100組。
  • 龔琳娜唱神曲「丟丟銅」 網友受不了:太鬧人
    不論如何,這首龔琳娜與老公老鑼合作的「神曲」走紅速度有如神助,不管喜不喜歡、不管學不學得會,不妨聽聽看——□金不同新「神曲」誕生了,仍不知道歌詞是啥春節前,以「民歌大拜年」為主題的北京新春音樂會在人民大會堂熱鬧開唱,在楊洪基、朱明瑛、譚晶、戴玉強等眾多大腕當中,龔琳娜仍得到了「鶴立雞群」的關注,她的登場是整場演出的高潮,而她演唱的福建民歌
  • 孟庭葦改唱大陸民歌
    從學生時代在民歌餐廳唱歌賺零花錢,到1990年入行留下《冬季到臺北來看雨》、《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誰的眼淚在飛》、《你看你看月亮的臉》等經典作品。 ■ 新專輯《太陽出來了》曲調從各地採風得來
  • 官山鎮:呂家河新民歌《關關雎鳩》入選央視民歌中國
    中國》欄目擬於2020年6月20日在總臺光華路辦公區E01演播廳錄製《民歌歌聲裡的中國》湖北民歌專場,節目精選湖北各地經典傳統民歌曲目全新演繹,賦予傳統民歌新的音樂元素,邀請老中青三代歌唱家共同參與錄製。
  • 張鐵志:本可以走向人民和土地的民歌為何轉成了校園民歌
    然而,相比於其他文藝領域,在那個時代是以現實與鄉土作為新典範,並試圖挖掘被官方體制長期湮沒的島嶼歷史與社會矛盾。戰後的臺灣是一片森嚴的黑暗,年輕人被迫沉默,成為失落而鬱悶的一代。1970年代初,民間社會從長久的政治禁錮之中日益騷動。保釣運動衝擊著國民黨政權脆弱的正當性,也讓民族主義的困惑問題開始糾纏著這座島嶼。
  • 商南的民歌
    「長工苦」、「長工怨」 、「長工恨」等,都是血與淚的控訴,不少民歌則採取諷刺謾罵或以委婉曲折的手法來影射社會黑暗和各種腐邪勢力與醜惡現象。所以,歷來統治者對民歌都由怕生恨,視民歌為洪水猛獸而加以禁忌;然而人民群眾的口是封不住的,正如民歌唱的:「任憑你有遮天手,難封世上唱歌口;唱得海枯石頭爛,唱得黃河水倒流。」
  • 專訪臺灣「民歌之母」陶曉清:民歌運動讓創作者被看見
    聽眾反響異常熱烈,許多人給她寫信投稿,說自己也有原創歌曲,她的節目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成了民歌的「陣地」。此後,她以媒體人的身份策劃了一系列活動,成為這場「民歌運動」的有力推手。歌手楊弦。1975年6月6日,楊弦和胡德夫二人在臺北中山堂舉辦了新作發布會暨「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會上所推出的幾首新作均被收錄於楊弦的首張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中。
  • 新媒介擴展民歌傳播渠道(藝海觀瀾)
    甘肅的張尕慫致力於搜集西北民歌,他用吉他或者電聲樂器演奏傳統民歌,並上傳到短視頻平臺,上萬名用戶以此為背景音樂進行二次創作。在各大直播平臺、音樂網站上,像貳強、張尕慫這樣熱衷於傳唱家鄉民歌的人越來越多,一度遠離公眾視野的傳統民歌「熱」了起來,通過新媒介煥發勃勃生機。民歌是中華文化瑰寶。
  • 陝南(鎮巴)民歌新經典工程正式啟動
    西部網訊(通訊員 黃娟)3月31日,陽光明媚,春暖花開,陝南(鎮巴)民歌新經典工程啟動儀式在該縣黎壩鎮隆重舉行,鎮巴縣委、政府相關領導及部分參與歌手等出席活動。陝南(鎮巴)民歌新經典工程由陝西西諾創意文化產業發展中心與中共鎮巴縣委宣傳部共同發起,擬對部分鎮巴民歌進行篩選、改造,在保持原有藝術魅力和經典特色的同時,讓鎮巴民歌更加符合現代人的情感和審美,也更易於傳唱。
  • 龔琳娜唱響「二十四節氣」
    天津日報訊(記者 翟志鵬 攝影 姚文生)日前,歌唱家龔琳娜亮相天津大劇院,帶來了一場「二十四節氣古詩詞音樂會」,以歌聲帶領觀眾領略了中華傳統文化之美。龔琳娜是觀眾熟悉的歌唱家,她的嗓音融合了中國戲曲與民歌的唱法,富於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
  • 烏拉特民歌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烏拉特民歌主要流行在幕那山(烏拉山)周圍,包頭境內的蒙古族居住區、牧區,烏拉特中旗蒙古族居住區,烏拉特後旗蒙古族居住區。這些民歌風格雖各不相同,它主要受近鄰鄂爾多斯民歌和地方文化多樣性的影響而唱腔有所不同,由此體現的民風民俗是怎樣的?下面我們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剖析。
  • 中國民歌介紹
    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在千差萬別的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生活方式、勞動方式的影響下,民歌的體裁形式、風格色彩、表現手段豐富多彩,各具特色。因此在民歌的演唱上,我們應掌握它的風格特點及民歌演唱中的地方色彩,這樣才能唱出味道來。  對於民歌的演唱,由於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地理環境、語言、生活習慣等各方面的原因,方法也是多姿多彩的。
  • 龔琳娜和鄰居組成「合唱團」,走到哪兒,就把音樂帶到哪兒
    採風時,她一邊向民間傳承者學習,一邊也在想,自己能為民歌的傳承做點什麼?  在雲南哈尼族地區採風時,龔琳娜住在當地傳承人車志雄的家裡,每個周末,車志雄都免費教當地孩子唱民歌。「他唱一句孩子們唱一句,孩子們唱得都不在一個調上,他聽出來了,也不知道怎麼糾正。」龔琳娜說,「傳承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不會教很正常。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專業的人。」
  • 我愛家鄉的民歌廣場
    宣漢縣育才石嶺小學四(2)班 向遠博在宣漢縣城的西南方,有一座雄偉的洲河大橋,在橋的下方,新修建了一個惹人喜愛的廣場,叫民歌廣場,它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民歌廣場的早晨生機勃勃。霧從附近的河面上升起來,霧在地下玩遊戲,我的腳下全是霧,仿佛置身仙境之中,我也成了騰雲駕霧的神仙。清晨,許多人絡繹不絕地來到民歌廣場,有的人在練武術,有的人在欣賞風景,有的人在打羽毛球,羽毛球一會兒飛到這邊,一會兒又飛到那邊,看得人眼花繚亂。這時,花兒綻開了笑臉,向人們展示著自己的美麗,小草搖晃著自己的身體,和花兒一起翩翩起舞。
  • 中國紅——陝北民歌發展史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那一聲聲信天遊,響徹在廣漠無垠、千溝萬壑的黃色高原上」陝北民歌是陝北人創作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是世界三大民歌之一,經久不息而代代相傳。如果論陝北民歌的廣泛影響在中華民族主體文化中的地位,我們可以用陝北民歌唱紅了天、哭慟了地、唱出了一個新天地來概括。
  • 中國鋼琴音樂中民歌類作品是基於傳統民歌創作的器樂曲
    民歌是專業作曲家創作的源泉。民歌是民族的、民間的、民眾的歌曲。以種族視域來看,漢族民歌是中國海內外華人之間佔絕大比重的、約13億人口民族的歌曲。以適用人群來看,自有歷史記載以來,口頭為主要媒介,民間廣為流傳下來,反映生活習俗的、人民情感情緒的、貼近生活的歌曲。
  • 【非遺故事】陝北民歌——黃土地的訴說
    從目前文獻資料來看,真正把陝北民歌作為一種地域文化形態來收集、整理和研究是從1938年開始的。也是在這個時期,陝北民歌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當時的陝北是中國革命的指揮中心,延安魯藝匯集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藝術家們,他們汲取了傳統民歌的營養元素,創作出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為傳統民歌的改造和傳承發展奠定了基礎。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大量改編和新編的優秀作品。
  • 萬方齊豫陳綺貞唱響民歌往事
    40年前,歌者楊弦和胡德夫在臺北中山堂發起了「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讓人們聽到了臺灣民謠。脫胎於此的李宗盛、羅大佑、齊豫、潘越雲等音樂人及其開創的臺灣新流行音樂日漸風靡華語樂壇。40年後,一臺名為「臺灣民歌40年」的演唱會在多城上演,勾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今年11月19日,這趟民謠列車將開進內地,首站停靠在深圳灣春繭體育館。
  • 大別山民歌崑山展風採
    12月3日下午,第五屆「巴城杯」長三角民歌邀請賽在崑山巴城舉辦。 本次大賽匯聚了江浙滬皖四省市的12支民歌隊伍,帶來了地域特色鮮明、表演風格迥異的民間文藝精品。
  • 【奧運】譚晶聯合國總部歌唱式演講獲贊
    8月8日凌晨2時30分(美國東部時間8月7日13時30分),中國著名歌唱家譚晶應邀來到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大廈會議廳